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慢慢理解世界吧(散文)
亨利·海涅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慢慢理解世界,慢慢理解自己,也慢慢更新自己吧!
一
我曾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我曾在并不完美的世界里冲撞着。
曾一度坚持着世界必须美好的想念,这份想念没有错,但我是错误的。
每天出门前,衣冠齐整后,还要在镜前审视一下自己。哪怕头上有一根“不驯服”的发丝,也要把他理顺,归拢。世界是美的,我不能辜负世界,至今我还相信我对世界的态度没有错。
在我的眼里,妻子总是那么粗枝大叶,她匆忙整理过的床单,总会留有一些皱褶,每每我都要将它展平。她不经意的动作,影响了我们的世界啊。
每天晨起散步,总会碰到一个长相英俊的中年人。他患了血栓,在林荫路上蹒跚着走路,同疾病做着顽强的抗争。看着他坚毅的表情,敬佩之余又升出一丝怜悯:若无此病,他该是一个多么出色的人物……
我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伤残军人。小时候,听着他讲述过几次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经历,我的一颗心便被那弥漫的硝烟撩拨得七上八下。在一次突破敌人包围圈时,他的左腿不幸中弹,因当时缺乏药品而落下残疾。每当我看到他被那条伤腿折磨得疼痛的表情,我就对那些反动派无比憎恨!是他们,给我父亲带来无尽的痛楚。没有他们,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由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一粒种子:好坏界限分明。当好人,做好事,对坏人和坏事坚决摒弃和抗争。
世界的不完美,在我心中就是痛,这种悯人的情怀,也没有错,但我无力改变这些,我得学着接受啊。
在我能够阅读的时候,接触到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他就是当年在文坛上如日中天的作家浩然。他写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是堪称完美的作品。完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完全符合当年的“三突出”原则,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典型作品。故事中的萧长春和高大泉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没有任何不足,高大完美。作家本人,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是独领风骚,一花独秀。他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然而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我的完美主义标签被撕扯得支离破碎。
那是在我成年后,发生在我和二叔之间的一次风波。是时,父亲已经离世,我工作后准备在老家建房。父亲生前和二叔有一所共有的老宅。因为哥俩关系处理得好,房子被二叔占用,其产权一直没有剥离。大地震后,父亲遇难,老宅倒塌。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我有了盖新房的想法,却限于经济上的窘境,未能如愿。我想起用些老宅的檩木,再购买些新砖瓦,新房就能立起来,余下的材料再慢慢解决。没想到,我的想法不仅遭到了二叔的拒绝,还把原先在我家中屯着的几根檩木也抢走了。我心里愤然不平,就给本村的村长写了封信,申诉此事。希望村长能给主持公道。我也相信,我的要求一定会得到村长支持。可是,我错了,那封信就如同石沉大海,没了消息。从此,我的世界里多了不平,同二叔断绝了关系,也让我看到,在青云之下,还有波诡云谲……
我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世界为什么不倾向于我的世界!理解世界,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也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面前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我有另一位叔叔的言行也让人不解。他是我的义叔,姓马。这位马叔是我父亲生前的故交。在我心目中,他曾有着和父亲同等的份量。
很小的时候,我对经常来我家里的马叔非常熟悉。那张圆圆的脸上,永远绽开着憨厚,朴实的笑容。他的身世和经历,也从我父亲的嘴里知道了不少。马叔是河北高阳人,早年因家乡遭灾,随父迁移到这所城市,在父亲所在的工厂当了工人,恰巧又在同一个车间。他们真正建立友情,是在工作中开始的。马叔木讷寡言,不善交际,与工友的关系不够融洽。有时生产任务也完不成,常拖班里的后腿。这引起我父亲——这位车间支部书记的重视,便亲自找他谈心,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原来马叔初到此地,由农民到工人,这一角色的转变还没有完成,环境也未完全适应。加上家里有四个都尚未成年的孩子,两口子微薄的收入有些力不从心,常陷窘境。父亲了解到这一情况,采取两条措施。一是责令生产组长帮助马叔熟悉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水平;二是从自家里挤出一些粮食,接济马叔。当时我的家住农村,情况比城市要好些:除生产队里分下的能满足自家的口粮,还在一些边角的地块,开荒种些红薯杂粮。得到资助的马叔有了底气,干劲就上来了。在车间生产上,有了很大转变。到了年底,还被车间评为先进生产者。父亲看他人本敦厚,天性善良,便心生喜欢。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建立起友谊,并一直延续到我的身上。
父亲没有看错,马叔的知恩图报,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他把父亲在世时对他的关爱,移到了我的身上。大地震,也让他失去了两位亲人——妻子和小儿子。即便如此,马叔忍着悲痛,在灾难发生两天后,就到了我家,询问情况,表达着关心。
忘不了,在我老家建房时的情景,那砖瓦上曾留下了马叔的辛勤汗水!在那些日子里,他利用班后和公休日,往返十几里路,同我一起搬砖卸瓦,出谋划策。
忘不了,在我参加工作后,没钱购买自行车。他把自己家的一辆旧车配了零件,做了改装,让我结束了步行上下班的劳顿。
在我的心里,马叔一直是一位周到的长者,慈祥有如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它延续了我的父爱。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在我心中的印象发生了逆转,偏执让我中断了与他的来往。
有一天,在路上巧遇了一个熟人。他是马叔车间里的一位工友。小时候跟父亲去工厂,跟他很熟悉。他告诉我一件事,让我惊诧不已。他告诉我,马叔已被撤了班长之职,理由是他和班内一个女工关系暧昧。这,怎么可能?肯定是子虚乌有,一向堂堂正正的马叔怎会有这事?尽管我实在不愿相信,但经过了解,确系事实。这让我在煎熬中选择了同他保持距离……
我的世界就这样崩塌了一角,本来对我没有什么,只不过不再认这个叔叔为至交依靠就是,但我不能理解,人为什么会这样。
三
我的姐姐,同样让我困惑。
在我姐姐的身上,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勤快和吃苦耐劳的素质,让我一直钦佩不已。小时候,我们的喜好各不一样。她和我的爱上学不一样,就是喜欢干活,学上了两年就上不下去了。不,这可不是生活所迫,当时父亲在工厂上班,供养几个孩子还是没有问题。她就是不想去学校。没办法,家里弄了几只羊叫她来养。春天买来的几只小羊羔,到了秋天,个个膘肥体壮。好像上天给她注入了劳动基因,在忙碌中她快活异常。疲倦,似乎与她无缘;不管是在家里还是田间,劳动的节奏就是她快乐的音符。出嫁后,婚后的新家在她的操持下,由最初紧巴的小日子,过成了被村里人羡慕的家庭。那个时候,姐夫马车跑运输,姐姐把家务和几亩地的农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几年下来,盖了一处新房,添置了几样电器。
有一天我去姐姐家。走进院门,耳边传来一阵轻柔的歌声,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抬眼看见姐夫坐在院内花池边上的石凳上。石桌上摆着酒瓶。他正陶醉在歌声里,还不时举杯啜饮。此时,我的姐姐正在院里的菜园拔着杂草……
姐姐家的好日子维系了很多年。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到了她子孙承欢,颐养天年的年龄,却成了孤家寡人!我的姐夫五十多岁酗酒得了脑血栓,五年后命归西天。我唯一的外甥从部队上退伍回家。在当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被外地的战友骗入金融陷阱中,终以金融诈骗被判刑十年……
每次去姐姐家,看见她那呆滞、失神的目光,我内心便替她惋惜,也会陷入思索:如果当年姐姐对姐夫的贪杯有所节制,也许他不会患上血栓而丧命;如果姐姐对自己孩子的动向引起重视,设法引导,那悲剧或许不会发生;如果姐姐在埋头拉车时,也注意抬头看着眼前的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她的生活将是另一番模样!
历史从来都不能从头再来一次。姐姐的选择没有错,因为她的内心有着对生活的憧憬,也有着自己的估量,我无法说服姐姐改变人生,但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姐姐的人生是自己埋下的根子。慢慢理解姐姐的世界,我做不到啊。
四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我眼前的迷雾才开始消散的。我渐渐告别了天真,尝试着接受一个不完美、却是完整的世界。是岁月的年轮吧,让我逐渐目睹到眼前这个万花筒的奥秘……
当叔的死讯传进我耳朵里时,心里还是本能的打了一个激灵。在依然坚挺着自己的信念,不去参加他的葬礼时,被一位知情的老同学一顿劝说,才不得不前往。面对着叔的灵枢,故作平静的内心,开始翻起波浪。有关叔的一切往事齐聚心头。当三个堂弟扑向我,与我抱头痛哭时,我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几十年结成的寒冰,在泪水的倾泻中开始消融……
我理解,我们在这个亲情的世界里,有着血缘关系,怎么可以斩断呢?
对当年“袖手旁观”的村长,我也有了深层的认知:人生活在世上,不能苛求每个人都要泾渭分明。现在想想,当时村长的冷处理倒不失为一剂良方。他知道,我和叔的龃龉,有着和父亲相连的,有着许多不明的渊源。当时我又偏执,在信中提出过非此即彼的幼稚要求,这些哪是某个人能够化解的呢?
我以幼稚的想法去看待村长,不能理解他的难处,总是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这是多么幼稚。
和马叔的关系,在中断了几年后又恢复了来往。早已退休的他,含饴弄孙,散步健身,生活甚是逍遥。最近新学会一套太极拳,一招一式,闪转腾挪,倒蛮有一番意境。在和马叔重归旧好的日子里,我连接起以往那些记忆——生活本来美好,却因为失去宽容和理解,却变了味道。
也许,马叔的世界本不该是清静的,他可能无法左右自己,但他毕竟走出来了。我理解他那时的痛苦可能是一种必众叛亲离还难受的苦。
著名作家史铁生,二十岁时双腿瘫痪,不能行走。开始的时候,他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转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然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看他这样,在门缝里悄悄地看着他,偷偷地抹着眼泪。他哪里知道,此时的母亲,已是肝癌晚期的患者,生命正处于弥留之际。可他任由自己的发泄,完全不顾母亲的感受。直到有一天,母亲出去后再也没回来,他才突然醒悟:“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透彻得深刻。”
最近,我收获一喜讯:我的姐姐找了一位退休工人做伴侣,这个继任姐夫人品宽厚,待姐姐视同发妻。我默默地祝福姐姐,愿她脱离苦境,安享余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要我们再多些理解、宽容,定会驱散一切阴霾,让我们的生活一片阳光!
如果我们的世界只剩下阴霾,那不要怪罪世界的不好,因为常常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世界搞得不成样子。
世界,总是包容着我们,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世界,世界无言,但我们总是在反省自己,何时会深刻理解我们面对着的世界呢。
2022年11月6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