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韵】多难兴邦(散文)

精品 【宁静·韵】多难兴邦(散文)


作者:北方雪飘飘 进士,72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92发表时间:2022-10-01 09:42:01
摘要:多难兴邦,这既是考验,意味着看重,这也是担当,必屹立不倒!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改天换地。天佑我大中华,天佑我大四川,天佑我大成都;中华民族,四川父老,成都乡亲,绝不会被任何困难击垮!


   晨起,阳光明媚,仰望天空,空灵悠远,难得的大晴天,一扫前几日的阴雨郁闷,让心情和这天气一样,爽朗舒展。
   九月五日,成都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作出从五日至七日,在之前三天的原则居家基础上,再延续三天,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这是第一天。
   清晨的灿烂阳光,让我产生错觉,是个好日子,适宜出门。在家关了三天,无论如何,今天都要出去走走,每天一家一户出门两个小时的待遇,我们还没有使用过,今天出去买点菜,补充一下给养。
   八点半,楼下又按时传来喇叭广播,喊我们这栋楼、这个单元的住户下去做核酸。我背起双肩包,又多拿了两个购物袋,准备来个大采购。一户人家只能出去一个人,我想要先出去透透气。
   很快做完核酸,顺利在大门口做好登记,拿到出门通行证,再次向守门人证实,出门时间为两个小时之内,然后就像是被关在鸟笼里的鸟儿,终于得以放飞。
   出门的感觉,自由自在,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好,心情畅快。四处打量,街道上人不算少,来来往往都是赶早买菜的人。除了行色匆匆的路人,还有骑车穿梭而过的志愿者。他们在广播宣传,规劝人们:“带好口罩,不要在街上逗留,尽快返回家中”。
   路过社区新投入使用的办公楼,看到有很多带有标识的志愿者在忙忙碌碌,搬运矿泉水和一些物资,办公室里也是一副紧张忙碌的情景。这些基层人员真的非常辛苦,社区下辖各居民小区,都是他们在管理组织,协助检测,安排相关事宜,维持秩序,上传下达。他们跟防疫检测人员一样,在抗疫第一线,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为了社区的防疫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内心感谢他们的付出。
  
   二
   街道两边的菜店,药店,牛奶店,燃气灶修理店,水果店,炒货店,馒头店,卤菜店,猪肉店,牛肉店……都开着门,正常营业。我一扭头,看到一个菜店品种齐全,明码标价,菜品新鲜。粉红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青菜,大冬瓜,小南瓜,紫茄子,白萝卜,青辣椒,红甜椒,糯玉米……应有尽有,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我不着急买,先一路观看,想走到前方不远处,那个大型综合菜市场,去一站式购齐。临近市场,人越来越多,都是前来采购的居民,人们就像平常一样,表情看起来很自然,没有半点慌张的样子,很认真的选购心仪的商品。成都人的心态一直有口皆碑,一向乐观幽默,随意随性,悠闲之都的市民,生性豁达。
   在慢悠悠的人群中,开始了大采购。为了保证效率,避免丢三落四,事先已经拟好购物清单,按照菜单提示,一样样不慌不忙的采买。平常不买菜,所以对价格不敏感,不过,摊位上都标有价格,我也不需要过问或者讨价还价,直接选好后,交给摊主过秤,然后扫码支付。
   感觉市场内人头攒动,跟往常一样的人多,疫情期间货源充足,菜品非常的丰富,政府物资保障非常给力,完全有能力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各个摊位上,都不乏顾客在挑选菜品,为避免多在里面停留,还是尽快采购齐全,趁早远离人群。
   买完蔬菜,最后来到海鲜店,点杀了条鳜鱼,又叫桂鱼,这鱼名符其实,一直都不便宜,六十元一斤,不过很好吃。我对老板说:“帮我处理干净一点哈,谢谢!”老板说:“好嘞,没问题”。后来,他见我菜兜里有买的白豇豆,问我多少钱一斤。我这个人,一向对数字不敏感,也从不记价格,为此,妈妈不知道说过我多少回。我总是说:“记它干嘛?只要是想要的东西,多少钱还不都得买”。因此,买过就忘,从来不记。面对鱼老板,一阵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好实话说:“我不记得了”,在鱼老板善意的笑眯眯眼神里,尴尬的离开。
   后来又在熟食店买了点卤牛肉,凉拌了一份夫妻肺片,赶紧往回走。阳光变得有些强烈,顶着烈日,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已经出了汗。快到小区,又在药店买了点药,去超市买了鲜牛奶,想到中秋节就要来临,怕到时万一再过不成节,就提前买了些月饼。虽然并不十分爱吃月饼,总归得有点过节的象征意义,生活有时候也需要有点仪式感。
  
   三
   回到家,面对一连串的询问,这个多少钱一斤?那个咋卖的,我一律回答不上来,只有去看微信或者支付宝账单。下次可别让我再去买菜,人家给我要多少,我给多少,完全没有价格比较概念。
   午饭比前两日丰盛一点,炒青菜,豇豆炖粉条,拌肺片,卤牛肉。本来还想趁新鲜做鱼,可是已然吃不了,放弃。满心欢喜的以为,今天很圆满,劳累了半天,吃过饭想好好午休一下,谁料想,接着发生的事就啪啪打脸,饱受惊吓。
   大约十二点五十四分,躺着休息的我,忽然被手机发出的提示声猛地吓了一跳,是手机上设置的地震预警在报警。一看,提示的是四川泸定,6.6级地震,显示地震横波,大概还有三四十秒,就要到达我所在的市区。这下让我有点紧张,此次地震级别有点偏高!腾地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心里有些发慌。
   在成都,当年感受汶川大地震后续余震时,像6级左右的地震,曾遇到过多次,那时已经习惯,不当什么,久而久之,让人容易麻木,有那种习惯了以后的无视和无感。可毕竟已经过去那么多年,现在猛地出现6.6级地震,心里还是有点不安。有点慌张的赶紧喊爱人:“快到卫生间里来!”他还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来不及多说,一个劲喊:“快快快,地震!”他居然慢慢腾腾,不急不慌。
   进入卫生间,我一屁股坐在马桶盖上,紧张地等待着,他站在旁边,挨着门,扶住门把手。手机一直在发出提示声,这种感觉,其实比茫然不知更折磨人。想当年512那天,我和妈妈在扶梯上,就完全不知道发生了地震,除了感觉电梯发出哗啦啦的较大声响以外,都不知道,那时汶川其实正在发生大地震,都还以为是电梯要坏,自然也就不知道害怕,并没有受到大惊吓。
   而此时,明知道地震马上就要来到,这种紧张的等待,反而感觉时间更显得漫长,等待更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得了大病会被吓死,因为惶惶不可终日。不告诉病人病情,患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反而没事,该吃吃该喝喝,心态正常,更利于病情好转甚至康复。这也更加说明了,人就是活一精神,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人很快就会垮掉。
  
   四
   地震波按照手机里预警的时间,提示音在倒数着:“十,九,八,……三,二,一……”很快,手机上显示:“地震横波已到达,成都市,XX区,震中距你223.2公里,震中,四川泸定,预警震级6.6,预估烈度3.8,强烈震感,请沉着冷静……信息来自:成都市应急管理局”。
   地震横波来到的瞬间,感觉整个楼左右横着摇晃起来,像在摇篮里摇晃的那种感觉,晃动的很厉害,感受非常强烈,让人心里没着没落。这次晃得时间有点久,心里真的有点紧张了,估计得有二三十秒多都还没停。除了紧张,别的都顾不上,只觉得时间过得好漫长,不能说度日如年,至少度秒如分,怎么还不停下来?
   抓着爱人的手,有些慌张地重复着问:“哎呀,咋办,咋办?”爱人则没有我这样紧张,他随意地站着,没有我坐着感受更强烈。“管它的哦!”他一点不像我那么担心,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他一直都是这样,处事不惊,顺其自然。他爱说的口头禅就是:“怕有什么用?”包括对于死亡的话题,我们也讨论过。我曾问过他:“你怕死吗?”他回答:“怕有什么用?该死就死,怕也没用!”话虽如此,毕竟死亡是个令人忌讳的话题。但他的回答,其实,也确实是这样,一切该怎样就怎样,怕也没有用,只有拥有不怕的心态,一切才能无所畏惧。
   感觉持续了差不多一分钟,后来摇晃的幅度要小一点,总算是停止折磨人的晃动。爱人走出卫生间,我也一边给他说着话,一边惊魂未定的继续坐着看手机,想搜索一下有关新闻。
   以前经历过,所以有点经验,一般在六级以上的地震,感觉才强烈。作为经历过512地震的人,基本上都熟知震级的感觉。当然,我不能算是感受过512强震的人,当年在地震进行时,没有感受到地震的强度,也没有那种强震带来的恐惧。对我来说,截止目前为止,所经历过的,最大的地震级别的感受,也就是这样,最高6.6级的地震。
   刚走出卫生间,和爱人还在谈及以前512时候的事,就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她从微信家庭群里得知地震的消息,第一时间来询问我们的情况。我给她讲了一遍经过,她担心地问我们,是不是要到楼下躲躲,我们压根就没打算下楼,在我们看来,地震已经结束,就该干嘛干嘛去。
   其实也能理解妈妈,毕竟,她那次来成都,正好赶上强震。那晚,我们露宿街头,当时大家都不肯回家,满大街都是露宿的人。往事历历在目,回忆令人心酸,其中的感受,都书写在我的那篇《亲历》里……
  
   五
   晚上,看到网上说,此次地震不止6.6级,是6.8级,已经造成四十多人死亡(截稿时最新统计九十三人遇难),很多人受伤,目前各方救援力量已经过去,期待后续不要有太多不好的消息传来,祈祷震区安然无恙,灾民得到妥善救助。人活着其实挺不容易,本就尚处在疫情居家之中,今又有地震来袭,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的,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珍爱生命,祈祷众生都平安无事。
   网上议论纷纷,然而,天生乐观幽默豁达的成都人,继续发扬娱乐精神,自我调侃:“上联,疫情不让出门 ,下联,地震不让在家 ,横批,斩尽杀绝”……“成都人民这几天:1号抢菜 2号罚站 3号焦虑核酸否 4号焦虑等待官宣文件 5号地震防余震要去室外,防疫情要在室内,成都人太难了”……“成都是不是被诅咒了?前段时间热的慌,逼得大家开空调,空调开了,结果成都停电,逼得大家只能耍水降温,出去耍水来个山洪暴发,逼得大家只能在室内游泳池耍水,游泳池耍水,又来个疫情聚集传播爆发,逼得成都静默,当大家居家之后又来个地震,这是准备一锅端了……”
   没被高温晒死,没被限电热死,没被疫情病死,没被地震震死,早晚被微信朋友圈里的成都人给笑死!严肃的疫情事件,被偶然间的地震闹得,令人哭笑不得,不知咋好。本来是绝人之路,反倒弄得事已至此,爱咋咋地,豁出去了。
   想起当年林彪出逃时,周总理曾请示毛主席,是否要拦截林彪的飞机,毛主席镇定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其实也是主席一种心痛之下的无奈之举。如今,老天爷要这样折腾我们,我们也无可奈何,只好随遇而安,不过,坚强民族的人民,绝不会轻易认输。因为我们有底气,有伟大祖国做后盾,我们永远信心满满,充满力量,斗志和勇气。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样,作为一个天选之地,历经风风雨雨几千年的天府之国,也绝不会浪得虚名,不堪一击。
   多难兴邦,这既是考验,意味着看重,这也是担当,必屹立不倒!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改天换地。天佑我大中华,天佑我大四川,天佑我大成都;中华民族,四川父老,成都乡亲,绝不会被任何困难击垮!
   继往开来,未来必然更美丽,须明日,看大美河山,波澜壮阔,风景如画,姿色秀丽,魅力蓉城,生机勃发,胜却无数,人间天府!
  
   (写于疫情封控期间,二〇二二年九月)

共 44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疫情肆虐的几年里,好多地区都有过封闭式管理。作者所在小区正处于半封闭状态,可以分批次让居民下楼购物或散心。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作者下楼购物,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善于讨价还价的她很快收获满满,回到家里,立刻做了一大桌子可口美食。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在享受疫情即将远去的时候,接到地震预警报警,她所在的市区会受地震的影响,并且强度在6.6级。这对于作者来说,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吗?太吓人了。地震来势汹汹,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定影响。由此,作者想到当年毛主席提及林彪出逃时所说的一段话。由此看出,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种种苦难,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可谓是多灾多难的。可是,只要有正确的领导方式,即便再大的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依然会在困难中崛起,也正如作者所言——多难兴邦。很不错的一篇散文,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想飞的企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0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2-10-01 09:44:19
  别害怕哈,想想在逆境中崛起的那些人,骨头都是硬的。咱们都是硬骨头。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0-01 10:24:27
  嗯嗯,感谢企鹅老师如此贴心的关照,不害怕,其实也经历过不少次了。今日国庆节,祝您国庆节快乐,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0-01 10:22:50
  感谢企鹅老师如此高效的编辑,您的编按写得太好了,谢谢老师的辛苦工作,您受累。拙作小文见笑了,都是些家长里短,生活记录。刚好遇到地震,所以记录一下当时的感受。再次感谢老师,祝您国庆节快乐。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10-01 15:10:35
  高温,洪水,新冠,地震,都先后发生,而且还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这种经历一般人还真碰不上。作者从生活点滴写起,对比烘托了这一阶段生活的不易,但有信心满满地坚定未来必定美好,多难兴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主题思想深刻,文笔流畅生动。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0-01 15:30:44
  感谢小猪她爸老师的来访关注留言点评,感谢老师对拙作小文的认可肯定!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深受鼓舞。正如您所言,这个夏天和秋天,实在太不容易了。不过我们一定也会挺过去,对此坚信不疑。感谢老师美誉,今日国庆,问候老师,祝节日快乐!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10-01 21:58:56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0-01 22:12:41
  感谢社长老师支持鼓励!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2-10-02 13:27:35
  不一样的环境,心境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基层工作人员,除了轰隆隆的疲惫,和一惊一乍的睡眠,剩下的就是口干舌燥的渴望,渴望一切照旧,风轻云淡,车水马龙,白天累了然后就是黑夜的来临。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0-02 13:30:50
  感谢老师来访留言点评,是的,我深刻理解,您也是基层人员,我看过您的文章。确实你们好不容易,好辛苦啊!向老师致意!惟愿疫情快点结束,大家都不那么辛苦,太不容易了。感谢老师鼓励支持!问好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