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生活】书 信 · 家 书(散文)

精品 【柳岸·生活】书 信 · 家 书(散文) ——回忆母校·大学时代·07


作者:尹宪辉 举人,511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1发表时间:2022-10-31 20:54:30


   可能许多人都听过,李春波的流行歌曲《一封家书》。他唱的是纸质书信。
   书写纸信,曾经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场面与记忆。
   提起纸质书信、家书,简直有说不完的故事和话题。
  
   一、家书科普
   不对!陡然想起,我也许应该先“科普”一下,什么叫书信、家书。哈哈。
   因为,年轻一代,尤其是大约2000年以后出生的,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书信、家书;也可能只读过关于家书、书信的说法介绍文字,或了解概念,却不一定见到书信“实物”;而根本就没写过纸版书信的年轻人,自然是更多了。
   但是,他们一般都写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息、QQ消息,微信消息。
   还有,他们的“情书”,我猜一定写得很好,可能滚烫火辣、情浓醉人。但是,写纸面书信,他们也许就不行了!哈哈!
   至此,年轻人与老年人,基本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分别处于两个极端:年轻人玩过电脑、手机、微信、QQ、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息、网上冲浪等,却可能没见过、没写过书信。而老年人,也许根本没使用过电脑、手机,以及上述林林总总一揽子劳什子,但可能很熟悉、也曾经常写书信,更可能现在还在继续用笔写纸面书信。
   看到了吗?两个时代、两代人,已经迥异立现。
   故然,为了让年轻读者也能“读懂”我的这篇散文,必须先说说:书信什么样!哈哈。
   来来来年轻人,你过来看,我这就现场表演怎么写信。
   你帮我把那一沓16K的信纸——专用的信笺递给我,就是带红色(或绿色)横格的那本;上边,有信笺二字,多为红色;而单位的信笺多是专门印刷的,顶沿印着红色的“某某单位信笺”。这样,把纸平放桌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写信。抬头,写敬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某某兄弟姐妹,或尊敬的某某亲朋好友:您/你好!下面开始写正文。……写完书信,末尾必须在左下方写“此致”,再换一两行、在右下方写“敬礼!”然后署上你的名字、日期时间,或即日几点几分几秒。哈哈。好了,此信写作完成。明白么?你学会了吗?
   写完以后,仔细折叠好,装进一个信封里。用胶水封口,这是先前;较晚的时候,信封口一般自带胶水,可用舌头舔一下按合即可,或者用水刷一下捏合就成。尔后在信封右上角贴上邮票,邮票也自带胶水。别忘了,信封的上边下沿,还要分别填写收信人详细地址省市县乡镇街道,寄信人详细地址。信封中间写收信人名字,或按需要或收件人对象不同,在名后括号里加注“敬启”“亲收”“亲启”等,以示强调。
   好了,现在可以发信了,出门步行或骑自行车到邮局,或者是街边的邮筒发信,投进(方形)邮箱、(圆形)邮筒的长条口里。
   邮资呢?一封标准信要求20克以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邮资是八分钱,九十年代以后价格涨到0.2元,大约2000年前后涨到0.8元。一封信重量超过20克要格外加费。有的信封自带邮票,两者合在一块收费。如果信不重要,就发普通的“平信”即可;若重要,那就需要挂号,另加挂号费。
   当然,平信,一般情况不会丢失。但是,“两般”“三般”丢失了怎么办?没有什么怎么办,没人给你负责的,平信无法赔偿,也不处罚邮电局。丢了就丢了!因为,平信没有登记、记录,邮电局没有凭据证明你发过此信!要想保险不误事,可以发挂号信,另加几倍的邮资。我经常不舍得格外多花钱挂号。信不重要时,总要碰碰运气,省点钱、赌一下,在心里安慰自己一般不会丢失。
   此外注意,写信不能使用铅笔,这样对收信人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信封信笺,在邮电局或大小商店都有出售,你去买即可。一般单位,都有自己的专用信封和信笺,员工不用买,一般免费分发、使用。
   单位的“公函”则完全公费,不用个人付钱。私信呢?需要自己花钱付邮资。但是,爱贪小便宜的我们,千篇一律是“私信公费”!那时的我们,很擅长揩国家集体的“油水”。
  
   二、我写书信
   以前,中小学一直是在家门口、本村或邻村、镇上走读或住宿,是不需要写纸信的。尽多,有什么事情时,托本村同学们口头转告家人一声就妥了。
   赴济南入学山东轻工业学院以后,每个月我差不多给爸妈写一到两封信。在济四年期间,因烟台济南远隔千余里,没人没法捎口信了,我才开始写信。
   经常是,节假日给家里写信。预祝家人节日快乐、生活幸福,问候一下、献上祝福。一是此时休息有空闲,二是节日需要这个“仪式感”!我和家人皆需要、都享受这一份亲情、问候与温暖!
   平时写家书,我大多是向爸妈汇报一下学习情况,在校生活;日常琐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有无问题;介绍一些济南的见闻新闻,省里的大事等。身居省会大城市,能听闻一些乡下不知道的大小事情。再一个,有时钱不够用了,张口和妈妈要钱。妈就叫哥从观水镇上给我汇款。
   反正就是如此这般,婆婆妈妈、杂散絮叨、流水账似的,像这篇散文差不多。哈哈。
   一封信,在济南到烟台乡村之间,约走一个星期送达。
   在校四年,我与家人的唯一联系或交流渠道,就是这一封纸质家书了。
   发出家书,便寄走了我的快乐与祝愿;收到纸信,便迎来了亲人的问候与希望!一封家书,装了多少烟火生活、载着多少亲情问候、带来了多少情感与温暖,她辛辛苦苦地把我的关心爱护送回家,她替我见到父母亲人,替我问安家人以后,接着转身回头,又将家人对我的思念叮咛嘱托捎回来!……
   伴随着这些思念叮咛,还带来了爸爸妈妈的呵护关爱、家里的温暖、温馨的祝福。我们全家人的快乐、幸福与温暖、希望,就在这条“无形热线”的通道里来回传递,流来流去不曾止息,一直传遍我的全身、温暖滋润着我的学习、生活与生命!
   家书,也许是天底下最美、最“热”、最好的文字了!一封“纸信鸽”,飘摇千里、鸿雁传书。带着怎样的体温、希望、期许和温暖?一片信纸,承载了家人亲人的多少愿景与温馨!
   见信如面!每次接到家里的来信,心中都像被轻轻地电击了一下。立即兴奋喜悦起来,立时心情大好!犹如见到了家人,或是某些居家生活场景立即浮现眼前。那感觉就像老师表扬了一回。开始读信时,心里总是激动快活的。有时候越读就越想家。看到家里一切都好,就放心轻松了。但是,如果看到爸妈身体有恙,或有不悦之事,就开始担心难过。我的心理情绪,紧紧围绕着每一封家书的文字和内容起伏、波动、跌宕!就像大海的潮水,一排排浪涛汹涌无法平静,或者快乐或是苦闷。
   我1978年赴济上学,一直是如此“鸿雁传书”。1982年毕业,回到老家烟台以后,还是写发纸信。大约到2000年前后,电脑以及因特网诞生应用以后,电子网络行业逐渐兴盛起来。与此同时,纸质书信便渐次式微,直至而今几乎退出历史大舞台。
   1998年起,我们县城也开始推行电脑网络,我有了电子信箱,许多事情发一个免费的电子邮件即可。同时,座机电话的兴起,以及稍后手机逐渐上市,不再需要写信。写纸面书信越来越少了。
   每一次假后返校,我都特别难过。不知是怎么了,就是浑身难受极了。特别是,有时候返校较早,满校园冷冷清清、看不见几个人影,宿舍里空空荡荡,这时便更加难受、特别孤独。才离开家人,我又开始想家了,刚刚在家里“暖和”了一个假期啊。这时候,就特别依恋故乡家园、怀念这个才过去的漫长假日。巴不得马上再坐车回家去,在家再住上几天。或者,马上收到家人的来信!来安慰自己此时狂躁失落、惆怅难过的内心!
   记得,我在济南读书期间,爷爷病重、去世了,家人也没告诉我。害怕耽误我的学习。放假回家以后,我才知道爷爷走了。那时候,有急事,只能是发电报。没有如今的先进发达的通讯设施,不便于也没办法及时通知我。
  
   三、书记借钱
   至今,我还保存着、应该说珍藏着我们机电系陈德家书记写给我的一封亲笔信:薄薄的一张16K油光纸信笺,写了大半页,外加一个信封一张邮票。
   陈书记的行书钢笔字,写得特别好。所以,我一直珍藏着这封信。主要是因为字写得漂亮。否则时过境迁事已毕,可能就不一定保存了。
   我毕业离开学校的那天,去火车站发大堆的行李包裹,把余钱也夹在行李里面了,托运以后拿不出来。却又有新的开支项目,我随身带的零用钱余额不大,不够用。这样就无法从济南回烟台。
   这咋办?我在济南火车站急得团团转。事不迟疑,万般无奈,我带着满身的郁闷气恼,专门坐公交车几十里,从济南火车站跑回学校借钱。边坐车边考虑,借谁的钱?一般老师和我不太熟,同学们大多已经离校。想来想去,去找本系陈书记吧,但不知他住在校园内哪一座楼、也不知道是否在家?打听几位校园的老师,才摸到了陈书记的家门。见面后,我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借十元钱。陈书记二话不说借给了我。那时候的十元钱可不是小钱,陈书记是县团级军官转业到校任系领导,工资才大约100元。我的助学金是一月5.5元钱,妹妹读中专财校,助学金才两块五一个月。这十元钱是我两个月的助学金之和。
   万幸,书记在家,及时借到了钱。否则,可就要延迟离济、报到的时间了,还得更换火车票车次。
   借钱后,立即乘车回到济南站。顺利乘车离济,返回烟台老家。等办理完毕报到分配手续以后,我赶紧到邮电局给陈书记寄汇款10元,又写了一封感谢信给陈书记。
   继而,陈书记回复我一封信,说钱十元已经收到云云。还说了一些别的话,说到了毕业分配等。我至今记忆犹新。
   话说,这么一个芝麻小事,办起来如此费事费力。我在济南火车站与学校之间,几个小时跑来跑去;到达烟台后,再去邮局给书记打款,书信来往几次;每次写信、封口、跑去邮局发信等。这一切合起来,应该是需半天的时间,我算算大约要五小时。
   如果是现在,举手之劳而已:不需要来来回回跑腿、花钱、耽误时间,费时又费力写信发信。一次腿都不用跑!双方一个电话、加友微信,五秒钟转发红包,太简单了。在QQ、微信上操作,先是问候陈书记您好!然后,谢谢,祝好陈书记!总共也就是两三分钟的事。用除法算算,五小时/二~三分钟=100~150倍!
   这才几年,转眼到了今天,时代发生了“上百倍”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时代进步
   书信、家书,整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一隅、生活一角和整个国家、时代的、上百年的通讯联络与通信传递水平!
   这是一条无形的空中“热线”,传递着家人亲朋的温暖与亲情。是联系我和家里的“彩虹桥”,是衔接我与家人深情与爱的纽带。可谓友情亲情关爱千里一线牵。
   自1998年全国“邮电分营”,邮政业务与电信通讯各自独立、分庭抗礼。邮政局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我国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这为“邮政”走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但是,毕竟信函、包裹等业务量相对比较少,特别是在不久以后诞生兴盛的“物流行业”“快递公司”,更是将原有的“邮政业务”细分市场、挤占掉了一大块!
   而同时,从邮电局分离而出的电信公司,则恰恰相反,后起之秀力争上游,获得了飞速发展。正是在这个现代化建设的空前大好时机,随着电脑网络与通讯科技的大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可谓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电脑科技与网络时代,手机及网络交相辉映、比翼齐飞。你可随意连线QQ,微信,随便选用电脑和手机,怎么通话都可以,爱说就说、想笑就笑。可以语音通话,还能视频通话。不想通话就在QQ、微信用文字留言,即写即到,实时留言交流对话;且可写发彩信。怎么都行,随你便。你就挑着花样享受现代化新生活吧!手机还可以随时收发手机短信息,根本用不着费事巴力、写纸面书信了。电子信箱写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总之名目繁多,实现了随身移动的“即时通信”“移动通讯”,比固定的座机电话来了一个彻底的根本性的飞跃。简直是有了享不尽的“富贵荣华”。……
   因之,我经常满怀幸福感地和家人朋友说:我们现代人,简直太有福、太幸运了!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现代化新时代,真是三生有幸!这都得归功于——伟大的改革开放!归功于我们各行各业的新科技、科技工作者!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旧社会比较,真的是两重天!
  

共 48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在通讯事业还很落后的年代,书信给人们带来的回忆。在那个年代,书信是人们互相联系一种通讯工具。什么是书信,笔者做了详细的介绍。家人互相写书信,称作家书。笔者也叙述了在外读书时,和家人互通家书的故事。家书给上学的“我”带来了父母和家人的问候和祝福,家书,也把“我“在外学习的情况汇报给父母和家人,也带去了我对父母和家人的祝福。一封家书抵万金。浓浓的亲情,蕴藏在家书的字里行间,她给亲人们架起了互相联系的桥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事业飞速发展,写书信的人少了,但书信带给人们美好回忆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家书带来的温馨岁月值得铭记。散文回忆往昔,从书信和家书中记录时代轨迹,给人回忆,令人倍感温馨,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10-31 21:21:24
  问候尹社,写作快乐,深秋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10-31 21:23:24
  读着尹社的文章,想起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带给我们的回忆是美好的,值得铭记在心的!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10-31 21:23:5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1-01 17:09:56
  写的真好,一直想写关于信笺的故事,苦无灵感,我们上大学时还时常给家人写信,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5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2-11-10 10:51:54
  拜读尹老师的文章,勾起对写信那个年代的温馨回忆,特别有感情,值得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