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山中游记(散文) ——周末漫行有感
周末的时候,总想出去走走。看点不一样的风景,走些不一样的桥,见一见些不同风情的人家。
可纵然有了点儿时间,却难以作出决计和抉择。漫说疫情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即是允许出去,一时也难以寻到佳处。
如此看来,也只有在县城附近溜达一下了。细细数来,五指山太高,桂江水太冷,观音庙太冷清,宝塔公园太孤寂,都不是意向中的理想之境。
寻思了许久,方想起已经有段时间不曾去步道走走了。以前去走的话,往往因了俗世尘务的关系,半路上即打道回府。
今天的时间足够充裕,而家人的兴致也颇为高昂,遂决定走完全程。
山里的风景,与平时倒也没有什么不同。四季并不分明,秋日之景与初冬之物已是模糊了界限。总体说来,显得素净了一些。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江水环绕,清澈见底,不时可以看到一行行的白鹭从江面上掠过,往竹林上空飞去。
刚到步道的时候,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如此新奇,全然忘却了旅途将会有的艰辛和困顿。此时走在路上,也许是两边的杂草清除掉了的缘故吧,眼界顿时也空阔了不少。
路上行人并不多,三三两两的,多是妇女与孩童。像我这样的壮年男子,并不多见。也许都在忙于各种事务吧,此刻我倒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堂堂须眉“山中客”了。
入目之景,也还是那些苍翠的树木和潺潺的流水,当然少不了四季常有的鸟鸣声。路边也还常能见到各色的野花,只是比夏秋之际少多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也许大山的风景都是一样的吧。
除此之外,就是些嶙峋的怪石和水底泛白的细沙。水流并不大,一路欢歌向前,随着山势而形成了一汪汪的清潭。驻足细看,潭中鱼悠游自适,穿梭在水草间,翩跹而去。女儿正是好动的年龄,两岁多的孩童,自是对一切说中的生物都充满了兴趣。看到鱼翔浅底,早已是欢呼雀跃,一只小手直往水中抓去。受到惊吓的鱼儿早已逃得毫无踪影。
复前行,约略十多分钟的光景,一座凉亭豁然映在眼前。飞檐翘角,奔突空中,内里空阔流动,自是舒爽。修建在半道溪边,倒真适合远足之人作短暂停留之所。此亭不知何名,也不曾见一字半句镌刻在上面。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流传千古,亭以文名,也是越千年,令人们所熟知。可惜我文笔有限,如能作一篇《某某亭记》,兴许有一天也能传扬开来。
山中之景,既是大致相同,那就绝无细细述说的意义了。无非也就是些高大的松树,环绕的藤蔓,牵连的老树,和高低错落的坡地。
值得一提的倒是孩子们的兴致,平时儿子要上学,自是到了周末才有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可因了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基本已经将周末时光挤占殆尽。不是驰骋在绿草茵茵的足球场,就是奔跃在艰深曲折的围棋赛,难以腾出时间出去走走。如今逮着了这个机会,撒着欢的飞奔而去,一路上充斥地就是他和女儿的追逐打闹声。
尤其想不到的是,女儿的体能竟然如此之好。才两岁半的孩子,全程基本不用抱持。即使是最难登的路段,俨然倾斜差不多90度的扶梯,也能抓住扶手噌噌向前。哈哈,看来她具有运动健将的天赋,运动会来个跑步之类的当是不成问题。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还是继续往前攀爬吧。这途中,我倒是想到了一些适合此情此景的诗句,诸如潦水尽而寒潭清,云无心以出岫之类的美文。
但很遗憾的是,我倒是没有在步道这里亲临感受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如果有机会,我真想邀请几个好友,月明之夜,来到这山中,感受风移影动,人闲桂花落的情境。
出了步道,就到了上垌地界,尽头处就是村头一小店。物品不多,卖些零食和饮料,日常杂用罢了。唯值得一说的倒是那个腌制的萝卜酸,鲜脆酸香,上口就是一个嘎嘣,味道纯正,可口极了。价钱倒也不贵,一块钱一片。搬张凳子,小坐片刻,抽上一支烟,舒坦极了。
小小旅程,其实就是山水林泉和烟云草树,不过带给人的却是轻松的心情和愉悦的状态。只可惜,以前总忙于各种人生琐事,竟是给忽略了。
其实有空的时候,带家人来走走,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