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捡起一路风景(散文)
在我的风景观里,风景的美,不都是在目的地,一路去拾取,不遗点滴,从来就是我的个性。这次应朋友之约,前往朝霞洞,收一路风景的美,满满的快乐,美美的体验,我比我的游伴收获都多。
一
整个上午,孤独地,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电视剧,一连五集,头昏昏沉沉,四肢像散了架似的。
突然,手机响了,以为是妻子从海南打来的,声音是女的,很脆,不像妻子绵厚的嗓音,一问才知道是朋友娟。
“哦,是你呀,有事吗?”我问。
“有空吗?我有个朋友带车到朝霞洞玩,一道去吧,经过梅城你家门口,邀上你同事民和林,好吗?”娟怕搅了我周末的兴致,小心地问。
“好——好——好,有时间——有时间,美女邀请,岂有不去的道理,几点?”我激动地问。
“下午两点,不要关机,等电话。”
“好的,好的。”
随后,我电话告诉了民和林:车牌号、上车地点。
我不算个宅男,但近段时间心情不好,妻子去了海南,周末只好“宅”在家里。娟的电话像注了一针兴奋剂,热血沸腾起来。
一边看电视,一边等电话。两点整,手机准时响了,我很快到屋后玩具厂门口找到他们。
一个电话,挑起了我的兴致,等待中的我,也是风景,我看看自己,感觉鲜活了,一扫往昔的低迷。
二
一辆暗红色精致小巧的家庭用车停在路边。娟打开车门,神采飞奕,面若桃花,笑盈盈地招呼我上车。民坐在车后笑而不语,林一把拉上我,我低着头,猫进车里。司机是位美女。回眸一笑,很迷人。浪漫微卷的秀发,圆圆白皙的脸庞,红唇白齿,戴着一副墨镜,很有几分潇洒,看上去约莫二十多岁。有时候,哪怕是简单的相聚,欢快就随之而来。
五人,满满一车,引擎启动,说着笑着,向前驶去。
或许都很兴奋,忘了问路,车出城才知道走错了。调头,问人,拐过弯,才发现路口就有一个去“朝霞洞”的牌子。
去“朝霞洞”是一条窄窄的乡村水泥路,车开得很慢,很稳。司机自谦是新手。娟与司机聊得很开心,从他们的交流中,才知道司机的女儿读高二了。我心里一咯噔,以为她才二十出头呢,女儿竟读高二了,啊!女人的年龄看不透。她是我们的一个兴奋点,和风景价值差不多。
路不多,很快就到了。下了车,眼前是连绵的小山,山上多半是松树、竹子。蓊郁的树林,翠绿的竹海。自山脚,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像扭动的蛇,向山里游动。“朝霞洞”隐在山涧,不见香火色,唯见林生烟,深山藏隐寺。
我忽然想起了刘禹锡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山不高、路不平、石不奇。闻不到花香、见不了溪水、听不到鸟鸣。如果不是“朝霞洞”这样美的名字,恐怕无人光顾这里了。
从山脚望上走,是一条新开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不好走,出了汗。几天都没出汗了,值得呀。
五人很快到了山顶,我们坐下来休息。山顶上正在做房子,是庙宇,见方不到10米,高不到6米,不算大。是谁出资做的呢?我好奇地问砖工师傅,他告诉我,都是信徒捐的。
“信徒捐的?房子做起来,起码也要二三十万,哪来那么多钱?”我半信半疑。
是啊,现在的日子好了,信佛人也越来越多,建庙的也越来越多,仅县城周边山上就有七八个。如:云中寺、三洞烟霞、梅山寺、云峰寺……梅山寺是新做的庙宇,宏伟壮观,不亚于九华山的庙堂。每逢周末,祭拜的信徒络绎不绝。香烟缭绕。颐翁有诗曰:“庙存双百好资源,尚有三山和五园。环保园林争多建,商圈官占终邀还。佛追神撵皇魂佑,限楼限墅莫迟延。科学发展非无度,节水减排现天蓝。”
到了山顶还没有见到“朝霞洞”,问砖工师傅洞在哪儿?师傅指着右边的一间红瓦房说:“诺,就在那。”
民走在前头,下坡,上岭,便到了小红瓦房。房子很矮,里面摆着六七张木头床,床前是一组破旧的香台,香台上脏兮兮的,零乱地放着杂物,中间摆着一台17英寸的台式旧彩电,电视正在播放。我们进去的时候,床上侧躺一位老奶奶。步声惊动了她,她爬起来,笑盈盈地迎过来,微胖、慈目、和善。我们与她打声招呼。
所见不在于神奇,在这里见到这样的人物,我的眼睛亮了,太多的疑问装满了头脑。
三
紧挨着房子后面是两米多高的台子,登上台子,一眼便看到洞口,洞口约两米多高,很窄,洞口上面镶了一个横匾,上面写着“朝霞洞”三个醒目的大字。洞里有许多人,一老妇人带着小孩子虔诚地拜在地上,洞外场地很小,有人在放鞭炮,我们干脆先到山坡上休息。坡上有一株高大皂荚树,树下一口天然水井,井旁是一块平坦空地,正是休憩的好地方。
蓝蓝的天空,温和的阳光,凉凉的秋风,我们感受着爬山之后说不出的舒服。娟是个有心人,还带来甘蔗,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分享出门旅游的快乐。林提议,待我们退休之后,每年暑假,到大山里避暑消夏,山里空气新鲜,登山有益健康,悠哉乐哉。是的,说实话,我今天没有看到奇松怪石,没有看到飞禽走兽,没有看到小桥流水,但进了这天然的氧巴,爬到这高高的山巅与大家畅所欲言,真是快乐至极,多日的心里的阴霾便烟消云散。
美女司机说:“可惜,东至的景点太少了,要不然,每个周末跑一处,放飞心情,快乐自己。”娟接过美女的话说:“有山有水是风景,有树有草是风景,只要心情好处处是风景。”民笑着对美女说:“东至景点多着呢,升金湖、南溪古寨、九天仙寓、华龙洞、东流双塔、陶公祠、天台山、大历山、三条岭、梅山、许世英故居、周馥接官厅、滴水崖、古徽道,还有许许多多的古寺庙,许许多多生态农庄,休闲山庄,许许多多红色旅游基地,你玩得过来吗?”我一听,觉得东至的景点还真不少呢,许多地方还不知道呢,我说:“我们快退休了,计划一下,我们先游遍东至景点,然后,游遍安徽,游出中国,最后,游向世界。”“好!好!好!”话音一落,掌声响起。
待游人走得差不多了,我们才进朝霞洞,洞里面积仅四五个平方米,圆形锥顶,悬面若钟鼓形,叩叩有声,旁边石板刻字已模糊,但能辨得建德邑令词云:“数椽恍惚翼山飞,行径穿泉滴翠微。酒力消时茶正熟,朝霞须带晚霞归。”可惜石板已破损,见有太守,不见其名,看不到刻字的年月,更找不出“朝霞洞”的来历了。
洞的正面是一尊高约一米的观音菩萨,两边安放的是几尊小佛像,地面是后来用水泥倒的,很平整,地上放几个圆铺垫。悬钟下面安了一个灯泡,洞里摆设简单。别小看这个简单的“朝霞洞”,观音菩萨可灵验了,平日里,每到周末,祭拜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的人,有的怕赶不上好时辰,便提前住在这里。
太阳落到山口,气温也明显降下来。我们下了山,准备回家,但总觉得还未尽兴,娟提议,沿路再向里边走走吧。
其实,风景在我们的快乐里就是个引子,像药引,治愈我们的不一定是药物,风景这般美好,快乐里不能没有风景的影子。
四
沿途,另一种风景把我们吸引了,路边有许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花儿。白色苦菜花,黄色野菊花,紫色的喇叭花,红色的胡枝子花。司机美女,举着相机,乐此不彼地摄下来,美女不仅车开得稳,而且摄影技术也很高明。我看了几个镜头,背景好,花儿姿态优雅,意境深远。
山涧暖和,沿路山花,蓬勃盎然,全是春的气息,忘却已是深秋时节,零星见到几棵桂花树,树上缀满金黄的桂花。路途,各种各样的花香,在空气酝酿,散发着醉人的清香,这种香味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描绘。深度呼吸,只觉得神清气爽、沁人心脾,令人舒畅,让人陶醉。忽然发现一个路碑,上面用红漆写作“周村”两字。“周村?原来这里是周村。”我踮起脚向前看,果然,远处的山脚下有几户人家,那便是周村了。我猛然想起朋友苏苏说的一个有关周村的故事。
苏苏是位小学教师,有一年她带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班上有个女孩叫周菊,经常脸不洗,头不梳、衣服脏兮兮的,一脸的疲倦,上课老打哈哈,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作业老不交,成绩倒数,拖了班级的均分。苏苏感到头疼。一天,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因周菊缺席扣了一分,班级与奖项擦肩而过。苏苏找她谈过多次,总是默默地接受,不吱一声。又一天,苏苏接到通知,县教研室组织来听她的公开课。她走进教室,发现周菊的座位又是空的,心里的气陡然飙升。心想:昨天还反复做工作的,今天还敢不来,课后一定要找她算账。苏苏极力稳定情绪,上好公开课。毕竟是县局领导组织的公开课,说不紧张是假的。突然教室门吱的一声被推开,“报告”,一句脆脆女声,把苏苏老师下了一跳,苏苏一看是周菊,当场气得要吐血,无奈,只好用眼睛示意她上位。午饭之后,苏苏直接进教室找她。不见人,问同学,说她回家了。这时,苏苏发现讲台上一束鲜花和一张纸条。花好艳,有紫红的桂花、白色苦菜花,黄色野菊花,紫色的喇叭花,红色的胡枝子花,束在一起,五彩斑斓,格外好看。苏苏迅速拿起纸条,上面写道:“老师好,鲜花送给你,祝你明天教师节快乐,妹妹生病了,我请两天家。”苏苏看后很感动,想不到经常被挨骂的同学,令人恼火的同学,居然还送来节日鲜花。能不令人感动吗?苏苏想:妹妹生病了,她回家能干些什么?苏苏决定明天趁教师节半天假到周菊家看看。
苏苏骑着电瓶车找到了周村问到了周菊家,三间土坯房,四周长满了蒿草,无畜无禽,十分冷清。大门半掩着,一股烟味扑鼻而来。推门进去,苏苏一眼惊呆了,周菊像个小大人,在厨房里烧饭,头发凌乱,满脸烟灰色,十一岁就能掌勺烧饭了,自己的女儿16岁还在撒娇呢。心想: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怪不得经常迟到早退。周菊见老师来,吓得手脚无措,站在厨房门口低着头一动不动。苏苏走近周菊,微笑着,摸摸她的头,和悦地说:“感谢你昨天送给我节日鲜花,爸妈呢?”周菊没有回答,苏苏接着又问:“妹妹呢?”周菊指着东边房间。
房门是开的,苏苏大步迈进房间,只见床上睡着一个小女孩,约莫六七岁的样子。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摸摸额头,感觉还有点烫。这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也钻进房里。老奶奶客气地问苏苏是谁?周菊告诉她,是老师来了。老奶奶忙端来一把椅子,让老师坐下,老奶奶自己也靠床沿坐下。通过交流才知道,老奶奶姓黄,是隔壁邻居。苏苏问她,孩子的父母呢?黄奶奶叹了一口气说:“大前年,小两口在城里工地上做事,晚上骑摩托回家,在岔路口撞上一辆货车,母亲当场死亡,父亲左腿截断,成了残废人。”苏苏听了很震惊。黄奶奶接着说:“父亲为了两孩子读书,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在城外幼儿园旁摆了一个修鞋摊,离家有六七里路。父亲每天带着小女儿上幼儿园,自己做点生意两不误,家里洗衣、做饭等家务活自然就落到周菊的肩上,这两天妹妹感冒了,本村赤脚医生,到她家给妹妹打吊瓶,周菊只好请假回来,昨天上午,我在这里陪着呢。”听了黄奶奶一席话,苏苏的眼睛湿润了,转过身来,重新审视小周菊,被她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只有十一岁啊!临走时,苏苏掏出四百元给周菊,说:“把妹妹病治好,缺的课我来给你补。”从那以后,每个周末,苏苏都来周村给周菊无偿补课,风雨无阻。
周村,是一道特别的风景,这道风景里有着让人不堪的故事。我不想再挖掘出故事,只希望可以看见那个苏苏,她一定出息成一个大姑娘了,周村有最美的风景,这风景也一定会养人的。
“老吴,上车,回家啦。”娟大声喊道。我沉浸在回忆中,被娟的喊声拽了回来。
太阳落下西山,四周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上了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山边。娟和美女司机摘了许多鲜花,一路花香,一路欢笑,快乐地驶向城里。
什么是风景?我常常想。几个人凑在一起是风景;风景里的那些人,成为我们的风景,风景带着很多的问好,吸引着我们。沉厚的风景里一定有故事,也我们关心的东西。把自己放进风景里,收获的不仅仅是风光如画,还有我们的情感之弦被挑动,发出我们的声音,或快乐,或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