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韵】烟火,藏在尘世间的亲情里(散文)
在过去,在老家,老地锅冒出来的烟火,没有乌黑的颜色,没有刺鼻的味道,而是宛若轻柔的蓝丝带,带着熏香,带着欢乐,或围着亲人们打转转,或悠然地飘向远方。
祥和的人家,总是这样的烟火气,藏在尘世间的亲情里。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人喜欢吃煎饼,可煎饼做起来很麻烦。打算做煎饼时,一家人会在漆黑的早晨起床,抱着磨辊推磨,石磨一圈一圈地转动,慢慢溢出煎饼糊子。然后,再把煎饼糊子一勺头一勺头地摊放在鏊子上,才能烙成煎饼。距离天亮还有一两个小时,突然被父母亲从睡梦中叫起来帮着推磨,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困倦、酸痛向全身一起袭来,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每次煎饼糊子磨完了,母亲都会奖励我一个鸡蛋煎饼,或一个菜煎饼,而这又成为一天中最快乐的一刻。
烙煎饼烧的大都是晒干的青草。干青草着起来的火苗,时而是蓝蓝的,时而是火红的,时而又是多姿多彩的。火苗像是不安分的孩子,它会伴随着清香的烟味儿,不时地从鏊子与地面的空挡处探出头来,将柔和的亮光照耀到母亲的脸上,使母亲原本俊俏的脸,变得更加的美丽动人。站在母亲身旁,细细品味着香喷喷的煎饼,困倦、劳累就全没了踪影,随之而来的却是满满的亲情和温馨。
每逢过新年,母亲都要里里外外忙活好几天。磨面粉,蒸馒头,生豆芽,做豆腐,杀鸡杀鱼,煮猪肉。还要把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年画的屋子,明晃晃,亮堂堂。新年来了,端的有一个新气象。
记得小时候,我常在心里默念的一句顺口溜,“六十六,吃猪肉”。这是一句多么庸俗可笑的顺口溜啊。在困顿的年代,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炒菜缺油少盐,营养极度缺乏。小孩子对吃猪肉的渴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终于盼来了年三十,终于盼来了猪肉香。当母亲把刚出锅的猪肉,放在菜板上切成小块,沾上盐粒后,一块一块地放进我嘴里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舐犊之情,什么是一饱口福。
一家人心心相依,情浓于水,一日三餐及拉家常,都亲密地围坐在一起。没有别离的痛苦,没有纷争的烦恼,有的只是体贴和关爱。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令人开心的事情,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后来,我和哥哥、弟弟都因成家立业,而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由此,家逐渐变得空旷,父母逐渐感到孤独、寂寞。
其实,我的工作单位离家就二十多里的路程。或许是工作缠身,或许是家庭琐事的羁绊,亦或是生活的不顺,我便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曾有一次回家,母亲叹着气说:“路途又不是有多远,你为什么四个月才回来一次呀?俺不是想你,非盼着你回来不可,俺是担心你在外面有什么意外。”我都是一个有妻子儿女的人了,也是一个有能力养家糊口的人,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亲的心胸比母亲还窄。因没有电话,每当我隔一段时间没回老家,他就住着拐杖,气喘吁吁地挪到村子北面的小桥上。他坐在小桥的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北方——我工作的单位和我在单位里的家,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实在盼不到我回家的踪影,也实在是坐累了,他便起身返回家去。可我每每回到家里看望他时,他却又总是说:“你工作忙,没什么事就不要往家里跑。”
父亲有严重的关节炎,以致去世前的两三年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我既没给他做过按摩,也没能在床前给他端过一碗水。想起来,常常觉得心里酸酸的。
后来,因单位濒临倒闭,我去了远方的城里打工。当我休假回老家时,母亲却说:“俺都好好的,旅途遥远,你不要专门来家里看望。”可当我离开时,耄耋之年的母亲却弓腰弯背、挪着一双小脚,把我送出去老远……
小时候,父母时常对我唠唠叨叨。可长大成人了,每当我坐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却很少言语。他们只是用慈祥的、温和的眼神看着我,生怕我的突然离去。
令我难以忍受的是,母亲在弥留之际,因我从外地没能及时赶回,她便不停地呼唤着我的乳名,直至遗憾地撒手归西。
父母对儿女的奢望最容易满足。不要你的花言巧语,不要你的丰厚礼物,只要你抽出时间回家看看,他们就开心知足了。做儿女的,能做到吗?
人间烟火,不是几缕青烟,不是沁人心脾的饭香,不是杂陈琐事,而是浓浓的亲情和色彩生活中婉转而动听的歌。那些没有亲情、或游离于尘世之上的的烟火,是轻飘的,是苍凉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没有了父母,就没有了原来的烟火和原来的家。烟火在哪里?难道烟火在大街小巷里,在人头攒动的购物广场,在静谧的书桌旁……
哥哥是农民,儿女们都有体制内的工作,他生活上几乎没什么负担。他每天只是到田野里转一转,在菜园子里做些轻微的劳动,亦或是在案头写诗、练字。邻里间有了红白事,或难以定夺的事,他都会愉快地接受别人的邀约。因为他总把邻里的事,看做自己分内的事。于是,他获得了邻里间极好的口碑。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他活得轻松,活得惬意,活得有尊严。
转眼间,我和老伴都进入了花甲之年。按理说,我们两人都有退休工资,儿子在城里买房安家,收入稳定。论生活条件,并不比哥哥差。可是,我却对财富“贪得无厌”。闲下来就怕贫穷,闲下来就怕落后于周围的人。
老伴多年前已经退休。她退休后,一直经营着自己的农资店。因一个人经营,她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原本打算等我退休了,就放弃农资店,两人进城养老。可我却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舍不得。在我的坚持下,农资店非但没关,而且还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规模。
因人手足,生意越发红火。这样一来,我和老伴在生意旺季,很难吃上一顿安稳饭。早晨,到店铺两侧的小饭铺买早餐,再拿回到自己的门市里吃。中午,饿了的时候,吃点水果或零食。实在忙不过来,干脆就饿肚子。只有到了晚上,才回到家里简简单单地吃顿饭。刷刷洗洗后,连电视、手机都懒得看,便上床睡觉。
因为一天两顿在外面吃,厨房的锅碗瓢盆都龌龊不堪。平时穿的衣服,懒得打理,大都扔在沙发上。屋子里搞得乱糟糟,全然没了烟火气。忙忙碌碌的生活,根本就没挣到多少钱,可在别人眼里,我却成了一个不懂人情世故、不食人间烟火,只会一门心思赚钱的另类。的确如此,因迷上了做生意,什么柴米油盐,什么家人亲情,对我来说,都变得冷漠和无足轻重。
钱,能使人的生活充裕。但是,钱不一定能使家人相处得和谐、开心,也不一定能使自己在尘世间活得高尚与幸福。因生活没规律,加上生意上的烦心事,我和老伴不愉快的事时常发生。由此,对儿孙们的关爱变少了,甚至连儿孙们打来的问候电话都觉得烦。忽然有一天想起了老家,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老地锅冒出来的烟火,我才顿悟烟火是藏在尘世间的亲情里,亲情淡了,烟火气也就消散了。
烟火在亲情里,烟火在尘世间。烟火是不了的情,烟火是盛开的花。只有倾心拥抱生活,拥抱亲情,才能品味人间烟火气,才能在大千世界里,获取生活的眷顾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