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做核酸的仪式感,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散文)
今天小雪,“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虽然气温有十多度,但天是阴沉的,明显的有寒气袭人。午休时间回家睡一阵后,我走出家门,微薄的寒风拂面而来,我赶紧扣紧了上衣扣子。
走到社区绿化区域,就看见小区的核酸检测点已有人影晃动,工作人员正在红色的雨棚里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工作。因为经常检测,我已经和工作人员熟悉了。那个负责扫场所码的女孩,见我第一个到达,就以老朋友的口吻招呼我帮她贴试管标签,由此我以举手之劳的姿态做了一会儿志愿者。尽管我们单位也同步安排有核酸检测点,但我一般中午回家午休,在家门口做更方便,因而与这位女孩也熟悉了。她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今天与她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后,互相加了微信,并按她的吩咐做了一点事。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的生命里会遇到许多人,擦肩而过后绝大部分又成陌路,但也有一些陌生人会成为你的熟人,尤其是微信时代,社交变得更容易更通畅。在疫情的“安排”下,我的微信朋友圈,从今天起又多了一位好友,也算是一种因缘吧。
还有居民陆陆续续赶来,一个个戴着口罩在后面排队。核酸检测开始后,我顺理成章地第一个检测。做完核酸,心里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轻松了许多,可以不慌不忙地往单位赶。新冠三年,“做核酸”从一个医学术语,变成了妇孺皆知的生活用语。从10月份开始,国内疫情错综复杂多点爆发,核酸检测频频,大家慢慢适应了这种防疫常态化的模式。许多人甚至把做核酸当成了一种生活仪式,在不经意中,它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两个月,长沙基本上是两天一检。走在街头,经常可见一些小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前方,一两顶雨棚,一两张桌子,几个垃圾桶,穿成大白的医务工作人员,负责扫码的工作人员,成了核酸检测的标配场景。每个检测点队伍都很长,一条通道排不下,就绕着圈排,大家都很自觉,佩戴着口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先来后到不拥挤,不加塞,不喧哗,就那么默契地依次扫场所码,然后静静地走向尽端的采样处……
排队在中国是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去银行办业务,进景区游览,去包子铺卖早点,挤公共交通……通常都是长长的队伍,一个个争先恐后,甚至有人霸道加塞,因而引发纠纷,甚至是斗殴。但是这些日子,大家每隔一两天就排上了长队,借万众一心抗疫之手,排队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从另一个意义上考量,疫情逼出了人心的善良之美和守规矩的虔诚之心,淬炼了国民素质,也是一次文明的进步。
三年前,新冠就那么突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人类经济秩序和经济活动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歇斯底里”的姿态重塑全球舆情走向,注定成为历史叙事的大事件。常规核酸检测,确实也打乱了许多生活节奏,给世界带来不安。但在中国,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措施,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全国疫情总体可控。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精准”是道必答题。当我们持着绿码健健康康过着我们安定的日子的时候,应该感谢不辞劳苦的每一场排队,致敬那些风里雨里坚守岗位为大家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
回到办公室,不经意看到了世卫组织的一组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1月21日17时12分(北京时间11月22日0时12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34522052例,累计死亡病例6599100例。21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68230例,死亡病例新增256例。全球战“疫”,命运与共。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所,自己生活在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度,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我们的共识,我们在科学防控的实践中,以更加精准的姿态与成果,昂扬着制度的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