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稼穑(散文)

精品 【晓荷】稼穑(散文)


作者:萧垦 举人,305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0发表时间:2022-11-10 07:21:23

【晓荷】稼穑(散文)
   我出生在农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农业劳动的氛围中长大。虽然现在命运使然,让我离开了土地和农业劳动,但是对于每一粒粮食收获的艰辛过程时刻难忘。
   我的家乡是山区,湾子的田地全部处在山谷和丘陵之间,通往田地间的小路曲曲折折,没有一条是宽阔平坦的。过去,所有的生活必须品都依靠肩挑人扛。打米打面用箩筐挑,吃水到龙井用水桶挑,洪山寨上的柴禾用尖担、箢筐挑,地里的花生、芝麻、黄豆收获时打捆挑,菜地里种菜浇肥用粪桶挑,地里收割小麦、田里收割水稻靠尖担挑。尖担和扁担永远是行走在人们肩膀上的生活希望,肩膀在扁担和尖担的重压下变得坚韧厚实。
   我家的地零零碎碎分散在湾子周围的丘陵上,稻田主要分布三处:五斗靠近龙井泉水,托龙井荫蔽,一年四季不缺水,是最好的一块田;一亩一、四分和七分田在湾子东面傍冲上,水源较五斗差些;二斗和三个田蛋子靠近洪山寨坎洼里头的大堰旁,水源也丰富,但离湾子最远,有四里多路。一条沿山坎而上行的小路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
   农历八月中旬,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在水稻成熟半个月前,父亲就将稻田里的水全部放干净,准备收割。一亩一、四分和七分田里的水最容易放干,也最先收割。因为水放的干净,所以割稻时不用考虑留稻茬,只要镰刀够锋利,不要割起泥巴,便可逮起一行行稻子尽情挥洒。割倒的稻秿子一排排放好,让太阳尽情曝晒。五斗和二斗是久水田,怎么排放始终有明水,泥巴一踩陷进去很深,水稻收割就困难多了。割稻时稻茬要均匀地留得很高,把稻秿子小心地摊在稻茬上面,稻穗全部顺着上扬叠压排放,避免沾水。收割完的稻秿子在太阳下曝晒一天后要全部翻过来再晒一遍。用太阳的力量最大限度榨干稻杆的水分,以减轻稻捆子的重量,减轻挑稻把子(稻捆)时压在肩膀上的重量。
   因为对太阳高度依赖,所以收割水稻完全是和天气在争分夺秒的赛跑。家家户户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起早贪黑,赶着烈日天气,一刻不能停歇。一天稻子割下来,腰酸背痛,头晕脑胀。腿上、手腕上被稻叶子割出无数血痕,又痛又痒。手腕和手指因为长时间的用力,疼痛的几近麻木。长时间握镰刀的手指挤压得几乎粘黏到一块,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
   稻秿子晒干,开始捆稻。捆稻不仅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一亩一、四分和七分还好,稻捆子可以在田里捆。父亲系着围腰,抻开如同蚯蚓般的草葽子,我和哥哥抱起一秿秿稻子放在葽子上。父亲熟练地将稻秿子整理整齐,约莫齐胸高时开时打捆。他两手分别抓住葽子两端,用手肘和腿膝盖同时发力收紧,最后用嘴咬住葽子最大限度发力,这样才能将稻子捆结实,挑起来保证不会松散。
   父亲在捆稻的间隙会不时提醒我和哥哥说:“仔细看看,把散落的稻吊子捡起来,都是粮食呢,可别遭踏了。”
   父亲的话让我有了充分的理由,在捡稻吊子时拖延一会儿时间,偷会儿懒。因为五斗和二斗捆稻时实在困难,搂稻秿子的过程如同一场噩梦。田里有水,稻捆子只能在田埂上捆。父亲站在田埂上耐心等待,等待的时候,只要发现一棵谷穗,他也会捡起来塞进稻捆里。我和哥哥搂着稻秿子深一脚浅一脚往返于田里和田埂之间,东倒西歪,如同踩在棉花上。为了减少来回奔走的次数,每一次尽可能多搂稻秿子,有时就一抱抱扛在肩上。稻谷和叶子割在脸上、脖子上,开始是痒,后来是痛。一田稻子捆完,我和哥哥浑身泥水,手上、脸上、腿上没有一处不痒痛。我摇摇晃晃赤脚上岸,走在满是石子的小路上,纵然练就的皮糙肉厚,此时也要加着十二分小心。只是我心里却变得轻松,终于从噩梦里面走出来了。
  
   二
   收割打捆只是开始,最沉重的活是挑稻把子。挑稻把子上肩的一连串动作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力量和技巧结合才能完成。一挑稻把子一百三四十斤重,母亲和姐姐力气小,独自是上不了肩膀的。父亲用尖担先扎进一捆稻把子,一只手臂扛着抬起,另一只手握紧尖担用力朝下摁,对准另一捆稻把子中间扎进去。然后两只手臂顺势抬起,在稻把子平衡时利用手臂的力量左右上抬,在上升的过程中将稻把子稳稳地放在肩膀上,母亲走到父亲身前接了稻把子挑在自己的肩膀上。
   稻把子挑在肩上,无论远近,是要一股气挑到稻场的,中间只能换肩,不能停顿放下歇息。走路时还要大步流星,带着节奏快走,如果想慢慢行走,肩上的稻把子只会压着你越来越沉。走在坑洼不平的田间小路上,注意力更要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分神。路上迎面遇见干活的邻居都会赶紧远远避让,重担在肩,行路优先,谁都能理解体会。这就是一副生活的担子,一旦扛在肩上,一刻也不能松懈,停歇。就是这副生活的重担,让多少人从此活得清醒明白。
   有一年秋收,我们全家在一亩一捆稻。最后剩下一些稻秿子不够捆成一大捆,如果加进已经捆好的稻把子,需要打开好几捆,既麻烦还容易折断谷穗。父亲将这些稻秿子捆成一小捆,笑着问我:“这一小捆你背回稻场可以吗?”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父亲将稻捆子放上我的肩膀时嘱咐说:“可要坚持住,半路不能摞挑子。”
   二姐在旁边添油加醋说:“弟娃,背不动就说,别逞能。”
   听了二姐的话,我神气地背着稻捆子一路小跑,结果走到大冲田埂中间时就背不动了,摞下稻捆子再也不愿意背了,稻穗折断许多,谷子撒了一地。
   事后父亲并没有责怪我。母亲过来收拾残局,她将折断的稻穗拾到筐里,散落的稻谷和着泥土一起捧进筐里,一粒也不放过。
   我上高中时,到了秋收,利用星期天参加劳动,割稻子已属寻常,搂稻秿子也不再是我的噩梦。我开始挑起稻把子,挑稻把子时父亲问用不用为我上肩,我自信地拒绝了。开始用尖担扎稻把子时总是把握不住中心,上肩时也很费力,完成这一切完全需要力量和技巧结合,几个回合以后我才渐渐找到感觉。沉沉的稻把子压在肩膀上的那一刻,我没感觉沉重,反而觉得能为父母有所分担而自豪。人生的路早晚都得由我自己走,那么就让我从独立劳动开始。
   一挑挑稻把子挑下来,我的肩膀全部磨开,衣服浸着汗水渍在上面,轻轻一碰就钻心的痛。我行走换肩时更是不敢磨蹭,而是用力颠起尖担,就为了减少一点磨擦时的疼痛。比疼痛更艰难的是从大湾子上稻场的上坡路。走了长长的一段田间小路,已经耗费许多力气,身体本能的想放松休息,眼看就要到终点,可是还要经受最痛苦的考验。我这时一步一步慢慢往上挪,每挪一步感觉心跳都要加快许多,似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汗水肆意地流淌,我已经顾不上擦试,心里只有一个意念:坚持、坚持、再坚持。
   等这段艰难的行程走完,最后到了稻场登梯子上稻垛子。母亲和姐姐力气小,她们每次挑稻把子时总由父亲接下来送上稻垛。而我的劫难在湾子一次次上坡时早已完成,十几步的梯子已经难不住我。我在稻垛子上卸下稻把子的那一刻,只觉凉爽的风扑面而来,浑身的疼痛感立马减轻。坐在黄灿灿的稻谷间,我随手摘几粒稻谷塞进嘴里,吐出谷壳,新鲜的米粒甜滋滋的,谷香满口。我忽然明白父亲在田埂捆稻子时提醒的深意,也明白了母亲在我扔下稻捆子时清扫每一粒稻谷的举动。虽然自己疏于锻炼,可是我已不再害怕柔弱的身体和高强度劳动碰撞时的痛苦。我为年少无知时轻率的扔下背着的稻捆子而惭愧,以后的行程,只要是属于我的担子,挑在肩上,哪怕再重,绝不放弃。
  
   三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事难忘,这些曾经流过汗水咬着牙走过的劳动之路最难忘。从艰苦的劳动中我终于深刻理解了人生的不易,收获的不易。每一粒稻谷,从播种、除草、成熟收割、挑运、打场、扬晒、挑运回家收藏,最后挑到米机房加工成大米再挑回来。一粒稻谷才完成它的使命,成为饭碗里的米饭,可以解天下人的饥饿。其间的不易,只有庄稼人最清楚。
   《朝野佥事》中有一段记载:唐英公李勣为司空,知政事。英公时为宰相,有乡人尝过宅,为设食。客人裂却饼缘。英公曰:“君大年少!此饼犁地两遍,熟概下种、锄埘、收刈、打飏讫、碨罗作面,然后为饼。少年裂却缘,是何道?此处犹可,若对至尊前,公做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客大惭。
   李勣所说的收获场景我再熟悉不过,我为故事中的客人感到惭愧。也许李勣的话语只能使他难堪一时,出了门他就会遗忘。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亲临劳动,把他的汗水挥洒在泥土里,把他的疼痛镌刻进劳动的记忆里,他又怎么可能对土地产生无限的热爱,怎么可能对粮食产生无比的深情,怎么可能对粮食发自骨子里的珍惜呢?
   父亲终身保持着惜物的习惯,家里的剩菜剩饭从来舍不得扔,吃了一顿又一顿。他时常几乎是哽咽着对我念叨:“现在生活好啊,可惜你爷奶去世的早,如果活到现在,哪怕是一天也是好的。”
   父亲的话让我沉思,望着家乡一冲冲的田地,我的眼里不觉溢满泪水。祖祖辈辈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耕种、收获,我所品尝的劳动艰辛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人再寻常不过的生活,从历史的深处一直走到现在。只是时至今日,我们湾子里的农田,除去极少部分路宽的可以方便机械操作的有人耕种,山洼里面的田地全部荒芜,再无人耕种。那种最原始的劳动方式似乎只留存在记忆里了。
   父亲每每提起此事总是感概地说:“唉,多少田都荒了,可惜我老了,再也种不动了。”
   我现在所在的工地生活区,住着七八百号工人,十来个食堂,常常有剩饭剩菜倒掉,更有甚者把一点未吃的馒头直接扔掉。每到饭点,收泔水的师傅捞着一桶一桶的剩饭剩菜,忙得不亦乐乎。大家虽反复强调爱惜粮食,不要浪费,可似乎收效甚微。
   我身边的这些农民工兄弟,大部分和我年龄相仿,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脱离稼穑太久,渐渐遗忘了劳动的艰辛,还是因为社会节奏太快,逐渐迷失了自我?
   从来稼穑关天下,我的那些关于农业劳动的记忆永远镌刻在心底,在现代化新技术的引领下,未来的原野必将是一派稼穑蓬勃的新景象,人人收获的不仅是关于珍惜粮食的记忆,还有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希望。
  
   2022.11.9日.石门澳

共 39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稼穑,指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一粥一饭,当思稼穑之艰辛。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农耕劳动的人,没有在劳作中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是难得有如此深切体会的。穑的本意是收割谷物。文章聚焦收割稻谷这一场景,讲述了少年时代的我和家人将成熟的稻谷从收割,捆稻,再用肩膀一捆一捆扛起,走过坎坷曲折的田间小道运回家的艰辛过程。劳动,吃苦,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笔财富。艰辛的劳作让我从小就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人生的路早晚都得由我自己走,那么就让我从独立劳动开始”,“以后的行程,只要是属于我的担子,挑在肩上,哪怕再重,绝不扔弃”,“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事难忘,这些曾经流过汗水咬着牙走过的劳动之路最难忘。从艰苦的劳动中我终于深刻理解了人生的不易,收获的不易。”文章寓情于景,用具体的劳动场景和切身感受,阐释了劳动的艰辛和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触动读者心灵,同时也警醒人们要珍惜粮食,珍爱土地,“勤力稼穑,勿致荒芜”。一篇很有教育意义和感染力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亭上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11-10 07:39:16
  稼穑,指种植和收割。民稼穑而食,一粥一饭,当思稼穑之艰辛。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很受教益。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1 楼        文友:萧垦        2022-11-10 08:16:25
  谢谢社长辛苦编评,问好,冬安。
2 楼        文友:鲁芒        2022-11-10 08:13:06
  不躬耕,焉知稼穑之难?文章写了自己从事农业劳动之艰苦,深知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因而能写出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但大气候决定了,现在的孩子不懂得艰苦奋斗,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不珍惜,只知道奢侈浪费。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看来没有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里那个主人翁挨饿的经历,他们是不会觉悟的。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2 楼        文友:萧垦        2022-11-10 08:15:07
  谢谢鲁芒老师精彩评阅,问好,敬茶。
3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11-10 11:02:43
  读完这篇文章,编者想到了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老师对于土地有着同样的深情。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4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11-10 11:18:27
  “每一粒稻谷,从播种、除草、成熟收割、挑运、打场、扬晒、挑运回家收藏,最后挑到米机房加工成大米再挑回来。一粒稻谷才完成它的使命,成为饭碗里的米饭,可以解天下人的饥饿。其间的不易,只有庄稼人最清楚。”一系列过程简洁流畅,细致,深情,感人。“文以载道”的真正涵义在此得以体现,足见老师写作功底之深厚。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4 楼        文友:萧垦        2022-11-10 11:55:31
  劳动不仅让人收获粮食,还能让人牧获许多生活的道理和人生感悟。
5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2-11-10 11:35:51
  “地种三年亲如母”,是农人对土地的挚爱,何况每一粒稻谷都是农人的汗水浇灌而成。作者不忘自己曾经劳作的情景,不忘父辈的艰辛,所以,看见糟蹋食物的现象,总是不忍。我也有相同的感受!
回复5 楼        文友:萧垦        2022-11-10 11:57:04
  谢谢老师评阅,问好,敬茶。
6 楼        文友:文之箫        2022-11-10 12:15:51
  只有身体力行后才有这么中肯的描述,始历代乃至永远,农民都是最辛苦丶最简单的人,用汗水换取粮食,却永远卑微得不到尊重,因为都觉得种田的都是粗俗的人。我是农民,深诸其味。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回复6 楼        文友:萧垦        2022-11-10 13:53:39
  感谢老师评阅,劳动者最辛苦,应该得到尊重,活出应有的尊严。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2-11-11 00:29:3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7 楼        文友:萧垦        2022-11-11 06:34:22
  谢谢小雨鼓励,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