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没有熏不透的锅屋(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没有熏不透的锅屋(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59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2发表时间:2022-09-27 10:24:38
摘要:鏊子接触地面的三条腿,高度不足二十厘米。烙煎饼的人大多坐在离地面高度不足十厘米的板凳上,伸不开腿,直不起腰。烙一次煎饼,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老家人把厨房称作锅屋。在改革开放前,各家锅屋大都建在院墙的角落处。因锅屋除了两面以院墙做墙体外,另两面则用玉米秸或芦苇等编制成两堵“草墙”。两草墙的拐角处及草墙中间的门两侧,分别树立一棵一头深埋在地下的大木桩,起到固定草墙的作用。此外,在草墙的中间还要用芦苇等物,精心地编制两道“箍”,使墙体进一步得到加固。草墙上的门,一般用木框,中间用草席或玉米高粱秸秆之类做成,即俗称的“柴门”。为采光需要,柴门的顶部都要留有一尺多高的缝隙。草墙及柴门虽不防火,倒也遮风挡雨。锅屋的顶部,大多用芦苇苫盖于简易的木棒上,再在芦苇上均匀地覆盖一层防雨的麦草。锅屋的屋脊及屋面两头,用掺杂着麦糠的泥巴把麦草压住,以防止疾风将屋面掀翻。
   锅屋里大都陈放着一个风箱灶,一个小“锅炝子”,空余的地方放一盘烙煎饼的铁鏊子。
   风箱灶是烧饭、烧开水用的,条件差一些的人家,这种灶是没有风箱的。没安装风箱的灶,俗称“地锅”。使用地锅做饭,相比于风箱灶浪费柴草,人们受烟熏火燎的折磨要远高于风箱灶。
   锅炝子是用于炒菜的设施。其制作过程是,先把一个大葫芦从当中锯开,去除当中的瓤。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就称作“干瓢”。将干瓢扣置于地上作模具,把黏土里放入少量的水及一定数量的麦草、麦糠等物,经反复摔打后,覆盖于干瓢模具上,并用泥土制作出长短相等的三条腿。待晒干后,将锅炝子反立于地上,并取出干瓢。这样,锅炝子就做好了。在锅炝子上面,放上小耳朵铁锅,便可以烧火做菜了。
   鏊子是烙煎饼的工具。其直径八十至九十厘米上下,厚度五十毫米左右,用铸铁做成。鏊子接触地面的三条腿,高度不足二十厘米。烙煎饼的人大多坐在离地面高度不足十厘米的板凳上,伸不开腿,直不起腰。烙一次煎饼,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锅屋里的大锅、小锅及鏊子,烧的都是柴禾。且柴禾大多以晒干了的青草为主。青草是不愿意着火的。特别是没干透的青草,着起火来浓烟滚滚。时间久了,浓烟就把锅屋熏黑了。墙壁,屋笆,屋笆上悬挂着的蜘蛛网都变成了黑色。灶王爷被镶嵌在木匣子里,木匣子门上的玻璃也变成了黑色。
   新造的亮堂堂的锅屋,很快变得乌黑发亮。难怪家乡的人说,“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句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事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惊异于父老乡亲的聪明才智,也佩服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超凡能力。
   父亲做过村里的会计,打算盘自然是他的看家本领。小时候,我还没到入学的年龄,父亲就手把手地教我打算盘。我觉得枯燥乏味,打着打着就想放弃。母亲说:“打算盘是一门手艺,将来也能用它混饭吃。学不会不怕,只要不放弃,就没有熏不透的锅屋。”父亲说:“锅屋原来是明亮的,现在变黑了,就是日复一日烟熏的结果。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只要坚持学下去,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没想到,我小时候学的珠算,在我的工作中,在计算机普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还真派上了用场。
   上学后,每每看见我做家庭作业冥思苦想的样子,母亲就会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来成。”现在想来,母亲的话与没有熏不透的锅屋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老家这句俗语已传播的越来越远。我在外地的朋友曾问我:“你们为什么把厨房叫做锅屋啊?”我望文生义地解释说:“放锅灶的屋子就是锅屋,这比厨房要形象得多。难道说厨师住的房子就叫厨房吗?”朋友笑着说:“不是那个意思,这个‘厨’是指厨具的意思。不过厨具这个词有些宽泛,没有具体所指,意思不够明确。你老家的人真聪明,锅屋确实比厨房的叫法更贴切。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句话更地道。家里的小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就会用这句话鼓励、教育他。”朋友的话,说的我心里好一阵激动。
   是的,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我的每一位老师,都秉持着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一理念,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润,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拳拳之心,教会了我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智慧做人处事。我忘不了恩师们的大恩大德,也忘不了家乡那句没有熏不透的锅屋的至理名言。
   时代变了,家家户户的锅屋也在变。前段时间回老家,没想到,乡下老家的厨房,也与城里一样,是一应的现代化。灶房内窗明几净,有天花板,有地板,墙壁上贴有瓦亮的瓷板砖。灶台上有抽油烟机,抽油烟机的下方有液化气灶,智能电饭煲,不粘锅炒锅,微波炉,电饼铛,洗碗机等等。
   我诧异地对老婆说:“要洗碗机做什么?手洗的不是更干净吗?另外,鏊子呢?要吃煎饼了怎么办?”
   老婆说:“洗碗机可以反复冲洗和消毒,比手洗的干净多了。你看谁家没有洗碗机啊?再说鏊子的事,你傻啊?现在市面上到处都是卖机制煎饼的,谁还自己烙煎饼啊?以前的鏊子早就被我当废铁卖了,省得在家占地方。”
   在城里做了十几年的工作,接触了城市的现代和文明。外表看,我活得光鲜亮丽。可是,我对乡下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只听说在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城乡一体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怎么也没想到,乡村的发展竟是如此之快!
   现在,无论城里还是乡下的厨房,每天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其实,既使几天打扫一次卫生,甚至一年打扫一次,厨房都不会变脏、变黑。过去的黑锅屋,是一去不复返了。
   突然间,我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厨房已远离了烟尘侵袭,无论使用多久,都新颖如初。那么,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句家乡的俗语还站得住脚吗?
   睡梦中,我反复琢磨着这个问题。没有熏不透的锅屋,看似与现代厨房相矛盾的这句话,还是会永远地存在下去的。因为它是真理,真理是永远不会被历史所湮灭的。

共 22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没有熏不透的锅屋是作者家乡流传的一句俗语,里面说的“锅屋”,类似于现在人们常说的厨房。作者小时候,家乡的锅屋一般都建在院子的墙角处,并且十分简陋,里面的常用灶具也是亲手制作而成,有一种经常用的鏊子应该是购买的。当然了,在锅屋里做饭都是烧柴禾,因此,锅屋常年被烟熏火燎,也会被熏得黑黝黝的,这也是家乡人那句“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句话的由来。作者父亲是一名会计,当年没有计算器、电脑之类,所有计算必须用算盘。因此,父亲很早就教他使用算盘。作者不愿意学,母亲却用“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句话来鼓励他。参加工作后,有同事调侃说“你家厨房为什么叫锅屋”?作者望文生义地解释“放锅灶的屋子就是锅屋”。随着时代发展,作者家乡也没有了锅屋,都换成了现代化厨房设施,这让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没有了锅屋,当年那句“没有熏不透的锅屋”这句话还站得住脚吗?思来想去,得出总结:虽说时代在发展,可是真理永远不会变。是呀!没有熏不透的锅屋就好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一个道理,时代虽远,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却永远不会变,不是么?【编辑:想飞的企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2-09-27 10:25:48
  您说的鏊子,好像我家这边的黄烙锅子。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09-27 11:24:57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9-28 10:03:24
  由小及大,阐发了“没有熏不透的锅屋”的哲理,令人深思。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2-09-29 09:04:04
  故事总是老的有味,拜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