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丰】玫瑰与熏肉大饼(随笔)
一
“香喷麝,色然犀。一般红韵百般奇。”这是明朝高濂赞誉玫瑰的词。玫瑰,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直立灌木,原产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花开神州大地。
在古汉语中,“玫瑰”原意是指红色美玉。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长河中,玫瑰与爱情没啥关联。反倒因为枝条上有刺,常被任性的古人作为刺客、侠客的象征,比如鱼腹藏剑刺杀吴王的专诸,地图藏匕首刺秦王的荆轲。但如今,普罗大众一致认为玫瑰象征爱情。早年,有首歌唱道“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就是咏唱爱情的,玫瑰代表“我”的心,天长地久,爱情恒久。
在玫瑰象征爱情之前,古人通常以成“双”的植物或者物件,也就是“二”,作为爱情的意象,成双成对,百年好合。《天仙配》里,歌咏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不是玫瑰,而是两对鸟,一对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一对是“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既用了鸟,又用了树枝作为爱情象征,“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连理枝,就是连接两棵树的树枝。传说的版本很多,大意就是有情人离开人世间,分开埋葬,结果墓穴上各自长出一颗大树,最终树与树之间紧密结合,合二为一,以此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最令人人唏嘘的爱情象征,当属大雁。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首句就发出直击灵魂的拷问。他在词前有序,大意是说,行旅途中,遇到捕雁者说捕获一只大雁杀了,另一只逃脱的大雁在天空中悲鸣不肯离去,最后竟然“自投于地而死”。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不知道是否以此为始,大雁成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
其实,古人很随性的,给我的感觉比现代人活得自由奔放。鸟、鸳鸯、大雁、连理枝、红豆等等,都可以作为爱情信物,都可以表达绵绵爱意,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东西。但凡符合成双结对意思的东西,差不多都可以作为爱情的象征。《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描写斗草时写到:“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香菱这个《红楼梦》中最苦命的女孩,竟然整出个“夫妻蕙”,用品性高洁的兰花,比喻美好的爱情。然而,香菱有过爱情吗?她臆想出的“夫妻蕙”,不过是对爱情的憧憬,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时代变迁,我们少不得要与时俱进,以玫瑰象征爱情,逐渐独占鳌头,开始引领风骚。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多是选择送玫瑰花,一支起步,数支不拒,上限是不是九百九十九朵,我没考证。据说,不同颜色的玫瑰有不同的含义,红玫瑰代表真爱,白玫瑰表示纯真。赠予玫瑰的枝数也有一定的寓意,一朵花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四朵花表示“至死不渝”。美好的寓意总是令人愉悦,如饮甘露。
春来,万物复苏,冰河解冻,狗熊撒欢,正是恋爱季节。人们不失时机地搞出一个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情人节本是洋节,因为可以借机表达内心的爱,所以比之万圣节、圣诞节更大众化,国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外来文化。爱情没有国界,追逐爱情也就不分东方西方了。
每年的2月14日,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这一天玫瑰花行走街头。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同学的家长批发来一些红玫瑰。让女儿和同学两人作伴,在情人节这天,去街头卖花,主要目的是鼓励孩子接触社会。当然,对于俩小女孩来说,这一天是开心的,卖花所得皆归她俩。前几天,与女儿小猪提起这件事,她笑着说,不是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吗?如今咋没人给我送玫瑰花了。
“窗前好树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开。”玫瑰花语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祝福,但愿在花开花落、花谢花飞的情感之路上,情真切,人长久,共婵娟。
二
在汉字中,如果要我选一个最喜欢的字,那一定是“炙”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肉从火。从小篆字形上看,上面是一块肉,看上去很像肋排,下面是一把火,本义就是烤肉。乐府诗《西门行》云:“饮醇酒,炙肥牛。”说的就是烧烤肥美的牛肉。
之所以喜欢“炙”这个字,说白了就是让肉亏的。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小时候很少能吃到肉。那时买肉都要肥肉,回家炼制猪大油,剩下的肉兹兹才用来炒菜,想都不要想烤肉。当然了,熏肉也不要想。凡是肉,不管如何烹饪,都不是大快朵颐的对象。没有肉吃的日子都是难捱的,以至于初中时,背诵课文《曹刿论战》,总对曹刿一肚子的怨气:“肉食者鄙”?没有肉吃更鄙。
好在改革开放了,吃肉不再是个问题。这个时候,猪羊牛等肉类开始走红,去饭店吃饭,酸菜炖白肉、炒肉拉皮、京酱肉丝、红烧肉都是比较热卖的菜。论说起来,熏肉早于烤肉“崭露头角”,烤肉算是“后起之秀”。
记得那时,市面上出现了一家店,名号“李连贵熏肉大饼”。据说,此店创始于1908年,百年老字号,是吉林四平市传统风味之一。十余种中药熏煮的肉,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卷肉的大饼色泽金黄、圆如满月、外酥里软。抹上面酱,卷上葱丝和熏肉,一口下去熏香沁脾,滋味浓香,再喝上一碗小米绿豆粥更增食趣。一时间,熏肉大饼异常火爆,食客芸芸。这是日子向好的表征,逐步富裕的人们可以大块吃肉了,生活也随着肉香飘飘而变得有滋有味、余味丰腴。
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上熏肉大饼的人们愈发重视生活的“仪式感”。这就不得不扯上玫瑰花——温饱之后的精神追求。熏肉大饼是物质基础,情人节则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广泛的熏肉大饼,很难想象玫瑰花的绚丽。打开了国门,又丰衣足食,多样化的文化交织起来,情人节便携着玫瑰花漂洋过海,驻足这个古老的国度。
这样看,熏肉大饼与玫瑰花,虽大相径庭,却又珠联璧合。生活有时就是这么繁复,矛盾着、对立着又统一着、和谐着,不断升华,像寒风凛冽,又像春日和煦,像秋风落叶,又像夏花灿烂。
三
在搞清楚玫瑰与熏肉大饼的辩证关系之后,便忆起许多年以前,我在一个初春的傍晚,邂逅了玫瑰与熏肉大饼的相逢。
那时我才三十五六岁,年轻得很。那年的大年初三下午五点钟,妻子说,别在家里呆着了,上街走两步。我俩乘车来到繁华的商业街,闲逛起来。暮色中,看见许多人手持玫瑰花,才恍然大悟,大年初三撞上了情人节。
情人节的夜晚是迷人的。夜暮低垂,霓红闪烁,一枝枝、一束束、一簇簇玫瑰花,搭配一对对俊男靓女,在草还没有吐绿,树还没有发芽,花儿还没有绽放的初春,点缀街头。最耐看的,还是那些浑身青春荡漾的男孩和女孩们,青春的体魄,青春的笑容,艳丽的玫瑰,嗅一嗅,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
情人节的夜晚,既浪漫又充满风趣:街头烧烤摊,蓝色烟雾中,一女郎一手持玫瑰,一手持羊肉串,边吃边和情人笑谈,虽然少了几份优雅,但不失实在;一男子把一束玫瑰和一包礼物抱在胸前,步履匆匆,想必是赴约会,过于紧张的脸上显得庄严而神圣,不由得令人跟着肃然起敬;一女孩胸前一大包玫瑰,羡慕死人了,会不会是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哦,原来是卖花的!
我和妻子就这么闲逛着。忽然想起我们恋爱的那些日子。那时市场上已有玫瑰花可买了,都是从广州等南方城市空运过来的,一枝玫瑰花价格不菲,幸好那时不过情人节,所以印象中从没给她买过玫瑰花。在她生日里也有礼物送她,皮鞋呀,手表呀,虽然不够浪漫,但实惠实用。结婚后,鲜花也便宜了,在她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外出归来的日子,或者什么纪念日也不是,买些搭配典雅的花束,摆放在室内,算是送她,也给陋室带来一份浪漫情趣。
此时,或许受周围气氛的影响,我要买一束玫瑰花送给妻子。谁知平时特讲情调的妻子却一反常态执意不让买,说不如吃一顿。这到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便来到了“李连贵熏肉大饼”店,要了一份熏肉大饼和两份绿豆粥。相传大年初三这一天,恰好女娲娘娘创造了猪,而民间又称这一天是老鼠娶亲。此时,街上已是爆竹声声,我们痛快地吃着熏猪肉,祝愿老鼠娶亲成功。
浪漫这个东西很奇怪,情人间倾情相拥,雨中漫步,沐浴夕阳,都是浪漫的元素,就像情人节的玫瑰花,普通的一束鲜花却可以表达爱的诺言。浪漫有时又会变得很实在,比如给生活在乡村的山妮,送一束玫瑰,还不得把山妮的牙笑掉呀。漫山遍野的山花,差你这一束玫瑰?这不是说山妮不懂得浪漫,山妮自有山妮的浪漫,狗娃子在山坡上鼓起胸脯吼出的情歌,总会让山妮脸上挂满羞涩的笑。浪漫其实就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可以选择玫瑰的情调,也可以选择眼前盘子里的熏肉大饼,实实乎乎的,能说不是浪漫吗?
都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而我则相反,行动、实践在先,体会、领悟在后。花甲之年搞清楚了玫瑰与熏肉大饼之间的关系,却在而立之年伴着玫瑰,享受熏肉大饼的美味。或许这就是爱情,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