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时光】清水缘(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时光】清水缘(征文·小说)


作者:李雪飘 白丁,1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71发表时间:2022-10-21 19:22:05

【流年·时光】清水缘(征文·小说) 一大早,打麦场聚集了一大群人,大大小小的木桶铁桶塑料桶,还有新旧不一的铜壶铁壶,它们依次整齐排成了长长的一溜儿。所有的男老人女老人以及系红领巾的孩子们,都一律看着村口方向,期待着突突轰响的送水车出现在视野里。
   送水车没有出现,大家却看到苍老的阿普斜倚着拐杖,树一样静静地伫立在村口。阿普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喃喃自语:老天爷呀,半年不落一滴雨,土地开裂了,庄稼枯死了,水箐干涸了,卷槽断流了,拉苦嘎没有了水,是要渴死人呢!呜呜呜……老阿普说着说着,竟悲伤地哭了起来。
   阿爷,你咋哭啦?等待接水的孙女阿果跑过来,挽着阿爷的手臂问:阿爷呀,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咋还像小孩子似的哭呢?
   果儿。阿爷看着容貌秀丽的孙女说:你不晓得,阿爷的心里比黄连还苦呢。
   哟,阿爷心里比黄连苦,说给果儿听听呗。
   这,这……不好说不好说,不说也罢。阿爷不再言语,脸上的表情幽深而又木然。
   远处传来突突轰响的声音,送水的拖拉机渐行渐近。老阿普抬袖抹干泪水,看着等待接水的彝寨乡亲,颤抖着声音说:多亏这个汉族小阿哥,天天都给彝寨送水,否则拉苦嘎这一寨子的老老少少,该咋个活呀!
   阿爷,还不都怨你。阿果嗔怪地说,小冬哥早就说过,若在山垴包建一个大水塔,把杨家村流过来的水蓄在水塔里,拉苦嘎永远都不会缺水喝。可阿爷你个老顽固,死活不让建水塔,这下可好了,拖累了一寨人没水吃,害得小冬哥天天来送水。
   唉,我也不想当老顽固。阿爷摇头叹道:山垴包有你祖爷爷的衣冠冢,祖爷爷可是红军哪,他为革命死在腊子口战役中,仅剩的一顶军帽,一件上衣和一颗红星,都埋葬几十年了,迁坟建水塔,我不敢惊动祖爷爷的亡魂哟!
   祖爷爷既然当过红军,应该进烈士陵园啊。阿果说,城郊有一座寥高山,山上有好大好大的烈士陵园,美的像一座大花园呢。
   果儿,你祖爷爷确实是红军,可官家不认可。老阿普说着说着,不由哽咽起来,半晌方悠悠说道:你红军祖爷爷,怕是冇得进烈士陵园的福分哟。
   阿爷莫急。阿果劝慰阿爷,听小冬哥说,乡上非常关心祖爷爷当红军的事,正多方努力寻找证据,早晚会有一个说到的。
   那当然好。老阿普想想又说,新来的民政局局长也答应帮忙,多少总算有点盼头了,耐心等着吧。
   阿爷,干等着也不是法子,天旱得老火,小冬哥天天送水也不是办法。阿果趁机说道:不如先把祖爷爷的红军坟迁走,让寨子把水塔建起来,解了乡亲缺水的燃眉之急,才是红军祖爷爷盼求的好事。
   果儿呀,话是这个理。阿爷想想又说,动迁祖爷爷的红军坟,我心痛哪!再说了,山垴包面向东方,形似座椅,每天日头一出就照着祖爷爷的坟墓,多好的风水哪!
   阿爷,只要你同意迁坟,总会找到合适的墓地。
   等等,还是等等吧。老阿普摇摇头,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拖拉机开进打麦场,停在一众接水人面前。车上跳下一个黑瘦黑瘦的小伙子,笑吟吟地冲大家说道:不用挤不用挤,满满一大车水,保证家家户户都有水喝。
   等待接水的人无论老少,大家均七嘴八舌地说道:小冬阿哥,谢谢你,谢谢你。
   杨小冬拧开水龙头,清清亮亮的山泉水哗哗地淌了出来,一只只水桶,一个个木盆,还有大大小小的铜壶铝壶依次接满了水。老人们提着水桶,孩子们就拎着小桶小壶,小跑地跟看阿普阿莫(奶奶)往各自家中走去。
   看着这些老人孩子们,杨小冬心儿抽得紧紧的。这些年,无论是彝寨还是汉村,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稍微年轻一点的男人女人,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远离家门,到广东、深圳、浙江等地打工去了,剩下的均是七老八十和上学读书的孩子们。
   工夫不大,一车水全部放完,人们走光了,地上只剩一对装满水的木桶,这是阿果家的木桶。阿果搀扶着阿爷来到打麦场,杨小冬挑起水桶对阿果说:你扶着阿爷,我来挑水。
   阿爷看看杨小冬,心疼地说,娃儿,两个多月了,你天天开拖拉机为拉苦嘎送水,够累够辛苦的哟。
   咋不是呢。阿果接着阿爷的话尾说,你瞧瞧,小冬哥原本白白净净的一个帅小伙,如今又黑又瘦,剩一副骨架架了。
   阿爷看看杨小冬,回头对孙女说:小冬哥是黑了瘦了,我家果儿会心疼人了。
   阿爷,谁心疼他了。阿果说着,脸颊飘起两朵红云。
   有人不明白,拉苦嘎彝寨为什么没有水喝,杨小冬为什么天天送水,老阿普为什么不愿迁走红军衣冠冢?
   其实,这里的地形是一条手拐弯似的大山沟,沟深崖悬,中间淌一条清清亮亮的涧溪水,终年四季不涨水也不干涸。山沟两边的半山坡上,均是平缓的坡地,一边是拉苦嘎彝族寨子,一边是汉族杨家村。两村鸡犬之声相闻,折个纸喇叭可以喊应对方的人,若是要走到对方村寨,需绕一个巨大的手拐弯,少说也有七八里山路。
   若在平常年份,拉苦嘎竹箐的岩洞里,常年会冒出一股甘怡的山泉水。因为岩洞地势高于寨子,时为生产队长的老阿普,率领大家砍树做成卷槽,一站一站把水接进寨子里,早早就喝上绵绵不绝的山泉水。
   杨家村就没有得拉苦嘎寨子这么幸运了,他们吃水要下一个二三里的陡坡,且水源出水不旺,每到村民熬高粱糖、胡萝卜糖的季节,常常把水舀得见了底。更难的是,由于山高路陡,只能用塑料桶背水,每到冬天下雪下凌,稍不慎就可能滚下悬崖。事实上,杨家村已有三人滚下悬崖丧命。几十年来,吃水成了杨家村人最煎熬的伤心事,外地的姑娘都不愿嫁到杨家村,说一看到那背水的山路,就让人头晕目眩胆颤心惊。
   二年前,高中毕业的杨小冬当选村民小组长,他得到乡、村大力支持,从区农科局请来技术员,经过一番勘探设计,在沟底筑坝拦水,杨家村后山梁上建了一座大水塔,通过几个扬程的接力,把溪水抽到水塔中蓄积起来。然后又用管道连接到各家各户,杨家村像城里人一样,水龙头一拧,甜滋滋的水哗哗流了出来。
   杨家村原本人杰地灵,自从通了自来水,小伙们讨媳妇不用愁了,外村的姑娘们都争着嫁进来。
   杨家村的变化,自然引起拉苦嘎彝寨的关注,大家纷纷过来观看,人人羡慕得直咂嘴巴。彝寨村民小组长乌基说,相比起来,我们还要到村头挑水,还是费劲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是,岩洞的水越来越细,万一哪一天不出水了,拉苦嘎可就大难临头了。
   莫忧莫忧。杨小冬说,乌基大哥是晓得的,我们修建的水塔,是按乡政府的要求,连拉苦嘎寨子的用水量一并计算在内,供两个村寨用水绰绰有余。技术员到你们寨子实地勘查过,山垴包是一座坚硬的花岗岩实体,在那建一座水塔,把水管连通到各家各户,彝寨不也可以吃上自来水啦。
   确是一个好办法,乡长和村主任也给我说过。你们杨家村比拉苦嘎地势高得多,连上水管就可以流淌到我们彝寨。乌基说着说着,神色忽然黯然起来,说要在山垴包上修建水塔,阿爷不愿迁走红军墓,再好的办法也是白搭。
   也倒是,红军墓是阿爷的心结,也不好硬逼他迁走。小冬说,都八十多岁的老人,万一出点意外,大家都心不安哪。好在彝寨还有水吃,建水塔的事只好搁一搁了。
   乌基说:暂时只得这样了。
   阿果看了杨小冬家的水管布置,厨房的洗菜做饭,院中的接在洗衣机上,跟城里人冇得两样了,不由得啧啧称赞。小冬笑道,等你嫁过来,这一切不都是你的。
   阿果闻言顿时脸红,故意板起脸嗔道:疯话,谁答应嫁给你了?
   春节过后不久,村主任传达市、区政府通知,今年气候反常,气象局预测可能有大旱。村主任特别告诫乌基,说彝寨竹箐岩洞的出水趋势渐小,若遇干旱可能断流,应迅速启动水塔修建工程,所需材料及管道早已备好、工程技术人员随时可以到位。
   乌基不敢大意,赶忙去找老阿普商量。老阿普一听要在山垴包建水塔,立刻火冒三丈,指着乌基叱道:敢在山垴包上建水塔,亏你说得出口,你晓得山垴包上有啥子么?
   晓得,那里有祖爷爷的红军坟墓。乌基小声说。
   晓得,你还敢讲。老阿普厉声说道:别说拉苦嘎现在还有水吃,即便是干旱断水了,也不准打山垴包的主意。那里是我红军阿爹的衣冠冢,谁敢惊扰红军灵魂,我与他拼命。
   见老阿普凶巴巴的样子,乌基只好悻悻退出。
   眼见旱情越来越重,乌基说不动老阿普,就邀约乡上、村上的领导来劝导,结果均是无功而返。老阿普就一句话:想迁走红军衣冠冢,你们想都冇想。
   老阿普抵死不迁红军坟,乡村领导着实头疼。
   据老阿普说,关于阿爹木呷当红军事,是听阿妈说的。1933年的冬天,因为家里太穷,听人说珠街涌泉盐商需要脚力背盐,阿爹就去背盐了,多少苦得一些碎银子,还把家里的茅草房翻修了一下。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春天,有一晚阿爹突然回来,说红军请他去做脚夫,还预支了二块大洋。他要阿妈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阿爹留下二块大洋走了,谁知一去便音信全无。
   阿爹走时,老阿普刚满三岁。阿妈牵挂阿爹,苦苦拉扯儿子积劳成疾,儿子十岁那年,阿妈含恨撒手人世。
   一九五二年暮秋,拉苦嘎来了一位自称“糯苏”的中年人,说他是木呷的战友。来人说,木呷先是给红军做挑夫,随后就参加了红军,攻打腊子口时不幸牺牲。临死之际,把一顶八角军帽、一件上衣,一颗布剪的红五星交给他,说若能等到革命胜利,务请把这三样东西交给妻儿,好给妻儿一个念想。来人说毕匆匆走了,老阿普后悔不迭,竟忘了问来人姓甚名谁,是哪里人。
   老阿普晓得阿爹是红军,去区上找过相关人士,人家看了军帽、军衣和红星,说没有部队机关的证明材料,没有你爹战友的书面证明,单凭一顶军帽,一件上衣和一颗红星,不能证明你阿爹是红军,也不能享受烈属待遇。
   老阿普不稀罕什么烈属待遇,只望政府承认阿爹当过红军,并且是在战斗中牺牲了。可是他的努力,一回一回终是失望。好多年后,他在山垴包选了一块最好的向阳之地,把八角军帽、上衣和红五星埋入地下,为阿爹建了一个衣冠冢。并亲手打制了一方墓碑,上刻:红军烈士木呷之墓。
   多少年来,四邻八乡的人都晓得拉苦嘎有一座红军墓,但却一直得不到官方的承认。老阿普很是伤心,自己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有生之年不能证明阿爹当过红军,怕是真要死不瞑目了。他不甘心,由孙女搀着不断去民政局上访,令老阿普高兴的是,民政局新来的领导非常重视,说贵州一带的彝族自称“糯苏”,有了这条线索查下去,再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老阿普焦虑地等待着,官家的答复迟迟没有等来,却等来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一天早晨,村头的卷槽没有了流水,大家顺着卷槽来到竹箐岩洞,原来是岩洞断流,一点水星星都没有了。这一下,拉苦嘎寨子慌了,寨子四周冇得水源,唯一的办法,只有走七八里山路,到对面的杨家村水塔去接水。可糟糕的是,寨子里尽是些老人、孩子,来回挑水走十五六里山路,一天怕是挑不回一担水呢。人要吃水,猪牛羊要吃水,总不能等着渴死。于是,在通往杨家村的手拐子山路上,出现了一支悲壮的队伍,有挑着水桶的老阿普、老阿莫(奶奶),有拎着小桶小壶的学生娃娃。
   乌基小组长急得团团转,忙向乡、村两级政府反映彝寨断水的大问题,乡长指示,一是要解决拉苦嘎寨子现时吃水问题,不能让老巴巴的阿普阿莫和稚嫩的孩子远道挑水;二是适时启动山垴包的水塔建造,先期把水管从杨家村铺接到拉苦嘎寨子,务必一劳永逸解决彝寨吃水的大问题。
   乌基说,在山垴包建造水塔有困难,老阿普抵死不迁走红军墓。
   这个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民政部门的调查卓有成效。乡长说,在结果下来之前,先铺设管道、准备建水塔的一应物资。
   杨小冬自告奋勇,说他家有一台拖拉机,配装上一个大水箱,可以每天为拉苦嘎寨子送水。乡长听了很高兴,说乡上会适当给予油料费补助。杨小冬说,当年杨家村遭火灾,彝寨送粮送钱送碗送筷,多大的恩情哪。如今彝寨断水,正是我们报恩的时候,乡上补助分毫不要。再说了,老阿普的孙女阿果,是我的女朋友,于公于私,我都应该为拉苦嘎寨子送水。
   就这样,杨小冬开着自家的小型拖拉机,每天坚持为拉苦嘎送水,一送就是整整二个月。
   在这二个月中,老阿普心中备受煎熬。一是自己阻拦修建水塔,害得拉苦嘎寨子没有水吃,乡亲们嘴上不说,但责怪的目光,令他跼蹐不安如芒刺在背;二是杨小冬天天送水,把一个帅小伙疲惫得黑瘦黑瘦的,面对孙女愧疚得惶惶不安。
   这一天,老阿普终于撑不住了,他对孙女阿果说,你去告诉村主任,我同意迁走红军墓,快点把水塔建起来吧。
   阿果还未出门去村委会,却有贵客来到了老阿普家,他们是乡长和区民政局领导。民政局局长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贵州找到了自称“糯苏”的彝族红军老人,一百多岁了还思路清晰。老人说:木呷是彝族人,家住东乌乡拉苦嘎寨子,是我介绍参加红军的。木呷作战勇敢冲锋在前,多次受到红军首长表扬。在攻打腊子口时身中数弹,咽气之前,说他背包里有一顶八角帽、一件军上衣、一颗红布剪的五星,若我能等到革命胜利,务请送给他的妻儿。这三样物品,我一直小心保护着,伴我走完了长征,参加了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五二年转业回贵州,我特地绕道云南,找寻到大山中的拉苦嘎寨子,把三样物品交给了木呷的儿子。局长又说,我们通过贵州红军老人提供的线索,在北京又找到两位健在的老红军,均证实了木呷当红军的事实。现在,经有关部门批准,认定木呷为红军烈士,他的衣冠冢将迁进寥高山烈士陵园,世代接受人们的追思与祭奠。

共 63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义务送水,水声响在情深处,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大家相亲相爱,共同绘就美好篇章。这才是世界本源,有爱的世界真好。彝寨拉古嘎天旱缺水,汉族小伙冬哥义务送水,解了一时之渴。为长久计,村委会打算在山垴包建一座水塔,从汉族村输水入塔。可老阿普的爹爹是红军,衣冠塚建在山垴包上,老阿普死活不愿迁坟,水塔建设搁浅。后在乡和村委的努力下,老阿普父亲的红军身份得到确认,并允许迁进烈士陵园。老阿普释怀大喜,迁坟让出山垴包,彝寨水塔建成,谱写了一曲汉彝团结之歌。一篇感人的故事,真是展现了同谱民族团结曲,共唱幸福和谐歌的美好鲜明的主题。小说构架精致,语言叙述优美凝练有味有趣,伏笔精巧,蓄势有力,人物形象丰满极具个性特征,富有画面感,地域性极强,有特色,有深度,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2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2-10-21 19:30:32
  这篇小说,积极响应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旨创作。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应该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是时代大主题。小说现实与历史回溯,彝寨拉古嘎天旱缺水,汉族小伙冬哥义务送水,以及红军烈士衣冠塚将迁进寥高山烈士陵园,让精神永存。水声响在情深处,感人,激励人,一篇好小说。
回复1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05:46
  读稿如此用心,评述如此真挚,谢谢朱老师!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2-10-21 19:34:20
  小说无论语言,叙事,转段,伏笔,留白,还是人物塑造,开篇与结尾,可用两个字表达:精致。
   读得出来,李老师讲叙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向李老师学习!
   李老师把小说原创首发到江山流年,供大家学习,谢谢!
回复2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07:02
  有朱老师的鼓励,我自当努力。
3 楼        文友:清鸟        2022-10-22 21:33:51
  文中几位人物皆是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和博大胸襟的,读完,令人潸然泪下。围绕拉苦噶村用水问题描写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老阿普爹木呷是一位老红军,在战斗中牺牲,却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他的衣冠冢不能进入烈士陵园。木呷的衣冠冢所处位置恰恰是拉苦噶村建造储水塔的最佳位置。两相冲突,让故事达到高潮。拉苦噶村的源水断流,每日靠杨家村的杨小冬用水车供村民饮用。老阿普终于良心不安,答应迁移衣冠冢。此时,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调查,木呷的红军身份得到证实,一切顺利成章,水塔工程顺利进行,皆大欢喜。文中的每一个人物塑造的都可亲可爱,温暖又可敬,读来心情愉悦,好文欣赏。问好老师,祝愉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10:12
  清鸟文友,您的阅读与分析令我感佩,谢谢鼓励。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0-23 07:46:39
  高原彝寨拉古嘎天旱缺水,老阿普年老体弱没有能力去远处拉水。村委早在山顶建水塔解决吃水问题,可山顶是革命烈士红军的坟墓。老阿普坚决不同意动山顶的红军坟,原来阿普的生世也充满了苦难。他用心坚守的是一分对红军的敬仰,也因为那是祖坟。无法沟通,杨小冬每天拉义务为村民拉水很是辛苦但他一直坚持,终于感动老阿普同意建水塔。政府把红军坟迁去另一个山青水绿的地址并追任为烈士,老阿普看到陵园心里无限感激。小说语音干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辞感人肺腑,铺垫架构完整,穿插自如,结局完美。是一个短篇小说应有的成熟思路。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一泓满满正能量好文,拜读学习。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4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12:56
  感谢您的评论与鼓励,我自当努力。
5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0-23 10:32:11
  高原彝寨拉古嘎老阿普是红军烈士的后代,他的坚守和奉献让人心怀敬仰。清晨阅读此文,真是看出双眼泪。若没有心,老阿普就不会纠结,也正因为有心,才会在种种纠结后作出重要决定,而此刻小说的高潮出现,老阿普父亲的烈士身份得以认证,一弯清水滋润的并不仅仅是彝族寨子,还是我们所有读者的心。感谢李老师支持流年,很好的学习素材!
回复5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15:40
  谢谢您的评说与鼓励,我们共勉。
6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2-10-23 10:46:06
  56个民族,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高原彝寨拉古嘎天旱缺水,要在山顶修水塔,可老阿普坚决不同意,山顶上有老红军的墓碑,小说的矛盾点出来了,因为这样,很多人都不理解老阿普,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杨小冬义务送水。经过乡镇,民政局的多方努力,老阿普的长期坚守,最终,证实了阿爹是老红军的事实,成了烈士,坟墓顺利迁入烈士陵园,水塔顺利开工,解决了缺水问题,小说的矛盾化解了,这样的结构框架,构思,还是情感,都紧扣时代主题,好小说一篇。
回复6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18:14
  谢谢您的阅读与解析,当不负鼓励。
7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2-10-23 12:47:01
  小说的开场一下子就把读者拉进了剧情中。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副温暖的画面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提着水桶等水的人群——阿果与老阿普的对话——送水的杨小冬的热情——老阿普讲述红军阿爹的故事——为解决吃水问题,村委与民政局携手落实烈士身份——水塔建成,皆大欢喜。与时代主流接轨的一篇小说,文中有坚守,有坚持,更有温暖。拜读学习!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7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24:22
  谢谢您,一起共勉。
8 楼        文友:生米        2022-10-23 13:59:55
  清水缘,清水缘,好事多磨,结局完美!
   老汉固执守忠魂,村民无奈怨声声,幸亏小杨把水送,天干不怕救众生!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英雄的忠骨得以告慰,英雄的灵魂可以安息!
   解开了老人的难题,找到了老人想要的答案,这样,老汉的固执和坚守就放开了,年轻的小情侣,也可以在村民们的祝福声中走进幸福!
   清水缘,清水缘,和山缘,和水缘,和人缘,和网缘,你缘我缘大家缘,缘来缘去都是缘,皆大欢喜是清水缘的最后结局,好,点赞!
回复8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26:32
  老汉固执守忠魂,村民无奈怨声声,幸亏小杨把水送,天干不怕救众生!谢谢您的阅读与赞誉。
9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10-23 14:54:29
  拉苦嘎寨缺水,老人孩子每天都眼巴巴地等小东哥送水。为彻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村委会决定在山垴包建水塔,可老阿普拼命阻拦,因为他父亲的衣冠冢在那里。老阿普的父亲是红军,当年牺牲在了战场上,却一直没得到国家的认可,老阿普心里不是滋味。小说结尾是暖色的,民政局经过调查,认可了老阿普父亲的红军烈士身份,把其衣冠冢迁往了烈士陵园,水塔也顺利建成,皆大欢喜。小说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细腻,语言有特色
五十玫瑰
回复9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23:28
  谢谢赞誉,我当努力。
回复9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28:57
  您的阅读与鼓励,令我暖心,我自当努力。
10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0-23 15:59:30
  小说《清水缘》是一曲新时代彝汉两族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颂歌。故事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抗旱,解决彝族拉苦嘎寨子乡亲现时饮水难题,不能让彝家老人和稚嫩的孩子远道挑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彝寨拉苦嘎山垴包见水塔是最佳方案。在山垴包见水塔最大的困难是:彝寨老人阿普抵死不愿迁走红军墓。第二条线索是:证明红军彝族战士木呷也就是阿普的父亲是革命先烈。最后通过贵州红军老人证实木呷是红军的事实,有关部门已经认定红军战士木呷是红军烈士。烈士的衣冠冢顺利迁进寥高山烈士陵园。老阿普闻言,喜极而泣。两个难题都圆满解决。山垴包上的红军衣冠冢迁走后,修建了牢固的蓄水塔。甘怡清凉的溪水,流进了彝寨的各家各户。
   这篇小说语言精练,故事感人,格调高昂,有很强的时代感,读之温暖人心。佳作阅读。感谢作者分享。
回复10 楼        文友:李雪飘        2022-10-24 10:22:15
  谢谢您的阅读与分析,一起共勉。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