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眼睛(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奇】眼睛(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33.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1发表时间:2022-11-11 06:37:22
摘要:眼睛,用来看,用来哭泣,用来笑,用来说话……关于眼睛的故事,很多。


   人望着人,最终都要归结到四目相对,这一瞬间,心涌波澜。
   我大学毕业那年,深秋一个晚上,我一个人去县少年宫看了录像,在录像厅里,一边听着别人嗑瓜子的声音,一边借大屏幕上侠士的刀剑驱赶着孤独。录像结束,我沿着新华路一直向南,要走回林业局的办公楼。当时,局里为节省费用,安排我晚上住在一楼的办公室里。
   秋风怕冷似地,直往我夹克衫里钻。县城不大,夜晚行人寥寥。快到单位时,走到电业局的办公楼前,听见一个女孩的哭声,被空旷的街道放得很大。再向前走,看见她站在一尊石狮像前,边哭边用拳头敲打着石狮,嘴里在诉说着什么,石狮不语,满脸委屈。借着路灯灯光,我看见她有些红肿的眼睛,泪水汹涌。她看见我走近,本能让她的眼睛迸射出警惕的光芒。是什么叫她无法面对?失恋、失去、失望?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都留在了大城市,而我却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回了家乡,到了基层,我也曾苦闷、不解,去了几次林场以后,我被山上的一草一木感化了。本想劝说女孩早点回家,怕她误会,犹豫一下,我迅速离开了。我走过这一刻,至少她是安全的,这么一想,我很是欣慰。
   我懂得,她的眼睛,流一会儿泪,就平静了,眼睛里流出的泪,那是难过,是后悔,随着泪水,一定流走那些不快。我那时就是那样过来的。
   眼睛还能说话呢。我的大舅是个聋哑人,听说是小的时候发高烧,没及时治疗,感冒好了之后,就变成目前这样子,耳朵听不清,嘴巴讲不出,说话就像咬着舌头,感觉像用鼻子在哼,不常跟他接触的人,基本是听不出什么的。我每次见到他,他都很兴奋,不停地和我聊,尤其那双眼睛,眼珠不停地在转动,放射着奇异的神采。他对待生活,一如既往地天真、简单。我听得懂他的眼神,他问我现在在哪?忙吗?孩子没来吗?孩子结没结婚?他不会哑语,所以,每次他的手都沉默着,分别按在屈着的双腿上,坐得一丝不苟,只有一双眼睛忙得团团转。大舅是一个和世界沟通不畅的人,时光冷落了他,但那双眼睛感受着世界的好,活得也滋润。所以,他不知不觉活到了八十五岁,算是长寿吧。
  
   二
   自从疫情来了,人们戴上了口罩,突出了眼睛,我们也只能去阅读眼睛看到人们内心的世界,眼睛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这样显赫。
   去年三月,住院等待手术检查,这七八天时间里,每天都有护士来病房例行送药、测血压、陪同医生查房。听口音,我结识了一位护士老乡。一双大眼睛,闪烁在口罩上方,宛若一朵白云旁的两颗星星,熠熠生辉。她是和爱人一起从黑龙江来沪工作的。“还好吧?”我问她,“一言难尽,太紧张了。”她的回答,很简约。后来,趁她来量血压时,我们将她上次的回答适度展开了些。她说这里节奏太快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再上班,人很累,还有就是护士这个行业相对收入较低,家庭开支太大,支撑不起。说这些时,她的眼里掠过一丝忧郁,像雾像雨。
   我理解她,她说得很实在,我一点责怪她世俗的想法都没有。白大褂白,红尘红,白大褂也染红尘。她也需要钱,纵然她是天使,从天上来到人间,这么远的路,也是需要差旅费的。
   有一次在小区做核酸检测,结果不知什么原因,那位医务人员来迟了,天热,蚊子咬,我排着队,心生怨气。等开始做了,我又觉得她动作慢,便牢骚满腹。等排到我的时候,隔着检测亭的玻璃,我看到了她镜片后那双眼睛,鱼尾纹似乎游不动了,明显缺少休息,满是疲惫。恰好亭子的操作圆孔低,她把棉签伸进了我的嘴巴,借此我把身体蹲得尽量低,算是向她致以歉意吧。
   现在,疫情当前,大家出行都带着口罩,节省了表情,眼睛被突出显示在脑门下面,五官中,眼睛红了,当然是走红的“红”。我的眼睛有点大,说浓眉大眼,有“炫富”之嫌。要说由于我对这个世界过于好奇,眼睛活生生是被高山大河、长天碧野撑大的,这既罗曼蒂克,又有几分可信。
   本来,我的视力很好,连续保持多年,左右眼视力均1.5。近几年,随着年龄增加,眼睛老花严重,近知天命之年时,不得已戴上了老花镜。编辑网文的时候,我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我就是戴着老花镜,一行一行“捉虫子”,把文章中的错别字挑出来的。本来职业心理测试时我就属于啄木鸟性格,这下,真就练出一张啄木鸟的喙了,认死理,不饶人。去年体检,医生说我眼密度增大了,有白内障的先兆。叫我外出配上太阳镜,防止紫外线照射。以前我一直认为,戴上太阳镜,视野会变得灰暗模糊,没想到,戴了之后,眼前变得如此清晰和美丽,这可能就是电视剧中喜欢加滤镜的原理。我是否想得有些天真,老花的人都远视,远视也有好处吧,正好可以看清远方,看见未来。
  
   三
   说到白内障,这让我想起母亲。
   2009年年底,母亲来上海看我,她一直对远离家乡的我放心不下。当时已经七十岁的母亲身体还可以,侄女说,只是奶奶的白内障有些严重了。于是,我马上请假,说服母亲,带她到一家有名的医院去看医生。结果是情况一般,医生建议,可以考虑手术。当听说需要近万元的手术费时,她坚决拒绝了。我刚刚买房不久,收入也不高,小孩在读书,经济条件一般,我也就没再坚持。后来,母亲回家,正遇到全省老年白内障巡诊义诊活动,母亲符合要求,便手术了,效果还算可以。后来回家探亲,母亲还跟我说,多亏没听我的,至少省了七八千块钱呢。我听了,心中五味杂陈,心想,如果母亲在上海手术,是否视力恢复得会更好些呢。为此,我赶紧移开了视线,我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在母亲身边,我自然又记起了1998年春节后为父亲奔丧的痛苦往事。虽然旅途劳顿,我还是坚持整晚为父亲守灵,整整三年没见到父亲了。三年前,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我匆匆从上海回来办理调动手续,在家里只住一晚。我还记得父母看我进屋时惊喜的样子,也记得只住一晚就匆匆告别父母那失望的神情。父亲送我走出弄堂到大路口。看我走一会儿,他转身回去,佝偻的背影,烙在我心底,抹不去了。这次,我回来给他送行,他就像睡着了一样,不理会我。记得在临终前,大哥用手轻轻捋了下父亲的眼睛,他的眼睛才闭上。但我注意到了,没闭紧,还是留下一道微小的缝,那是不舍。父亲平时觉轻,打个盹就醒,这次却睡得很沉、很酣。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恍惚觉得,是不是再多等等父亲就会醒来。
   父亲在世的时候,和母亲两人虽有时难免磕磕绊绊,但父亲总是让着母亲一点。这是不是源于父母的眼睛。当地有一种说法,眼睛大的人心胸宽,父亲的眼睛不算大,但比母亲的眼睛还是要大一点。当然,这也不足以说明母亲气量小。母亲处事大度,但在父亲面前,有时,也要使使性子嘛,这也叫恩爱。
   父亲一辈子坚强,但他一定是哭过,那次,他一定当着母亲面哭过,母亲和他一起哭。两个人哭完,擦干眼泪,一起回家。他们眼圈红红的,这红是心痛,擦不掉。在我的身后,母亲还生了一个弟弟,长得白白净净的,眼睛,像葡萄一样,水足汁浓。三岁的时候,得了肾炎,后来发展成尿毒症,送到市医院,没几天,就夭折了。我印象特别深,那天,父母是从市里乘客车到镇上,走小路回村的。薄暮时分,他们一前一后,父亲的腋下还夹着包弟弟的褥子,那时生活困难,褥子拿回来还能接着用,他们没舍得扔,也是留个念想。那是一个深秋,地里庄稼已经收割过,有三三两两的玉米被忘在地里,影影绰绰,玉米杆在冷风中抖着,叶子发白。
   父亲活着的时候,我从来没认真地看过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很普通,总是散发着和蔼与慈祥。父亲没在我们儿女面前流过泪,这正是他隐忍的地方,他的泪都流向了心里。
  
   四
   转眼又一个冬天到了,我不怕冷。
   无论白天黑夜,周围有这么多双眼睛时刻围绕着我:亲人的、朋友的、同事的、熟悉的、陌生的、流泪的、微笑的、絮语的、忧伤的、大的、小的,亮晶晶的,忽闪忽闪的,像一盆火炭,在寒冬里温暖着我。
   想到这些,我的眼角就会湿润。这世界有太多的美,这人生有太多的好,如果可能,我的眼睛一刻都不要停下,我要全部看到,一分钟甚至一秒钟都不愿错过。
   口罩的存在,是否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多地注视眼睛呢?如果我们读懂了那些奋战的疫情一线的人们那双眼睛,我们就懂得了怎样理解我们的世界了。
   我用电脑比较多,眼睛一直比较疲劳。朋友知道后,送给我一打眼贴,用了两次,不大习惯,权当眼罩,却觉得有点浪费。我不需要眼罩,我感恩今天这平静的生活,我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乐趣,我睡得踏实。
   经历多了,人就会长出另一双眼睛,叫慧眼。慧眼一直睁着,不是去看透什么,凡事我都看得开,这就是我的幸福,这就是我幸福的秘密。
  

共 34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无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很少人能够这样深情深刻地去解读眼睛的奥秘。作者以详实的事例,惊喜的观察,为眼睛写出一篇阅读学,值得一读。那个夜晚,看到那个女孩眼睛里的警惕,那是失恋失望的眼睛,作者知道无力拯救,于是黯然离开。那个女同事,凭借着她的才华,当然也离不开她那双逢人会笑的眼睛,赢得了多数人的欣赏目光。作者的大舅,因病只能靠眼睛说话,他用眼睛感受着世界的美好,通过眼睛获得了人生的报答。那个护士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定而游弋的光,她有着天使般的美丽,也有着人间的苦恼。那个被口罩差点遮住的眼睛,透着一股疲惫和辛劳。遮住想到了自己的眼睛,不忘自虐一番。老了,要戴上老花镜,在江山这片园地为编辑的文章捉虫子,看不清近处,但可以展望远方和未来。遮住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那年因为钱,没有给母亲做白内障手术,让那双浑浊的眼睛好好看看光明,但母亲是庆幸的,赶上了免费手术治疗的照顾。母亲的眼睛亮了,但作者内疚,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想起了父亲离开人世时的眼睛,一直以为不要给父亲合上眼帘,父亲就可能醒过来,再看看这个世界。作者还通过眼睛的大小,来写父母的恩爱世界,具有感人的力量。行文在冬季,作者不怕冷,因为身边有着温暖的眼睛,世界美好,作者也希望自己不要停止观察,好好看看世界。作者更希望自己长出一双慧眼,并非要看透什么,是要看得开,看见自己的幸福。文章紧紧围绕眼睛,做着由浅及深的解读,让我们也跟着读懂了眼睛的秘密。留一双眼睛,为了看看美好的世界,为了幸福,为了看得开,这是多么美好的叮嘱,文意清晰,主题温暖,足以让人擦亮双眼。文章用生动的故事和事例,来写眼睛,行文里也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章很有灵性。这篇散文,角度新颖,所谈精彩,值得品读!【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1 06:39:50
  一说“辣眼睛”,有一方面意思是说看得深。作者对眼睛颇有研究,洞察心灵的门户,写出了深度佳作,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冬暖,期待佳作连连,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08:31:28
  感谢怀才老师百忙中为拙作写编按!老师神奇的润色,这使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自己苦思冥想的东西,当时像噎住了一样,就是表达不出,惭愧之至。说句实话,这样的文章我当初犹豫了很久,怕自己驾驭不了,写不出什么东西,但最后磕磕绊绊写出来了,尚觉肤浅。自己觉得视野太狭窄,所看到的大千世界于我而言只是冰山一角。还是要努力,像怀才老师这样写起来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再谢,老师辛苦了,祝冬安!
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1 07:48:36
  取材新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写眼睛来写人多思想、情绪、精神面貌,独树一帜,令人叫好。眼睛,会说话,能传情,喜乐哀愁,无所不有。选取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眼神,来描写不同内涵、不同命运。好文,拜读学习,初冬问好,创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08:34:14
  谢谢吴老师一大早光临!拙作写的还是觉得有些肤浅,我感觉,自己的生活经历过于单调了,要像各位老师学习,写作前,先把生活过的丰富些。再谢吴老师美誉,祝愉快!
3 楼        文友:白玄        2022-11-11 10:05:22
  文章从多角度剖析、描写眼睛,泪眼、笑眼、疲眼、慈眼、病眼、慧眼等,留一双眼睛看美好的世界,为幸福,为看得开。行文流畅,语言幽默,笔法灵动,故事典型,感情饱满,构思巧妙,角度新颖。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3:49:21
  感谢老师美誉!这样的文章,我犹豫很久才写,感觉自己对眼睛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粗浅阶段,努力一番,才今天这个样子。再谢老师,期待老师佳作,问冬安!
4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1-11 10:33:39
  题目很亮,一方面眼睛太平常,另一方面眼睛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眼睛又太不平常了。这样的选题作者无疑是用了心思的,一双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可以微小如尘,可以宏大至整个宇宙空间,所以,眼睛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用我的眼睛,来看作者笔下的眼睛,跟着作者的视角,感受眼睛的美妙。深夜大街上独自哭泣的女孩,眼睛里是深深的痛与无助。学历平平的同学,有一双爱笑的眼睛,都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果然应了那话,同学照样事业风生水起。因病致聋的大舅,不能用语言表达,眼睛就是他的嘴巴,透过他灵动的眼神,与作者畅快交流。疫情之下,口罩掩去了大半个脸,唯一双眼睛特别彰显,人群里相逢,眼神一转,就算是交集,特别是那些大白们,眼里闪烁着的光芒,温暖又疲惫,让人心疼又感动。父母眼里的故事,孩子永远都是看得最清的,作者无疑看懂了双亲眼里的世界。
  
   行文流畅,不疾不徐,犹如一卷胶带,一个一个镜头呈现出来。有些画面直白,有些画面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作者的诙谐幽默,有一种高级感,运用得出神入化。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3:59:05
  谢谢老师热情细致的解读。我在动笔写这个题目之前,的确犹豫了很久,几度想放弃。原因之一就是老师所说,眼睛太平常了,几乎没什么好挖掘素材的必要。尤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地球人都知道。如果写不好,就可能费了很多力气,读者又不买账。如果稍不留神,就可能沦入这句话的循环解释怪圈中。但最后的坚持,就像一个雕刻的,今天一榔头,明天一凿子,意外的是,竟还雕刻出一个作品来,只是,存在很多瑕疵。但我有信心的是,我的写作是带着感情的,这一点,叫我欣慰。再谢老师美评,期待老师佳作,问冬暖!笔丰!
5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1-11 10:36:38
  文章最后的慧眼,是眼中明珠,慧眼是眼又不是眼,这需要人生阅历的历练。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3:59:45
  说的好!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1-11 10:46:2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既能看物也能说话,还能有多种表情。老师从多方位多层次解读眼睛,写得是酣畅淋漓,大美之作,点赞学习,祝安!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4:11:27
  谢谢老师美评!笔力有限,写不出太赏心悦目的文。期待老师佳作,再谢,问冬安!
7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1 12:20:35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眼睛的解读,老师有着极其深刻的释义。几个典型形象的描写,把眼睛的另一面给展现了出来,老师的构思奇特,文看似很散,其实不散!这就是散文的意义所在,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4:22:48
  谢谢老师美誉!的确,眼睛这个内容太平常了,我最初都想放弃了,写出来觉得松散,好在还写出来了。再谢老师,祝笔丰,冬暖!
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1-11 12:41:37
  韩老师这篇文章视角独特,通过眼睛解读内心的情感世界,有流泪的眼睛,有会笑的眼睛,会说话的眼睛,有忧郁的眼睛,还有父亲和母亲的眼睛以及韩老师自己的那双大眼睛,事例生动,情感真挚,解读深邃,感悟深刻,文思奇绝,让人赞叹!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韩老师,遥祝冬安!(这篇文最初安排我编辑,但由于时差的关系,安排时是我这里的半夜,我根本不知道,怀才老师给我留言,问我早上能出不?怀才老师留言时,我正在睡梦中,等我醒来时,怀才老师已经编辑好了,我心里非常感激怀才老师,他是那么善解人意又充满慈爱的一个人!由于时差的关系,我早上起来要上班、多亏怀才老师救急,否则等我下班回来编辑的话,就太晚了,请韩老师理解。)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4:31:00
  谢谢老师美誉!写这个过于平常的题材,实际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心写不好,就落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名句循环解释的怪圈中。本文瑕疵不少,有待改进,各位老师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再谢。能得到琳达老师编辑,非常荣幸,但时差问题,导致不便,非常理解,没关系的,你又写又编,又要克服时差问题,实在辛苦。问候老师,祝佳作连连,冬暖!
9 楼        文友:岚亮        2022-11-11 13:19:56
  眼睛,心灵的窗户。在韩格拉图老师这篇散文里,我看到各种各样的眼睛,有欢笑的、哭泣的、伤心的、快乐的、失望的、希望的、会说的、沉默的、决然的、不舍的。特别喜欢文字的叙述方式,拜读佳作,为君点赞!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4:40:11
  谢谢岚亮老师!感谢百忙中关注小文,不足之处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再谢,祝笔丰,佳作连连!
10 楼        文友:思年华        2022-11-11 17:00:37
  老师的文章真是出了奇了,读了好几遍,让我打开眼界。真没想到从人人都有的再平常不过的眼睛里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来。看来还是老师有一双慧眼,把这个平凡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学习了,祝老师万事顺利!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1 17:14:11
  谢谢老师美誉!这类文章是不大好写,我也是斗胆试试。老师只要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一定会写出比拙作还要好的文来。祝冬暖,笔丰!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