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不要羡慕别人(随笔)
二十三岁那年,我从山沟沟里跨进了大学的门槛,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所学的专业却是洋人的语言——英语。以前,我只在高中时期学过一年的英语,也没有好好地学,还摸不着英语是怎么一回事,就上山下乡去了。这一次,偏偏又被拉进了外语系的大门。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不会说普通话,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因为我在老家的小学、中学读书时,大部分老师都是以家乡方言授课的,我的普通话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班级里的同学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北京来的许班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江西来的上海知青能够背诵英语版的《老三篇》;从建德、仙居、云南、四川、杭州来到我们班的还有五位共产党员。
尽管我们班只有20人,我对自己遗憾得要命,总觉得我一切都不如他人,对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十分自卑。
在第一次班会上,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我知道了大家都上过山,下过乡,都经受过冬天的寒风、夏天的酷热。曾经吃过同样的苦,受过同样的累。一个班里的同学,年龄有大有小,大部分同学的年龄比我小,很多都是“文革”前的初中水平,中学时期所学的学科没有我多。由此,我感到轻松了许多,知道我原来所学的知识比他们丰富一些。
有一次,我们几位同学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晚上,谈到了相互羡慕的事情。我知道了好成绩也免不了要死记硬背,学英语更是如此。女同学有女同学的羡慕内容,男同学有男同学的羡慕方向。我的知识面不一定比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窄。于是,我放下了我的自卑心态:只要自己努力,好好学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让其他同学羡慕。
从此我认真听课,努力读书,信心十足地跑图书馆,向其他同学谦虚地学习普通话,不怕出丑,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中不是最好,也可以说不是最差的。尽管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能够流利地表达内心世界,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在年级里,我充分表露出了自己的体育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表露了谦和、认真的风格,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我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单位,一个懵懵懂懂的小青年成了一位大学教师,尽管没有大贵大富,却也生活无忧,或许也受到了别人的羡慕。
40年后,脸上的红晕悄然褪去,“五线谱”爬上了眼角和额头,头上的白发也不顾情面地逐渐增多。生活的一切定格在一条直线上,似乎走到了尽头。我轻轻地感叹“这辈子就差不多了”。退休了,一切都归零了。我便无端地向往起二十岁的年龄,朝气蓬勃,一张没有一丝皱纹的嫩脸,一颗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心。当我为六十岁而悲哀的时候,静下心来一想,二十岁之前,我不敢同女同学说几句话。可现在我能很快地与同事们合作,不管他是男是女。特别是我退休之后,教育部门肯定了我的教学工作,聘我担任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为培养年轻教师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我不再为六七十岁的皱纹而遗憾。
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老年人羡慕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更具有朝气,想干什么就可以雷厉风行;年轻人羡慕老年人,因为老年人不工作在家还能拿到养老金,吃喝不愁;生病的羡慕那些健康的群体,因为健康之人不要常跑医院,不为打针吃药而担惊受怕,却不知健康之人也可能一夜之间遇到不测。因此,各人都有羡慕的对象,各人都有心中的遗憾,只要自己知足,就能胜过黄金万两。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心境越来越宁静,走路也越来越踏实了。我越来越不会羡慕别人,也越来越多了一份生活的自信和勇气,日子过得似乎也舒坦多了。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