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随笔)
近日,一位真挚老战友来电,说他看了我的自传《回顾与思考》,深受启发,也想把自己一生的经历记载下来,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成就虽谈不上突出辉煌,但总还是留下了一些闪光的足迹,想记叙一番,流传后代亲朋,但又不知如何提炼,写出意蕴,想征询一下我的意见。我答复:记述历史切不可平铺直叙,像豆腐账那样,要夹叙夹议,既有回顾又有思考,我在每个篇章的后面都有个提升情景的“结语”,也就是画龙点睛、提纲挈领地启示读者应从具体事物的叙述中领会其精神实质,亦即叙事的真谛,避免事情过程的堆积,要就以事论理提升悟性,起到让人咀嚼回味、启迪心灵的作用。
谈话虽简约,但诱发和引深的思绪却不简单,在脑海久久回荡,挥之不去的就是自传怎么能真正成为子孙及其他读者确有启迪意义的史料?我的自传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要求,但终究还是体现得不够深刻到位,如今想起来,有梳理提升的必要,想通过一些难以忘却的成功事例,串联起来,追思释疑,追问成功的秘诀?提炼出深邃的有醍醐灌顶作用的经典哲语。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听了一篇长长的演说,讲了许多事情,却不如归纳的一句哲言那样,直击心底,让人牢记,久久回味。思绪生发灵感,油然想到怎么从自己的成功经历中,提炼秘诀?通过回忆经历,确认“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是第一秘诀的哲理。于是就有了这篇人生的感悟性小结。
自信第一,才能成为第一。在我的记忆深处打下烙印的一件事就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作文比赛,我在班里获得第二名。放学回家就兴冲冲地对父亲说:“爸爸,班上作文比赛,我得了第二名!”此时很想爸爸给予赞扬。可是,父亲一点都没有表示高兴的样子,反而说:“嗷!第二,不怎么样!”我汇报说:“这很不容易啊!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理想》,我讲了好多好多,特别说了您想让我将来当个工程师的愿望!”父亲回答:“愿望的实现,全靠你做什么事情和比赛都只想争第一,而不满足第二。”啊!一瓢冷水浇得我一个激灵。父亲看我有些茫然又有所醒悟,就接着说:“满足第二,而不去想想为什么不是第一?这样下去很危险,以后比赛就会掉到三四五六,你必须自信我应该是第一,有了这个思想,干什么事都会获得成功!”父亲的教诲,坚定了我争第一的决心与勇气。有一次,学校为了改变上学迟到的现象,就提出了一个激励性措施,即:谁连续三次第一个到校,就奖励一条红领巾。多数同学并没当回事,我却记在了心上。虽然我家离校距离最远,但我自信,能够做到不仅不会迟到,而且会第一个到校。此后,我比平时起得更早,匆匆吃完早点就赶往学校,然而校门还没开呢!我是敲门入校的,接连三天都是如此,当然就得到了奖励。还有就是,上五年级时,学校要抽人参加乡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我勇先报名。虽然,我讲话并不顺畅,因为小时候好奇跟村上一个结巴子学讲结巴话,不久,自己也有些结巴了。但我不甘心,想挑战自己,于是就缠着老师要求参加,还自信地表示一定会讲好!经批准后,就跟着指导老师苦练演说。演讲的题目是《美国的飞船》,宣扬科学能救国的思想。由于一心想着争第一,于是一丝不苟地练习标准的普通话,咬文爵字,有板有眼,费尽口实,经反复苦练,终于达到流利清晰、绘声绘色的程度。比赛那天,十几所小学近30人参赛,我的父亲也来到现场。一个接一个地演说比拼,气氛十分紧张。因我有自信与底气,练得滚瓜烂熟,演讲时不慌不忙,自然流畅,滔滔不绝,还随口做着手势。评选结果,我获得了第一名,奖的一面鲜艳的锦旗上绣着“口若悬河”四个字,分外夺目耀眼,还奖了不少学习用品,真是让人欣喜若狂。指导老师高兴地把我抱起来转了好几圈,激动地说:“功夫不负自信人,将来可当个演说家了!”父亲对我说:“应了我上次说的话了吧!只要有自信争第一的决心与行动,就会有获取第一的希望。不要骄傲,继续努力!”
自信争先,才会成为人先。1954年7月,我初中毕业后,考入重庆炮兵学校,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因为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自信心理习惯,相信自己能够承受各种考验、挫折和失败,敢于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于是坚定了争先做个优秀学员的信心与决心。就这样,在自我激励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犹如潜伏期的火山,得到足够的信念诱使而喷发,力量势不可挡,表现出色,18门课全优,成为了学员中为数极少的共产党员。毕业后分到地处福建的炮兵团,由排长提为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兼任战士演出(宣传)队队长,带队参加师组织的文艺汇演,自信能争当第一的思想激荡脑海。我是兴趣加使命,自己创作、导演、参演文艺节目,把演出队带得风生水起,由于节目质量高,多次夺得第一名,得到团首长的嘉奖。这使我进一步领悟到,自信的魅力与力量,自信出精彩,自信创业绩。当然,自信,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不会失败,恰恰相反。自信是一种不怕冒险、不怕失败的积极心态与勇胜精神。这种心态与精神,常常是一个人提升素质,挖掘潜力,吸取力量,发挥优势,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要素与源泉。
自信发力,必然连续夺冠。北京军区政治部机关,每年都要组织春节长跑比赛。1992年我55岁刚退休了,还要不要参加比赛,能不能夺取第一?因为比赛只设40岁以上的中年组,预示着我要与比自己年轻15岁的人同道竞技,能行吗、参加吗?犹豫片刻就决定:不仅参加,而且要争夺第一。我相信只要自信加刻苦准备,这个意愿是可以实现的。于是,在他人抱着无所谓态度的情况下,我预先锻练,增强体能与速度。结果,自信发力,如愿以偿,居然在几乎两代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是我这个老者,首先冲过终点线,而且是连续10年夺得冠军。直至66岁领导上担心发生意外,不让参加才罢休。不少同志对我说,看你身体也一般,并不太强壮,又都这么一把年纪了,仍是劲头十足得第一,靠什么?我回答:自信给与力量,认真准备有方,结果必然就不一样!我想,只要心底里坚定地相信“没有想干却干不成的事。”人的“确信”的能力、人的精神作用是地球上最高的能量之一。这一能量之大极其惊人,甚至远远超越常识或科学估测结果。在任何挑战面前,先要树立起坚强的自信,那你就成功了一半。生活对任何一个人都并非易事,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这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信心,这些事情才难以做到。主宰人生的是你自己,要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还有谁会相信你能成功呢?
自信坚定,将会惠及一生。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自信心,并能坚定地保持下去,就可惠及一生,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感觉到退休30年来,在许多方面,自信心仍在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以为自己不老,自信思想如青年、行动像中年,距离真正的老年还有好多年,比如说:干事情,仍然利索;想问题,脑子清楚;练身体,依然灵活;走路程,步履快速。尤其谈到写作,自信灵感犹存,激情永驻,可以长久延续!我虽不是宣传干部出身,亦不是中国作协会员,只是个文学爱好者,但我自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思考问题,紧跟时代步伐,笔耕不辍,脑子越用越灵,同样可以不亚于一般专业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用不竭的思维撰写身边感动的事件,以及诱发的感慨,在自己被感动的同时,可以去感动他人,起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从而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使余热生辉。所以,在退职后的日子里,除起初的10年独立完成378万余字的军区团以上单位党组织史资料的合编任务外,还责编了几十部书籍,校对了亿万余字的书稿,创作出版了4部达148万余字的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文集《青春寄语》《夕阳漫笔》,《回顾与思考》《晚霞拾零》,“青春寄语”推向了有关学校及全军一些基层连队,后三部馈赠战友文友亲属。目前,第五部文集《耄耋心声》已经起步,近4个月来在网站发表了35篇达10万字的文稿,拟于90岁前出版。这就是自信给我的动力,一旦确定了目标,具有信心、锲而不舍、奋力践行,必达心仪的目标。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一切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有强烈的自信心。自信产生勇气,勇气成就事业。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大保障,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和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清醒的自我意识之上的信心,并非好高骛远、盲目乐观。只有相信自己会成功,并付出积极行动的人,必能获得成功。信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力量。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那就无往而不胜。
自信加欲望,就会如虎添翼。自信不是孤立的,它来自于炽烈的欲望、对目标的不竭追求。历史上不少人被埋没,除了社会原因外,没有找到他们为之献身的具体事业目标,也就是追求的欲望,故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日点瓜,明日种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成功者们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他们常常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标所在,在强有力的自信心的驱策下,把自己提升到无限的高峰。天下没有白付的努力。人有了正当欲望,就能推动社会前进,创造人类辉煌。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欲望加信心充足的人。信心使我们成功,欲望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种子。当然,有了种子不一定就有丰硕的果实,但没有种子是绝不可能长出果实来的。只要对未来充满欲望,具有信心,人生就会永远充满希望。欲望加自信才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
自信连意志,直达成功目的。如将问题延伸一下,必然要提及意志。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的坚强者。意志,乃是指决定达到某种欲望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意志是一个人在行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它左右着我们的前途。人的意志和劳动将创造奇迹般的奇迹。如果你没有克服一切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意志,你就不能拥有你梦想中的成就。如果一个人有坚固的意志力,并满怀自信地引导自己朝着目标前进,那么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此,让我想到:46岁那年,因年龄偏大,免去组织处长职务,但仍然帮助部里工作,与此同时参加自学高考,凭借意志,抗击记忆力的衰退,刻意努力,拿到大专文凭。刚退休时,组织上仍让我继续工作,带领一班人征编军区团以上单位党组织史,但合编时只有我一人,面对浩繁的资料,以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地完成了任务,且质量上乘。这,假如是缺乏一点意志力,那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自信添人格,优秀达卓越。原本“自信”成功秘诀的议论,到此可以结束,但规律告诉我,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第一,也就有第二第三或更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人的自信获取成功,须臾不能离开良好的人格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人格的力量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诚实、正直、仁慈、守信等这些品质并不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它却成为一个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面。正如一位故人所说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实于自己的德行。”品格是道德问题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实就是追求全面的“个人卓越”与“人际卓越”。想要达到真实、全面、令人深感满意而且刻意长久的个人卓越境界,就务必拥有良好的品格。具有良好品质的人,一旦和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并有足够的自信,那么他的力量就可惊天动地,势不可挡,无功不成。
说起诚实、守信的人格,不能不触及令我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就是不时闪现脑海的家乡人——宜兴市档案馆赋予我的“在外乡贤名人”效应。我虽职务不高,没有将军头衔,只是个大校师职老兵,可故乡宜兴就认可我该列入“名人”行列,设立专档,收存史料,这让我受宠若惊,感动不已。我想,既然认可,我就要不辱抬爱,做个名副其实的“名人”。我清楚,建立“名人”档案,并不是只按职位高低,收录姓名头衔而已,一个128余万人口的县级市,有名望的大人物有的是,假如只有名字,而无史料实绩,那就是徒有虚名。“名”要符实,就需有“货”可存,我没有科研成果,也没有值得载入史册的功绩,那就以文载道吧!我自信发表的回顾历史、歌颂时代、现实思考、畅想未来的五六百篇文章,还是值得留史的!老实说,虽不是专业作家,但凭文学成果,有位著名军旅作家在给我的文集写的序言中说,按稿件的数量与质量并不亚于专业作家。在报刊、网站发表的文章都具正能量,不少的还冠以《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我也自信,虽然已是年届86岁的耄耋老人,但仍能笔耕不辍,不舍追求,誓圆退休之后出版5部文集达200余万字的退役军人,恐怕为数不多吧?既然所在的故乡市这么看得起我,我就要自信地、名副其实地当个“名人”,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文学作品,存入档案,流传于世,影响他人。我想,要说成功的话,这是明摆着的精神财富,具有价值,圆梦人生,是个令人欣慰的、如愿以偿的成功!
——2022年10月18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