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老家的路 ——居晓年
还记得回家的路吗?当然啦,回答是肯定的。
我的老家,庄子不大,人口不多,可路不少。村庄通向外面的路,条条有模有样,路基实在、路质可靠、路面宽广,路的两旁花树长得很养眼,进庄的人都说:现在的季家有好路喽!是呀,季家就是我老家!提起老家的路,来过这里的没有一个不夸她好!
想当年,我的老家出门无船不行。记得小时候,庄子四面通外的路长满了杂草,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羊肠小道一点也不夸张,要进庄靠两条腿,蹚着泥土带水,遇到下雨走起来更艰难。出庄办事没有一条理想的路,这里的老百姓像是住“孤岛”,与外界仿佛天各一方,造成信息闭塞,关系失联,导致整个村庄成了全镇被人遗忘的角落。
我的童年,也跟其他小伙伴一样,在这座名不经传的庄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平凡度过。那时的季家,庄上受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的限制,加上规划的缺陷,形成了固老陈旧的土路,后来不断改造,巷道通门口都有了水泥路,但毕竟还是道路不宽,车子稍大一点的在庄上无法循环。要得富造公路,要快富造好路,这些理念在村干部一班人头脑烙上印记后,便大胆放手在通村路上进行了“革命”。向上争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筹一点,采取多种办法,逐渐打开局面,把季家周围凡能进庄子的路全面做了一次“体检”,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我的老家旧貌变新颜。尤其是通过路没有一条不通,只要看到有路就有树,并且起点高。花树景观,绿化美化,如诗如画。村庄整治换新颜,全面小康上台阶,乡村振兴带来了活力。现在,再没有哪个人提到季家说不行,通往我老家的路,不仅与高邮邻村连接,还跟周边村庄路路通。
是啊,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路!谁都希望有好路走。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老家的路不是那么好走,蜿蜒曲折、羊肠小道、杂草丛生、坎坷不平,用这些词去形容它一点不过份。过去,出行主要靠船,村庄通向外界的路,除了人能走,车子一辆都开不进庄,遇到下雨天人走也够呛,那就别提车子喽。在庄西连接北连圩的土路上,由庄中心向北穿田野而过的小狭窄路,再朝东跟邻村相连的圩路,以及庄南向外行的路没有一条让人走得省心,几乎是形成四面包围,把人困在当时外面说的“麻团大的庄子”和“油条大的巷子”里,在这个“巴掌不大”的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喝着老家河里水长大、走惯老家路的我见证了路的发展变迁,那时老家的路简直差得不可言喻,找到一块带砖头的路就算不错。逢雨季节,路上行走泥浆水溅到身上把衣服弄脏是常事。晴天一身灰尘,雨天一身泥水已习以为惯,生活在村庄的百姓只好忍受顺其自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村上干部逐渐意识到,要想改变庄容庄貌,必须在路上做一番文章,通过若干年的艰辛努力,一个较为封闭的村庄开始彰显生机。
庄道巷子路铺上水泥,对外通村公路条条实施硬质化,就连进行农事生产的机耕路也不降低标准。路面宽敞,自然心情舒畅。所有与邻村连接的路,如今既漂亮又宽广,并栽种了花木景观树,人未到庄先闻到远处飘来的花香。由于路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看到的是住房的改善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变化。庄上砌起了达标的公厕,农民有了自己的小公园和健身场所,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自来水,不少村民进城购房钱存银行,小汽车也能开进庄,穿讲时尚吃谈营养……
通村路宽了,农民的心路和发展思路也宽了,装新的房子多了、各种小汽车多了、在外的老板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老家的路真是气派,使人看见未来的希望。绿化美化加亮化,村似花园众人夸!
从老家路的变迁,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中国发展在这里迅猛飞速,老家的路,就是当今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迈上老家的路,唱着新时代赞歌,喜悦满心堂,浑身有力量,闻花香、一路芬芳,走向那诗和远方!
在这条条与新时代接轨老家的路上,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强盛和家乡的兴旺,这些老家时代发展的路给我们带来了明天新的曙光!祝愿我的老家——苏中里下河兴化市千垛镇季家庄上的路今后越走越宽广!
老师,改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