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躬耕者(纪实文学)

精品 【家园】躬耕者(纪实文学)


作者:雁过无痕 举人,3973.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0发表时间:2022-10-20 11:25:06

【家园】躬耕者(纪实文学) 春寒化为一张纤弱的网,草木们也卯足精神,开始挣脱冷的封锁。四季悄悄轮回,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即将打开……
   清寒之下,更能觉察阳光的暖。
   一道道橙色的光透过玻璃,照亮满身针刺儿的仙人掌,又缓缓爬上墙面,抚摸着毛主席微笑的脸庞。赶巧一对麻雀飞过来,迅捷地飘进那束光里,扑棱翅膀,亲昵地磨蹭脑袋、整理羽毛,两张春芽儿般的小嘴开合着,一粒粒清越的鸟鸣欢蹦而出。这两个突然闯进来的小家伙,让贾潮江的心不由一颤,随即舒展开来。因为谋划着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段日子他一直寝食难安呢。虽已是年近不惑,他感觉自己这颗心还是像当初一样,有着太多的想法和冲动。他没当过兵,却对军人异常仰慕,以至于干啥事都干净利落,一身军人风范。
   知道丈夫今天出门,文玲也一大早就起来了。头天傍晚从市场上买来韭菜,顺手择洗干净,放小屉上晾着;怕不赶趟,面也是昨晚临睡前和的,盖上盖儿醒一宿,刚刚好。厨房虽然有点窄,却不耽误文玲的发挥,嘁里咔嚓一通忙,面皮、饺子馅儿就都备好了。
   一番梳洗后,贾潮江穿上崭新的铁路制服,又仔细正了正带徽章的帽子,自觉镜子里的老小伙还挺精神,他满意地笑了。
   身侧的柜子上放着个磨坏了角的理发箱,多年来跟着贾潮江走南闯北,早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他打开箱盖儿检查了一下,三把推子、五件刮刀,还有发剪、发梳、海绵块、毛肚儿手巾,甚至滑石粉……样样齐备,都归整好了。
   由于用得勤,那些工具把儿都盘出了光亮。它们可是他最忠勇的士兵,只要一上手,贾潮江就觉得自己成了名将军,心里有劲,脚下有根。他全神贯注地指挥着一场场战斗,无论天寒天暖,都一下子忘了游丝般纠缠的腰痛。他这腰痛可是老毛病了,每次去医院,医生都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累住,多卧床休息,可是他又哪能闲得住呢?除非疼得走不了道,否则稍微好点就又出去了,该干啥干啥,让他整天窝在床上舒着手,还不要了他的命啊!
   就这样,他的腰病好好歹歹,一晃好多年过去了。
   厨房里,元宝般浑圆透亮的饺子开始一只只浮出水面,文玲一边拿笊篱往碗里捞,一边亲昵地催促着:老贾,快点儿啊,饺子可熟了!
   妻子包的韭菜鸡蛋馅儿,一直是他的最爱。贾潮江应着声跑过来,拉开凳子坐下,一口一个地吃着,还不忘笑眯眯地对着文玲竖起大拇指。放下碗筷看时间差不多了,他便背上理发箱匆匆出了门。
   八点十七分,满心期待的贾潮江已经坐上了开往北京的K340列车。
   这一天是1989年3月5日,刚好是学雷锋纪念日。
  
   一、德善路
  
   一个善念能坚持多久?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经《人民日报》刊载,立刻在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那热潮似一枚枚火种,点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激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被这种激情感染着、鼓舞着,像冰雪里看到了火。
   那一天,五年级的小学生贾潮江也情难自禁,他默默立下誓言: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坚持宣传雷锋精神。
   一个十三岁孩童的誓言谁又会当真?!可无论别人咋想,贾潮江真像模像样地开始了。起初他也有点漫无目地,忽然有一天他想起了雷锋同志说过:我就是党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拧。瞬间,他的心透亮了。
   学校里地面不干净或者门窗有破损,他抢着收拾。谁的桌子板凳坏了,他也立刻从家里拿来工具。父亲就是村里的木匠,平日里的耳濡目染,这点活儿难不住他。叮叮当当一番敲打,坏桌子烂板凳都修好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谢他,夸他是个好木匠,贾潮江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打那后他学雷锋的心劲更高了。
   入冬后,他每天会早早来学校,在土坯垒的炉子里生一膛火,烧柴也是他东拼西凑捡来的,有时同学们会跟他一起捡。等大家陆陆续续到校后,教室里暖和多了。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三个多月熬下来,他那双手上满是青紫青紫的冻疮。
   村里有个叫李浩堂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身上患了多种病,走路趔趔趄趄地拄着根棍儿。孙老师说:“老人是一位烈军属,多年前老伴就去世了,两个儿子,一个死在了抗战上,一个死于朝鲜战场……”
   听得贾潮江心酸,眼泪偷偷在眼眶里转儿,他喊上几个小伙伴立刻就去了老人家里。几个牛犊子似的半大小伙一来,那股冲冲撞撞的鲜灵劲儿,一下就赶走了满屋的清冷和死寂。
   一缸水很快担满了,几个人又挥着扫帚扫院子,抱来柴禾替老人烧水、暖炕。天寒地冻的日子,老人就适合在屋里猫冬,打那后他们几乎把老人的零活承包了。
   春风悠悠地吹来,一对燕子在老人的梁上做了窝,贾潮江一见,又寻思着该替老人翻地、种园子了……
   老人拄着那根树叉儿做的拐杖,一挪一蹭的来到地头上,手里还端着一瓢子水,那花白的头发被夕阳染成了秋草,凌乱在风里。望着老人,贾潮江忽然想:我要是会理发该多好啊!
   等干完活儿天已经黑了,他急匆匆往家赶。母亲把给他留的饭从锅里端出来,野菜黄豆面饼子就咸菜。他吃得狼吞虎咽却又有些不知其味,因为心不踏实,刚才光想着给别人理发的好了,却忘了理发不仅需要学手艺,更得买工具。
   贾潮江有些愁苦。
   趁着油灯微弱的光亮,他像只猫般伏在桌上写作业,母亲蜷着腿坐在炕上,哧哧啦啦纳着一家人的鞋底,不时望他一眼。家里的条件在这摆着,六个孩子已经够父母担负了,贾潮江心里也清楚,可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跟母亲说了。他没想到,母亲只沉默了两三秒,“学吧,家里的钱够给你买把推子了。”
   后来,贾潮江又自己攒了点钱,陆陆续续地买来了剪子和笼梳。家里的表叔在镇上的国营理发馆里当师傅,挺有耐心地指点贾潮江。没多久他就学会了刮脸、理光头,后来慢慢开始有了点样儿,虽然理的还不算好,老师和同学们却都非常支持他,愿意给他当模特。
   贾潮江个子有些矮小,碰到大高个儿,即便踮着脚、狠劲抬高胳膊也不够,就有同学飞奔着跑出去,没一会儿搬来几块坯,垫到贾潮江脚下。打那后,学校的教室、操场;村里的树荫下、院子里、田间地头上,都能看到贾潮江忙碌的身影。他洋溢着满脸自信的笑,一边给大伙理发一边聊家常,宣传毛泽东思想、雷锋精神。
   那段全民奋进、如火如荼的日子里,贾潮江当上了村里的民兵排长、青年突击手,挖海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甩开膀子,用锹挖,用扁担抬,用小独轮车推,干得热火朝天,累了就扯开嗓子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这群战天斗地的勇士中,贾潮江比谁都有韧劲,别人休息了,他就抖开围布、拿起推子二次上岗。他的事迹感染鼓舞了好多人,跟他一起挖河的同乡马玉柱还特意写了篇报道,发表在《海河战报》上,题目就叫《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可一直是贾潮江心中最敬仰、爱戴的领袖,看老乡把毛主席的诗词用到了自己学雷锋这件事上,他非常感动,更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当时窝洛沽公社的党委书记叫张天林,每次提到他,贾潮江的感恩之情都溢于言表。正因为他的引领、栽培,十八岁的贾潮江被评为窝洛沽镇学雷锋标兵,后来又是出席玉田县和唐山市学习毛著积极分子。
   1970年9月,贾潮江光荣入了党;1972年,贾潮江被保送到石家庄铁路运校,毕业后进入铁路系统。
   参加工作后,贾潮江更是与理发箱形影不离了。利用节假日和休班时间,他将义务理发的范围扩大到公园、广场、学校、部队、医院等地。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患病在床的老者、伤残军人等,无论家住城乡,他都会上门服务。他甚至公开了自己的电话,说只要有人需要理发,一个电话风雨无阻。
   2010年,贾潮江退休了,可他学雷锋的初心却坚如磐石,只要身体允许,他甚至谋划着要开启自己的“红色圣地服务之旅”呢!
   多年来,贾潮江义务理发的足迹已延伸到北京、秦皇岛、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广东、海南、湖南等省市,累计为军民义务理发58万余人次,捐款捐物近7万元。他先后骑坏了12辆自行车、2辆电动车,用坏理发推子、剃刀、发梳、理发工具包等总计100余件;他行过的路程累计起来有近80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的赤道走了20圈。
   不仅学雷锋,贾潮江也时刻不忘宣传雷锋精神,他先后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燕山大学、唐山师范学院等56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累计为近百所学校做过400多场学雷锋做贡献事迹报告会,受众人数80余万人次……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在历经两万一千多个日升月落后,近六十载光阴远去了。玉田城的一切也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贾潮江却依旧恪守初心,愈老弥笃。
   他说:“只要我干得动,就会坚持为大家义务理发;只要我还能说话,就会一直宣传雷锋精神!”
   一个善念能坚持多久,从青葱少年到白发古稀,贾潮江以行动给出了答案!
  
   二、命运的痛吻
  
   一脸和煦的贾潮江,看上去比同龄人要阳光、健朗许多,其实他的人生也曾历经坎坷,无论是在生命之初,还是在生命的秋天。但不管命运怎样安排,都只是让他的心更坚韧、豁达。
  
   一个人最初的经历往往影响着一生的选择。
   1950年7月,贾潮江出生在窝洛沽镇周家庄村,上面有个哥哥,后来又陆续添了四个弟、妹。当时的日子虽然清寒,他却觉得是幸福的,因为有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关爱。可谁也预料不到,命运会突然朝着四岁的他亮出獠牙,一场伤寒几乎夺走他的性命。
   《阴阳大论》中有一段关于伤寒的描述。
   “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贾潮江持续高烧、拉肚子,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最后整个人甚至陷入了昏迷。家里的长辈们又急又疼,恨不得去替他换命。可以想的法子都想了,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母亲甚至流着泪去求了巫医。
   孩子的替身做好了。棺材也是父亲忍着苦痛一凿一斧打制的。只有爷爷还不死心,不知听谁说附近有个退伍的军医会看病,爷爷就全然不顾一路雪骤风狂,踉跄着奔过去。
   或许那军医正是上天派来拯救贾潮江的吧,几针下去,就扼住了病魔攻城略地的脚步,贾潮江神奇般地开始恢复了。后来在他日渐长大的岁月里,家人们曾不止一次告诉他:是解放军叔叔救了你的命!也因此,他纯净稚嫩的心田里,开始萌生出一颗感恩的种子。这经历就像一双温暖的手,牵引着贾潮江一天天走上了德善之路。
   他脚踏实地的工作着,生活着,为了梦想而执着。要论他的一生中,最充实快乐、幸福的日子,还是在散水头镇南杨庄村当宣传队。正是二十出头的好年华,蓬勃上进,干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又碰巧遇见了心爱的文玲!
   1976年4月,相知相恋的两个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从此琴瑟和鸣、夫唱妇随。一年后,儿子艳松出生了,女儿艳华的降生更成了锦上添花。想想能不幸福吗,那段日子里贾潮江几乎成了命运的宠儿,南杨庄村也成了他的家,一住就是二十几年。
   流水一样的日子,伴着柴米油盐的生活,酸酸甜甜,悲悲喜喜。此刻,迈进生命之秋的贾潮江,像所有中年人一样背星抱月、负重前行。男人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着他去不断奋进,不光为大家,也得顾怜自己的小家。
   在他一路披荆斩棘的征途中,父母爱人子女,每一个都是他的软肋。生而为人,总难逃一个情字,尤其是在儿子遭受人生磨难的那段日子,更成了贾潮江终生的痛憾。
   本该前程锦绣,却节外生枝的身陷囹圄。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啊,命运抽到他们身上的笞痕,一定是化为更尖锐的利器,加倍施还给父母……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儿子没被霜雪酷寒击倒,又有了不错的归宿。人生本就难得圆满,古稀之年的贾潮江,依旧心怀着炙热和感恩。
  
   三、鱼水情
  
   下了火车,贾潮江一路小跑着赶20路公交,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
   因为太兴奋赶路急,他有些气喘,一颗心怦怦直跳,像揣了只小兔,贾潮江赶紧抬手捂住胸口。说实话,他也有些没底,毕竟这不是寻常人能进的地方。想想自己都快四十岁了,却因为从电视上追着看战士们升国旗,那庄严的步态,威武的形象,坚毅的目光,都深深鼓舞震撼着他,说啥他也淡定不下去了。
   “要是能为他们服务,该是多光荣的一件事儿啊!”
   这是他当时内心里油然而生的想法。既然已经想到了,就不顾一切地去化为现实!这是贾潮江为人处事一贯的作派。因为感觉自己有些唐突,怕战士们不信任,临出门前他还特意把那张北京铁路局开的介绍信和一张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放到了理发箱里。

共 85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纪实文学,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再现了“中国好人榜”当选人物贾潮江的人生路,从少年时候的学习雷锋,学会了理发用于为他人服务,青年时代入党后不忘初心,工作于铁路部门是常年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义务理发,确实感人。这个好人,用一生践行一种精神,以无言的行动执着于忘我奉献;一双灵巧的手,无数次穿过青丝白发,触摸时光的变迁。六十年走下来,贾潮江成了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五十九载砥砺深耕,80余万公里漫漫行程,几十个省市的辛劳跋涉,58万多人次的苍生受众。感人至深的人物纪实,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02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10-20 11:26:07
  感人至深的人物纪实,再现了“中国好人榜”当选人物贾潮江的人生路。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秋觅        2022-10-29 03:28:33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