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秋夜听雨(散文)
十一刚过,接连几天的雨,让本来就不炎热的天气突然间清冷了不少。找出秋衣秋裤,套在身上,穿梭在寒瑟的风雨里,似乎温暖了不少。是夜,一个人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那纷纷、斜斜,乱飞如流萤样扑入光影里的雨丝,内心不觉一颤。伴随着那淋淋漓漓、滴滴答答的雨声,我的心也随之跌落进了窗外那空旷、孤寂、辽无边际的黑夜里。
四周山峦静立,万物静默。丛林密涛间,独处一室,点一盏灯,光影摇拽。天地之间宛如混沌未开的鸿蒙之时,无边的雨丝飞飞扬扬,似断实续,将时空交织成一片雨幕。雨点跌落进丛林,迸溅进鱼池,或者敲打在屋檐青瓦之上,发出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错,层层堆积,疏密交替。时而如炫丽的华章,时而又如轻叹的低述。或高亢如龙鸣山涧,或轻啸似凤啼震越山林。刹那间,所有的忧愁苦闷、惆怅郁怀,都被这大自然的音乐冲淡开去。唯有安详、宁静充盈着内心。
心之所向,情之所动。即使有风,时而贯来,犹如金戈铁马乱踏屋顶。虽然铿锵有声,却如大鼓定音,小钵辨律,经纬分明。就像钱塘江上的大潮,远看去层层浪花接憧而至,瞬间拍岸惊崖,推起千堆雪那样惊心动魄。之后,又趋归于平寂。
不同的人,心境不同,遭遇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听雨心情。修性的人听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或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修行之人听雨,“雨打芭蕉夜听雨,道是有愁也无愁”,又或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修心之人听雨,“凄凄秋林细雨过,天涯漂泊欲何之。”或“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即使是飘零人世间,既不修心又不修行更不修性的李清照,面对着凄风苦雨,也不得不发出千古一叹,“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欧阳修曾在《秋声赋》里写道:“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萧杀而为心”。所以自古至今,秋音多为悲声,秋雨多为惨淡之音。一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成为千古绝唱,写尽人生羁旅悲思。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也在羁旅之中吗?知来处,明归途。天地仁心,分四季,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相对而言,我们又很渺小和脆弱,顽强而又倔强地生活着。义无反顾,悲情而又壮烈。但其中的痛苦与欢乐,愁与悲,痛与伤,也只有自我知道和回味吧。
又一阵风夹着雨,哜哜嘈嘈,敲打着窗台。似嗔、似怨又似悲,在耳边轻吟低唱是那样真切;忽而又一瞬间,变得缥缈无音,仿佛相隔重重山水,不曾出现过一样。滴滴答答间,不觉东方发白。突然想起一首诗,“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心似双丝网,内有千千结”。
注:结尾处的诗句原诗是“心似双丝网,内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为了呼应情景特做了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