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齐鲁】以精灵般的笔触书写藏乡巨变(征稿·赏析)

编辑推荐 【齐鲁】以精灵般的笔触书写藏乡巨变(征稿·赏析) ——曹蓉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赏析


作者:余懋勋 童生,57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0发表时间:2022-11-01 07:44:28
摘要:曹蓉是一位知名的成都本土作家。她长期从事传记文学、小说、影视、散文等多种文体创作,其作品清丽、婉约、空灵,将生命、情爱与自然在一起交融和燃烧,在中国文坛上展示出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久之前,她又推出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这是一部书写藏乡巨变,反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的精品力作。

曹蓉是一位知名的成都本土作家。她长期从事传记文学、小说、影视、散文等多种文体创作,其作品清丽、婉约、空灵,将生命、情爱与自然在一起交融和燃烧,在中国文坛上展示出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就读过她的散文。她的散文语言流畅、富有诗意、蕴含哲理、亲切动人,给人以美,启人以思,印象深刻。至今,我不仅记得她1994年发表在《成都日报》副刊的那篇散文《喜欢春天》,还记得她那篇被四川文艺出版社收入《文学武侯》2014年合集的散文《塞上,我的远方》,更记得她在2018年有幸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冰心散文奖是我国文学奖中重量级的奖项,代表了我国散文最高级别的水准。
   不久之前,曹蓉又推出了11万字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也是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书写藏乡巨变,反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的精品力作。
   作者以发现美的眼光和热烈的情怀去观察世界,用诗化的语言,唯美的文字,去描绘时代巨变的美丽画卷。她以康巴汉子索朗、藏族小女孩登初、孤独的尼姑秋吉老阿妈等人作为脱贫户的典型代表,倾情细腻地抒写他们的精神面貌,反映新时代脱贫攻坚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将个体生命叙事延伸到颇具社会意义的主流叙事,体现散文作品表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价值。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题材,既成功地避开了“图解政治”的叙事窠臼,也超越了传统写人记事抒情散文的写作模式,还为当下的乡土叙事注入了鲜活生动的现实气息与时代精神。
  
   一、想象与神话描绘的天地之美。
   曹蓉从成都启程,出康定,经新都桥,翻过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一路向西,走出川西平原,进入康巴藏族聚居区,去采访海拔3500米的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上甲斗村。这是一个自然风光美到极致的藏族乡村。
   《那边的香巴拉》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雄奇壮美的雪山、峡谷、湖泊、草甸,善良淳朴的人们,自由的灵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清朗、安宁、祥和、富足,构成了传说中人们想象的“香巴拉”,藏语所指的“人间极乐园”。这就是作者要去探寻的一方宝地。这就是雪域圣地康巴的神奇秘境。
   那处秘境叫上甲斗村。它是作者心中的香巴拉,也是读者向往的香巴拉。在扎西村长这位俊美康巴汉子的带领下,曹蓉仿佛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目睹牧羊人唱着歌,手握着鞭子,迎着花香弥漫的草甸,在草原上依着风,赶着羊群的景象让她心生感动。路上的美景让她恍惚,让她迷醉。天空的辽阔,群山的高远,让人联系起心在九万里外、抟扶摇而上的庄子,仿佛随作者赴一场逍遥游。白云、草原、牛羊和执鞭的牧人,美好而祥和,又让人想起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佛陀拈花微笑的禅机。
   作者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旁征博引,精巧结构,将盘古开天劈地、共工与颛顼发生争斗的两个神话故事融入地球历史,表现盘古与自然斗争的献身精神,以及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使读者很容易跟扶贫工作队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联系起来。
   康巴地区的起源,藏族聚居区的形成,“甲斗村”的含义,巧妙地展示了藏族发展的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片广袤的大地和山川孕育出一个古老的藏民族。那里生活着的藏民纯朴善良,信守着千万年来先民们创造出的神秘而多彩的文化,恪守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和生命信仰。那里的世界像天堂一样,让世人为之倾倒。”这就是人们称为“最后的香巴拉”,康巴人心中的香巴拉。
   上甲斗村在绵延起伏的山谷里,一条清澈的河水从雪山沿着曲折的长沟,穿过草甸逶迤蜿蜒而去。从山路进去,里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的名字叫做“吾查寺”,有一千年历史。村寨掩映在古树丛林的峡谷中,显得静谧而神秘,仿佛从不曾被外界打扰。古朴的藏式民房依山势而建,散落在沟边、林中、山坡上,高低错落,背衬着广袤无垠的蓝天,像古老的雕塑安静地矗立着。田野里,金黄的青稞像翻滚的麦浪,与宽阔的牧场相接。一堆堆高高的草垛,疏疏朗朗立在草地上。一朵朵白云从上面悠悠地经过,阳光照耀着阡陌原野。牧人迎着初升的旭日,赶着一群群牦牛,唱着牧歌,朝牧场而去。
   作者的妙笔描绘了眼前的村寨美景:“蓝天白云下,周围茂密的青青树林、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原、叹为观止的河谷、绵延到天边的群山,神山脚下金碧辉煌的喇嘛庙,道旁的一座座白塔和矗立的‘玛尼堆’,与隐密林深处的寨房,还有随处可见喃喃念着‘六子真言’的人们,如入画中。”她把“安宁、和谐、静美、神秘”的上甲斗村比作一片净土,比作牧歌式的世外桃源,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村寨的美,感受这快美丽而贫瘠的土地上“一步跨千年”的变化。
   很多人都知道甘孜州色达县有个著名的五明佛学院,遍山谷绵延起伏的红房子。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色达境内,还有一处很美很美的杨各乡上甲斗村。《那边的香巴拉》不仅让读者大开眼界,还让人产生想去亲眼看一看的冲动,想去亲自欣赏那里的天地之美。
  
   二、情怀与现实书写的人间之美。
   香格里拉是英国作家希尔顿创造的新词。希尔顿为世人描述的“香格里拉”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战争,是一片宽容、安宁、祥和的净土;是一片神奇、拥有无与伦比原始自然美的乐园,那里的生活是透明清澈的,它远离正在走向毁灭的西方现代机器文明世界。”作者在跟扎西村长交流时,总是要将美丽的上甲斗村跟香格里拉联系在一起,跟藏语“香巴拉”——“人间极乐园”联系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注脚。
   上甲斗村原来虽然风光很美,但是房子简陋破旧,交通、通信闭塞,出行困难,藏民深度贫困,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差。这里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季多山洪,常引发洪灾、泥石流,导致本身就很脆弱的民房受损,路基垮塌,道路中断,影响村民出行和财产安全;冬季很长,整个村庄冰雪覆盖,农作物无法生长。牦牛只能靠储存的草料过冬。有的牲畜没吃的,就冻死饿死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政策补贴。
   扶贫工作队到来之后,经过三年脱贫攻坚战,这个古老的村庄彻底告别了贫困,正在发生沧桑巨变,老百姓过上了富裕、安宁、幸福的生活,上甲斗村变成了美丽的香巴拉,一个真实美好的存在。
   已经脱贫的索朗“哦也,哦也”地打着招呼,在扎西村长和曹蓉的面前策马而去。扎西介绍说,国家的扶贫资金资助他家盖起了新房。索朗又养了几十头牛,日子也好过了。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把这位康巴汉子高大彪悍俊美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还把他和在此繁衍生息的藏民族的先祖格萨尔王联系起来,赞扬康巴人坚毅和乐观的性格,表现他们脱贫后幸福满足的精神面貌,并且将自己的亲身感受传递给读者:“在这里,我发现最容易得到的是微笑。”“每一个微笑,都让人打心眼里涌起一股喜悦和爱,以及莫名的温暖。我想我看到的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天使般的微笑。每一张笑脸的背后,是幸福的满足,是慈悲和善良。”从村民愉快的表情就可以读出他们内心的喜悦。
   牧民们曾经住在仅避风雨的毡帐,或只是容身的茅屋,“天似穹庐,笼盖田野”的草原民族,从此,不再过着逐草而居、四处漂泊的游牧生活。因为有扎西这样的扎根于藏族聚居区的基层干部群体,肩负着这个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自然流畅的叙述从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队的付出与收获。
   作者跟随扎西村长深入藏乡走访贫困户,将他们生活的变化用文字描绘成生动的画面,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肯德四郎家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他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登初,一只腿天生残疾,家里为治疗女儿的腿疾花费了很多钱,导致生活贫困。扶贫工作组了解这一情况后,帮助他家建起了新房,还将小女孩送到省城的大医院治疗,帮助她顺利完成了手术。
   说到小女孩明年就要上学读书,作者叙述了当地贫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和解决方案。“扎西村长告诉我,在当地,村民大多不会汉语,文化程度很低,这成为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藏族聚居区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代际传递,县里、乡上和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建起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所以学龄前孩子都要入学前班,学汉语。”“孩子们热爱读书,喜欢学习,进步很快。”作者恰到好处地夹叙夹议:“从扎西村长欣慰的笑容里,我感受到扶贫带给藏族聚居区的变化,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历史会铭记所有贫瘠土地上奉献者的荣光。”
   年近七十的秋吉老阿妈也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她是一位年长的尼姑,藏语称之为觉姆。她一个人生活,平时陪伴她的,是一只流浪狗。政府为她修建了新房。这位慈祥的老人由一只凶恶的流浪狗陪伴着生活,这画面似乎很冲突,却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因为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叙述中,看到老人们孤独的背后,是一种爱的升华——慈悲。
   出家的秋吉,与流浪狗相依为命,这或许含有她的精神信仰,让人领受到的感动,是个体生命对自然万物的爱和宽容,是藏民族博大的生命情怀。在作者的叙述中,蕴含着政府对人民的关怀与爱。爱,是生命最动人的情感。因为爱,就有了动人的美。爱是人类的大美。人类在爱中不断提升自己,走向生命的圆满。
  
   三、真诚与感动礼赞的乡村之美。
   散文《那边的香巴拉》是对上甲斗村这个藏乡发生巨变的写实。生活是怎么样的,作品就如实地去记录、去描摹,却能打动读者的心。我被曹蓉的文字吸引,想去那里亲眼观赏一下藏乡的美景,体验一下藏民的生活,感受一下藏乡的变化。
   作者在来上甲斗村之前,还以为这里是以放牧牦牛、羊或马等动物为主的牧区。因而脑海里常常浮现着自己想象的画面: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挥鞭的牧人。当她在10月的秋天来到这里的时候,却被一片田园丰收景象震撼了。原来,上甲斗村是半农半牧的农牧交错区。一边壮美的高山河谷,牦牛遍布的草场,一边是麦浪滚滚、无边无际的青稞地。这里的人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微风拂过,长着长芒的青稞,挂着黄灿灿的麦穗,摇曳着,像藏族聚居区的姑娘在田野里舞蹈,袅娜多姿,又像金色的波浪一层一层地翻腾到眼前,此起彼伏。从成都往康藏高原的途中,沿途都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川遍布的河谷,鲜花盛开的草原,没有想到,竟能在这里看到川西平原才能看到的“沃野千里”的丰收景象。在这一派令人鼓舞的幸福场景中,作者适时地把一位已经脱贫的困难户带到读者眼前:顿珠一家8口人。省上扶贫队来了以后,帮助他家建起了房子。政府还下发了资金补贴,鼓励种青稞,还养了几十头牛,现在生活越来越好。
   读这篇散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耍坝子的欢乐场景。耍坝子就是藏族同胞庆祝丰收的一种传统民俗,像过节一样。每到农历七八月份,青稞收获的季节,村里老百姓阖家而出,邀亲约友,在一片草坝上搭起帐篷,用七天时间来庆祝丰收的日子。
   作者在扎西村长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和藏族同胞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与欢乐。村里的书记来了,干部来了。老人们手摇着转经筒,坐在帐篷边,围成一圈,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诵经。人们还热情地邀请客人品尝酥油茶。草坪上传来高亢、悠扬的歌声。全村人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在耍坝子上玩耍、唱歌、跳舞、喝茶,住在帐篷里。能歌善舞的康巴人在耍坝子上展示着藏民族人民特有的魅力。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可爱的登初穿着一件很鲜艳的玫瑰色碎花臧裙,裹着小小的、修长的身子,腰后挽着一个大大的粉红色的花兜,胸前挂着一串红珊瑚,跟一群藏族小女孩在一起翩翩起舞,就像从云中掉下来的小仙女。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就是那个天生残疾正在康复的藏族小女孩。
   “辽阔的草原上,人们尽情地歌唱,纵情地舞蹈,仿佛进入歌与舞的海洋。歌声表达着康巴人庆丰收的欢乐,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抒发着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悦之情。”
  
   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以优美、流畅、亲切的文字,自然地生成一种清丽质朴,却内蕴光华,更有一份贴近心灵的歌吟与咏叹,在有限的叙事里却蕴藏了无限的意味。可以说,作者是以精灵般的笔触游走在这片藏乡土地上,在她的笔下呈现的是极富质感、让人无比想往的乡村图景。对田园生活的熟稔,使得她能把一条河、一棵树、一只羊、一条狗,都写得栩栩如生。
   曹蓉以其清晰简约的笔法、平静舒缓的语调、看似散漫的结构,打造出独具韵致的文学质地,有着让人期待的特殊力量。她的作品能让你深刻地触摸到人物内心的律动。简单的生活,幸福的感受,善良的人性在其文字中得到充分展现。读了曹蓉的散文就会明白,其实生活本身就蕴含有许多道理,只要作家愿意深入生活,善于倾听生活,并用心记录下来,读者自然会心领神会,而不必绞尽脑汁强加给读者的道理。因为再离奇的想象,也要回到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总是能够体验和感受的。

共 51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的书评,从结构上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文章开篇,作者简介了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的作者曹蓉老师的一些概况,成都本土作家曹蓉老师是一位创作全能手,传记文学、小说、影视、散文等多种文体样样都擅长,作者点出了曹蓉老师散文语言的特色,作者例举了曹蓉老师的创作收获和成果。接下来,作者切入主题,对曹蓉老师11万字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从语言特色、抒写内容和思想主题进行了一个总评。这些为承上了前文也启下了后文。在后文叙述中,作者分别用想象与神话描绘的天地之美、情怀与现实书写的人间之美以及真诚与感动礼赞的乡村之美三个章节,详细介绍了曹蓉老师为了创作好《那边的香巴拉》,以严谨的态度亲自走进了康巴藏族聚居区,去采访海拔3500米的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上甲斗村。曹蓉老师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抒写《那边的香巴拉》奠定了厚重的真实素材。在这三个章节的解读中,作者结合散文中的文字进行了细化的夹叙夹议解读,散发出文字馨香和文学熏陶的魅力。在文末最后,作者再次对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进行总评和总结,首尾呼应体现出这篇书评的结构严谨性。小编从作者细致细腻的叙述中了解到,曹蓉老师为了创作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所经历的付出的前前后后,小编从作者对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的介绍与评述,更了解到了该书所呈现的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与文学性。曹蓉老师的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具有生动的人文呈现,更有对伟大时代的讴歌,值得我们品读感受一场心灵的震颤和洗涤。这篇书评很精彩,编辑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1-01 07:51:53
  小编一直认为,写书评很不容易,因为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作者和作品做嫁衣。余老师作为一名评论者,能为曹蓉老师的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写出几千字的赏析实属不易,这需要对作者和作品进行非常的深入了解,肯定呕心沥血不少。辛苦余老师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1-01 07:54:38
  这篇书评体现了余老师评论的专业性,语言灵动不刻板,很有代入感。通过这篇文章,能很好引导我们去对曹蓉老师本人的了解,更对她的长篇散文《那边的香巴拉》的了解和导读。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1-01 07:59:46
  成都市武侯作协十周年之际,小编有幸曾与曹蓉老师共坐一桌进餐,印象中,曹蓉老师容貌姣好气质芬芳,通过余老师的介绍,她想不到写出的文字也能这样清丽质朴,真正印证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曹蓉老师有幸看到这篇文章,小编向曹老师问好。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4 楼        文友:余懋勋        2022-11-01 08:22:52
  非常感谢华君老师的精心编按、支持和鼓励!辛苦啦!敬茶!
5 楼        文友:成敏        2022-11-01 12:08:49
  这篇文章非常有深度和艺术性,语言流畅精炼,内容构造巧妙,可见老师的文底深厚,推荐阅读,问好遥握,感谢赐稿!
回复5 楼        文友:余懋勋        2022-11-01 16:02:21
  感谢成敏老师支持与鼓励!
6 楼        文友:秦雨阳        2022-11-01 16:53:48
  这篇赏析有深度和高度,把散文的时代性思想性文学性又一次提炼和升华,让读者更深入了解真实的藏乡情景。好文章能触动心灵,这篇书评当文无愧。问好老师。
文学是用真情道生活的学问,用最美文字度我心。
回复6 楼        文友:余懋勋        2022-12-06 12:24:53
  感谢老师的关注与鼓励!
7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1-02 09:09:15
  赏析脉络清晰,感受心灵的沐浴!学习老师佳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7 楼        文友:余懋勋        2022-12-06 12:25:26
  感谢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