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那村 那树 那河(微小说)
刚刚进入十月,辽中的天就凉飕飕的。去西环早市的路上,我瞄瞄别人,也跟我一样,冻得瑟瑟发抖,不时地咧着嘴怪老天太不客气。
打小长在蒲河边上习惯了,特爱吃烀熟的青玉米,尤其在烀上两个茄子、土豆,蒸点辣椒焖子,那对我这个农村出生的人来说是绝配的美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荤腥太腻已吃不下了。偶尔吃点青玉米挺好的,感觉忒下饭。
我知道啃青玉米的日子马上就要过了,眼下市场上有卖也应该是最晚的秋玉米了,这东西马上就脱销,因为季节过了。为了赶上这最后一拨我的最爱,我努力起了个大早。
嘿,真是碰巧,还没走进市场,一辆拉货的小电瓶车跟前,一位老大娘正在那里吆喝:
“哎,甜玉米了,甜玉米了,白嫩嫩的哈,6穗了,6穗了哈!”
“6穗?哦,还可以。”我心想,夏季那会儿青玉米囊喷下来的时候,我来买时是十元钱8穗,现在这个时节卖6穗,也不算贵。我哈腰一边挑选,一边与老大娘唠嗑:
“大娘,哪块儿的呀?咋卖6穗呢,以前我买的时候,可都是8穗或10穗啊。这么的吧,我买几穗,你再多给一个怎样?就多一个就行,哪怕不好点我也认了。”
大娘笑了,头上的围巾摘下来,擦了擦前额的汗,憨憨地说:
“俺河西柳树屯的,小伙子,没事,想要你就拿吧,多一个少一个的没啥,都是俺自己家种的。俺今儿来晚了,市场里面已经没有地方摆摊了。”
“哦,怪不得,我说这么冷的天大娘咋还忙活出汗了呢。跟你说吧,我老家桑树林的,咱们南北二屯的才是真正的老乡,要是搁以前啊,没分家的那咱,咱们还是一个大队呢。”
听我这一说,大娘笑笑,露出一脸的喜庆:
“那是那是。”
我选好了7穗玉米,装进了大娘递给我的塑料袋子里,然后扫码付了钱,跟大娘打了声招呼:
“大娘你老可得看好了,我这是7穗呀,钱给你扫过去了。”
我将玉米放在我的自行车车筐里,准备买下一样。发现一处地摊上的茄子和辣椒不错,鲜亮亮的,我买了些,正要往口袋里装,刚才卖我玉米的大娘,呼呼地喘着气,跑上来冲我说:
“小伙子呀,你刚才的钱给得不对呀。”
“啥?怎么能不对呢,你这老大娘还想讹人咋地,我还没见过你这样的呢。你不是说6穗吗,我多拿一棒玉米也是你同意的呀,你要这样可不厚道啊。人说话,可要讲良心啊。”
“不——不是——你,不用这样——”老大娘看我这样说,她着急地说话已经结结巴巴了,她从她的挎包里掏出一张有些发皱的五元纸币硬塞进我的手里。
“是你的钱给多了,你扫码给我扫十元钱,我的是五元钱6穗的玉米,我是撵你给你送钱来了。”
“啊?五元钱6穗!那我以为你是十元钱6穗呢。”
大娘又用她的旧围巾擦了一把不知道是因风吹,还是天冷掉下的两行老泪。在大娘给我手里塞钱的时候,我发现大娘的手是干裂的,黑黑的,许多老茧,还有些拘挛。
大娘转身默默地朝她卖青玉米的摊位走去,刹那间,我的心惭愧的不是滋味,唉,这还是我吗?我抬眼望着远去的大娘,只见她的身躯仿佛越来越高大起来,犹如小时候我那最熟悉不过的母亲身影,正慢慢地走进那村,那树,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