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成长与成功的枷锁(随笔)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1874年,逝于1965年,享年91岁。《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可以说是毛姆小说代表作,获得了世界范围内读者经久不衰的热爱!
这两部小说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实质上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枷锁。
一
《人性的枷锁》自不必说。小说名称里就有枷锁二字。这本小说起初名称不是《人性的枷锁》,而是《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这个题目对小说描写的内容进行了精准的概括。但按照此名投稿,却没有出版社问津。因为原名只是对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并没有突出主题。从主题看,还是《人性的枷锁》更精准。据毛姆自己讲,《人性的枷锁》命名灵感来自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第四部分“论人的奴役和情感的力量”。这个从主题的角度定下的名称,最终让作品大放光彩。
《人性的枷锁》这部小说一般被认为是毛姆半自传体小说。换句话说,菲利普的经历有毛姆的影子。小说创作时,毛姆39岁,相当于站在这个时点上回顾自己的人生,进行的一次总结。他通过描写一位跛脚的、敏感的、自卑的小孩菲利普如何逐步成长为成熟、稳重、坚定的青年的故事,全景展示了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成长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是精神的成长。所谓精神的成长,就是不断砸碎枷锁的过程。
从菲利普的经历,按照成长时间顺序,可以概括有自卑枷锁、保护伞枷锁、宗教枷锁、情欲枷锁、经济枷锁等等。当然这么列举,不一定全面,不同的人从小说中还能总结出其他枷锁。这正是用“人性”来限定枷锁高明之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人性,但谁把人性说清楚了呢?谁提出的人性令所有人心悦诚服呢?答案是:没有。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人性是抽象的。毛姆在《人性的枷锁》里,也没有明确说出来人性的枷锁到底是什么。这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来观照自己人生路上的枷锁。每个人成长路上的枷锁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这与其形体、家庭出身、所受教育、个性等密切相关!但菲利普的成长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菲利普这个文学典型很有意义。他告诉我们枷锁无处不在!枷锁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枷锁并不可怕,完全可以砸碎。我们要做的,一是知道枷锁在哪里,二是因时因地去砸碎枷锁,获得解放和自由!
二
有人会说,《月亮与六便士》怎么也扯到枷锁上面了?它的主题不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吗?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我们既要怀揣理想,也要脚踏实地。这么理解也不错。但是这么理解,好像显得浅显了。如同前面说到《人性的枷锁》原来叫《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无人问津,根本原因是它只是从内容角度概括小说,而不是从主题角度。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问世,毛姆时年45岁。他1897年专业从事文学创作。不到30岁,便成为红极一时的剧作家。1908年,伦敦舞台竟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1915年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又获得成功。此时用功成名就形容他,不为过。如果过去是追求成功,那么成功以后追求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通过描写思特里克兰德放弃舒适体面的工作,放弃优渥的生活,抛妻弃子,追求绘画艺术,最终成为大家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成功”之路。要表达的主题,还是枷锁问题。
毕竟一般来说,思特里克兰德已经很成功了。那么成功到底是什么?追求成功的路上有哪些枷锁,如何砸碎?这都是《月亮和六便士》要带给人们的思考。
这里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的成功,如当今很多人追求的房子、车子、票子等,而是具体一个人“人生”意义上的成功。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内涵非常丰富。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一直试图回答。本书也有讨论,比如“他只不过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一个宁静的环境里,不追名逐利,过好自己的生活,这真的是毁了自己吗?反之,成为一个有名的医生,娶一位貌美的妻子,过着优越的生活,难道就是成功?我认为,关键在于他认为生活具有怎样的意义,在于他认为自己应该尽怎样的社会义务,在于他对自己是怎样的要求。”这是毛姆精心设计的一个小故事,目的就是表达对成功的看法。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毛姆对体面的职业、漂亮的妻子、优越的生活就是成功的定义持否定态度。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成功在于生活的意义的认识,在于尽社会义务,在于对自己的要求。每个问题展开来,都是一大篇文章。这里不赘述。
对于“成功”需要打破的枷锁是什么?首先要正确地定义“成功”。这是方向问题。定义不正确,本身就是沉重的枷锁。从世俗观点看,思特里克兰德已经很成功,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妻子温柔漂亮,有两个孩子,过着优渥的生活。但他的人生成功的意义,是当一名大画家。那么上述条件,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全成了枷锁。相对于终极目标——绘画,其他一切都是枷锁。亲情是枷锁,所以他抛妻弃子;友情是枷锁,所以对于帮助他的朋友,毅然抛弃;爱情是枷锁,所以他无所谓爱情。书中有一大段思特里克兰德的话:“爱情对我来说是多余的东西,我没有时间去和女人恋爱。我认为它是人性的一个弱点。然而我生来就是一个男人,偶尔我也会需要一个女性。可是当我的情欲得到满足的时候,我就得立刻去干别的事情了。作为一个男人,我无法战胜我的欲望,这令我很恼火。我非常痛恨它,因为我的精神被它禁锢住了,不得自由。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将战胜它,不再受欲望摆布,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我该做的事情上去,不受任何干扰”。正如书中所言:“我塑造的是一个残忍、自私、野蛮、好色的人,却把他写成了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但这是事实”。在作品中的“我”看来,“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可恶的人,但我依然认为,他很伟大。”
他的伟大,不是理想的伟大,不是生活或成就的伟大,他的伟大,是精神的伟大!是实现理想的方式伟大!阅读《月亮和六便士》,我们可以看到毛姆塑造的思特里克兰德这个典型:他完全漠视生活的舒适享受;他对绘画的热情始终如一;无论经历任何痛苦、磨难和考验,都未曾放弃;他将所有的热情、激情一股脑地全部用在绘画这个理想上面。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专注。这让我们看到,对于成功来说,除了专注,一切都是枷锁。
三
如果将两本书联系起来看,这两本书简直就是姊妹篇,谈的主题都是枷锁问题。《人性的枷锁》说的是成长的枷锁,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应该砸碎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说的是成功的枷锁,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应该砸碎的枷锁。
我们可以效仿《人性的枷锁》里面菲利普,砸碎一切成长路上的枷锁,逐步成熟稳重起来。但我们很难效仿《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因为我们无法砸碎除了专注以外的一切枷锁。那是烟火人间,那是社会环境。脱离了社会环境,我们很难生存。所谓形势比人强。但思特里克兰德这个典型形象可以矗立在我们心间,当我们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多了一个前行的榜样,多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我们应当知道这个榜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