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书香·情】李强子的耕读情 (小说)

编辑推荐 【书香·情】李强子的耕读情 (小说)


作者:把酒临风周 布衣,33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16发表时间:2022-11-20 17:57:52

和蔼可亲的阳光,在树梢洒下稀疏的碎金,醉人的绿和天边的白云连在一起,闪动着一道道生命的灵光。
   强子背着药桶在棉田打药,弥漫的药雾中,突然一个小小的身影跑来:“强子哥,你大叫你快回去,老支书来你家了!”
   老支书在村里可是最大的官,一方土皇帝,威严着呢。“来我家?”他扔下药桶,嘴里嘟囔着,紧张得要命。没想到一进门,听老支书带有几分官腔对他爹说:“根据上级精神,咱村要办耕读学校,因为你曾是全公社的红旗标兵,为国家做过贡献。腿脚落下残疾,大队支部研究决定让你家强子当耕读老师。”父子俩都不知道耕读老师啥概念,爹看看儿,儿看看爹。“老师?不是学堂里的先生吗?好事呀!”爹先反应过来,一时间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眼里盈满泪花,不停地说:“好!好!”强子激动得心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哭还是笑。只是连连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九六四年,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困境,社员对孩子上学热情不大。刘村孩子上初小要跑三四里,高小要跑七八里,初中要到几十里外的龙王庙。带六天的干粮,周末就连那长滿绿毛、白毛的窝窝头,一顿只能吃一个。那时一个大队小学毕业生都是凤毛麟角。公立学校老师不是坐在教室教书育人,而是走村串户做家访,动员学生入学。张刘小学校长王振璜说:“附近几个大队,哪个孩子家的锅底门朝哪,我都一清二楚。”尽管老师们很努力,入学的还是没有退的多。不是孩子不想学文化,而是一个家庭,大点的孩子太有用了,割草、喂猪、放羊带弟弟、妹妹等等,肩上责任实在太多,太多。
   耕读小学这个新生事物,得民心顺民情。她像一朵奇异的花,很快开遍中华大地。
   强子曾读过半年初中,在三里五村算是最有学问的人了。
   耕读老师会上,公社文教助理说:“我们的孩子要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民,必须学文化,这是党的中心任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讲得铿锵有力,激情四射!这些还没上阵的老师们个个热血沸腾。
   于是“就近入学、半耕半读、晴耕雨读、昼耕夜读”这些原创新鲜名词,像蒲公英的种子撒向千家万户。
   强子村动员十三个孩子,一半以上必须带着弟弟妹妹上学的。小的八九岁,大的十四五岁,大部分斗大字不认得一升。教学就得有教室,当强子怀着一腔热血找队长时,队长为难地说:“孩子,咱队真的太穷了,八字难找一撇。”队长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无奈。
   一两天过去了,强子把村子转了多少遍,真是一个头两个大。自己家?不行!四口人挤一间十多平的小屋,除了锅灶、案板、床,红薯干穴子,根本没下脚的空。他突然一拍脑门,没屋,有的是广阔天地呀!校址就选定自家屋山东头的大槐树下。
   走马上任第一天,他讲的慷慨激昂,还把“我们要做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口号,喊了几阵子。在那黑乎乎的墙上用棍子写下一个“人”字,他第一节课就把孩子们的心勾着了,小脸个个激动地红扑扑的。
   强子第一个壮举,是卖了家里几个鸡蛋,买了几大张白纸,手写三十个汉字和十个数字,在墙上一挂,打了个响指:“同学们上课了!”
   没有笔墨,就用小棍在地上画,写了擦,擦了写。买包蓝色粉兑成墨水,削尖细木棍蘸着墨水写,真棒!想象不到那时一张纸用到什么程度,正面写了翻面写,写了小字写大字,只有烂的不能再用也舍不得扔掉,就这样一群孩子的人生启蒙在这片土地上蹒跚起步了。
   成绩不齐,就把学生分成三个等级组,搞复式教学,一组上课其他组写作业。有时学生带的弟弟妹妹哭了,拉屎撒尿了,强子还要笨手笨脚的帮助照顾孩子。这就是当时实实在在的直播课堂。
   大约一周后,学生哇啦哇啦的读书声,引来了下乡检查的领导们,一行人站在树下听强子上课,吓得强子两腿直打哆嗦。下课后公社文教助理拉着强子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你小伙子!你创造个奇迹,我们的耕读教育有希望了。”
   于是强子莫名成为全公社第一个典型,领导高度赞扬了他的办学思路。这样一来,那些有屋的学校也都到“山东、山西”上课了,一时间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邻村的耕读老师郝英,是大队民兵营长的女儿。长的很好看,朝露一样清澈的眼睛像璀璨的明珠,看一眼让人很难忘记。
   一天,她从大队会计那要了几张用过的印蓝纸和一支复写笔,像得了宝贝一样跑来:“强子用这个,一次能写好几张呢。”于是两个人手忙脚乱忙活半天,第二代手写书“出版”了。共有一百个汉字,三十道算术题。太棒了!郝英激动的一脸红霞。
   第三代手写课本是带着墨香的。万冢完小新进个油印机,强子的好同学主管这部新机器,他帮忙印了几十份,郝英一本一本缝好,这本划时代的油印书“问世”,俩人像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别提多高兴了。
   他俩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同时,感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长出萌芽,郝英不仅人好看,穿戴也时尚,黑白豆腐块上衣,盘着花扣子,有种文静优雅之美。两人成为事业上的好朋友,强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强子出名后,参观人多了,他为学校正式命名,屋山东头,大槐树下,那就叫“山东大学”,这个生动风趣、充满乐观主义的校名,很快成为县里一块响亮的招牌。校长:李强子,教导主任:李强子,语文:李强子……
   说白了,当时的耕读老师就是一个多变的孙悟空,语文、算术、思想政治、音乐、美术、劳动技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通。唯一让强子为难的是自己五音不全,没有歌声的课堂哪能叫课堂。强子有的是办法,等价交换。于是音乐教师就写上郝英的名字。郝英声音圆润甜美。听到她的歌声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来的妙境,她来教唱歌,别说学生欢呼,连旁听的小娃娃们也哇哇乱叫。《耕读小学是枝花》《东方红》《社会主义好》这些歌学生张口就唱,连家长也能唱几句。
   强子也是郝英村的政治老师,讲的“雷锋、刘文学、高玉宝”的故事,学生听得热血沸腾。
   来“山东大学”参观的人多了,有送书,本子,铅笔的,强子都分给郝英一份,公社文教助理送来一个小黑板,可以随意挂到任何地方,他如获至宝,但还是送给郝英先使用。这块小黑板上还有一个令人汗颜的故事,开始学拼音的公开课上,教“中国”两个字时,按拼音国和郭同音,乡里人都念乖,所以读成:“郭!郭!”中“乖”的“郭”。那时满口“大白话”如中间加一个“普通字”也够滑稽的,当时并没人说什么不好。只是如今想来能让人笑的喷饭。
   生产队送学校一块试验田。他们种了蓖麻和棉花蔬菜等,郝英还养了蓖麻蚕,孩子们每天采蓖麻叶把蚕宝宝喂得白白胖胖的。两人和学生一起浇水施肥捉虫,一会像情人,一会像哥们。几个月后卖了蓖麻籽、蚕茧和棉花。享受完收获的喜悦,强子像个魔术师一样手里本呀、笔呀、不断地送到学生手中,对穷孩子来说,这幸福太真实了。
   仅一年多时间,孩子们学了很多知识,那时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所有信息都是从报纸上获取的。所以会山会海中读报纸是个“重头戏”。强子的学生每天轮流上岗,有文化就是神气,个个成了小精灵。特别是队里分东西时,学生三人一组,一人报数两人记账,两组数据相同,正确!下一个!孩子们写写算算认真的样子,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是村民的名字太难为人了,像张蛤蟆写成张黑马,李狗拽写成李狗拉。王镢头、刘榔头只能写个姓加图形表示。
   第一年“山东大学”上了县里光荣榜,校长李强子、主任李强子、教师李强子,评为县模范。
   第二年暑假强子和郝英去公社学习,回来路上,晚霞铺满天边,绿油油的庄稼地里突然窜出来个啥动物,郝英吓得尖叫一声扑到强子怀里,强子本能反应抱着她:“别怕!没事!”她突然紧紧的抓住他的手。他突然像被蜂蛰了一样推开她,连说几个:“对不起!”那时人特别封建,可以说男女授受不亲,他俩这动作太那个了。她噘着小嘴走了。以后好几天不来见强子。
   天一天比一天见冷,“山东”待不下去了,强子就把队里盛农具的屋子收拾出来一片,孩子和犁、钯、杈子等挤在一起,那天强子有事出去一会,几个孩子玩耍时,钯齿扎在一个孩子脚上,鲜血直流,孩子们吓得哭成一团,强子回来吓得手足无措。沒想到郝英骑着她爹自行车来了。她用心爱的手绢系着伤口,带学生到公社医院处理好了,强子才气喘吁吁跑到。回去时强子骑车,孩子夹在两人中间,因路不好她紧紧的抱住他的腰,这次强子没法躲,也真不想躲,就任她抱着,他感到脸红、心跳、口发干。把孩子送到家,他偷看一眼那温情脉脉的大眼睛,脸红得像关公,急忙逃回家了,那天夜里强子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第二天郝英来找强子,像费了好大力气说:“你咋想的?”声音很小,但他听得真切。
   “俺家太穷!”
   “你心不穷!”
   “俺爹身体不好!”
   “他是个英雄!我愿照顾他一辈子”
   “听说你是订好了的。人家是红旗大队书记的儿子!”
   她急忙打断他的话“谁订的谁去,我才不愿攀高枝呢!”
   于是二人恋爱了,一天不见,强子像丢了魂一样,见了面又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有一次因工作的事情吵架了,其实强子就说话有点严肃,郝英生气了,一天没见,觉得像过了几个世纪,他去学校看她,她哭成泪人。梨花带雨的令人心疼,他沒哄女孩子的经验。就捂着脸说:“郝英同志是我错了!呜呜!”他从手指缝里偷看她,她笑了,笑起来真好看,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几天后,郝英为强子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他像拥有整个世界,他也为她买了一块毛儿蓝布料。她放在心口,眼里都是泪花。他们在偷偷享受着爱的甜蜜,也很注意影响,几乎没有单独在一起过。在那年月,自由恋爱是天底下最丢人的事,后来郝英奶奶不知道听到啥风声,她奶奶可不是等闲之辈,人称母老虎,能提着扫帚跑大队打他当民兵营长的的儿子,孙女如此败坏门风,丢了祖宗八代的脸。那还了得。她提着棍直接找到强子,不容分说就打,强子跑,她追着大骂:“你个瘫子家的兔崽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上公社告你去,不让你当先生。”强子听到这话如雷轰顶,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决不能不让当老师,强子毅然走到老太太身边,咬牙坚持着任她打骂,最要命是郝英那大队民兵营长的爹,碍于身份没有上前打骂,站在不远处威武的架势像铁塔,眉头拧得能夹死只苍蝇。强子看他一眼浑身直发抖。强子正在绝望的时候,村里小哥把他爹推到跟前,爹拄着拐杖,像一座山严严实实把儿子护在身后:“老婶子,孩子们做的都是学堂里的事情,你不要听风就是雨,自己孩子你都信不过吗?”他摇摇欲坠边说边抓着棍子往自己头上放。强子急忙抱着爹,泪如雨下。这时有人上前劝说。拉着老太太骂骂咧咧地走了,身后撒下一地的污言秽语。
   强子瘫坐在土坯床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要知道他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爹挣扎着来到儿子身边说:“孩子,英子是个好姑娘,只要她家愿意,哪怕让我死都中!”强子抱着爹放声大哭:“爹!我宁可一辈子打光棍,也不要爹受委屈!”
   这一闹,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强子发誓只拉了一次手,三秒都不到。仅仅心理喜欢她而已,难道这叫心理犯罪吗?众人的想象不知道多么丰富。也许一个人一个版本吧。要知道那时候自由恋爱弄不好也要坐牢的。两人被停职检查,找谁求情都没用。到了第七天,村里十来个家长带着孩子到公社找领导。孩子们叽里呱啦说了俩老师怎样抄书、印书,怎样养蚕种棉的故事。公社文教助理很感动,加上强子是公社教育上的一面旗帜,不能随便倒下。于是强子含羞回到孩子们身边。
   郝英可惨了,男孩子脸皮厚,女孩子连门都不敢出了,名声坏了的女孩子是嫁不出去的,听说大队书记的儿子退婚了。过了好几天郝英班里的一个小女孩递给强子一个字条,写道:“强子,我要去舅舅那当工人,舅舅是厂长,你愿意去吗?”强子毫不犹豫地回了一句话:“我想当老师!”。
   几天后小侦探们告诉强子:“郝老师明天早上要走了!”强子一夜没睡,黑暗中盯着村里唯一的路口,鸡叫三遍郝英和他爹一前一后出来了,强子就不远不近的跟着,走到七八里外的公路上,远远看着她们父女上了车,强子跌跌撞撞跑到一块棉花地里,嚎啕大哭,这是他一生哭的最投入、最绝望、最伤心的一次。
   郝英走了,她那含泪的微笑,亭亭玉立的身影,那又甜又脆歌声。像飞蚊症一样挥之不去,一个月下来强子瘦得简直像非洲难民。
   穷苦的孩子早懂事,有个孩子偷来家里鸡蛋送给强子。这礼物太重了,可以到供销社换洋油、洋火、食盐生活必须品。强子的感情脆弱到极点,手里托着鸡蛋热泪横流。这件事让强子很感动,他决心振作起来。把对郝英的爱和悔放在心里最深处珍藏起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课堂上全身心投入,就连学生下地干活了,他还拿着纸笔跑到学生身边,每个学生家黑乎乎的墙上,他都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算术题。

共 64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九六四年的山乡农村,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刘村的强子响应国家号召,担负耕读老师起的职务。耕读老师说白了就是现在的保育员和扫盲班老师,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产物。但强子办得有声有色,受到上级政府的表彰。他的成绩引来了邻村同样为耕读老师姑娘的青睐。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孩子们也学了很多知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成就了两个年轻人的海誓山盟。但农村残留的封建思想阻断了二人的情缘。多年后,强子成为民办教师,并担任了校长,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成了时代的楷模。再后来,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实习期间,再一次遇见情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一起度过艰难岁月,事业上成为是良师益友,一生携手并肩战斗在在七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小说通过这个经久的故事,反映了生活变迁,反映了那时代的人生观、爱情观。好文,推荐欣赏。【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1-20 18:01:09
  读老师的小说。了解到一段历史,理解那一代人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欣赏,谢谢支持书香。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1-20 18:37:08
  谢谢北方天马老师 的支持和鼓励,耕读教育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早已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但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做出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了几代人。我们应该记着那些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老师们。
2 楼        文友:尹献君        2022-11-20 18:59:55
  拜读把酒临风老师的文章,文笔非凡,回首童年耕读的影像。至今难忘。谢谢分享。
3 楼        文友:天地人和        2022-11-20 19:08:07
  读您小说仿佛回到我的从前,老师辛苦了,向所有的人民教师致敬
4 楼        文友:王耀中        2022-11-20 19:13:11
  故事太久远,历史上产物。把酒临风周,记得那么清。你是有心人,值得我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1-26 10:22:13
  谢谢王耀中老师的关注,你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 楼        文友:李艳波        2022-11-20 19:46:36
  欣赏老师精彩文章,文采过人,回忆久远的故事,叙述了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人生故事。拜读美文!欣赏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1-21 15:52:51
  谢谢李艳波的关注和鼓励,过奖了,希望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6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11-21 10:11:15
  可能是时代落差太大,这样的故事我只在父辈口中听到过。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心反而是清纯的,肚子饥饿,但精神富足,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有义。
   作品语言朴实,和文章人物和时代很契合,好作品,点赞!感谢致稿书香,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1-21 11:42:49
  谢谢(雪凌文字)的支持和鼓励,我并不想评判哪一个时代,只是不虚构不夸张地描绘几个精彩瞬间。那年那事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不会有多少人记起,可那些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的精神应该在我们心里永垂。
7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11-21 11:58:34
  是的,民办教师,窑洞教室,树根板凳,以及墙面刷黑做黑板,这些都如今看似有些寒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人,正是他们让新中国在最快,也是最经济的方式让千万万人脱盲,识字,甚至走出大山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民办教师的角色在老百姓眼中也是几经变换,起初让人人羡慕,到后来让人排挤,再到让很多人看不起,后来有些好的转正了,但还是有很大部分默默退出讲坛。他们是不该被忘记的一代人!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8 楼        文友:王平均        2022-11-21 12:55:51
  这篇小说按作者时间界定应该是1964年左右,那时真有其人也真有其事,不过作者似乎写的真人真事,其实是集普通与个体,折射出那时耕读教育的缩影。小说情节太感人了,虽说是我们曾经过,那时我们还小,耳闻目睹山东山西学校(为遮阳上午屋山东,下午屋山西)感同身受,那时农村教育就是这样。小说故事情节真实,似曾相似,再加上作者艺术渲染和运作润色,让人叹为观止,真乃罕见之作。
回复8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1-21 15:59:41
  谢谢王平均的支持和关注,那一代耕读老师,民办老师,都是我国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他们与国家同生死共命运。国家和人民没有愧对他们,最后基本上都转正了,成为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