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含元殿下,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随笔)

精品 【流年】含元殿下,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随笔)


作者:桑子 秀才,2391.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1发表时间:2022-10-31 17:06:45

从大明宫——含元殿地铁站下站时,我已经隐隐感受到,这里大概率不会有太多游人。当然,我之所以选择来含元殿,也并非是为了缅怀什么盛唐气象,只是单纯因为大明宫离我住的酒店比较近。
   中午时分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游客寥寥无几,只有一些闲适的市民们在公园里放着抖音神曲漫步其中。而就在距离他们大概百来米的身后,一座苍灰色地基犹如一座被刀剑削平的山脊,在这座大地上有些突兀地隆起,疏离挺立在高大的栅栏之后。
   早在建造之初,它就在刻意保持着与尘世的距离。即便当今它的主殿偏殿早已被夷为平地,它高大的台基依旧如不可逾越的山峰,宣告着普通人不可僭越此地。
   昔年唐代含元殿的地基,高达15米。冬日午后的阳光中,这片灰白色的高大地基,竟莫名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压迫感。可换一个角度看,这座苍白色的宫阙高台,像极了石黑一雄笔下,那个叫克拉拉的机器人,正在努力望向千年不变的太阳,吸取冬日午后最温暖的日光,不愿在夜晚时分又一次陷入寒冷。
   或许,这千年不变的阳光,才是对抗时光磨损最后的护盾。
   毕竟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座三重高台承载着大唐的心脏、前朝三大正殿之首的含元殿。千年前,那个史官笔下“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那个古人口中“如日之升”的含元殿,就在这座三重高台上傲视着整个大唐版图,俯瞰着整座长安城的万家灯火。
   倘若你是一位信徒,循着当年白居易走过的“龙阶”,一步步走到含元殿的最高处,迎来的其实只能是空荡荡的幻灭——那个举办元日和冬至朝贺、那个百官朝拜的含元殿,最终走成了索多玛和俄摩拉城的命运,在漫天的火海中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尘土仍归于地,唯独留下我脚边这一块含元殿残存的方形石柱墩。
   可以说,这些残留下来的地基以及少到可怜的石墩残骸,就是含元殿,乃至整个大明宫遗址之上你能见到的最大废墟。相比之下,之前我去过的吴哥窟,实在是一座华美至极的废墟,是一曲热带丛与废弃神庙相伴生的时光之书。而大明宫最华贵的样子,终究也只能通过文字在后世的想象中虚构。
   现在,这方形石柱墩正静静缩在了考古工作人员设下的玻璃保护罩中。这些含元殿所剩无几的幸运儿,历经了千年的风吹雨淋后,得以在这座姗姗来迟的保护罩中,拥有了安身之所。它就像一位迟暮的英雄,连最后的雄性之美也不复存在,只能在保护罩中静静沉思何为永恒。
   站在这石墩子旁边,站在这个昔年大唐的最高处,你无法将长安城尽收眼底。你看到的只有淡淡雾霾之中复原过的丹凤门,还有丹凤门外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以及远处正在修建的高楼。而遗迹之下那些出土的文物残片,而今大多都在陕西博物馆里落脚,只留下这片地基仍在原来的地方默默怀念它走过的世代。毕竟前往西安的游客们,首选之地不会是这片荡然无存的遗迹吧?
   我知道千年之前,这里有李白仗剑去国的意气风发;我也知道在这里,曾经能听到昔年大唐骑兵班师回朝的号角;我更知道千年之前,沿着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使节鱼贯而入的盛景,也能看到大明宫最后的卫兵,在大明宫彻底灰飞烟灭之时跪地痛哭,责备自己为何没能守住这片最后的江山。
   只是面对着这片空空荡荡的,甚至连游客都不过四五人的废墟,我的脑海中无法复原出,这里曾经存在的所有荣耀,更无法想象它是如何从帝国之巅最终走向灰烬。我只能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这片空空荡荡的虚无。
   毕竟,这片承载过大唐荣耀的高台,对于我这个千年之后的陌生过客,与它之间存在着太多太多的隔阂,而这份隔阂你永远无法通过现代的电视剧去缝合。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无法写出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那种贯通了宇宙的悲哀。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含元殿以及大明宫也无非是沧海中的一粟,如今所剩下的残骸,更多是在努力证明,它们曾经辉煌地存在过。
   当初意气风发的李世民下定决心建这座大明宫时,或许也没有想到,这庞大的宫墙,最终抵不过时间与风,最终像巴别塔一样轰然倒塌,只留下了后世考古人员所立的考古标记,作为最简陋的纪念碑。
   在含元殿的地基两侧,长满了蒲公英。蹲下来看,这些蒲公英背靠含元殿,在阳光下反射着星星点点的微光。微风吹过,那些蒲公英在风中起舞,飘向我不知道的远方。
   你说,这些蒲公英,它们的种子又是哪一阵风带来的呢?我相信,风中永远夹带着故事的种子,而时光则让故事的种子发芽,这些蒲公英会对含元殿诉说着哪些新的故事?含元殿之下的亡魂,又是否能理解这时光变迁中的沧海桑田?
   现在,这些含元殿下的蒲公英,正在微风中飘起,飘往大雁塔,或许在那里,能听见历经千年而不变的钟塔铃声。我伸出手想要接住一颗蒲公英籽,想来还是作罢,就这么看着它们在风中如蜉蝣一般遨游,前往下一个不知道的远方。
   顺着含元殿的地基往北走下台阶,沿着修缮过的300米龙道往前走,便可走到昔年处理政务的宣政殿遗址。当年“甘露之变”时,宦官们便是沿着我脚下这长道,一路抬着唐文宗的软轿从含元殿狂奔到了宣政殿。随着宣政门大门一关,宦官们开始调动神策军,一场牵连到上千人的血腥大屠杀,就在我脚下的这片区域内上演。
   相比于含元殿承担的外朝礼仪性功能,宣政殿才是真正上朝的场所,也就是举办唐代时的“常参”。原本“常参”为每日一次,后来改为两天一次,单日上朝双日休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做一休一”,班还是得正常上的。文官五品以上可参与常参,而每个月的“朔望”,也就是初一和十五,在京九品以上官员都可参与。
   对于学子而言,宣政殿是他们寒窗苦读,突出重围想要冲入的荣耀之堂,因为这座宣政殿还是举办科举殿试的地方。也不知道当年这些参与殿试的学子们是否想到,有朝一日,这座宣政殿最终沦落到和那个野狐落一般的命运。只不过区别在于,宣政殿好歹还是留下了些许残余的地基。
   野狐落位于宣政殿东北侧的不远处,是昔年唐代宫人居住的地方,而今望去只留一大片的荒草,连个标志物都没有,就跟你平日里见到的普通大草坪别无二致。寒冬的大明宫,不见一片绿色的树叶,而这些长满荒草的草坪,却是一片枯黄中不多见的绿色。
   若非之前曾经看过陕西师大历史学教授于庚哲做过的网络科普,我也不会知道宣政殿旁边,曾经发生过惨案。对于这个连个正式名字都不配有的区域,《新唐书》中的记载自然不过二十来字:“大和二年,内昭德寺起火,延禁中‘野狐落’。野狐落者,宫人所居也。”
   唐文宗太和二年十一月,距离宣政殿仅仅一墙之隔的昭德寺起火。火势波及到了宣政殿和宫人居住的野狐落。一部分宫人逃了出去,另一部分宫人逃到宫墙之下。然而,大火蔓延的快,那些未能及时逃出的宫人们,未来得及翻过城墙,最终在城墙之下葬身火海。他们究竟是谁家的孩子,从何处来,年岁几何,无处寻证。只留下了《新唐书》中寥寥二十三字的冰冷记录。
   八十多年后,大明宫在朱全忠的一把火下,走到了和野狐落一样的命运。
   当然,那场堪比索多玛与俄摩拉的大火,也不是大明宫劫难的终点。到了宋代,大明宫所剩不多的砖石残骸还有晚唐遗物,要么被征用,要么被附近居民搬走作为房屋材料,真真应了《圣经·传道书》中的那一句: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当我走过大明宫梨园的遗址时,我看不到昔年李隆基教习“梨园弟子”的痕迹,只看到金色的仿唐文创模型在一片枯黄的叶子中,模仿着昔年唐代乐工的曼妙身姿,而太液池的遗址也不见了那座蓬莱山,取而代之的,是枯黄的树叶,片片飘落在结了薄冰的池塘上。
   待我们穿越这片浩大的遗址,走到象征终点的玄武门时,夕阳已落下。此时,大明宫遗址公园周边渐渐开始人潮涌动,在一片广场舞音乐抖音神曲中,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牵着孩子来散步的父母们,取代了玄武门的遗址,玄武门遗址开始一点点走入暮色中。
   夜色降临,这片见证过一切过往的遗迹,又要独自在黑暗的冬夜中,等待新一天的太阳再度升起。

共 31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含元殿,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大朝正殿,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跟随作者的笔触,从含元殿残存的方形石柱墩追溯到丹凤门、大明宫、宣政殿、野狐落等。所过处,处处都有当年的影子,而那些影子,在作者的描绘中,在一次次地风烟中,又一个个消迹于岁月的洪流。历史风云变化,而与这些遗迹所涉及到的人与事,最终也归于尘。《含元殿下,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是一篇怀古随笔,引经据典,把有关于与含元殿的历史罗列出来,再一一赋于独到的见解,尽量还原各殿在当时当下发生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事故,后再注入悲悯的情怀,含元殿似乎又从暮色中走了出来,迎接与作者一样,怀着一腔热情来寻古的有心人。佳作,流年欣赏北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0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2-10-31 17:28:53
  看到作者的题目,有些感伤。大明宫是盛唐时代的产物,含元殿作为它的基础,被破坏至此,是历代朝政的累计,更可悲的是,那些含元殿下的白骨,至今有谁能记起。如作者所写,寥寥二十三个字,只记载了野狐落所居住之人,野狐落被一把大火焚烧后,那些人的遭遇及野狐落着火的原因,却无人记载,也不会被记载。世事如去烟,所有与含元殿有关的故事与人,都将归于尘,消散于人们的视线,无人记念。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2-10-31 17:30:03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写作愉快!
   在流年,一起加油!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3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1-01 15:16:10
  随着作者的叙述,让人又重温唐朝的历史,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曾经的辉煌不再,也只落得残垣断壁,仅供考古者研究。岁月带走了千年前的唐朝,也带走了唐朝的人和事。最终淹没于尘土,化作一段悠悠历史。引无数游客来访,文学家在这里伤感, 史学家在这里还原历史真相,而已过的世代,终是无人纪念。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01 16:55:28
  在大明宫,含元殿是级别最高的宫殿,是皇帝举办大朝会的场所。历经岁月淘洗仍无损其壮观宏伟的首席地位,气势磅礴,气象万千。为了方便读者,作者引经据典,收集的资料文献,体现现在唐大明宫遗址研究的基本状况。作者让古建复原,展现各种造景元素和谐搭配,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象,使人如同进入风景胜地。曾经名噪天下的大明宫,含元殿,那些人,那些故事都随时光沉淀。或是灰飞烟灭,或是让人们铭记于心,令人发幽古之思。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5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2-11-02 08:26:00
  读这篇文章,让人想起了唐朝的辉煌历史,百姓当年安居乐业的生活,看得现在的落寞,曾经的辉煌不在,让人有些伤感,还好被被评为遗产保留下来,对读者是增加了再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对考古学家,是一次考古取证的大好机会,这样也好。
6 楼        文友:清鸟        2022-11-02 09:43:00
  置身含元殿,思绪翩飞,历史的尘烟滚滚而来。不凡的笔力,颇具丰富的想象引领读者一览含元殿前生今世。它的华丽是存在的,但只能依据文字去想象,去猜测它历经的炮火摧残,曾经发生的打杀争斗,让这代表人民智慧的宏伟建筑轰然倒塌。文思泉涌,笔到意到,一气呵成的好文。祝贺新作诞生,期待更多美文欣赏!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7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2-11-02 12:14:32
  说实话,我对历史不太懂,所以写的也少。感叹作者能写出如此精准的历史类文字,除了佩服就是敬佩!今天读了作者的这篇文章,单从题目开始就明白了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很引人入胜。其实,从文章开始我是不知道作者的写作地点的,当读到大雁塔时明白了发生地在西安,怪我无知哈。
   要说西安我也去过无数次,但还真没有沉下心来挖掘着古老的文化。但愿您的这篇文章是让我爱上历史的起源。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8 楼        文友:生米        2022-11-02 12:42:25
  曾经雄伟壮气的大明宫含元殿,现已成为一座冷冷清清的公园遗址!
   这在作者的心里,荡起了惆怅的涟漪!
   很多人,很多事,都会被前进的洪流所掩没,但含元殿的历史风貌,虽然已成灰飞烟灭,可它的气势,依然会藏匿在人们的心坎里!
   含元殿下,门前冷落,已过的时代,无人纪念!是的,万事万物都有终点,惋惜也没有用,该随风而去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9 楼        文友:康心        2022-11-02 14:08:28
  这是一篇好文,让我了解了大明宫含元殿的历史意义及古人古迹。我最近也参观了一些古遗址,但我就不能如作者这样还原那里所发生的重大故事。面对曾经的辉煌之地,我们眼里是一片荒凉,脑子里想像一片繁荣,但终敌不过时间的封印了残篇断章。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10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02 16:12:34
  你读懂了《含元殿下,已过的时代无人纪念》你就读懂了唐代近300年的历史。应该说作者这篇怀古随笔写得有个性,有特色。就文学性来说不输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的《莫高窟》,只是3000多字,远不能写出大明宫遗址过往的辉煌历史。我的散文《站在大明宫遗址前随想》三年前写了一千多字,一直到现在没有写完,我是想等读完整个《唐朝历史》简称《唐史》再完稿。外面诱惑太多。到现在也没有读完《唐史》,所以文章还是“烂尾楼”。但作者这篇怀古文章,我算找到了知音。所以,今天也算我收获的一天。如我是精品评委,肯定第一时间给他红豆。
   问好作者!感谢分享!真好!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