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六朵雪:美人如玉,文心似雪(征文·散文)
一
徐家有女,温润如玉。
流年社长纷飞的雪,姓徐,单名一个珏字。珏,双玉也。在国人的认知里,玉集一切美好于一身,它质地坚洁,色泽莹润,有灵性,有品位,名字里有玉的女子,定是被父母万般珍爱和期许,期许她如玉般高洁美好。而徐家女儿,是双玉。她还不仅是双玉,她还是纷飞的雪。玉和雪,一样的晶莹剔透,一样的洁白无瑕,一样的超凡脱俗,这个女子,是打定主意要高洁到底了。
这朵雪在流年有太多的名字,什么圣女、雪妞妞、雪世仁、雪地主、小雪姐……多到你数不过来,这还不包括那些临时起意的昵称。如果你初来乍到,且得懵一阵子呢。
平时在编辑群,她很少露面,更极少闲聊,讲话都力求简短,且不假辞色。我向来打怵跟“领导”打交道,这样高冷的她,更令我敬畏而亲近不起来,直到2016年,部分流年人相聚青岛,她带着满满的神秘,翩然降落黄海之滨。
没想到的是,在青岛那间临时的家里,甫一见到她,之前我心里自我设置的所有疏离和陌生感,竟莫名地不解自散了。彼时,她系着围裙,左手端着一只碗,右手握着一双筷子,站在众人灿烂的笑脸之后,淡然而温暖地笑着,对我招呼道:“落雪到啦,你们先聊,我这煎着蛋呢。”话音未落,人又进了厨房。她的语气和神态中流露出的亲切和平和,深深感染了我,那是熟悉的家人的感觉。原来以为的那个难以接近的高冷的雪,始终是我的错觉。
那几天里,站在我眼前走在我身边的雪,不再是我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社长,而是爱美、率真、和善的朋友和家人,可亲可感可爱。一群人走着走着,她会突然说,这里我要拍照。登山远足,大家劝她换轻便的运动鞋,爱美的她偏不,宁可让脚受苦。在山间小溪边流连,她会赤足踩进溪水里,和孩子们玩打水仗,投入而忘我。出行路线和导游意见相左,对旅游餐不满意,她都会“据理力争”,认认真真地为她的兄弟姐妹们争取最好。回到住处,她又以最快的速度满血复活,然后冲进厨房,为她的流年家人“洗手作羹汤”。后来我们陆续离开,她压抑着内心情感的潮水,用近乎平静的表情,送别我们每个人,只为让我们可以走得轻松些。
六年过去了,我依然经常会想起那几天短暂的相聚。她很美,身材高挑,五官精致,皮肤白皙,温柔韵致,但更让我忘不了的,是她待人的真诚和周到。她恰似一枚细腻柔和的玉,温润内敛,时刻透着典雅沉静、温婉动人的光泽。
那天,我们去栈桥,途中坐船。天阴沉沉的,似乎还飘着丝丝细雨,但她不肯进船舱里来,迎风立于船头。她上身着一件蓝色裙装,下穿一条纯白色棉质长裤,海风卷起她的裙摆,蓝衣白裤轻轻鼓荡。一头乌发早已在风中凌乱,她依旧气定神闲。我坐在船舱里,被那一刻的她深深吸引。我确信,衣袂飘飞的她,就是天上的仙子,因为被情牵绊而跌落红尘。
二
近来翻阅她早期的文字,对她有了许多从前不曾有的新认识。这个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女,其实是对身边亲友、对这个世界用情最深的人。
十五岁之前的她,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爸爸宠着妈妈爱着,无忧无虑,可这一切都随着父亲的突然离世戛然而止。那是一段灰暗仓皇的日子,母亲被巨大的悲伤击垮了,她和幼小的妹妹还无力应对这样突兀的家庭变故,直到两年后,继父走进她们的生活,他用一个男人宽厚有力的肩膀,撑起了她们暗淡无光的家。母亲笑了,她们姐妹也笑了。
失亲之痛固然刻骨铭心,但她身边,一直不缺深爱和包容,母亲继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叔叔舅舅姨妈的,丈夫、儿子以及堂兄云生等等,都无私而小心地呵护着她。正是这些绵绵不绝的爱,把她从苦痛中拉了出来,让她重新站在了暖阳下,淡定从容地迎向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原乡,在我们孤独彷徨抑或疲惫时,可以去那里汲取力量,雪也不例外。父母的老屋是她生命生发的地方,可以看作她的精神原乡,那里寄存了太多和生命有关的回忆,在父亲离开后的经年,她每周都还要去那里补充能量;爷爷奶奶家的绿房子是她另一个精神原乡,那里给了她生命中最温暖最厚重的底色。那里不仅有绿房子,还有大片的田野,浅浅的水塘,色彩缤纷的野花,以及随风招摇的芦苇丛,还有这个世上最为包容的爱,有这个世上待她最好的云生哥。
不知为什么,读到云生带着她去原野割芒草,去摘山楂果,我的脑海就会浮现少年闰土的身影。少年闰土在鲁迅的眼前打开了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而云生同样给了雪关于故土最鲜活最饱满的记忆。雪写过多篇关于云生的文字,在她心里,云生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亲情本身,云生意味着故土,是把她和故土串联在一起的纽带,通过云生,她和故土血脉相系,并随时能够驻足回望。
当然还有文字,文字给了她疗伤和治愈的入口。太多的情和爱积压在胸口,她急于要把它们分享和散播开去,但又不能任由它们泛滥,她尽力收束着,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口,用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将它们缓慢而有序地释放。情至深处浅似水,这句话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的情感散文,柔婉清丽,醇厚绵长。她写自己的纯真初恋,如梦似幻;写婚后夫妻恩爱,即使蜗居在石库门那么局促的小房子里,依然挡不住满满的甜蜜浪漫;写自己偶染小恙,十二岁的儿子抢着陪她去看医生,一路挂号取药驾轻就熟,从不下厨的丈夫笨拙地奏响厨房交响曲,这让一向习惯照顾他人的她感动不已,更深刻体悟到“家人”两个字的含义;她心疼病床上的父亲,亲自给他洗头;她孝顺自己的婆婆,甘做婆婆的洗发理发师,几十年如一日……徜徉在这些用真情写就的文字里,你似乎能触摸到一颗滚烫的心,她“咚咚”跳动着,仿佛在说,为了所爱的人,她愿意。
“爱是一种承担,温暖的,善良的承担。”继父说过的这句话,她始终记着,并毫无保留地给到需要的人。
央金是她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彼此却十分投契。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央金为了保护她的游客和伙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雪惊闻噩耗,哀痛不已,她不忍央金襁褓中的女儿缺失母爱,义无反顾地把孩子接到身边,视如己出。人都说,千金一诺,她对央金并没有承诺过什么,可她依然这么做了。
雪还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台湾男孩,网名“蓝色天宇”,一个肌肉萎缩症患者。在这个男孩如流星一般的生命里,雪用自己温柔的爱照亮过他晦暗的心空。男孩把雪当成了知心姐姐,跟她聊文学、聊音乐、聊人生,并邀请她去台北一起看桐花。雪牵挂着可怜的男孩,找机会真的飞去了台北,并捎去他喜欢的礼物。可男孩没能等到这一天,他带着对雪的满腔感恩和思念,在她抵达之前,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心存遗憾的雪又特意赶到男孩的墓前深情凭吊,真情如斯,我相信,蓝色天宇在天有灵,定能感知这份人间至暖。
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于她而言,得到爱,回报爱,传递爱,或许早已是习惯。
三
认真梳理过她厚厚的文集,发现雪是个很会管理自己的人,她的文集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除了大量亲情散文自成一体,没有特意指明,其他都自成体系,比如《时光书》系列,《音乐笔记》系列,《无期独行》系列,以及《旅行笔记》系列,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时光书》是雪的读文随笔,解读透彻而理性;《无期独行》和《旅行笔记》都是旅途见闻,但前者多是独行路上遇到的旧人和旧事,更注重自我感悟,是修心;后者着意于眼中景眼前人,更注重写实,是修为。
《时光书:暮春的潜台词》是以山地老师的精品散文《母亲醉酒》为蓝本创作的。《母亲醉酒》是一篇非常感人的亲情散文,语言质朴凝练,情感深挚浓烈,描摹生动细腻,文短情长。雪在再三研读作者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写出了独具风格的读文心得。之所以不说是赏析,是因为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赏析文不同,它更强调个性化和沉浸式表达。在这篇文章里,雪采取微电影的方式,一帧一帧地,将《母亲醉酒》里最有张力的情节进行了场景还原,让读者一步就踏进她营造的氛围之中,这不仅清除了读者的阅读障碍,更增加了文本的质感和可读性,即使没有接触过作者原玉,也不会影响到阅读快感和对文字本身的完整理解。
如果你读了《母亲醉酒》,再来细品雪的解读,你会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惺惺相惜。仿佛两个用文字隔空对谈的人,你才有上一句,她已经替你吟出下一句,那种痛快淋漓,是最高层次的灵魂共鸣,是身无双翼却心有灵犀,是世间最美好的抵达。
像这样的美文,《时光书》里比比皆是。《时光书》系列就是雪用情用心打磨的一颗颗美玉,被她精心镶嵌进时光的宝盒里。
她的《无期独行》系列,更是让我深深沦陷,这里仅以《无期独行:被时光封印的沙溪》为例。
初读沙溪,我就被她“封印”在里边了——这哪是游记,分明是灵魂的行走,是精神的深度沐浴。
跟着她走进沙溪,你也会邂逅内心的自己。坐在玉津桥对面的石凳上,觉得自己似乎一直在这里,推开木质的院门,就像回家一样自然熟稔。被时光封印着的日子,千百年来未曾变过。古旧古朴端静,便是今晚的沙溪。午后,一天里最慵懒的时刻,古镇在一派深浅不一的黄色里,昏昏欲睡。就像在瞌睡之际,有人递过的那方枕头,隐藏于乡野的“先锋书局”适时出现了,安静优雅,低调隐秘。捧一杯茶,翻几页书,体会《从前慢》的快乐,让思想得到小憩和放飞,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至深幸福。而沙溪的清晨,更适合唤醒,柔和的阳光把沉睡了千年的古镇唤醒了。年近古稀的阿瑞奶奶从阳光里走出来,走进她的特色小店——像从前一样。一切的一切,都是那般不可思议的美好。
几千字,雪写尽了沙溪的十二个时辰,悠长、深情、素淡,一个适合冥想和放空的沙溪,就这样,静止在她的笔下,却从此活跃在读者的心里。
本文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在按语里写道:整篇作品,紧扣沙溪古镇的独有气质,以“在场化”的写作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阐释“让远方是远方,让生活是生活”的哲理思索,以淡雅的笔调、细腻的描摹、精致的语言,再现了沙溪古镇的古朴安然。是的,“让远方是远方,让生活是生活”,这也是她的《无期独行》系列的一贯基调。
还有《音乐笔记》系列,《旅行笔记》系列,小说,诗歌……勤奋的雪写了太多优美灵秀的文字,浸润在她的文集里多日,我恨不能每篇都要写读书随笔,只恨没有她那样的才思敏慧,望着满纸珠玑,徒叹奈何。
四
“散文是漫涌的河流,内心是它唯一的源头”,雪在她的《时光书:暮春的潜台词》如是说。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因为从心而来,这条河流才永不会枯竭,并自带写作者的生命密码,鲜活而隐秘。
雪的文字读多了,你会发现,她的文字有一股奇特的魔性,能轻而易举抵达你的内心,在你毫无防备之时攻下你的城池。不管她是在低吟还是在咏叹,不管她是敛眉静坐还是举步徘徊,总之,她总是能轻易把你俘获。
她的散文集《亲爱的旧时光》出版后,曾作为社团征文活动以及优秀作者和编辑的奖品,我有幸拥有了一本。不看内容,单看封面,你就能知道,这是个崇尚素简和古朴的女子,一抹浅绿作底,衬着素白的远天,中间几本古旧书籍,一袭素色裙装蒙着双目的女子,正蹲下身去,探向她心中幽微的秘境,那里,有她亲爱的旧时光。
在流年第三季度总结会上,她简短发言,题目是《修筑一颗纯简的文心》,而我手中这篇拟定的文题,也有“文心”二字,那是关于这朵晶莹雪的,文心似雪。她的发言竟与我的文题不谋而合,这令我生出丝丝欣慰——在她的后花园探寻半月之后,她告诉我,我没有走错,那就是打开她心灵秘境的钥匙。
这个爱字成痴的女子,不仅有一颗雪般剔透的文心,还有一股对文字近乎偏执的苛刻,也可以说,她有文字洁癖。她主编《流年》和决定将《亲爱的旧时光》付梓时,除了请人校对,她自己还一审再审,用她的话说,都要审吐了。没办法,她就是这么较真,不允许经她手的文字有细微瑕疵,同样,对自己倾尽心力写出的文字,她亦视若珍宝,不容人轻慢。曾有人看中她的文字,向她主动约稿,但碍于篇幅,想略为删减,她坚决不同意,宁肯不上刊也要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她的这份严苛和执着,或者说不圆融,让她错失了很多“扬名立万”的机会,但也彻底“暴露”了她单纯热爱文字的真实内心。
她说,只是女子,侍奉文字。“侍奉”二字,道尽她对文字的敬畏,不慕浮华,不求功利,放低姿态,谦卑向文。圣人有云,大道至简,为文尤其如此,一个人心中欲念太多,怕是耐不得这份点灯熬神的寂寞。就像爱家人、朋友、音乐、书籍、旅行、独处、江山、流年一样,对文字,雪简单而全身心地爱着,干净纯粹。
作为同道中人,我看得见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独树一帜。我爱这样特立独行的雪,我爱这块美玉,靠近她,与一朵雪为邻,与美好为邻。
问候明月。
雪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记录的东西,我这只是一面之词,谢谢小鸟儿鼓励。
我在流年社团编辑群一次文学交流中说过,散文是美文,更是真情文字,打动人触动人心的文才是好散文。这篇既是。
作者落雪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题意,徐家有女,然后笔锋一转,在青岛那间临时的家里相遇,主人公纷飞的雪从线上像仙女一样飘落线下,从网络里走下,来到现实,几天的接触,知心知根,相知相惜,方知此女文笔文采飞扬,更是入得了厨房,一手好饭菜让大家吃得撑得憋气。也是这次,方知她的少女时代受过很多苦,失去亲人的痛,正是这种痛,文字给了她疗伤和治愈的入口。当然,她也得到上天的关照,亲人对她的关爱从未停止。
作者阅读了她很多作品,譬如散文集《亲爱的旧时光》,《时光书》系列,《音乐笔记》系列,《无期独行》系列,以及《旅行笔记》系列,有《音乐笔记》系列,《旅行笔记》系列……
作者举例主人公写的《时光书:暮春的潜台词》是以作者山地的散文《母亲醉酒》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同的体悟:即“散文是漫涌的河流,内心是它唯一的源头”
也举《无期独行:被时光封印的沙溪》为例……
落雪惊叹主人公的付出,对文字的付出,对社团管理的付出,对需要关心的人的付出,对所做的事情的付出,作者感叹:“我看得见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独树一帜。”
是的,纷飞的雪做事就是这么两个字:坚持!
散文不仅文辞优美,更是读出真情流淌,一篇好散文。

在流年,山哥是我的老师,每篇文我都会仔细拜读,这篇《母亲醉酒》写得非常好,极易引人共情。雪也是老师,她的散文非常别致清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流年家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在这里每天都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能够相互促进。
坚持是雪的做事风格,也是流年人的做事风格。让我们一起坚持走下去。
这是一朵雪对另一朵雪的惺惺相惜,满篇雪花飘飘。喜欢第六朵雪,喜欢这两朵雪。

我们流年这都是什么人呢,会读心术咋的?
问我们花儿姐安。
你们每一朵都不好写,我真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好在都挤出来了,只有我自己这一朵了,哈哈哈。
问候小素心。
本篇作品中提到的“云生”和“央金”两个名字,广大读者并不陌生,之于我,这两个名字在她的文章中提及多次,在众多涉及的名字里,这俩名字又排版在前,一片光芒,引游我多次驻足阅读,参悟其中之味。
阅读此文,本文的作者对作家纷飞的雪的中肯解读,我深感自愧不如。其知人之明,开发特选,深层挖掘,谋篇精辟,更令我不及一二。
作家纷飞的雪,不仅才华横溢,倔强干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贤淑贤惠之流,也是现代文化中的“女汉子”,早在“好心情”原创文学网时,已显现端倪。竟连她偶尔眼里不容沙子,侧于较真,排除异音,也被广大文友们所忽略,只看到她一堆堆优秀在领跑。
感谢作者的创作,写人不好写,找到诗文之眼更是不易。如此的将作家纷飞的雪写出内在的神韵,抚摸到她的深情和博爱,实属难得。
尽管我阅读作者的文章较少,从此文开始,我将你的作品列入经常阅读和学习的范围,滋补养分。

原来你和雪是老相识,我对雪了解得不够透彻,肯定会挂一漏万,承蒙洞天兄抬爱,还望多多指导。
问候深秋快乐。
上学时,每次学习新的课文,老师都首先要求我们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作者笔下的飞雪:美丽大方、温柔善良,待人随和,所以她的文字也一样情深意切,不急不缓,充满阳光积极向上。
这篇文章看似在零零总总的介绍纷飞的雪各个方面,有些凌乱,但作者真正做到了散文所提倡的“形散而神不散”,字里行间都是在围绕对飞雪的喜爱和敬佩这条主线展开。赞


这篇文是我在雪的文集里趴了半个多月的成果,我自己还算比较满意吧,因为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
谢谢老乡二哥鼓励。
为了不让姐姐失望,我决定继续写第六朵,只不过,第六朵就不用分析文章啦,哈哈哈。
一直记得在青岛我们相见的情景,一起度过的那几天,犹在眼前。希望还有机会,和你还有其他流年伙伴重聚。
谢谢你的文,谢谢你把那么美好的一朵雪啃完了。
不管怎样,我终于把你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哦,还有我自己。我自己就好说了,随便写几笔交差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