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理想人妻,是她吗?(作品赏析) ——读余华《活着》中的女性形象—家珍
余华的作品《活着》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从历任语文老师的追捧和推荐,到各类书单的排名NO.1,再到影视作品的轮播,它真的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品,而我是最近才沉浸式地阅读了这本书的原著。
这本书是我拿起来就一口气读完的,读的时候也是几度感动落泪。比如:把凤霞送给别人,当凤霞跑回去,福贵再把她送回去却没送成,后又决定不送了的情节描写,就重重击打在我的泪点上。还有许多情节的描写,无不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撕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悲剧撼动人心的美。
看完整个故事,我只想写写家珍,因为觉得她很珍贵,或者说她是一个和现在的女性很不一样的存在。
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千金,她拥有美丽的外表、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且接受过教育。福贵是地主出身,她和福贵的结合就是有钱人找有钱人,是门当户对的。家珍初为人妻时,福贵的家境尚未败落,家珍即使知道福贵整日不务正业、沉迷赌博,但是她依然对福贵逆来顺受,选择用委婉的方式向丈夫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不指责和顶撞。
福贵最后一次赌博的时候,家珍怀着儿子有庆,挺着七八个月的肚子,找到了青楼,她一声不吭地跪在福贵的面前。家珍的到来并没有成功地劝说福贵离开赌桌,家珍挨了福贵的骂,遭了福贵的打,最后抹着眼泪孤身走了十几里的夜路回到了福贵家。
作为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面对这样一段充斥着出轨、家暴的不堪婚姻,家珍居然没有理性地审视过该何去何从,这很不可思议。一个一身恶习的纨绔子弟,值得她这么无底线包容和忍受吗?
尽管福贵无视家珍的付出,甚至肆意伤害了家珍的情感,但是在福贵输光家产之后,家珍承受着生活巨大的变化却还是安慰自己的丈夫,她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家珍对福贵的爱不曾因为福贵犯错而改变,福贵丢了家产,家珍便陪他过起了一贫如洗、自力更生的生活。她换上了粗布衣服,下地耕作,在这段每天累得气喘吁吁的日子里家珍依然成天笑盈盈的,没有怨言。
无法想象从小锦衣玉食被人伺候大的小姐,是怎样极速适应务农的劳动生活的,但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让她更加踏实和安心。她是真的开心吧,收获了浪子回头值千金的一丝安慰。
当父亲把她接回家里,她还是等生产完半年,抱着儿子回到了茅草屋,回到了福贵家。她不在乎物质上的贫乏,而只是想要一个能够相守一生的丈夫。输光了家业的福贵,终于回归了正轨,他到雇主那里租了五亩地,开始了一家人的营生,以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福贵不见了,福贵开始知道心疼自己的女人了,他心里明白家珍是城里小姐出身,细皮嫩肉的,现在要跟着他一起下地干粗活,心里不免有些不忍,所以福贵经常对家珍说:“你到田埂上去歇会儿。”这就是家珍想要的。
就在她和福贵的日子刚有起色的时候,福贵在城里被抓去当了壮丁,而此时的家珍毫不知情,在福贵被迫离家的两年时间里,家珍的生活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她的婆婆因病离世,女儿也因病变成了聋哑人。
命运给予家珍无尽的苦难的同时,也赐予了她几丝甜。家珍的丈夫福贵在战争中绝处逢生,辗转回到了家中,他们一家团聚并继续开始努力生活,家珍对福贵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能给你做一双新鞋。”家珍追求的不是过上有钱的生活,她只求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不再分开。
遗憾的是,家珍的心愿还未实现,不幸的事情便接踵而至,家珍患上了软骨病,村里也遇上了灾年,人人挨饿。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吃上一顿好的,家珍忍着病痛回城里娘家要了一小袋米,缓解了一家人的困境。不管身处何种境况,家珍始终坚守着贤妻、慈母的角色。患病的家珍还想着挣工分,不拖累家人。在患病卧床的时候,仍然用哆嗦的手为丈夫和孩子做衣服。在知道儿子有庆死亡的时候,家珍流着眼泪扑在儿子的坟头,从白天哭到黑夜。在女儿凤霞难产去世两个多月之后,家珍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家珍临终前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凤霞、有庆都死在我前头,我心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怎么说我也是做娘的女人,两个孩子活着时都孝顺我,做人能做成这样我该知足了。”她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家庭美满,她也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只是代价太大,大到遭遇病痛的侵袭,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面对苦难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自己的秤。
其实现代的女性也不都爱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为了心中所爱,也能牺牲和奉献到和家珍差不多的地步。只是挚爱难遇,这才是个大问题。能够不被世俗裹挟,按自己的进度和方式去释放自己的生命,也是少有人走的路。强大到抛开现实种种,不顾世俗眼光,勇敢行动起来的更是罕见。况且,衣食无忧、举案齐眉、平安顺遂的一对就不是真爱了?非得是女性经过无数煎熬、无限忍耐、斗智斗勇、多年修炼、演完好几部《甄嬛传》,最终收获了一个后来的“福贵”,那才叫幸福?
如果一段关系是建立在单方的无尽付出和牺牲以及绞尽脑汁之上的,那么世俗眼中的“幸福美满”根本不值得拥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苦并不能对等置换,十分物质的苦略等于一丝精神的伤痛。满足物质生活是基本,遇着真爱是幸运,能一起走是两个人的福气。精神上高度契合,现实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本来也不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容易,所以才是“难得之事难失去”。
家珍遭遇病痛的侵袭,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面对苦难的人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承受了亲人的离去,仍然坚守着内心的温情,始终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对生命的敬畏、对苦难的忍耐。家珍的形象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个时代都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同时代的人寻求着不同的生存方法。对待人生的坚韧与豁达,对待苦难的忍耐和抗争,便是活着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