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瀚】打家具(散文)

精品 【柳岸·瀚】打家具(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进士,1044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2发表时间:2022-11-17 10:22:03
摘要:这一街头即景,名曰:打家具。这个景象,久远得像一部黑白老电影里的镜头,有些模糊,不时有黑白线条划过屏幕;这个词语,久远得像一本泛黄的老字典,许久没人打开,一旦翻阅,白纸黑字,格外清晰。


   打家具。这个早年街景,久远得像一部黑白老电影里的镜头,有些模糊,不时有黑白线条划过屏幕;这个词语,久远得像一本泛黄的老字典,许久没人打开,一旦翻阅,白纸黑字,格外清晰。
   打家具的“打”字与“打车”的含义差不多,没有“揍”的意思,谁会和家具过不去呢?家具,家具,有家一定要有具,衣柜、橱柜、饭桌、椅子……都是家里不可缺的家具。
   家具要打造出来,缺不了打家具的手艺人——木匠。那个时候,似乎没有家具厂,商场里好像也没家具销售,家里要添置家具,都需要请木匠到家里打家具。找一位木匠师傅,弄点木料,在家门口打制家具,二三位木匠师傅在那里锯锯、刨刨、敲敲、打打,几天工夫,一张方桌,一个写字台,一个立柜,就成型了,刷上油漆,最后把家具抬进家里安置好,结账离开。
   至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的街头巷尾,还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师傅拉动锯子,上上下下,随着“滋啦、滋啦”的声响,锯末掉落在裸露泥土的街道上,慢慢堆出一条直直的线;小徒弟推刨子,“哧哧、哧哧”作响的刨子平推出去,薄薄的刨花从刨子上翻卷出来,一卷接着一卷,散落一地……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实木的清香。
   请来打家具的木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靠着邻里或朋友间口口相传,被请来请去,这家那家地打家具,算是“坐商”。另一类是来自南方的手艺人,数量非常庞大,又肯吃苦,整天背着一个大帆布包,装着锯子、刨子、墨斗等工具走街串巷,或者蹲在人流众多的十字路口,谈生意,卖手艺,算是“行商”。这后面一类木匠,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成为家具市场上的主力,人们称之为“南方木匠”。不管本土的,还是南方的,靠着手艺吃饭,赚得都是辛苦钱,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锯锯、刨刨、敲敲、打打……
   木匠卖的是手艺,不卖木材,谁家想打家具,首先要备好木材。那个时候,没有复合材料,打家具用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实木。家里儿子一天天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需要添置点家具,做父母的就要早早备下木料。木料搁几年,水分尽失,这样的木料打出的家具不易变形。我不懂木料,曾问过工友啥木料好?工友说是“水曲柳”最好,因为花纹好看。所谓花纹,指的是木料的木纹,也就是树的年轮。
   年轮是树的记忆,藏着一年四季的故事,不为人知。实际上,当我们坐在树墩上,数着一圈圈年轮时,或者欣赏大衣柜上水波般的木纹时,树已经失去了生命。它化作一方方木料,经过巧手木匠的打造,成为一组组家具,走进一个个家庭。又把一个个人间喜怒哀乐的故事,融入木纹年轮中,将往昔的日子一并封存起来。
   老家具,都是实木的,有木纹,年轮尽显。
  
   二
   小王长我几岁,我俩都在装卸队当装卸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喜欢木匠活。也不知道是自学,还是拜师学艺,反正他购买了锯子、刨子等工具,业余时间里“叮叮当当”做些小家具,算是半个木匠。
   那天,我俩在卸木材,他忽然走到我跟前说,把你扛的木板甩到一边。三天后,他来到我家,从自行车上卸下块菜板,四四方方,白里泛黄。他说,那天我扛的木板是一块上好的椴木,椴木花纹不如“水曲柳”,但做菜板极好,不起渣,抗菜刀剁。这块椴木菜板距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这当然不能算作家具,却是“王木匠”亲手制作,有着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成了见证过往的实物。
   除了椴木菜板,“王木匠”的另一杰作,就是我结婚是的婚床。恋爱就像种瓜,瓜熟蒂落时,自然是结婚了。我和爱人瓜熟蒂落时,正是个春天。那时我的月薪只有三十八元六毛一,攒不下多少钱。结婚只有节俭着用,能省则省,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电视、冰箱自己做不了,看到家里有些木料,就决定自己动手做张床。
   把这个想法与“王木匠”沟通一番,他答应先看看木料再定。他说,每一根木头都要做到物尽其用,木匠轻易不下锯,木头一旦截断,再接起来基本不可能了。人和木头不一样,跌跌撞撞的人生,不管有过多少磨难、历练,总能衔接得上,有时候还接得挺瓷实。
   家里的木料都是些短木方和木板,可以做横梁和床板,还缺两根床帮。当时家在傅家庄的父亲说,家里有一根两米长的木方,破开后正好可以做两根床帮。骑着自行车赶去,将这根木方绑到自行车上后,车子就无法骑了,我楞是从傅家庄沿着滨海路推到家,差不多有九公里之遥。经过“王木匠”审定后,我俩先去木材加工厂将木方剖开,一分为二,两米长的木方,靠手工锯太费劲。然后,又去买来三合板、海绵、皮革,备好工具就开工了。
   小王先是把各种木方用刨子刨光滑,然后再用锯依尺寸截成一节节的。小王毕竟是半个木匠,用刨子的水平不是很高,好在床的大部分是包裹在床罩内,所以对光滑度、平正度要求不是太精确。另外,那时把木方结合起来也不需要打榫,用一些铁角螺丝就把木方连接起来了。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就是包床头了,我俩先用钉子把海绵钉在床头上,然后再把皮革覆盖在上面,用圆头钉子一点一点把海绵包裹严实起来。这样一张结结实实的大床就做成了,还别说铺上漂亮的床罩,看上去还挺美。
   说实话,床虽然粗糙一些,但挺结实耐用,如同我们的婚姻不在于形式的华美而在于内容的丰富。后来,虽然搬了好几次家,我都始终没有放弃这张自己动手制作的婚床。
  
   三
   结婚光有床不行,还得有几样家具,比如大衣柜、梳妆台等等。这样的家具,靠“王木匠”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主要的是家里没有现成的木料。好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家具市场,可以在那里买现成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那里定制。
   大连最早出现的露天家具市场,位于大公街上,在老动物园的侧面。这个家具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市场里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业主。我在许多文章中,都会不自觉地提到改革开放这个词。这不是赶时髦或者刻意追求,只因为我们这代6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又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曾经红红火火的大公街市场,一九七九年开业,高峰时期每日上市家具二千余件,成交额二十万元左右,一时间传为佳话。
   每到周日,业主们把打好的立柜等家具拉到市场里,放置在路边,静静地等候买主的到来。说来也奇怪,不知道因为啥,那个时候家具非常畅销,可以用销售火爆来形容,不管春夏秋冬,每个周日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当时,有位赵大鹏老师,拍摄了一张题为《集市》的照片,获得了国际摄影金奖。那个画面就是大雪纷飞之下的大公街家具市场,人们顶风冒雪行走在大衣柜、组合柜、五斗橱、梳妆台、书柜之间,飘飘的雪花像是为高高低低的家具伴舞,生动而有趣。
   在我结婚之前,我们家只有两件家具,一个写字台,一个小柜,都非常老旧了。小柜漆着红色油漆,遮挡了木纹年轮,估计不是什么好木料。写字台刷的是亮油,也就是清漆,那些木纹年轮便清晰可见。小时候,写写作业就会被木纹吸引得走神,觉得这些年轮像海浪轻抚的沙滩,一层层地涌动。
   家里许多年都没有打家具,只记得大哥上山下乡时,曾请木匠打制过一个木箱子。那时,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是下乡知识青年的标配。街道上敲锣打鼓,夹道欢送的车队,一车拉的是知识青年,一车拉的就是各式木箱子。那个木箱子是不是“水曲柳”的,我记不住了,只记得有家境好点的人家,箱子顶盖的中间是要用樟木的,据说有防虫子功效。其实,在那个日子艰难的年代,谁家有需要防“虫食鼠咬”的时装?
   我在大公街家具市场挑来选去,最终选定一个组合柜。这种柜子,当时非常流行,集大衣柜、五斗橱、书柜等功能于一体。当时,打家具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新材料,比如五合板、三合板,还有一些罩面的材料。这些新材料的使用,使家具外观变得好看起来,人们也就不在乎是不是“水曲柳”。实用漂亮的组合柜,却再也看不见曲曲折折的木纹,年轮被包裹在华丽之中,好在时光依旧。
   雇辆三轮车把组合柜拉到家中。两米多长,一米八的高度,沿卧室墙面摆放好。退后两步,像个鉴赏大师左看右看,心里舒适起来,好像有一组柜子立在那里,家就像家了,日子也就有了奔头。
  
   四
   什么时候不打家具了,还真说不出个准确时间。老的家庭焕发新的精气神,新的家庭不断组建,走向新的年代。家具仍然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只是家具制造已由手工打制转向机械化生产,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曾经的“坐商”“行商”,那些本地木匠和“南方木匠”都不知所踪,我却忽然成了“木匠”,一个不会使用锯子、刨子,更不会打榫的“木匠”。我“打造”的第一件小家具是一个木茶几。打开从宜家商场买来的组件,照着图纸,只用螺丝刀就组合起来了,像小时候玩搭积木似的,轻松自如。后来,又先后组合了电视柜、储物柜、五斗橱等家具,每一次都是乐得不得了,咱也能“打家具”了。
   这些家具,都是厂家生产好的预制件。从材质上,全部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既美观结实,又操作简单,还生态环保。最主要的是预制件的外表,被商家做出一道道精致的木纹,比“水曲柳”还漂亮的年轮,像一圈圈荡漾开来的波纹,又像一幅深浅不一、起起伏伏的山水画,静谧而唯美。
   我常常凝望这些木纹,想起小时候坐在树墩上,数年轮……

共 36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对打家具一事的回忆性散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里街头巷尾常能见到许多打家具的场景,师傅与徒弟配合默契,将一段段木料打制成家里实用的家具,然后结账走人。打家具的工匠一般分为本地的“坐商”,另一类就是阵容庞大的“南方木匠”,他们卖的都是手艺,也就是包工不包料。“我”家有一块椴木菜板,是工友小王亲手制作的,他能算半个木匠。除了菜板,他还为“我”打制过一张婚床,利用家里的木料,物尽其用,经过工友的精心打制和“我”的配合,一张实木床就诞生了,虽说粗糙一些,但结实耐用。其它衣柜、梳妆台等,这些工友就无能为力了,只能去家具市场选购。而大哥上山下乡时的木箱子,更是那个艰难时代最真实的回忆。后来,家具由手工打制转向了机械流水作业,“我”也成了“木匠”,从商场买回的组件,照图安装,轻松自如。散文通过描写上世纪手工家具的故事,回忆往昔岁月,由远及近将做家具的故事和工艺的进步,逐一呈现给读者,耐人回味。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故事逼真,既通过回忆描绘了那个年代的历史场景,也隐晦地讴歌了现代科技的进步。构思巧妙,文笔上乘!推荐共赏!【编辑:林火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2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1-17 10:22:47
  作品真实,且有耐人回味,欣赏老师佳作!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1-17 10:23:23
  小猪她爸老师佳作连连,让人钦佩,祝写作快乐!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11-17 10:58:08
  谢谢林火杉老师赞誉,写的未必好,只是愿意写,还请各位老师多批评。
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1-17 10:23:45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1-17 10:42:21
  拜读老师新作,深受感染,以前流行的打家具,估计很多人都有过那种经历,很容易让一代人产生共鸣,引起对过往的回忆。文章时代感鲜明,与现代的、以宜家家居为代表的,新时代科技家具形成对比,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生活。佳作欣赏学习,老师出手,必是精品。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11-17 10:59:49
  谢谢北方雪飘飘老师到访,留墨点评,对拙作给予鼓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我们有幸伴着改革开放成长,见证一段历史,一段生活。祝好。
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11-17 10:56:59
  感谢林火杉老师精彩编按,使小文增色不少,遥祝安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6 楼        文友:翰墨明月松        2022-11-17 13:56:16
  老师文笔细腻,打家具,一段有年代感的记忆,仿佛时光一下子回溯到那个年代,老家早些年也有打家具,读来亲切,生活气息浓厚,让人倍感亲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冬安!
回复6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11-17 14:13:57
  谢谢翰墨明月松老师到访,对小文给予热情评价,也是对我一种鼓励。早年都是打家具,如今都是玩魔方似的组合家具了,时间不长,变化挺大。祝老师笔健文丰。
7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2-11-28 16:18:04
  小猪老师的“打家具”,述说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从专业“打家具”的手艺人,到现在谁都可以当“打家具”的手艺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变化真快。
回复7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11-28 20:18:49
  谢谢顺心自己老师对小文的赞誉。打家具,一个时代的缩影,一转眼,我们进入了新时代。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