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走过“铁匠铺”(征稿·散文)

精品 【齐鲁】走过“铁匠铺”(征稿·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9发表时间:2022-11-10 12:45:58

学校建在山坡上,周围是乱石和坟岗。坡下是一条碎石公路,后来铺了柏油。柏油路下面,有几户人家,说是村子,却连个村名也没有。人们都称这儿叫“洪庙”,却又并没有庙。
   柏油路的一旁,是学校,得攀好几道台阶。我的整个中学阶段,便是在这所乡(公社)中学完成的。初中两年,高中两年,那时叫“十年制”,据说是要普及高中的。但后来只办了三届(我们是最后一届),高中就撤了,并到了镇上,那是县二中。而十年制,也就变成了九年,高中已不在义务教育之列了。
   当然,这些都与我要写的铁匠铺无关。扯这么远,只因铁匠铺就在学校的坡下边,与学校并列在那条缭绕的柏油公路旁。每天,我从家里赶往学校,又从学校返回家里,都要经过这座铁匠铺。
   铁匠铺简陋,石棉瓦搭盖,周围圈一堵不算太高的红砖围墙。围墙开一个出口,朝向柏油路。两扇对开的铁栅门敞着,从来就没见关过。每次经过铁匠铺,我们都要往里瞅一眼。
   当然,早上上学急,是没有时间多逗留的。但下午放学就不同了,我们已不受任何约束。离开学校,与三、五同伴回家,我们便踅进铁匠铺,这儿摸摸,那儿捣捣。至于肚子饿与不饿,似乎已不是我们的事。
   师傅们也很随和,见我们都是学生,倒也亲切,从不强加制止。
   那时年少,啥都好奇。童稚未脱,顽性未改。有时候,我们见师傅拉着风箱,火苗呼啦啦直往上窜,炉火就旺起来。我们便走过去,要过师傅手里的风箱杆。师傅也不推脱,倒乐意把风箱杆递与我们。但让我们拉几下后,却又把风箱杆要了回去。毕竟,我们年小,拉不旺炉火,也拉不出那风箱的节奏。
   其实,拉风箱的是徒弟,翻捡炉火的才是师傅。一台炉子,有师徒两人。这是他们的分工,也是他们的身份象征。
   有时候,我们见炉火燃得通红,既没有烟,又没有呛人的煤臭味,我们便走过去,从旁边的煤筐里捡一块煤,丢进炉子里。师傅也不阻止,只用铁钳把那刚丢进去的煤块翻捡一下。师傅说,这是焦炭,是煤经干馏提炼而成,所以没有烟。并且说,这是专供锻造和冶金用的。
   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我们不懂,只瞪圆了两眼听着,然后就点点头,站到一边。
   这时候,师傅就用一手拿了铁钳,把炉里烧得通红的铁块夹出来,搁在铁墩上,一手握钳,一手抡了铁锤砸。徒弟也迅速放下手里的拉风杆,走过来,双手抡起铁墩旁另一把把儿跟我们一般高的铁锤,挥舞起来。师傅抡小锤,徒弟抡大锤。师傅一手挥动着小锤,一手用铁钳不停地翻动着烧红的铁块,时不时在那不平整处敲两下。徒弟却只顾挥舞着大锤,头也不抬的、对着铁块一阵猛砸。铁锤带着风,在徒弟的肩头挥舞,每一锤都落在铁块上。一时间,整个铁匠铺,便只听得见一片叮叮当当声。铁块被砸得火星四溅。师傅一遍又一遍催促,让我们往远处站,别让火星烫伤、或者浇烂了衣服。
   一阵猛砸后,一根铁条便从圆的砸成方的,方的砸成扁的。铁块被砸得冷却后,便又扔进炉子里锻烧一回,锻红了,便又拿出来,放到铁墩上砸。如此三、五番后,一口刀、一把锄头、或一条铲子……一件成形的铁器便出来了。师徒俩这才停了手,各就各位,继续拉风箱、烧炉。
   看着刚才徒弟抡起来呼呼生风的铁锤仍搁在铁墩旁,我就走过去,试着抡一下,没想到只拖动了一下,却被那铁锤拽个趔趄。这时候师傅就笑了,说:“打铁还须自身硬,铁墩要硬、铁锤要硬、身子骨更要硬朗。”然后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就你们这小身板子,还是回学校好好练练吧,练一身过硬的学识本领。”
   我听了,脸就涨得通红,便退到铁墩旁淬火的水池边,洗刚刚沾了煤灰的手。这时候师傅又笑了,说:“你这手是不是也要淬一下火呀?”
   淬火,据说很讲究。那是铁匠行当里过硬的上乘功夫,没有一定的经验不得其要领。淬火太深,铁器疲软,容易卷刃;淬火太浅,刃口坚脆,容易破刃。一些打造得不好的铁器,便难免要回炉淬火。这些,我都是听父亲说的。但父亲不是铁匠,他的这些说法,也只是听铁匠们传的。
   一次,父亲在学校旁边的铁匠铺打了把柴刀。但拿回家一用,那柴刀就沿刃口裂开了。父亲拿了刀去找师傅,让他给重新回炉淬火。但师傅说,那刀是在刀口嵌钢时夹了积炭,是没法回炉再造的,所以便只能给他换一把。
   后来,我高中毕业,高考没有考上,便又回学校复读一年(这是乡中学开办的最后一届高中)。一次,父亲来学校看我。在经过铁匠铺时,遇见那师傅。他们彼此很熟。在提起我时,那师傅对父亲说:“这些年,这些孩子的学业都荒废了,平时学习底子薄,便只能回炉淬火了。”
   听父亲说,那师傅姓曹,他们家世代都是铁匠。他们都叫他曹铁匠。但他的手艺,比不上他父亲。他们在这儿搭一个铁匠铺,是因为乡里要组建一家乡办企业,于是便召集了全乡五、六位铁匠,由他牵头,聚集到这里。
   其实,铁匠铺里还有另外几位师傅,他们有人会些简单的翻砂工艺,浇铸一些犁铧、灶具之类。也有人懂些焊接技术,做些焊接、切割之类的。但大多时候,他们还是锻打些刀、斧、农耕具之类。
   一次,我从学校回家,看到路边的水田中间,停靠着一艘船一样的东西。我当时心里想,谁会把条船开到田中央来呢。后来我听人说,那是铁匠铺的人,研制出来的一条“机耕船”。但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只不过在那船尾上,安放了一台柴油机。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那师傅坐在船上试耕。那船上的柴油机,突突地冒着浓烟,轰隆隆地响声很大。那船在水田中央颠簸,船尾的犁铧,掀起一片片水花。我想,这跟拖拉机有什么不一样呢?只不过把个“机”,改成了“船”而已。后来我离开学校,就听说那机耕船一直搁置在铁匠铺里,再没有听人提起。
   再后来,就听说那铁匠铺解散了。临解散的前一天,那师傅站在铁匠铺门前,久久地不愿离开。有人从他身边走过,只听到他轻轻地嘀咕一句:“打铁还须自身硬呀!”说完,就缓缓地离开。
   多年后,学校也迁离了这里,便与这铁匠铺,一起消失在人们记忆的长河里。

共 23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烟火气息的佳作好文,重点描述了曹铁匠这个人物的豪爽性格,从而概括到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俗话说,木匠一根线,瓦匠围着墙角转,铁匠师傅功夫全!铁匠的技术不光需要精巧,还有有把子力气,因为很多匠人,只有铁匠活是最累的力气活。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经过无数次的熔炼,淬火,再用师傅那小锤指引,徒弟抡开大锤稳准有力的敲打,师徒俩人有力的捶打,非常有节奏和技巧的翻弄碾子上的物件。经过千锤百炼的捶打,一件结实耐用,锋利精巧的物件儿就出被匠人制作出来。文章也讲述了曹铁匠师傅的性格,对待自己的产品,他们会一丝不苟,用心去制作,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而因为出来质量问题的产品,他会毫不犹豫地换成新的,绝不会糊弄了事。在他的带动下,成立了乡办企业,为人民公社的大生产做出贡献。曹师傅也是个爱钻研的人,虽然研制的“机耕船”没有地方施展,却是他的心血。在后来一直被搁置,也许是没有成功,这让曹师傅最后的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概括其中。文章用铁匠铺来描写,其实也寓意了当年的莘莘学子,为了改变命运,在高考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复读,要重新淬火!文章寓意深厚,语言流畅精髓,构思巧妙,可见作者文笔之精炼独到,值得推荐共赏!【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2-11-10 12:46:44
  文章寓意深厚,语言流畅精髓,构思巧妙,可见作者文笔之精炼独到,值得推荐共赏!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1-10 12:48:15
  真的非常喜欢老师的文风,有寓意,有深度,而且没有病句错别字,可见老师是个非常严谨的人!感谢赐稿,遥握冬安!
3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1-10 13:34:03
  打铁还须自身硬,真金不怕火炼!欣赏老师好文!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1-10 21:08:43
  “临解散的前一天,那师傅站在铁匠铺门前,久久地不愿离开。有人从他身边走过,只听到他轻轻地嘀咕一句:“打铁还须自身硬呀!”说完,就缓缓地离开。”从这段话中,让人感觉到铁匠铺的远去,师傅心情的落寂,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5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2-11-10 22:24:35
  工匠精神,铁匠也是"匠",渐行渐远,这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势必被另一种形式所替代。而共鸣之处在于作者的经历和感触!
回复5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1-11 10:15:53
  此理解很到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是他们的那种精神、和我们的感触。但“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终将因不能创新而与时代渐行渐远,这是由时代的进程所决定的。谢谢临读。遥祝远安!
6 楼        文友:双宿双飞        2022-11-11 00:04:24
  好文章,耐读,寓意深。学习了
我的田园,我的爱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