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乡村教师之我见(随笔)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人授业解惑、传播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尊师重教,是他们给我们带来知识光明的坦途,指引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做一名乡村教师,注定一辈子要与寂寞空虚相伴,没有鲜花与掌声响起,要有心如止水的胸怀,才能坚守农村的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着,培养更多农村寒门子弟成材,走向社会,服务国家。当一批又批的农村寒门子弟成不断走向社会,贡献自已的知识力量,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内心应该感到非常欣慰,正当桃李芬芳飘香时,忘不了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乡村的教学环境有了大大的改观与变化,但是,乡村与城市相比,少了几分喧嚣与热闹,让每一个乡村教师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因为封闭寂寞的乡村环境,难与县城相比,其实这都不重要,主要是乡村教师与其它城市教师的收入差距太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是现实的物质条件,击败了不少乡村教师的梦想。
据了解:很多乡村学校教师是比例不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乡村教师都在县城买了套房,想离家近一些,或者夫妻双方一方在县城工作,一方在乡村工作,不想来回奔波,所以,很多有资质的优秀乡村教师都参加选调进城考试。
现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农村优秀教师源源不断流向县城,农村师资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再把一些骨干调走了,教育怎么均衡发展?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学校又不能强行留住这些优秀教师,毕竟很多人为选调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辈,素质是比较高的。考试之后,还有面试,面试内容是说课,能在说课中取得高分的,说明教学能力不错。所以选调进城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胜出的基本都是佼佼者。乡村培养一个这样的优秀教师不容易,从懵懂无知的毕业生,经过几年的磨炼,好不容易成长成为比较优秀的教师,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很多乡村校长对比也很无奈,戏称乡村学校是县城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所以,随着优秀的骨干教师到了县城任教,乡村的教育力量存在下滑,没有优秀骨干教师带动新生力,很难起色。一个乡村学校,如果频频更换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很难提高,所以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因素之一。
同样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不知有多少乡村教师?十分羡慕城市教师的教学场所、生活环境,工资收入,所以有部分乡村教师根据异地学校通知需求或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调往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任教。这种教育资源失衡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学校无所不在,留不住师资人才,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而在职称评定中,乡村教师却是处于优势。一个地区的职称名额分配,一般县城里的学校获得的名额相对较少。为了改变乡村教师的劣势地位,国家出台文件,职称评定已向乡村教师倾斜。对于乡村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改变。相当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都开放给满足条件的乡村教师,评定可不受职称名额限制,那就解决了职称名额少这个世纪难题,只要努力达到相关要求,就可以晋升职称了。但又有多少乡村教师只看中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长期留在乡村学校任教呢?
值得探讨,怎么来解决农村教师薄弱的问题呢?县城教师要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农村支教经历,让一些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促进城乡之间教师的交流,从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所以,做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应该懂得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它是教育工作的一线前沿阵地,为广大农村培养更多人才,是每个乡村教师值得坚守的信念与理想,相信有一天,您的努力付出,总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致敬!向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致以崇高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