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我的书法老师(散文)
无锡市书法界,有一位已故书法家,他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颜体楷书。论及其功力,以颜体而言,无锡地区应该无人与之相比。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教书;一生只写一种体,颜体,而且是从6岁练到90岁的童子功。他就是我敬仰的书法老师,华復震老先生。
华老师的颜体书法是响当当的。生前曾数次获得无锡市书法大赛一等奖,在江苏省颜体书法比赛中取得第一名,其他各类书法比赛也多次获奖,有多幅作品送去北京展览并获大奖。著名书法家任政是华老师的好友,他们经常交流书法心得,任老曾将华老师的书法作品转赠予上海市长汪道涵,并获其称赞。无锡很多企业、场馆、学校留有其墨迹。家乡前洲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墙上也有华老师的题名。
华老师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2月),于2004年1月辞世,享年90岁。
华老师年幼时家庭清贫,为节省纸墨,每天用清水在方砖上练习,并坚持了一生。遵照华氏祖训,读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要有“三到”:手到、口到、心到。小时候在北七房上学,深得族内书法大师的真传,一手颜体字出神入化。
由于品行端正,能写一手好字,华老师被族里聘为荡口义庄的帐房,协助宗族行善积德。回到黄石街后,动员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华氏工商老板和自己一同出资,在华氏祠堂创办了“蟇三小学”,并担任校董。解放后小学改名为“黄石街小学”,华老师开始在这里教书,终其一生,从没离开。
我和华老师相识,源于他的学生周明生老师。明生老师从小跟华老师学写毛笔字,颜体小有名气,后来到北七房初中教书,成为我的语文老师,我的书法底子,都是跟明生老师学的。从这看,我应该算是华老师的“徒孙”。
我父亲做过中心校长,和华老师比较熟悉。上高中时,从前洲到北七房,每天步行要经过黄石街,我和父亲总会到华老师家里歇歇脚,喝杯水。看到院子里有一张古桌,上面有一块硕大的方砖,旁边放着一缸清水和一支斗笔。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学着华老师的样子,挺直腰杆,悬起手腕,在方砖上比划。华老师说:“宏伟,你基础挺好,不如跟我学吧。”我开玩笑说:“华老师,你是我老师的老师,我跟你学,岂不乱了辈分?”华老师眯起了眼睛,摇了摇头说:“没关系,新社会里不讲究这些,你愿意跟我学就行。”于是,隔三差五,华老师总会留我们吃晚饭,顺便教我一些写大字的要领。我禀赋较差,也没能持之以恒,始终没有领会颜体的精髓,得到华老师的真传。
九十年代,我在县属企业做宣传科长。领导要求在厂门口竖立一块高大的宣传牌,上书锡山市精神“团结、求实、创新、奉献”八个大字。那时的广告制作,尚没有电脑喷绘,只能搭个架子爬上去用油漆写。这么大的字,在前洲是找不到第二个人去写的,而且必须是楷书,只能去请华老师。但他七十多了,也没法爬到架子上去。于是我们想了个土办法:找一块水泥场,请华老师用水写在地上,我用粉笔描下来,然后拓印在纸上,再把纸上的字帖到早已竖好的广告牌上,用复写纸二次拓印,最后用红色的油漆描出来。但哪里去找这么大的毛笔呢?华老师笑着说:“宏伟,不要急,去街上买把新的笤帚来,我来做一支笔。”笤帚买来后,华老师把笤帚拆散,重新用铁丝捆扎,一支特大号的“毛笔”做成了。华老师胸有成竹地踱了几步,然后抓起“大号毛笔”,一挥而就。八个一米见方、苍劲有力的颜体大字跃然在地,几十年的“水上功夫”折服了众人。那潇洒自如的姿态,我至今记忆犹新。
华老师是我最崇拜的书法老师。敬仰的不仅是书法,还有人品。那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追求,那种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精神,是我始终也修炼不到的境界。华老师做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他的足迹,始终留在家乡的那片土地上。
华復震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十八年了。他的书法和精神,我从未忘记,家乡人也永远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