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把真情撒播在战贫一线(纪实文学)
马志广,男,汉族,1974年8月2日,高中文化,2011年—2015年担任王湾村委会副主任,2016年至今任王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十多年来,把真情撒播在战贫一线他始终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带头建办产业合作社,带领全村164户652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以身作则抓班子带队伍,要求党员干部务必带头进行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我,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马志广作为党支部书记,奉献岗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用心热情,团结班子,践行职责。在他的带领下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树立职责意识、宗旨意识和效益意识。在应急和突发任务面前,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从不推脱。在春播、夏秋繁忙季节,他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加班加点、分组作业、分工负责播种、防汛、安全生产等工作,无半点怨言,全体党员都能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他不断强化学习提高本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没有深入透彻的掌握各项惠农政策,先锋作用就难以显现,不能为群众答疑解惑,党员干部实践党的宗旨,必须时刻加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作为村支部书记的他带头学政策、学法规、学技术,不管是在会议上,还是田间地头,只要群众提出疑问,需要了解的,他总是能说的明白,解得正确,让群众心里明白。他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明确党员帮扶贫困户责任制,在“一户一策”方案制定过程中,教育引导党员要以强列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户内,面对面讲政策、谈奖补、靠产业、定措施,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操劳,在工作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做出一些牺牲,吃得起苦、受得了累、讲奉献,舍私利并不为个人的得失心浮气躁。他作为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很少准时回家,几乎没有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经常是深更半夜为自家养殖产业才能忙点事情,经常是周末忘记接送远在40多公里外上学的孩子。可这一切他总是默默承受着,把一句要有“为民情怀”常挂在嘴边,东家进西家出,看住房,测收入,问产业,抓脱贫。
摸清底子,尽心尽力,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抓薄弱夯基础。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王湾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体脱贫的最大短板,马志广把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与乡主要领导、帮扶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有效破解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建成通村硬化路2条12.6公里,建成砂石路8条20.5公里,新打小电井131眼;实施农电网改造7个自然村,通动力电7个自然村;完成危房改造165户,6户易地搬迁;实现了自然村通砂石路、安全饮水、农户用电、安全住房全覆盖。
抓服务惠民生。新建村级阵地1处,配套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子商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实施国家“改薄”项目,维修王湾村小学,增设幼儿教学班,在校学生3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建成卫生所1处,配备专职村医1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参合参保率均在98%以上,群众的上学、就医、养老问题得到了基本保障。
抓环保除陋习。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作用,组建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小组,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尤其是王湾村马湾自然村是村部驻地,周围建有学校、村卫生所、商铺,周围农户居住,脏乱差长久以来未从根本上改变,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党支部积极行动,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上街宣传、清扫陈年垃圾,为周边居民和商铺做出了表率,也彻底改变了街容街貌。
聚焦产业,稳抓稳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针对王湾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这一实际,马志广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经过走访调研,他认为产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方面没有合作社作为引导、缺乏科学养殖技术,群众发展养殖饲草难等问题。2018年,马志广积极和乡主要领导对接,结合东西部协作项目,先后在王湾村建立了:镇原县物宗园久鼎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镇原县物宗园姚山黑山羊繁育保种专业合作社。两处合作社为王湾村养殖业注入了活力,带动全乡6个行政村,246户农户入股合作社,入股资金246万元,每年为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农户分红28.9万元。为了解决群众养殖饲草困难的问题,和帮扶单位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动员群众种植甜高粱,燕麦。2018年,马志广带头在自家地中种植甜高粱试验田10亩、亩产青草达6.9吨。带动了群众种植甜高粱、燕麦的积极性。2020年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省农科院的帮扶资金,为全村免费提供甜高粱种子360亩、燕麦种子240亩,粮饲兼用玉米种子1400亩,解决了群众养殖饲草困难的问题。
在压粮扩经,转变群众耕种习惯的过程中,马志广发现农作物种子严重老化,产品单一,他积极同帮扶单位省农科院对接,经实地调研,发现王湾村的土壤适合发展种植马铃薯,动员群众种植马铃薯。但群众认识不到位,每户只种半亩左右,于是2018年马志广同志带头种植了5亩马铃薯试验田,亩产达到了5000多斤,2019年和驻村帮扶干部动员柳树湾组农户,赵维会、姚普田种植早熟马铃薯5亩,年底亩均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使农户看到了种植马铃薯的良好效益,2020年全村种植马铃薯350亩,其中也涌现出了两个种植大户50亩和70亩。历经三年,终于在王湾村托起马铃薯产业。
在马志广同志担任村干部期间,始终立足服务群众,把发展产业的风险与群众共担,在群众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帮扶单位、村组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王湾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农村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