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复活的石头(散文)

精品 【东篱·奇】复活的石头(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58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42发表时间:2022-11-22 08:17:36
摘要:我是相信石头会说话的,那首歌就唱道,精美的石头会说话。我更喜欢走过复活之路的石头,那些登上胶东半岛海草房墙上的石头,它们活着,其生命长度早就超过了我们人类。


   高中毕业那年,我学瓦匠,与石头有了亲密接触。
   师傅告诉我,一块石头,一旦上了脚手架,侍候它的人,就得让它活。所以我有了这个题目,把“复活”作为最生动的词语送给石头。
   石在大山上躺卧着,那是岩石,不叫石头;在地下深处安眠着,那是矿藏,也不叫石头。一旦石离开母体,它的生命力就被承认了,才叫“石头”。我师傅说,石头,有头有脑的,别小看这个“头”字。这是他对石头这个词的曲解,头,本就是一个词缀而已,从汉语解析看,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不过,师傅是个要强的人,举出一堆例子,石尖、石窝、石堆、乱石、岩石、石蹦……都不具有生命力,是原始的懵懂状态。
   是的,没有被我们的手摸过拿过,石头的体温就是冰凉的,当然就没有生命力了。
  
   二
   多年过去了,师傅这个“理论”并未得到我的应用,自从沿海岸观赏了那些海草房建筑,专注了那些砌在海草房民居墙体上的石头,我才觉得那些石头,的确是在复活着,有的复活了上千年而不老,而不死。
   最初给我心灵撞击的,还不是建筑海草房的石头。想起了藏区的玛尼堆,我觉得,能够描述它的,只有一个词,就是“复活”。玛尼堆,是垒起来的石头,藏语称“朵帮”。那些石头,奇形怪状,但每一块都对应着世间的一个生灵,当然它是复活的生命体。石头上书写着藏文,举石过肩,掷于石堆,完成一次信仰的祈祷。而建造海草房的石头,经过匠人的手,举放在一幢房屋的合适位置,于是就具有了千年之担当,不移其位,不怨高低,哪怕一生也无路面的机会,还是和石头伙伴合力支撑起一座民居,承载着千年不熄的烟火。石头,也在烟火中得到了温暖,升华了生命的本体,成为人们敬仰的一个石头图腾。尽管不一定有人会专注某一块石头,也不会点赞某块石头所起到的支撑力量,但石头安于所在,忠于职守,这应该是一个有生命者的意志表现啊。
   世上万物皆归于阴阳,呈现出相生相克的状态。石头,作为一种生命体,当然也跑进了阴阳的圈子。这是我看了海草房之后,出现的第一读感。柔柔的海草,被农人和匠人耙梳整理成温顺的一缕缕,一缕缕相拥,被搬到房顶,从此,那份绵柔,那种可人的温度,那些呵护的理念,都呈现给居住的人。在居住海草房的人家看来,世间最柔莫过于海草,凄苦的日子里,尚有绵软的海草包裹着自己,绵软的海草,就像一袭轻柔的手帕,拭去多少泪。绵绵的情话,可以防备墙外的人偷听,但对房顶那缕海草毫无戒心,任其侧耳细听,海草啊,听了一代又一代,只是不去告诉我们他们所言有什么差别,如果要说,还是那个词——绵软,或者说就是一首缠绵的歌,石头也占着座位,当了听歌的粉丝。而能够呵护这份绵软的就是以石头为材料,垒砌的墙体。墙体是坚硬的,可以越千年,历风雨,甚至可以说,从来面不改色其心如一。有人说,海草经历千年而不腐,也是最硬的生命,但它呈现的状态是永远的温柔,从不对着相依为命的石头墙怨声载道,更不会生出哀怨和乖戾的情绪;石头的表现永远是强硬,承载着千缕温柔的,相拥绵软的海草,还有屋舍的烟火。刚柔相济,并不相克,在海草房上,演绎着最美的生命逻辑。如果拿“生克”之说来看,生则是生一座房屋年前不倒,克则是克一世风雨而不朽。阴阳,不再是一个像鱼儿游动的符号,变成了你我相融,合力支撑的载体,是实在的,是可感的,不是符号,也不抽象,但从中可以抽象出太多的理念和哲学。石头是复活着的,相对于以阴柔美而活着的海草,它是以阳刚之气面对着风雨。而海草又是那么温情柔意,膨胀成一个童话的样子,用浪漫和温情,护佑着房内的住人,还有围裹着住人的石头。海草,有了石头的鼎力支撑,才在房顶唱着千年不老的歌谣。著名画家吴冠中解读海草房和石头的关系说,“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这是画家的眼光,是绘画的逻辑,在我的心中,这种坚硬是无法调和的,只能呵护,只能习惯,石头在海草这里,是被温柔以待。磨合,是海草房和石头墙,永远的任务,不离不弃,而又让我们每睹必觉得如此和谐,这般美丽。
   我还是相信了石头的话。瞧得起我的主人,给我在墙体上找到了位置。我更相信,那些砌墙的手艺人在面对石头组合的屋墙的时候,也会听到石头这样感激地说。
  
   三
   生命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也是多彩的。而建筑海草房的石头,同样以其丰富的色彩,来与海草灰白的历史颜色来做着搭配,我总觉得,这些石头是在寻找一种和灰白颜色最和谐的参与感。山簇拥着胶东半岛的海,那些山是石山,石以山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是和海在默默相对,无语亿年,被人们搬下,近海筑屋,也一下子激发了语言的本能,海风吹袭,石头低吟,和而为诗,于是石头也便有了活生生的色彩呈现。如面颊羞红的石岛红,浅红如酒,醉着海草,哪知海草千年不醉,总与一副酩酊大醉的样子相距甚远。从龙山崮山走下的石头,叫“皇室珍珠”,身价不菲,青色的碎如芝麻的颗粒,是沉稳的珠子,镶嵌在石头的骨子里,生来就有着一种高傲的派头,这是一种令人肃然的颜色,最配得上海草的灰白,仿佛在诉说着几万年几亿年的往事,能够面对,甚至听见它们之间的窃窃私语,真的是值得庆幸。这种铁青色的石头,不是严肃,而是对海草的肃然起敬。最为高贵的海草房墙体垒石,是马道(秦始皇东巡经过处)一带的花斑彩石,据说形成于十四五亿年前,有着贵族式的高贵身份。石面流金溢彩,高贵的黄,自然成纹,若流淌的金水河,婉曲连绵;显眼的红,若酒色微醺,摇摇晃晃,穿插在黄色之间,红黄是最美中国色,在这种石头上复活着,不老不衰。在黄海一角隆起的一座花斑彩石海中之山,成为不可多得的景观,而周围那些藏于深山的彩色石头,因为海草房而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样成为佼佼者。它们走的是一条最亲民的复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享受着人们温柔以待的目光,还有着温如亲人的手吻的抚摸,于是,石头活得那么鲜艳,那么靓丽,构筑的海草房石墙,大气亮眼,粗犷中不乏精细,甚至可以用惊艳这个词来形容。因此,也于1991年登上了第三套《中国民居》邮票的版面。
   胶东半岛荣成地界,群山连绵,属丘陵地势,每山皆藏石,藏匿山中,不出色出彩,在热爱石头的胶东人心中永远不会被遗弃,它们一旦出山,石头的生命个体,就被赋予温暖的价值,成为海草房的墙体石头。尽管不是名贵的,但可以和居住在墙体里的人朝夕相处,石头也就有了眼缘,就像多年的夫妻,总有着契合,甚至相貌都有些相似了,人们可以从墙体的石头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曾听到一个海草房住户说他的海草房墙体有多少块石头,这是如数家珍啊!每一个生命都不会被遗弃,石头带着生命的温度和人一起成为海草房的一部分,于是,即使样子有点难看,也会被住房人接受,常看便觉得亲切,亲切可以掩饰太多的不足。我曾记得我师傅的一句话,“掂量着每一块石头上墙,就成了家,就有了温度”。是啊,石头上墙是复活之路,这样才可以体验出温度,抚摸出它的冷暖。用不着拿着温度计一一测量,都是恒温。在匠人眼中如此,在房主眼中,已经是家的一份子了,无法舍弃,即使谁从墙体想抽出一块石头,都视为“败家”之举啊。
   在生命的教育课程里,有一条千年不变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每一块石头,就像每一个人,世界上每片树叶都是不同的,何况是人,更何况是棱角分明的石头,于是,一个匠人捧石头上墙,一定是一个和生命有关的动作,无论大小,皆有合适的位置,这是胶东海草房石墙最美最人性化的特点。石头一旦登上海草房的石墙,都是一个整体,大不欺小,小也不必仰视大,抽掉任何一块,都会有满目疮痍的感觉。那些大石块,平面向外,就像人的脸面,总是把好看的一面呈现于人;小块的石头则是依偎于其间,尽显温情相拥的美感。石头,无论几条边,都要打磨完美,线条温和,与周邻的那几块石头一定是紧密咬合在一起,曲线是咬合线的特点,随石随势,绝不牵强。我常常想到人际关系,应该也是这种样子才显出美感吧,随缘,可能是表达这种关系的一个最合适的字眼。石头和石头之间,是一条狭细的被弥合的缝隙,那些白色的石灰,成为粘合剂,也是防止雨水渗透的保护层,我觉得那么像石头之间的情感线,确切地说,应该是一条条血脉,将一个个石头生命牵连一个整体,构成了一座有生命力的海草房。复活,不是沉睡后的苏醒,而是持久的存在,有了血脉,流淌于石头间,传递着热烈热情,倾听着每一块石头的声音,我们可能听不见也听不懂石头的语言,但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大美无言,就像悬月于空,我们都曾仰视着与之对语,喊出“举杯邀明月”的劝酒令,吟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愿望。《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或许,老子是看了石头才生出这样的经典哲学的。
  
   四
   海草房墙体的石头还有一个特点不容忽视。随圆就方,绝不硬来。这是看了建房的石头发现的一个美学规律。古语有上善若水,言水流无形,不争高下。石头虽硬,但也有水的性质,一石凸起,一石必以凹形合之;一石成波浪状,另一石也必推波助澜,涌起一番波纹。我常常在那些石头面前发呆,呆呆地想。中国文化中的所谓“和而不同”理念,被海草房的石头参透了,表达得那么准确无误。所谓的“和”,是相交处的精准咬合,所谓的“不同”是其他边线又以另一种样子另一种曲线的方式存在,与别的石头咬合于一起。中国文化中的美,永远不是一个被镜框镶住的美图,是一种动态,需要我们去捕捉。于是,我们的文化中才有了中国美学,生动地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审美。例如,对海草房的审美,那些看似冷冰冰的石头,它们在组合中,一下子被激发出生命的灵动与活力,所以,一个好的匠人,会让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复活,而且永远地活着。一个有情调的审美者,看垒就的海草房石墙,一定是一个个活着的石头,挽手比肩走到了一起。
   翻新海草房,人们还是喜欢用石头而舍弃砖块,我想,人们看重的应该是那些石头从容面对岁月的淡定,感受的是让石头重生的喜悦。那些石头已经被注入了情感,又怎么可以舍弃呢。如果是屋顶用海草修苫,而墙体用青砖红砖,胶东人会私下嘀咕——这是一个怪物!只有石头,才可以复活那一缕缕海草,也只有一缕缕海草可以配得上石头。
   并非我眼光太过刁钻,而瞧不起那些被切刀雕刻得方方正正的大理石,确切地说,它们不是石头,名字叫大理石,尽管有个“石”字,但不是石头了,因为没有了石头的原始生命质感,没有了棱角,从此少了灵性,变得平庸起来。
   我想到了那些赌石的人,它们所谓的“复活”,在于一刀切开,他们解读石头的复活要靠挑剔而通透的眼光,这样的复活是以成色和幸运作为生命存活的依据,确切地说,赌石人是无法完全把握住石头的生命的。
   一个建设海草房的瓦匠,石头在他的手中,走上具有艺术价值的屋舍时,那种尊重个性的态度,那种呵护生命的眼光,那种点石成金的手艺,才是石头复活的条件。
   好多年没有在手中好好玩味一块石头了,手心是痒痒的,有时候在旷野里捡到一粒石头,我会置于手心,萌发出那种使其复活的意念,感受着石头复活的温度。
   如果有了和石头对话的欲望,我就跑到海边的村落,去和那些海草房墙的石头默默对语,我说什么,石头懂得。
  
   2022年11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头,随处可见,太平凡,太普通,世间有几人关注石头?显然怀才老师非寻常等闲之辈,在他的眼里心里,石头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命体,且歌且吟,会思会想,有责任感有担当,给人以安全感,所以作者钟爱石头、敬畏石头。最给作者心灵冲击的石头,当属藏区的玛尼堆石,那些石头奇形怪状,每块石头对应着世间的一个生灵,因此它是复活的生命体,它怀着虔诚的信仰,祈祷着幸运的降临。而建造海草房的石头,经过匠人的手,安放其位,和伙伴合力撑起民居,承载着千年烟火,忠于职守,多么尽职多么伟大!石头和海草,刚柔并济,演绎着越千年却不腐不朽的建造传奇,这种阴阳之美,如此和谐,如此不离不弃,坚硬的石头遇见绵软的海草,默契磨合,互相温柔以待,使得海草房牢固坚韧,生生不息,这是石头和海草合力产生的奇效啊。这份遇见,让它们在漫漫时空中吟唱着不老的歌谣,抒写着浪漫的童话。石头在海草房复活了,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令人动容。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粘合剂,是一条条血脉,将石头的生命粘合成整体,成为一座有生命力的海草房。作者由此读懂了《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一种慧解,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然,此境须修为高深者方可抵达。笔走至此,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些建造海草房的瓦匠们,凭着巧夺天工的手艺,凭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凭着对建造艺术的执着追求,石头在他们的手中才成为有温度的生命体,毫不夸张地说,匠人们简直是在创造奇迹——让石头复活的奇迹!该文作者饱蘸情感,字字铺陈,句句厚重,作者在用心刻画石头复活的画面,也在倾心与石头对话,石头本无语,作者却成了石头的知音。作者深知饱经风霜的海草房屹立不倒,是石头的强悍伟力,遇见了海草的绵软温柔,再加上匠人的炉火纯青的工艺,如此强大的合力,才使得石头复活,进而铸造了海边独特的风景。作者透过海草房古典美丽的外形去深入探究它的内涵,探知它的精神,探索它的根脉,去触摸石头内心的鲜活与炽热,主旨鲜明,温婉的笔触流淌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文中意蕴深刻,饱含哲思,禅意悠悠,作者由海草房的坚固启示人们要珍惜缘分,珍惜每份遇见,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需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互相成全,相互托起,才能走得更久更远,只有努力用心用情经营,才能成就岁月的华美与永恒!非常精致唯美深邃的散文,启人心智,陶冶情操,叩击灵魂,令人茅塞顿开,感受到石头世界的硬朗、柔情与温馨,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感受作者对世间所有美好的创造者的赞美与惊叹。作者的神思自由驰骋天地间,与自然对话,与万物交流,将本无生命的石头视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足见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拜读佳作,文采斐然,意境辽阔,濡染心怀,盛赞才情,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辛苦了,谨祝小雪安暖,快乐相随!【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1-22 08:22:36
  怀才老师的修为高深莫测,神游时空,与万物对语,与石头共吟,这是怎样神奇曼妙的境界?又一篇启人心智的大美之作,读之荡气回肠,回味绵长!感谢怀才老师不断奉献精神盛宴,品之欲醉,爱不释手!问候怀才老师早安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09:49:07
  感谢罗老师的精彩编辑和解读,辛苦了。可能是我学过瓦匠活,对石头有一定的感情吧,所以,看到海草房还沿用着古老的石砌特点,就格外亲切,即使海草房翻新重建,人们还是习惯砌成石头墙,不使用整齐划一的砖面结果。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省钱,应该有着感情的加入,从审美角度看,海草和石头的搭配,是绝配,取材大山,那种坚硬和厚重,带入生活,成为居住的信仰。罗老师的解读,不仅有对小文的提纲挈领的把握,还有适度的加深,使文章有了少许的深度。谢谢!遥握,问候冬暖,小雪节气到了,注意加衣御寒。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2 楼        文友:枫桦        2022-11-22 10:35:05
  读老师的文章,不由地想起了那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当一块普通的石头与建筑与房屋结合起来,它便不再寻常。石头要有棱角,才有性格,我也是这么看的,石头里面有故事,有性情,我也这样认为。不自觉间,与老师的想法契合!每一块石头都不寻常,寻常是因为没有被发现!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0:51:28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妙解读,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石头是有着自己的语言的,我们使用石头去建筑,就是和石头对话,彼此应该是听得懂的,那些石头的紧密咬合,互相依托,给我们很美的启迪,人与人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这种哲理的得到不是强加,是自然联想的。遥握,问候枫桦老师冬暖,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11-22 12:36:56
  我虽然不是石匠,但石头还是很喜欢的,自己也收藏了一些漂亮的石头,比如:雨花石、和做盆景的钟乳石、珊珊石以及木化石。平时休闲时,常常对着这些石头发呆,看个半天也是一种乐趣。石头看似“铁板一块”,但一旦爱上了它,你就会觉得石头也有生命,让你品味无穷,否则,“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来之何方?欣赏学习老师的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4:33:37
  谢谢小溪老师的精彩而有启发性的留墨。可能我们的家里都有一些值得珍藏的石头,都有着不凡甚至是传奇的经历来历,这些足以成为我们品读的理由。石头会唱歌,当然说话也会,和石头对话,听听石头的声音,也是很美妙。遥握,问候小溪老师冬暖,期待佳作。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22 13:26:03
  石头是有灵魂的,在老师的手中,在海草房的墙上,老师的体温,给了石头心跳,海草的柔软,给了石头柔情。老师与石头对话,石头与老师交流,神交,挚友。选材奇巧,感悟别致。尤其对大理石和赌石的解读,通俗易懂,理解独特,非一般功力能做到,感佩!拜读老师大作,学习了,问冬暧,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4:43:37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我对海草房的石头有着特别的亲切感,或许是因为喜欢海草房吧,或者是曾经学过几天瓦匠吧,总之,不好说得清原因。在海边,石头的存在形态各异,有的是以花的状态展示的,佩服石头的同时,我也敬佩那些点石成花的人。谢谢韩老师,也祝贺荣升荣誉社长一职,为东篱作出更多的贡献。遥握,问候冬暖。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1-22 14:23:45
  怀才老师那篇《海草房》写的精美绝伦,这篇与海草房相关的《复活的石头》写的更是妙不可言,是一篇让我读完感动到落泪的大美之作。藏区的玛尼堆,堆积着数不清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因为每一块石头都携带着信徒的手温和美好的祈愿。而胶东半岛海草房的石墙上的每块石头,经过瓦匠的抚摸和精心打磨,也有了生命。怀才老师以独特的审美和深邃的解读,把我们带到了更高的审美和思想境界。石头与海草温婉相依,诠释了刚柔并济的美好蕴意,石头与海草共同组合成最美的家,给屋主人最温暖的庇护,让人心生一股暖意。海草房的石头具有天然的色彩和花纹,非常喜欢那种明艳的红与黄的搭配,真的让人惊艳,简直就是精美的艺术品。石头与石头紧密结合,严丝合缝,浑然一体,构筑成最美最和谐的墙体,犹如一个个生命体紧密相连,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示。特别喜欢这段话:“一个建设海草房的瓦匠……那种尊重生命的态度,那种呵护生命的眼光、那种点石成金的手艺、才是石头复活的条件。”怀才老师就是那个有着高超技艺的瓦匠,又有着慈悲的心怀。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写的精妙绝伦!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冬日安暖!万事顺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4:49:02
  谢谢如菊老师的精彩点评,让小文增色了很多啊。其实,如果我选择瓦匠,时代在那时建筑业房地产马上兴起,我可能会进入一辈子,但那年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和石头分开了,也好,我用一种文字文学的审美来关照那些石头,为石头讴歌,也是重温那份职业的一种办法吧。我喜欢石头,其实我曾经用石头给自己盖起了一桩四间农舍,我和石头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解读石头,我们可能会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一些道理。遥握,问候冬暖,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1-22 15:26:44
  石头,我也特别喜欢,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在小溪里拾起各色精美的小石子,装了半口袋,没事时就拿出来玩一下。不知是不是爱石子的原因,有种玩石子的游戏,我成了小伙伴中第一把能手。但我只停留在玩中,不知如何写文章,此时拜读了怀才老师的《复活的石头》,感慨万分,佩服万分,一块坚硬的石头,在怀才老师的笔下流淌的是柔情似水的情意和精美绝伦的生命力,字里行间荡漾着温馨的情感和诗意的氛围以及深邃的哲理!好文,绝品!点一百个赞!遥握问侯怀才老师,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5:29:34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可能我们的小时候,没有太多精致新奇的东西可玩,所有的无非就是泥土和石头吧,这份感情,左右了我们的思想,所以,遇到石头总要多看几眼,看了几眼,也就爱上了,这篇写石头的复活,是我对石头的生命的理解,希望读者可以喜欢。要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白玄        2022-11-22 15:35:45
  石头复活,有了生命,生命长度很长,甚至超过我们人类的生命,如果怀才老师没有大爱博爱的心胸,没有慧眼,怎么能看到石头复活呢?石头经过人类的手摸,承受了人的体温就复活了,承载了家的温馨,支撑了家的烟火,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家人。走上了亲民之路的石头才能复活。构思巧妙,思想深邃,感情深沉,意蕴丰富。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5:39:41
  谢谢白玄老师的美评。很赞同你的观点,石头走上了亲民的道路,就是复活之路。石头,可能对大观权贵,是不屑的,但对于烟火生活而言,它是一种陪伴,是始终的坚守。有时候,我们发现某块石头可能已经有了上亿几亿年的历史了,依然那样安于墙壁,守着烟火,这是生活的情操。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1-22 18:52:25
  每块石头都有棱有角,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海草房的墙上,它们是活的,可以跟海草对话跟人对话。怀才老师的思想之高,思维之奇,思绪之广,无不叫人佩服!这篇文章充满了哲思,受益匪浅。拜读老师妙笔生花的好文!问候老师!祝福老师!冬日安好!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9:08:12
  谢谢月亮老师的美评。或许我的个人阅历跟石头有关,起码是打过交道吧,因此对石头多了一些观察和思考,因此才觉得石头是复活的。写作这篇文章是源自当年我家盖房子父亲的一句话——凭着这些石头。石头可以帮助我家支撑一座房屋,不简单,于是才有了对石头的依靠和情感的转变。谢谢。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简柔        2022-11-22 18:54:20
  怀才老师把石头写得鲜活感人。石头的生存细节以及智慧令人触动。很想穿行在海草房之间,触摸一块块石头和一根根海草,与它们同呼吸,共命运。石头和海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成就海草房的大美。问候怀才老师安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19:10:04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喜欢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之说,精彩的评价。石头的坚硬,并非坏脾气,而是坚守不变的情怀。所以我记得石头的性格表现的阳刚之美很可爱。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作快乐。期待佳作。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1-22 19:47:55
  老师把石头真的是写活了,似乎有点撞车,我这几天也在写石头,不过写的是石头门槛,我这水平写着写着都不知道咋写了,老师的大手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受益匪浅,受教了!学习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2 20:10:35
  谢谢红花草老师与怀才的交流,期待着你的石头门槛大作,一定非常精彩。遥握,问候冬祺。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