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筐·岁月】掬一缕墨香慰风尘(散文)
一
窗外,明明的月照着,微微的风吹着。捧一本书贴近脸庞,紧靠着书的温暖。
书里淡淡的油墨香染在指尖,笔锋在春夏的明媚与秋冬的凛冽中划动,点墨寸心书写穿越年轮的旅程。心颤动着跟随文字,快乐也微微伤感着。当文字跳动着成为一种记录、一种人生的自我展示,它含泪带笑便有了生命的色彩。
我是一个愚钝的人,从小并未受到天赋的眷顾,与文字结缘起始于给父亲写祭文。父亲车祸骤然离世,带给我巨大的精神冲击,那些蜗居在家阴霾的日子里,许多的心绪无法与人言说,我打开电脑,敲响键盘,把所有的思念、遗憾和悔恨统统都挥撒在指间笔下。我用稚嫩的笔写六月天劈头盖脸的狂风暴雨、写故乡的老槐树、写桃源湖边的垂柳、写天上残缺的月牙、写那个我追逐而去貌似父亲的背影。沉溺于文字中,我把文字当成了一个“避风港”,只有在那儿,我才能得以平静,而那“以外”的世界仿佛到处都充满了危险。书成了我的“镇定剂”与“安魂药”。
生逢在世,很多时候,疲惫与逃亡的灵魂需要一盏明灯导航。可当风浪卷来,谁能为你导航?人海茫茫,来来往往可以说话的人很多,但能为你指点江山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谁都不容易,谁都自顾不暇,谁能够拥有一双可以透视整个时代的清澈眼光呀?生活中若有志趣相投的友人促膝相谈、畅所欲言,这实在是抚慰人心的一大快事,可这样机缘似乎很少。有是幸运,没有则是宿命。生活中,大部分的路终究是要一个人走的。白岩松说:“书籍带他摆脱抑郁。”确实,真正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只有书籍。岁月流转,前路未知,理智告诉我们,需要去读书。是的,我们需要在那些伟大的哲人思想里寻找方向与出路。孤灯夜读,与哲人为友,确能慰藉人心。
我曾经喜欢跳舞,喜欢徒步运动,但两次骨折后,这两种喜好便与我绝缘了,固疾在腿,激烈运动已经不再适合于我。友人们喜欢用打牌消磨时间,可我无半点兴趣,读书写字成了我娱乐休闲的小小爱好。我为自己买了很多的书,读着、写着,慢慢地,我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一片可以聊以慰藉的精神家园,心灵的栖息地,一个无穷的知识宝库,它可以娱悦身心,疗治创伤。渐渐地,书籍成了喂养我灵魂的精神粮食,它以其温柔的力量浸入了我的生活。
翱游文字世界,读别人的文章,咀嚼别人的文字,感受着文字的温度。那些触动心弦文字,只一眼便爱上,想象着文字背后的写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灵魂才能写出那些动人心魂的文字?与素不相识的写作者在文字里邂逅,由衷地欣赏并敬仰他们,优雅富含哲理的文字充满了魔力与光辉,它彰显着写作者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而这都是值得我吸取的精神财富。
越来越觉得文之精华,犹如美食,食之不厌。当读书成了一种习惯,一天不读书便感觉食之无味。很多年了,书里的光芒照耀着我的行程,一行行、一页页如光明的旅途。
已知天命的年龄,读书写字为哪般?有人不解地问我。我笑:“不为名、不为利,只想把墨香留在岁月里,给生活添几分光明、添几分温暖、再添几分理智、几分香馨。”
书籍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在有限的时间,通过别人的智慧来延伸自己的知识,是一条最好的捷径。
二
小小素笺字,说尽世间事。在书里,我看到了人性的悖论,我听到了沉睡的春雷。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带给我一种幻觉与飞翔的感受,汤显祖用超越现实的故事来抵达理想的完美。还有他的至理名言“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让我谨记于心,不敢忘怀。读书的好处就是“悟”,书读得多了,心便宽了,心境也明朗了,有些事、有些法律法规你永远不会去触犯。
书里书外看人生,很多的事起起落落,很多的人聚聚散散,当我再遇到有些糟心的事也便见怪不怪,不钻牛角尖了。
时光的页码里,留下了岁月的印痕。曾经不懂得接纳现实生活,幼稚而理想地希冀风水含笑的春韵与风吹麦浪的金色阳光,经历若干之后才明白,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人的一生,不过是在残缺中完美,在破碎里成全。
人活着太不容易了,从生下来懂事开始,父母和老师给我们的教义都是要努力“向上”。可生活常常活得困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道道关卡横亘在人面前,我们既要躲过天灾人祸,又得努力继续地向前走,并且走得还要过得了自我关。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带着无限的困惑归顺于生活,在吞下苦楚的同时委曲求全。
记得父亲不在那一天,在现场的交警告诉我们事故原因:父亲下车捡东西,肇事者于道路转弯的地方追尾酿成车祸。一个月后,出乎意料的是交警推翻了现场勘察的结论,并且换了一个未到现场的交警经手办理,最后结果定论为父亲超车。出尔反尔背道而驰的结论,原因无需细说。悲愤之余,我杀了肇事者的心都有。父亲莫名丢命,最终还被扣上超车之罪。我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平事?我想为父亲伸冤呐喊。可母亲,我的老母亲,她红着眼眶劝我们兄弟姐妹。母亲说:“算了,人都没了,再气愤、再去争,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公道自在人心,举头三尺有神灵,不管怎样处理我们都接纳吧,事情的真相,天知道呢。”
母亲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崩溃之余,我靠着尚存的一丝理智,没有去报复。我只在祭文里祈祷:“愿仁厚的大地永安父魂!”很多年后的今天,回想此事,我的理智一方面来源于母亲,另一方面来源于书籍。我想起了大唐才女“鱼玄机”的命运,鱼玄机因冲动打死婢女而丢命。我深知冲动是魔鬼,冲动会毁了人的一生。“冤冤相报何时了?”宽容是最大的美德。肇事者活生生地剥夺了父亲的生命,难道我因此也要去剥夺肇事者的生命吗?谁都没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有些时候,人的意念在指缝间摇晃,所有的幽怨、抑郁、痛苦都拥挤在这窄窄的空间,从这头到那头,一念之间的距离,穿过去海阔天空,穿不过去就此沉沦。我庆幸因为书籍的力量,我逾越了那道屏障。我以宽阔的心胸原谅这世间的不平事,我期望世人都相安无事。
三
十多年过去了,我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读书中度过劫难,读书写字带给我了无穷的乐趣。我写别人的故事,也写自己的故事。春天,我写春色三分;夏天,我写山花浪漫;秋天,我写雨中枫叶;冬天,我写皑皑白雪。难过时,我写我逃亡的灵魂;高兴时,我写云雀的欢歌……
我把我的精神世界尽情地展现于文字,我在文字里娱乐。
江山文学网里,有很多老师让人敬佩。我的敬重因文字而起,看他们的文字,从文章中了解到他们的情况,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让我感动。明明生活给了他们刀割般的疼痛,可他们却从来不写在脸上,他们的文、他们的字,一如他们的人,高雅脱俗,不沾一丝俗念,他们把无尽的疼痛深藏在心底,一如既往地活着,活在他们热爱的事业中。他们的文章是他们生命意志的表征,他们呈现给读者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他们和人文诉求,以自然为榜样,提升和完美着自己的生命。写作者有两种人:一种是站在自我的生命之外观察和看待人生,他们精巧地构造着一个艺术世界。另一种是从自身最直接的生存环境中来思考和表现人生,他们所构建的文学,主要是为了安顿自我的灵魂。我特别敬仰后一类写作者,因为,他们是以自身的生命写作,这样的文章是有生命的,它震荡着生命的博动,流淌着青春的热血,敞亮着自我的灵魂。江山文学网的老师们大多属于后一种,永远值得我学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很多的人在充满了快乐的时光中,仍然感觉到空虚与悲哀。与日俱增的欲望搅乱了人们的心智,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多了,写字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尽管如此,但也无妨,让喜欢写的继续写,让喜欢读的继续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