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秋末冬初,来一场最美的相逢(散文)
一
还没来得及与秋天认真告别,冬天已经来临。仓惶人间,于狭窄的生活空间里,最让人欣慰的,就是与你共赴一场山水之约。
你说:你喜欢看大地秋色,我便陪你穿越漫山遍野,共看草木荣枯;
你喜欢登高望远,我便与你奔向山的最高峰;
你喜欢看芦苇夕阳,我便与你坐在湖边,一直看到夕阳坠入湖底。
世人皆依赖粮食而活,我仰仗草木而活。每次奔向草木,就像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有一种暖,一份笃定,一份如释重负的轻松,一份无言的喜悦。
节气虽已立冬,天地间依然是一派秋的景致。
如果说,春色是热烈的、浪漫的、轻盈的;那么,秋色便是浓郁的、高远的、厚重的;即将到来的冬天呢,则是沉静的、简约的、内敛的。
秋为冬之铺陈,冬为春之序曲,而春又是夏的开端,季节如此循环往复,绵绵不绝。大自然的四季不就是生命的四季吗?只不过,人的生命没有轮回,走完四季,也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我时常问自己,为何独爱这一世的秋光?草木有声,予我回音:这天地万物,一到秋天,便褪去了浮华、喧嚣,呈现出澹然无极,明静高远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你看,天高云淡,雁阵排行;芦苇飞雪,秋水澄澈;木子红得深情,银杏黄得明亮,还有那经霜弥茂的松柏,香樟,广玉兰,永远都是一袭绿衣。
假若你要问我秋天是什么颜色,我该如何回答你呢?
二
我说,秋天是挂在银杏枝头的金黄。当秋风慢慢地将银杏的树叶吹熟,你便懂了,当一个生命褪去了青涩,便会呈现一种明亮而不耀眼的色彩:热烈而不张扬,温润而不枯燥,即使被秋风吹落在地,亦是那么从容,那么静美;即使被行人踩踏,被车轮辗轧,亦没有仓促狼狈之态。一片叶子,诠释了什么是向死而生,宠辱不惊。
秋天是遗留在大地上的稻茬的淡黄。稻子早已入仓,农人的汗水似乎还未风干,只有一截截稻茬还执着地扎在泥土中,向来人述说着生命的历程与曾经的辉煌。那远去的青春岁月,已被天边的雁行衔走了么?不,看看那些被稻谷喂养过的生灵吧,你就知道,稻谷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舞蹈。
那路边绽放着的深红浅红的花儿,怎么从初夏一直开到初冬都不败呢?是什么花如此坚韧顽强?哦,是夹竹桃!她的叶四季常青,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真是人类的守护神啊,实在可敬可佩。每次见之,总让我想起那些穿行在市井巷陌的女子,眉宇舒朗,眼神温柔而坚定,岁月的风霜,世态的无常,于她们丝毫无损。
看,那红砖青瓦的屋角,也有花朵,是木芙蓉!有含苞的,有绽放的:含苞的花蕾被绿色的叶片簇拥着,仿佛正做着一个美梦;绽放的花朵丰美娴静,层层叠叠的花瓣透着娇艳的粉色。令人想去触摸,又不忍,怕惊扰她,怕使之染尘。
一只猫咪慵懒地趴在花下晒太阳,两只小狗在草丛中嘻戏,几只小鸟在枝头闲聊。行走半生,还不懂岁月静好的意思么?不用查字典了,此情此景即是。
远处几株挺拔俊秀的树上,冲天举着一串串耀眼的红果。那红,是纯正的、热烈的、晶莹剔透的红。好一棵深情的树!向世人捧出一颗颗赤子之心,让我心为之一震,眼睛久久不愿离开。
远处飞来几只小鸟,本来是准备饱餐一顿的,看见树下有人,衔起一颗就溜了。
你说这是红果冬青,生命坚韧顽强,耐得严寒。鸟儿们在冬天就靠这些树的果实维持生命呢。所以,红果冬青也是生命之树。
春天的花,带给人视觉的美感,心灵的诗意;而秋天的果,是岁月流逝后的馈赠,带给人的是内心的丰盈与踏实。那红彤彤的果实挂在枝头,是一种骄傲,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我认真活过,我没有虚度光阴,我不负天地的养育,我毫不愧疚。
人啊,有谁能保证,当回首岁月,追忆走过的每一条道路,呼吸过的每一寸光阴,是否都源自内心的选择,是否都毫无悔恨与遗憾呢?
世间令人欣慰的事总是太少,人只有活过一遍,才知道自己的每一步该怎么走。可惜时光不会重来,人生没有预演。我想,任何选择都会有遗憾,太过完美不也是一种缺憾吗?
我细细欣赏着冬青的果实,有的被鸟啄残缺了;有的沉积着斑痕。并不是每一颗果实都是那么光滑润泽,但你能说她不美么?沧桑也是一种美,那是岁月风霜的见证,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
秋的旷野漫山遍野都是野菊花。我说,采一些回去晒干了做枕芯吧,这样就可以天天枕着秋色入眠了。相较于那些生长在园林家户,外形雍容华贵、端庄秀丽的菊花,我更喜欢长在田野阡陌的野菊花,敬重她们那顽强的生命力,羡慕那一份随性自在。
三
车继续在大地的腹地游走,像流动的音符,撒下一串秋日进行曲。
我喜欢在车里数路边树上的鸟窝。看到那一个个架在树杈上的窝,我真心惊叹鸟儿的智慧。那鸟巢的材质,好像是信口衔来,有芦苇、稻草、茅草、细树枝……鸟儿将这些材料整合在一起,垒得严丝合缝,狂风吹不散,暴雨淋不垮。其优良的抗风险性能,远超人类那些豆腐渣工程。鸟儿实在是了不起的建筑大师。
天地间如若没有鸟声,那该是多么寂寥啊。你听,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声“咕咕咕”的叫唤,这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童年。儿时,每逢秋收季节,我总喜欢游荡在天地间,提着一个竹编的小篮,在田野里拾稻穗,捡别人遗落在地里的小红薯。有时候捡到一个大一点的红薯,就欣喜若狂。
看,小时候,快乐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我和小伙伴用手在松软的地里刨个坑,放上红薯,然后把稻草点燃,加入棉梗、树枝,用温火慢烤着。我们就在一旁玩耍,不一会儿,飘来缕缕香味,真是令人垂涎欲滴。不过这时还急不得,里面还没熟,还得加点稻草慢慢温,直到将红薯的心都烤软烤透,那才香甜。这种烤红薯的方式,以后怕是难得体会到了。
如果说,草木是家人、是挚友,山就是家,一座山囊括了世间所有的美好。那么,就穿越平原,向有山的地方进发吧。
古人是马踏春泥半是花,咱们是马踏秋泥半是叶。我就喜欢听落叶脆脆的声响,那是大地的歌声。
车一路蜿蜒而行,尘世的房屋、车辆、人群、琐事,都一一抛诸脑后。离人烟远一步,离天空就近一分。
我惊呼,站在山顶的感觉真好!山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天地的博大;山让我学会了谦卑,学会了包容。难怪古人要在秋日登高望远,整日沉湎于平庸的日常,何来壮阔的胸怀!由视线到视野,山为我完成了领航。
站在山顶,秋风拂来,松涛阵阵。我奇怪,为何山上总是松柏居多,水畔总是杨柳居多。
你说: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蒲柳之姿,望秋而零。山上尽是石头,想在山顶存活不易,要经受得住狂风、暴雨、烈日、冰霜、雷电的淬炼。
哦,松柏真是英雄的树种呀。你看那遒劲的筋骨,那昂扬的气势,就是一种磅礴的战斗宣言,哪有半点“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冷清萧瑟。
对此情景,我恍然,寻觅挚友知己,何必囿于人群,天地万物,哪一处没有吾师吾友!
瞧,这半山坡的一片茶树,不也是吾友吗?茶树生于石缝之中,枝叶四季青绿,我摘下一片嫩叶含在嘴里,用舌尖与这天地的精灵对话:“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原来世间万物都一样,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靠的是内在的坚韧,只有历经磨砺,才能绝地逢生。
此刻,人与草木相逢,铺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关乎灵魂,无需语言。
四
流连山间,送飞鸟以极目,叹夕阳之西斜。好时光总是太短,天色已经向晚。我说,不走来时路,选一条新路下山吧。
山脚有一方荷塘,已不见往昔的繁华盛景。只见得一茎茎棕褐色的荷秆上,垂挂着收拢的荷叶,似一个个修行者,默然打坐于湖面。夕阳的余晖洒在枯荷上,弥漫着一种圣洁肃穆之气。
面对一池枯荷,有人看见的是凋零、是衰败;有人看见的是禅意、是轮回。向来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你内心有什么,看到的世界便是什么。
此时无声胜有声,和草木心意相通的人,总能从那枯黄的筋脉里,听到一曲离别的笙歌。这无声的乐章赠予谁听?时光?路过的行人?还是那些与曾经为她们写过诗篇流过眼泪的诗人?
由盛到衰,由生到死,生命的必然。季节从来都不理会人间疾苦,该来的来,该走的走,一切皆有定时。
我向来喜欢鲜明的对比。假若没有了对比,美与丑,就模糊了边界;爱与恨,就少了滋味;假若没有了四季,没有了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日子就少了期待。
你看,春天花下漫步,夏天月下捕萤,秋天登高望远,冬天围炉听雪。生命在与季节的重逢中变得丰盈而有趣。
秋色如画,勿使染尘;冬日简静,宜收宜藏。那些风沙弥漫、大雨滂沱的日子,终究是远了;那些悲欣交集的瞬间,也随风而逝。此刻,正如一池枯荷,繁华尽收,时光静止,只有冬一般的沉静安然。
人世间,哪一刻不是上演着相逢与别离。黄昏与黑夜相逢,是一声无奈的咏叹:看,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而且一去不复返;
晚秋与初冬相逢,是一种倾心的交付:我将所有的果实、所有的收获都赠予你,你妥善珍藏,安心享用。
而世间最美的,莫过于人与万物相逢。
2022年11月16日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