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誓死保卫绝密文件
“嘀嘀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哒,嘀哒……”一阵急促的军号声,惊醒了寂静的夜空,惊醒了沉睡的大地,惊醒了已经休息了的山水草木和村庄,惊醒了刚刚入睡的村里所有的人,一切都骚动了起来。住在一座不太显眼的房子里的抗日工作队的同志们都一个个警觉起来,他们不点灯,也不吭气,只是紧张地穿衣服,捆行李,收拾文件材料……为什么没有吹起床号,也没有吹行军号,就吹起了“突围号”呢,他们感到很纳闷,但马上就又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
“嘀哒,嘀哒!嘀哒嘀哒……”军号继续催促着人们赶快突围。屋外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枪声四起,不知从哪儿飘来弥漫的硝烟,一股火药味儿扑鼻呛人。大街上、小巷中、胡同里,到处是人,但辨不清是鬼子,是伪军,还是抗日军民……他们各自只顾奔跑。整个村子里乌七八糟,乱作一团。
与父亲相随的这一支抗日工作队的同志们,转眼间都跑散了。父亲一人独自跑,不知啥时候和一部分群众跑在了一块儿,他们使劲儿的跑,又似乎是盲目的跑。听到一个跑的人埋怨道:“倒霉透了,真没想到能让鬼子给摸了哨,叫包围了。”父亲这才得实了事情的原委。
突然,不知道是什么玩艺儿在空中闪了一下亮光,他们发现有个鬼子端着步枪追了过来,鬼子也发现在这群百姓中还有个八路干部模样的人,穿着中山装,背着不大的行李,挎着一个褪了色的小布包。鬼子甚是狂妄,便舍了百姓,直追父亲。父亲首遇鬼子,心里着慌,但他消瘦的身体十分敏捷,跑得飞快。
鬼子紧追不舍,很快就要追上了,口里还嚷道:“站住!抓活的,你的八路的干活,死了死了的!”同时把枪拴拉得山响。父亲心想:难道今天会被鬼子杀死吗?不!不行,绝对不行。家里还有七、八十岁的婆(奶奶),还等着我养老送终,我还是八路军的工作队员,最重要的是在我的公文包里还有八路军的绝密文件,这是天大的事,决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有我在,就有文件在,我不能死,并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又加快了步伐。
鬼子眼看挨近了,此时此刻,父亲的心一下又凉了半截,眼前是座枯荒了的院落,迎面是个房顶长满青苔的破塌房子,左右两边是用土垒的围墙,出不去了,怎么办?
鬼子已经靠近了,父亲也意识到鬼子正用刺刀刺他,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忽地发现在左前方有一棵碗口粗的梨树,顺着左手一搭,手指勾住了树干,他的身体旋风般地绕着梨树飞转了一圈——正撞着鬼子怀中。这时,鬼子的刺刀已刺了出去——扑空了。说时迟,那时快,父亲急中生智就势架起鬼子的胳膊,出奇不意地一头向鬼子的腹部撞去,鬼子向后栽倒了。他力转身箭一般地冲到左边那堵约摸五六尺高的围墙跟前。用左手一点,身体一曲一伸又一弯——越过去了。鬼子暴跳如雷,朝着那一堵废墙,扫了一梭子子弹,就气呼呼地追过墙外,但不见了人影儿。前面明显的只有一片茂密的臭蒿丛,偏左的蒿草小一些,偏右的足足有两米多高。鬼子不加思索地野猪般地闯进了右边的臭蒿丛中——立即传出了他那驴一般的惨叫声。
原来父亲就藏在那边不太茂盛的臭蒿丛中,因为他懂得,在高大的这边不安全:一是鬼子必搜无疑,二是臭蒿长得如此之盛,必有原因。此处,先前是个茅坑——人粪本身就肯刺激这种植物生长,但鬼子不懂,因此就误陷进了这废毁的茅坑里去了。
几乎就在鬼子惨叫的同时,父亲冲出草丛飞也似地跑远了——去找组织去了,公文包安全了,这时,东方出现了鱼肚白。
1994.4.281:35于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