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老刘和女儿(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老刘和女儿(散文)


作者:文生 布衣,1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14发表时间:2022-09-27 21:50:01
摘要:比较新旧两代人上大学的不同,揭示了社会的进步!年轻一代对人生,比父辈有更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们更加积极、更加自主、更加进取!

【摆渡】老刘和女儿(散文)
   多年前八月的一天,鄂东偏远农村一个小村庄,人们围坐在村口一颗大枫树下乘凉。
   平时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农田里劳作。今天不到十一点,大家都歇了。回家洗洗满是泥巴的手脚,换上一身干净衣服,纷纷走出来,聚在一起闲聊天,个个喜气洋洋。今天他们都要参加老刘家的宴席,庆祝老刘的儿子考上军校。村庄不大,只有二十多户,共一百余人。因为人少,大家互相很熟悉,相处融洽,甚至连邻居家亲戚朋友都门清。碰到哪家有红白喜事,都要请全村各家各户喝杯酒。
   这时,老刘带着儿子走过来,见到乡亲就敬烟,笑嘻嘻地说:“水龙哥、水仙哥、新华、爱华你们都在这里坐呀,我本来要到家里去请,这就这里请了,中午到家里喝杯薄酒!”这是庄稼人办事的礼数,办喜事前要各家各户邀请,通报一下事宜。临到宴席开始前,要亲自去请一下。乡亲们一起说:“莫许多礼,你快去忙吧!烟抽一支。”然后哈哈大笑。
   老刘儿子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考上大学,就是金饭碗了。按当地风俗来说,都要办一次升学宴。老刘喜得头发都竖了起来了,将亲戚朋友乡里乡亲都邀请了,聘请了流动餐馆准备饭菜。中午十一点五十八分,老刘点燃了两万响的长鞭炮,宴席正式开始。觥筹交错间,大家互道祝福,喜气盈盈。酒过三巡,老刘又点燃一条两万响鞭炮,正式敬酒。老刘领着儿子,从主桌开始,对着来宾一位一位地敬酒,说着客气话:“犬子升学,没什么菜,大家多饮几杯薄酒!多饮几杯薄酒!”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应,“如此丰盛,还说这种话……来来,我敬你一杯……”
   老刘家为儿子上大学着实操办了一回。毕竟这是一件稀罕的事!老刘家多少年才办一件这样的喜事。他儿子可是本村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读军校是免费的。后来,老刘的儿子回忆起这件事,总是美滋滋地咧嘴笑着。
  
   二
   转眼二十八年过去,当年升学的小刘成了老刘。
   老刘居住在北京。今年老刘女儿也考入大学了。此刻他们一家四口坐在餐厅角落,悠闲地共进晚餐。老刘举杯,对着妻子和儿子说:“我们一起祝贺姐姐升入大学!”女儿举起杯,高兴地说:“谢谢爸爸!谢谢妈妈!谢谢弟弟。”他们一家人温馨地享受着美味,开心地讨论着大学后的生活。这跟他们平常到酒店吃饭没有太多不同,只是多一个上大学的话题罢了。生活在北京,考上大学是太平常的一件事。小区里,也没有乡村宴请宾客的习俗。
   老刘一边呷着酒,一边把女儿上大学和自己上大学的情景进行着对比。开腔道:“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宰了一头猪,大办一场,晚上还放电影。如今你上大学,我们没有大办宴席,你不会感觉失落吧?”
   “不会不会,这样挺好”!女儿接话道。
   “想起来,你上大学与我那时候还真有很大不同啊!”老刘顿了一下,喝一口酒。他顿的时间有点长,孩子们都等着他说有什么不同,有点急切地问:“你快说呀”。老刘摆着手说:“哈哈,让我理一理,理一理。”
   “这个不同吧,至少有三个方面。爸爸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上大学时,在村里是第一个大学生,算是一件稀罕事。如今考上大学相对容易。从升学率也能反映出来,当时湖北本科升学率30%多点,现在是90%多。北京可能更高,上大学已经是一件平常事了。”。
   老刘又说:“我上大学是从老家到大连市,那叫一个麻烦。我记得很清楚,先骑自行车到县城,然后坐长途汽车到安徽合肥市,从合肥市乘火车到沈阳,在沈阳再转车到大连,路上走了三天两夜。如今你上大学是从北京到北京,我们开车二十分钟就可以送到。甚至你乘地铁也可以。这个便利简直无与伦比啊。”
   孩子们听得频频点头。
   “第三个不同,上学行李不同。我上学的时候,因为是军校,衣服被装都是国家供应,我没有准备什么行李,一个背包,几件换洗衣服就妥了。你看你姐姐,已经收拾了三个大箱子,还有一堆物品要带去。行李准备比我要复杂十倍。给我感觉,要把家搬过去一样。”
   女儿不好意思笑了。
   儿子接过话头:“我说还有一点不同。爸刚才说到爷爷奶奶办酒席了,我们现在没有办酒席。”
   老刘瞪了儿子一眼,一本正经的说:“这在酒店里吃大餐,不算酒席吗?”说得妻子和女儿赶紧接话道,“算,算,当然算酒席”!然后一家人哈哈大笑,举杯同祝大学生入学顺利。
  
   三
   因为疫情,学校开学日子往后推一周,但这一周已经开始上网课了。
   开学前,学生们已经建立了各种群,包括班级群、宿舍群、学生会群等。人没有到学校,一个虚拟的学校已经建立。学生入校前已经知道自己居住在哪栋宿舍哪个床铺,已经知道公开课教室在哪里,小班课教室在哪里。同学们没有谋面,但已经在群里都公开亮相了。
   今天是送女儿上学的日子,但老刘没有怎么激动,感觉跟高中时送女儿上学差不多。也许就在家门口上大学,心里想着,自己随时都可以来看女儿,女儿也可以随时回来,无法生发出依依不舍的感觉。
   老刘开车来到学校门口,不少人聚在门口。搞清楚入校程序后,老刘喊道:“刘小倩,我们合个影吧!”旁边有一家子也准备合影,其中一位听到刘小倩三个字,对着女儿惊讶地问:“你是法学院的刘小倩?”“是的!你是?”“我也是法学院的,我在群里知道你,你挺活跃的!”老刘看懵了,女儿还没入学,就小有名气啦。他半天没回过神来,直到妻子拉着一起拍照。他们请女同学给拍了一张全家福。
   老刘边帮着搬行李,一边对女儿刨根问底。女儿解密似的跟他说,就是大家都在一个群里,群你知道吧?可能我比较多发言、多提建议、多组织活动,大家就认识了。
   行李搬到校门口,家长不让进去。有志愿者帮着搬运行李。望着女儿进入校园的背影,老刘这次突然有些不舍,有些担心。当年是父亲送他到宿舍的,一起铺床,整理衣柜。女儿第一次离开父母过一种独立生活,能与同学相处融洽吗?能把自己生活搞定吗?
   学校不让家长进,老刘只好送到门口,等到望不见女儿的身影,才怅然若失地返回。
   晚饭前,女儿发来宿舍图片,衣柜收拾得整整齐齐,床也铺得整整齐齐。老刘高兴地发了一个红包给女儿,说祝贺乔迁之喜!女儿会心地收下。老刘又补了一句,祝你在知识海洋扬帆远航!
   老刘摆弄着手机,嘴里哼着小曲,不由得回想起填报志愿的情景。女儿学文科,指定学习法律专业,别的专业基本不考虑。她毫不隐瞒自己的偶像是罗翔,将来要当律师。对这一点,老刘甚是满意。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进取的标志。想到自己上大学时的状况,他都有点不好意思。那时,他对社会不了解,对专业不了解,没有特别钟情的专业。懵懵懂懂,只要有大学上就已经很开心。他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独立性自主性强,比自己年轻时强多了。
  
   四
   晚上,老刘望着窗外的明月,睡意全无,脑子里像演电影,在小山村和大都市之间不断切换,在茂密的大枫树与窗外的梧桐树之间变幻,在往事与现实之间跳跃。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二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大学这件事也不例外。除了考大学的形式没变,似乎一切都变了。上大学的庆祝方式变了,上大学交通工具变了,准备的行李变了,融入大学的方式变了,尤其重要的是,考大学的人变了。
   想着想着,老刘就睡了。他梦见女儿四年毕业后成为律师的模样,嘴角不自觉上扬,悄悄笑了。
  
   (原创首发)

共 29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情趣的散文作品。散文讲述考大学的故事,视角独特,别致。作者没有讲述考大学的经过,而是选取考上大学之后庆祝的情形作为描叙角度,进而通过两个时代不同的庆祝情景,表达了作者感喟国家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变化,赞美时代发展,也对下一代给予了深切地期待。散文主要特色首先是,选取角度新颖独特,以小见大,通过自身和女儿的高考,两相对比,歌颂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观念更新。其次,是语言随和亲切,叙事流畅,采用倒叙的方式开篇,具有一定的延展感,更适合采用对比方式揭示反映历史的变化。再次,散文大量采用对话描写,注重描叙渲染环境氛围,具有一定的小说手法,给读者带来亲切感、真实感、在场感。最后,散文讲究章法,注重首尾呼应,结尾一段呼应开篇,尤其是最后一句,用一个梦境来表达作者喜悦心情,和对下一代的期望,形象生动地升华了主题,让散文有了美的意境。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09-27 21:52:10
  欣赏一中老师散文,讲述高考故事,反映时代变迁,赞美社会发展,且表现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堪称佳作。期待老师新作。
2 楼        文友:文生        2022-09-27 21:59:22
  谢谢沙社阅评!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3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09-27 22:44:59
  欣赏老师的散文佳作。构思新颖,语言亲切,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同样的大学生,演绎的故事大为不同,赞颂进步、改革、创新的社会发展面貌。不乏一篇歌颂新时代的美文。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3 楼        文友:文生        2022-09-29 06:54:32
  谢谢如枫社长阅评!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09-28 08:34:22
  一个家庭的传承,教育至关重要。文生老师的文章让我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尽力托举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还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都在无意中营造一种氛围。祝贺文生老师,女儿又迈向了人生新的起点。负责任的好父亲!点赞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文生        2022-09-29 06:56:28
  谢谢幽居人老师阅评!本来是小说笔法,写成真人真事了,哈哈有待提高有待提高!
5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9-28 10:13:53
  对比两代人的上大学,表现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变化,这个角度选得好,文章结构也比较合理,语言活泼,令人赞叹。
回复5 楼        文友:文生        2022-09-29 06:57:34
  谢谢寂寞看风老师阅评!感谢关注和鼓励!
6 楼        文友:孙丽红        2022-09-29 10:07:00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上大学的人生,无限可能!
7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10-04 11:57:03
  时光荏苒,学习、生活越来越好了。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