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繁忙的王吹(微小说)
社保局的王吹被扶正后,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由呆头呆脑、死气沉沉的样子,变成了活灵活现、积极向上的状态,频繁活跃于机关的每个科室中。
王吹担任副局长多年,却因多种状况难以扶正,这让他的心里特别窝火。这次,他下了决心,拿出家中多年积蓄,到县政要家中去活动。终如愿以偿,被就地扶正。
上任后,王吹非常感激这些提拔自己的“恩人”,便心思着如何报答。他挖空心思地想了三天三夜,想出一个报答办法——通过“积极”工作,快速出政绩,为这些恩人管辖下的地区争光。
这天,王吹接到一项任务——组织全县人才交流会,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可是,县里的企业基本上都处于用工饱和状态,自己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局面。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又无持久工作的耐心,便想到了一条投机办法——会议造假。他用网络公告招揽大学生参会,解决了就业需求人员的参会问题,又用电话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参会,提出了每个单位出五个人参会的要求,以此凑足了参会人数、撑满了会议的场子。
为筹备这个会议,他对下属进行了分工,分别安排了写材料、拍照片和视频、签用工协议等会务,然后便责令下属们操办。就这样,大家都按他的安排进入工作状态。
两天后,他组织了一次筹备工作汇报会。会上,各项会务负责人汇报了工作情况,他也装腔作势地倾听了汇报。可他哪有这个耐心,一个小时后,便开启了会议造假。他马不停蹄地指挥着下属拍照,絮絮叨叨地吩咐着拍照和录相,忙得团团转,却把倾听汇报的目的丢到了爪哇国。这让大家很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在汇报时都显得有气无力。
下属们不知其意图,就像机器人一样,盲目地汇报着情况。有个下属汇报得很细,谈到一些具体做法。他不爱听,便打个手势制止,然后将脑壳摇了摇,以示自己嫌麻烦,并自作聪明地说,请注意开会时间,别耽误了别人汇报!无奈,汇报人只好加快了速度。
一个呆头呆脑的下属,在汇报时竟提到了具体问题,想让王吹局长当场表态决定。王吹一听就生气了,当即就提高嗓门呵斥起来,还不停地磨叽着“你真麻烦”,脑子怎么这样笨,不就是为了应付领导么!这一呵斥把下属吓得哑口无言,话未讲完就宣布了汇报结束。渐渐地,大家猜测到了王吹的意图,便像和尚念经一样走起了过场。
会后,下属们想知道王吹这样开会的真实原因,便通过侧击旁敲来试探王吹。有的故意讲大话,谈大道理,激情地喊社会上流行的政治口号,刻意谈上级领导重视就业的奉承话语,他便立刻来了精神,脸上呈现出兴奋和喜欢的表情,似有种相见恨晚的意味。有的故意提到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很现实的建议,他便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愤怒地呵斥制止,并凶神恶煞地吼着:你这人怎么婆婆妈妈的!工作这么多年,就不懂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道理么!
通过试探之后,大家心中总算有数了,就不再打扰王吹了。可王吹无所事事,就感到无聊。于是,信步走到下属办公室解闷。可下属们都在埋头做各自的事,哪有闲工夫陪他,对他的到来都不太主动。王吹便装作有意无意地说,国家现在的政策真好,都是办关注民生的大好事!顿一顿又说,上级真有水平,把工作安排的这样科学,很有社会意义啊!大家根本不爱听他喊口号、说大话,都一声不吭地等着王吹的下一句。可王吹胸无点墨,只能说这些简单的、无趣的大话,根本就找不到别的话题,牵强附会地“广播”一番后,便到下一个下属的办公室重复去了。其实,王吹的这一行为也不难理解,他只是想满足一种精神需求——感受当领导的感觉,对下属并无其他要求,下属也不需理睬。
人才交流会如期召开了,会场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王吹作了简短的讲话后,便开始了签订就业协议。下属们心情复杂地操作着各自的会务,单位参会者也投去了怀疑的目光,只是大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签了就业协议。会上,王吹依旧安排着下属拍照、录像、填表、签协议,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他让下属一统计,一共签下了3000多个行政岗位协议。
一周后,王吹得意洋洋地向县领导汇报人才交流会成果,他感到这样大的协议数字,已经很出风头了,肯定会得到领导点赞的。于是,便装作谦虚地说:这都是县领导们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向县领导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王吹话音未落,就听到一声严厉的斥责:你个猪头!行政单位有那么多人员编制么?安排3000多个行政岗位,难道你要把行政岗位人员全换掉么!
王吹很惊讶,怎么?应付上级用这个数字还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