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让世界爱上你(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让世界爱上你(散文)


作者:卫华 白丁,2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8发表时间:2022-11-10 14:24:52


   1
   十年,是我真正了解西递的十年。
   有人会说,你生在西递,怎么会对西递不了解?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生在西递,这里是我的家乡。
   往日平常的生活节奏,我感觉不到——西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西递,就这样在我的记忆中存在着。
   当我大学毕业,回到黟县,最初的分配并不是去西递中学。那时称为东源中学,西递村是乡政府所在地。
   权衡再三后,父亲说还是回西递吧。父亲在教育界德高望重,这不是难事。
   3
   一江春水向西流,东高西低。西递,背道而驰的地理趋势,我也只是知道这里的水如金。
   西递,就在一个山坞里,旁边由两座山夹着。春水夏洪,这里留不住生活之源。即使肥沃的土壤也没有办法赢得更多的收成,西递村很穷的啦。
   青石板上摔乌龟,我耳中常听到的话,就是贫穷的代词。西递的村子是萧条的,如果公社(乡政府)不在这里,那没法想象,这里已经穷途末路了。
   4
   1994至2004,这十年,对于我来说,是重新认识她的十年。是我在西递工作生活的十年,见证了她的变化。
   旅游已经起步,但步履蹒跚。九十年代初,安徽省对外推荐旅游,黟县开始出现在电视荧屏。一群人,我的族辈前人尝试着带动大家走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拿着老房做文章”的道路。
   黑多县,有个西递,你知道吗?大学毕业时,同学问我。他们诧异这个“黟县”已经让人惊讶,他们深感自身文化的不足,而这个特别的地名给人别有引力。
   5
   到底旅游赚不赚钱,工作两三年,我开始认识到这是真的。
   我的学生开始厌学,西递的孩子常借口生病,不来。
   最初,我还不清楚。后来才知道,他们提着小篮子,奔跑在小巷里,跟着游客的屁股后面,兜售他们的父母从外地景区批发来的青花瓷“哨子”。
   收入不菲。他们的家庭开始“暴富”,已经瞧不上我们这些“教书匠”。无奈,我也在迷茫中劝说他们的孩子不要逃课。
   我曾经在那时写过多篇文字,述说我的烦恼与忧虑。我立志回到家乡的初衷就是要家乡用知识来创造富裕。
   6
   如果说只是说孩子,那么对于来说,切身体会是逢年终,我们的工资哪里来。
   那时,全县的经济都不景气,教师工资发放是问题。那些年,我们的学校就从来没有拖欠过工资,就因为可以到旅游公司去借,来年下拨后再返回。
   那时的西递,开始摆脱贫穷的帽子。但困境也随之而来。
   7
   个人富了,欲望开始膨胀了。读书无用、无端破坏和任性拆建,村民的自我认识不足,开发限制,等等现象,困扰着带头人。
   怎样才能真正让西递富裕起来?
   它困扰着村民。这里不得不提已经去世前辈,其中以胡辉生为代表的文化人士。
   8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经商曾经带动这里的人们走出去。鳞次栉比的高屋,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而今旅游能否再次让这里腾飞?
   村民期待着,盼望着。
   9
   文化,让文化来带动旅游。西递,没有宏村那么庞大的水系,宽广的盆地范围,但文化的特色足以朝前发展。
   胡辉生的主动请缨,发动村中的老一辈人出谋划策,并且主要的举措,就是走进校园,让孩子们知晓教育,知晓文化对西递未来旅游发展的需要。
   10
   我是见证人,胡辉生是我的叔父,他对我的提携与谆谆教诲,其中不少对西递的知识。
   说实在的,那时我并没有把西递纳入我的文字版图。歌咏风花雪月,依然是校园文学的范畴。需要摆脱局限,也是我寻找突破瓶颈的时候。
   西递,是我一生的缘分。
   11
   学校大门口就是蜿蜒盘旋的公路,旅游的车辆不时会停下来,站在古老的环保桥上,凝望山谷。
   他们有的会走进山坳,有的会细致观摩“环保桥”的铭刻。有时会问及正在等车回县城的我,这桥的来历。
   我哑然。
   12
   一个西递人,却不知晓这座水口的古桥,这是没法想象的。
   也许是从那时起,我立志让我的写作贴近这片生养的土地。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她。
   13
   那个时候,也是我开始转型的关键时期。那些年,我致力写作,专注诗歌,发表外地诸多的报刊。而黄山市的报刊,我却少有投稿。
   或许是遗憾需要我自己来弥补,我开始转向。诗歌过于抒情,我选选择散文作为自己跨越的突破口。
   14
   我的挚友告诉我,人生阅历丰富是创作的源泉,无病呻吟是诸多文学爱好者深入发展的障碍。
   当我的诸多文字开始出现在本地的报刊时,我觉得自己的精气神有了支持的基础。
   反映西递山水与村落的文字见诸报端时,这是义不容辞与责任。2001年秋天,我指导的学生作品《鸳鸯谷游记》发表在安徽省的《初中生必读》上,引起校园内外的轰动。
   那以后,我不断收到外地的读者的来信。有学生,当然也有老师,他们正是通过我指导的这篇学生习作,了解了西递,了解了这里居然有如此美丽的地方。不久以后,又有很多人来了,他们看中了这片没有开发的处女地,想尽办法来保护她。他们捡取那些游客丢弃的垃圾,他们选择来避暑度假。
   15
   于是,西递的面貌逐渐被外地人,多方知晓。我骄傲,我的学生作品不断在省市县各级征文中获奖或者发表,其中当然不乏介绍西递的文章。
   认识西递,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多方去探索那逝去的记忆。
   保护西递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在牌楼前,宣誓保护宣言。对于西递而言,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不能是纸上谈兵。一方面,要积极的利用她,开发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保护、挖掘和整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
   16
   我的文字字眼里,“西递”频繁出现。
   叔父胡辉生告诉我,了解西递,需要去搜集整理。那些年,他殚精竭虑搜集明经胡氏的宗谱,而我才步入这方面的了解。浅薄的认识,让我局促不安。
   介绍西递,已经远远不够,我得研究这片神奇的土地。
   为什么到了今天,有着如此的魅力?让世人这么关注。
   17
   十年,其实我所了解的不过是浅浅的触摸。
   每当在假日里,走进那些小巷弄时,我回忆的不仅是我的童年时光,而且我对前人留下的恢宏建筑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那些门楣,青石的门枋。摸上去,清凉就是一段漫长故事的述说。
   这就是古老徽州的特色。我伫立门前,想象着几百年前的人家,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子女?
   十三十四,往外一丢。难以想象的痛苦,是徽州人经历苦难岁月后,得到的是苦尽甘来的幸福。
   18
   一代代人的努力,让他们想到未来子女后代的前途。文化,是提升自身修养的良药。儒商,也是徽州人,当然包括黟县西递的人们。
   文化在西递,特有的品质,厚重而深远。
   最初,我知晓胡文光、胡尚增,还有黄杏仙,那就是山旮旯里飞出的凤凰啊。
   一座座别致的庭院,就会与一段段故事相连。
   作退一步想、桃花源里人家、履道和合、爽延朝旭……
   我读不完,思考不尽。
   19
   我要把这些告诉外面的世界,这里的美丽!
   那时,我迷恋上了徽州文化研究,西递当然成了我的研究对象。一个个前辈乐于把他们知晓告诉我,他们告诉我,仅仅是让外面的人知道西递的老房子是不够的,要让他们爱上西递。
   了解西递的文化,了解古老的徽州,了解这里的山山水水。
   2006年,我受文化局委托带着黟县电视台摄制人员来西递拍摄“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楹联”,参与脚本的撰写。
   那些气势磅礴的楹联当然入选,而我更是选中了那副隐藏在断壁残垣,被经年岁月遮掩住的砖雕楹联。
   人们惊叹了,西递居然用砖雕楹联,这不是对文化的挚爱吗?
   20
   2000年的申遗成功,如果是给予西递一次释放自己能量的机会,那么以后的岁月里,西递在尽情释放自己的美丽,西递故事、西递楹联等等,西递在逐渐掀起神秘的面纱。西递的旅游步入正轨,文化与旅游结合。小小的西递,迸发出无限的生机。
   用文化的元素锤炼,西递成了徽州文化的代名词之一。西递,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
   了解中华文化,西递是一张展示中国精神的名片。时光在延伸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让你叹为观止,让世界感到惊讶!
   让世界爱上你!
  

共 3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优美的文笔,厚重的意蕴,叙述自己在安徽黟县西递的人生经历,再现了西递古镇的风景人文和发展变化。西递是作者出生的家乡,大学毕业后回到西递,在西递学校工作生活的十年见证了她的变化,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作者后来热爱文学和写作,立志让自己的写作贴近这片生养的土地,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递。作者的散文作家,介绍这片神奇的土地,让世界感到惊讶。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11-10 14:28:07
  优美的散文,厚重的意蕴,叙述自己在安徽黟县西递的人生经历,再现了西递古镇的风景人文和发展变化,作者的散文介绍这片神奇的土地,让世界感到惊讶。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卫华        2022-11-17 19:26:30
  向世界介绍西递,这是每一个从西递走出去的人,最大的愿望。这块神奇的土地,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巨变,如今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我感到自豪。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