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情】北国之秋:收获(散文)

精品 【书香·情】北国之秋:收获(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5发表时间:2022-11-03 10:52:43
摘要:朋友,你去过大东北吗?你了解北大荒的现代农业秋收季节吗?那金海粮山的秋季收获,甚是喜人、悦人,给人以快乐和欣慰,给国家以底气与富有。

一.
   朋友,你去过大东北吗?你了解北大荒的现代农业秋收季节吗?那金海粮山的秋季收获,甚是喜人、悦人,给人以快乐和欣慰,给国家以底气与富有。
   中国的大北方,是个天宽地阔、地大物博的地方。一望无际的草原、旷野,莽莽苍苍的山林、江河,蕴藏着无限财富,具有巨大的潜力。天地悠悠,寒暑轮回,岁月经久育化而成的黑土,非常肥沃。用当地的一句俗话来形容,即“插根筷子可发芽,载个柴棍也开化”。肥得流油的黑土地,自古荒泽遍野,人烟稀少,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为中国最著名的“北大荒。”
   自历史造成闯关东的大潮,大批汉人们带来了农耕新文明,这片热土成就了很多农民的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又举全国之力,从四面八方调动各类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大力开荒垦土,发掘宝藏,兴建农田基本建设。历经几代北大荒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独特的创新精神,在世界第三大黑土地带上,开拓了属于北大荒人的“北大荒之路”,“北大荒”逐渐变成“北大仓”。
   自此,北方的农业出现了长足的进步,曾经直到现在,对新中国的建设及人民的生存保障,作出了极为卓越的历史贡献。北大荒精神,堪称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先行者、示范者和领先者。
   现在的北大荒,田连阡陌,广种桑麻,每年生产的粮食,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有力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
   北方的秋季,天高云淡,万金铺野。一坐坐山峦由青变红,由红变成金黄绿赤,枫红松翠,层林尽染。一片片河野,碧水泛白透着清亮,处处朱果满树,片片禾田披金。碧水黄叶间,有大片的芦花飞雪,离离草原上,骏马奔驰,牛羊成群。十万大山因秋的盛装,而变得风韵天然;千顷良田因金的厚重,而让人们欣慰。硕果垂枝处,稻菽飘香来,收获的季节,彰显着大东北黑土地的厚重和富有。
   北方秋天的田野,历来都是金的世界。在往昔,最先高粱爆红、玉米吐金,接下来葵花、稻谷弯下沉重的头颈,大片的黄豆更是脱光黄叶,支扎起鼓鼓的豆荚,在金风中摇晃,似乎在向人招手。
   东北人都知道,“秋忙一季暖一冬”,半年来辛辛苦苦的耕作,播种下生活的梦,换来了现实的丰硕成果。庄稼成熟后,有遍地的金银,有满眼喜悦,有满心欢喜,生活的希望和梦想都在田地里,粮食是农民最大幸福,也是最硬气的财富,再苦再累也必须尽快收进粮仓。因为北方天不待时,稍有松懈,满地的粮食会被不期而至的大雪埋进雪窝里。
   北方冬季来得早、来得快,说不定一场寒流到来,哪天就飘下一场暴雪。至时,半年辛苦换来希望将会化成泡影,来年的生活必定大受影响,农民们怎不心疼?所以,北方每年的秋天,是最忙人与累人的季节。即使是过去的地主老财,在秋收大忙季节里,也会给雇工加薪或改善伙食,为的是尽快把粮食抢收到家。世事沧桑,人生艰苦,“家有存粮心不慌”,粮食才是人们真正的财富。
   中国上个世纪初,为生产队体制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的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尽管粮食产量不高,但北方有地广田多的优势,每年的总产量也相当惊人。那时的秋季收获,完全依靠人力和牲畜,每年秋收季节是累煞人的时段。
   广阔的田地连阡累陌,长长的地垄放眼望不到尽头,没有机械化,只能搞人海战术。那时各个生产队,发动男女老少齐上阵,起早贪晚,中午送饭到地头,人们一字儿排开,弯腰挥舞起镰刀,拼死拼活地与气候抢时间,与天地夺收成。千顷良田全靠人工收割,万吨食粮以马拉老车进行运输。
   人们没日没夜地劳作,村头的大场院中,一堆堆等待风干的五谷,是社员们辛勤劳动收获的成果,是人们一年生活和生存的保障,也是全队社员们的希望。老人们指望它能衣食无忧,高兴时换来一壶老酒,汉子们指望他们的辛苦付出见到成效,让自己小家庭过上美满的日子,妇女和孩子们指望它,可乐享丰收的快乐和幸福。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天地万千年来为人类积攒下的财富。黑土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土壤十分肥沃,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也是世界上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播种时,人为的放火烧下一片原始荒地,无需施任何肥料,只要在雨季时控制住荒草,秋天必定会有大收获。放眼当今世界,全球仅存三大黑土地带,均为人类最富有的大粮仓,曾救助了全世界很多苦难人类。
   中国东北的黑土大地,相比于前苏联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开发时间也较晚,但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原野,除去江河湖泊和草原,一千多万公顷的良田,被誉为是中国的“北大粮仓”,是我国最极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三.
   在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在农村的人,无不羡慕城市工人的作息时间和工作环境。工人们八小时工作制,无忧于冷热风雨,无虑于天灾荒年,而且收入相对还比较高、比较稳定。这对于大多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雨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民羡慕工人,农村向往城市,因此,那时的很多农村年轻人,削尖了脑袋、挖门子盗洞,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短短几十年间,在国家改革春风吹拂下,在党的惠民政策感召中,由科技兴农的大力支持,中国农业生产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与农村的差别逐渐缩小,农村有广阔的天地,有幽静的环境,有吃不完的金山银山,有享不尽的青山绿水,现在反过来,城市人开始羡慕农民。古老的农业大国,终于走出了传统农业模式的约束,一跃走到到世界的前列。民富国则强,国强必定全面大发展,包括非常重要的农业。
   悠悠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多次辉煌,有过令人称颂的太平盛世,但那都是政通人和,农业得以休养生息的结果,谈不上先进技术、科技兴农和机械化的重要革命。历史上的盛世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古代农民比不上今日农民的幸福。放眼华夏先祖,只到我们这一代才赶上好时代,只有当今的农民,才绘出了最美的丰收画图。
   当今的农业,算是真正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模式,完成了革命性的历史变革和发展。农业机械化彻底解放了劳动生产力,种地已变成了轻松的事情,很多闲下来农民,进城务工,出门从商,创业经营。十亿农民的大国,一半农民已不在是那么纯粹,只能算做户籍意义的农民。城市也不再是少数人的市场,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天地。当今新城市的建设及发展史,无不写进了农民工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民的土地,历史上有过多次分分合合,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再集中,集中分散虽有诸多历史因素,但每一次分散与聚合,也许带来一场盛世,也许促进了社会发展。历史的足迹为鉴,这一次的农民自愿合作社化土地集中,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机械化、产业化。民以食为天,天下粮仓丰盈,民则安,国则泰,这才是国民百姓挺起脊梁的硬道理。
   北大荒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过日月春秋,走过历史流年,走过艰难困苦的时期,而今,广大东北农民再不像过去的农民,传承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革,播种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现代化。黑土地这块广阔的画布,让北方农民挥起大手笔,画出了最美、最壮观的丰收画卷。
  
   四.
   一个偶然机会,我见识和了解到当今东北的农业,很是震惊和壮观,从而产生了无限感慨。没想到在农村长大的我,时隔四十余年,似乎不认识了农民,似乎看不懂了农业。这无怪乎时代发展太快,而是我显然已跟不上了形势。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受朋友之邀,到农村的他家里去做客,顺便也是去还一份经久的人情。
   一路金色的田野,令人赏心悦目,大片大片的农田收进眼帘,比较着记忆深处的画面,内心的感叹化为一个成语,真是“今非昔比”。
   等待收获的各种农作物,勾起我无限的遐想,过去生产队时期的秋收艰苦,多次浮现眼前,历历在目。那是怎样的岁月?那是多么累人又喜人的秋季?农民们起早贪晚,累死累活,丰收让人们欢喜,收获让人们发愁。
   到达朋友的村庄,问起他今年承包了多少亩田地,朋友的回答使我瞠目结舌:“水田、旱田共三百多垧。”我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观念,过去一个生产小队,近三百口人的所有耕地,大致也就这个数。我调侃道:“你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小心以后被我们这些穷人来斗争。”
   谈到秋收,那时全队的人马,披星戴月苦干加巧干,有时还被北方过早到来雨雪天气,弄得手足无措,到头来遭辛苦不说,还要造成不小的损失,心疼也无奈,北方的天气就这么不近人情。
   “你疯了吗?承包这么多田地,还把儿子的婚期定在秋收季节?还有心搞什么庆典?一场大雪到来,怕你没有地方哭鼻子。”
   “老兄不必担心,事后请您住下来,随我一起去秋收。让你们这些自认为了不起的城里人,知道什么才是现代化的大农业。”
   一连几天,我座在朋友的车后,随他东奔西走。因无忙可帮,我倒像成了随军的战地“记者”。随他到一块块田里去取样,首先自己分析,我大多插不上言,然后再拿到国家粮库去检验,询问等级、价格等。回到家,摆弄手机搜索关注本地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或相关资料,并打电话调兵遣将或了解行情。
   整天西装革履,开着小车兜风,看来十分轻松和惬意,这哪是农民样子,俨然像一位“将军”或大老板,我突然羡慕起这位朋友,当农民的生活,更新了我过去的记忆。结合各方面的信息,晚上朋友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明天正式“开镰”秋收!”
   晚饭时多贪了一杯,清早起来没有看到朋友,询问得知他早已去了附近的一块玉米田。赶到地里时,初升骄阳已把黑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路边地头的几颗大杨树,泛黄的叶子有些已经脱落,在地上散落下片片金叶。没有掉落的叶子更显得金黄,在微风中招摇、显摆。树杈上一只喜鹊的空巢,由干枯的细树枝搭建,非常结实也特别醒目,远远就能看到。也许鹊巢如农民的田地一样,今年的使命到此已告完成,明年必定按时更新。鹊巢放飞的是新生,田地长出的是希望。
   玉米田的地头,停着一辆大翻斗汽车,司机师傅半敞着驾驶室门,两只脚翘得老高,手夹香烟在着手机。看样子是等待运输收来的玉米。
   田地里,两个从没见过的大家伙,正“突突”地冒着淡淡的烟,“轰隆隆”,一前一后在玉米地里有次序的轻松地疾驶。它们走过后,一次八垄的的整个玉米,全被这大家伙吞噬。玉米不知去向,秸秆却被剪碎后从侧面吐出,飘飘扬扬,均匀地在田里撒了一层,盖住了悠悠黑土。
   我赶来时,玉米地已收割了三分之二,新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新鲜也空旷,长长的田地,一眼能看得很远,远处一个羊倌手拿鞭子,站在还没收割的邻地边,警惕的看着自己的一大群羊,生怕哪个馋嘴的越界。羊群不紧不慢地寻食着干枯的玉米叶子,自由自在。有几个“捡地”的老者,把电瓶三轮车留在地头,手拿袋子去地里翻翻找找,捡拾机械落下的倒伏玉米。虽然收获不大,但当然不会白费力,据说忙活一大天,相应能有不少的收入,积少成多,一季下来甚至赶上耕种两亩的田。
   收割机走一个来回,来到到头,大翻斗子启动迎上去,机器一阵轰鸣,金灿灿的玉米就转移进车斗里。“要不要跟我去粮库?”朋友招呼我,我赶忙钻进了他的小车。
   朋友在路上继续给我介绍,这块地打算明天就要翻耕,现在国家严禁焚烧秸秆,有联合收割机可以秸秆还田,经一冬天的雨雪,明年沤烂正好当做肥料。至于稻田,机械会同时把稻草打成大捆,市里环保发电厂敞开收购,也算一笔小收入。
   不见大海,不知道什么是汪洋,不到粮库,难以想象粮山的壮观。行车三十多公里,来到一个国家中储粮库的粮库大门口,见排起一溜卖粮的车队,前面的称房,开出像银行样的窗口,窗下人聚人离,一张小小的卡,储存下所有的财富。下称的大汽车,开进里面的大广场,一车车玉米倾泻倒下,像黄色的瀑布,留下一地金黄。
   大型铲车开过来,金黄的玉米被堆成一个个小山包,且见有渐渐缩小的趋势。朋友告诉我:“粮都从地下走了,现在的粮食水分大,不能长久堆放,免得发热捂坏。地下输送带通往热风烘干塔,烘干后即直接入库,否则这里的粮食早就堆成大山了。”
   的确,一溜八个高高的银色大铁塔,有两个正大量地冒出蒸汽。蒸汽顺风飘去很远,越来越淡最后融入天上的白云中。烘干塔后面,一排排大厂房一样的钢板仓库,排了很长很远的一片,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据说每个大库可储粮几万吨。这么多的粮仓,储粮一定是天文数字。一些大翻斗子车,穿梭于库间的水泥板路上,显然是进行着入库的运输工作。
   “民以食为天”,泱泱中华大国,芸芸众多民生,有一定量的粮食储备,这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老百姓虽然不可能了解,但国家有宏观调控,未雨绸缪,常备不懈,伟人说过:“备战、备慌为人民。”据说仅东北一地,就有很多这样现代化的大粮库,机械化、自动化,科学化的现代管理,避免了繁殖的劳动,用人不多,功劳不小,新时代有新时代成就,这是国人的骄傲,是人民的幸福。
   粮食安天下,能亲眼看到国家粮食的储备,倍感心安,感觉这是国家的底气,是人民的欣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尽管玉米不再是人们的主食,但可想而知,水稻、小麦、大豆等重要粮食,必定有更大的储备。作为中国的一个公民,我感谢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感谢实力雄厚的中储粮。

共 52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以农耕文明而沿袭至今的华夏民族而言,农业始终的一个国家的支柱,农村直接折射着这个国家的真实状态,农民彰显着这个国家的整体形象,三农事关国体,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百姓民生。东北千里沃野,黑土地,这片曾经的北大荒,在万千百姓的手下,变成了全国人的北大荒,是国家的粮仓,曾经是,如今依旧是。不变的黑土地,不变的国家粮仓,不变的北大仓,唯一变了的,是这片粮仓之上的“景色”。如今黑土地上的金秋,不再是成千上万人夜以继日地疲于奔命,与天地抢食,而是连串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和流水线般的耕种,收割,和加工处理一条龙。如今的农民也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是时代让三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三农促使时代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前进。这篇作品以纵向对比,横向观察的方式,展示出了新时代下,大东北农业和农村的新气象,佳作,极力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11-03 10:54:35
  拜读天马老师佳作,问候!!
   如今的农村和农业,真的和以往不是一个档次了,别说北大仓了,就连西北边陲的农村,也几乎看不到骡马拉扯耕种,全是机械化了。我小时候还是纯人力,这才没多少年,变化好快!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1-03 20:02:52
  感谢社长百忙中编辑,编按非常精彩到位。当今中国的农业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农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2-11-03 13:41:46
  拜读天马老师佳作,问候!!
   在西北大山深处看到的现代化农业与北大仓千里沃野看到的机械化流水作业绝无可比性,那是壮阔到让人心生摩拜的伟大场景,让人怎么能不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唱响赞歌呢!期待有一日能身境感受!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1-03 20:09:45
  是的北方的黑土地,沃野千里,特别适合大农业、机械化。更有众多的军垦、农垦大农场,他们有无比广阔的田地,他们的农业生产,更是波澜壮阔,惊人瞠目。
3 楼        文友:梦姑        2022-11-04 20:49:57
  特别喜欢看东北口味的文章,豪迈,丰厚。天马老师恰恰能写出东北味。小时候课本上美丽的大兴安岭,对我印象太深了。如今的东北,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东北了,我好像还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里。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1-05 17:48:25
  中国东北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冷,一个是大,冷时滴水成冰,大的无边无际。东北人也有两大特点,一是粗犷,二是豪爽,过去半狂野的地域,使他们养成了剽悍英勇的性格,大碗酒、大块肉的传统,使他们义薄云天,敢作敢当。谢谢老师欣赏小文。祝安。
4 楼        文友:言泊远        2023-05-13 20:13:46
  拜读佳作,分享精彩,祝福周六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