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特别喜欢读书的高玉宝(散文)
熟悉高玉宝这个名字,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读小学的时候,读到他的那篇文章《半夜鸡叫》,觉得写的非常好,读完之后,非常憎恨地主老财周扒皮,非常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兄弟。同时,也非常赞成战士作家高玉宝的写作才能。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有机会认识高玉宝。
认识高玉宝老人家,是在20多年后的1988年。那一年我已经当兵近20年了,从外长山要塞区海岛部队调到旅大警备区教导大队政治处任政治理论教员也已经6年了。1988年,那是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第二年,旅大警备区承担沈阳军区关于十三大专题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于是,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宣传处把我从教导大队抽调来帮助完成这个课题的演讲稿撰写和讲课录像任务,接着全军又搞恢复军衔制度,我又参加了旅大警备区军衔办公室的工作。认识高玉宝正是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
那时候总政治部文化部为了丰富基层部队干部战士的文化生活,经常把国家一些政治、时事、历史、法律、科技方面的书籍,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文学名著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欧阳海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苏拉》等印刷出版,下发给基层部队,供干部战士们阅读学习,我在团、师、军政治机关都工作过,了解这个情况,也经手下发过这类书籍。高玉宝那时候已经退休在家,由于他非常喜欢读书,就时不时地到宣传处来,看看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书到了。
可能是他经常去,宣传处的人也有些习以为常了,有时候忙的没有时间接待他,他就自觉地离开了。可当我听说他就是《半夜鸡叫》的作者、战士作家高玉宝时,觉得很惊讶也很惊奇,怎么高玉宝原来就在我们旅大警备区呀,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呢,于是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也是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对高玉宝这样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前辈,更是敬佩不已。当我知道他是来找书读之后,每次他再来,我就会主动地接待他。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屋,而我又没有时间陪他,我就给他打开宣传处装书籍报刊的仓库,让他自己进去挑选。我想,反正那些书籍堆在仓库里也是那么堆着,为什么不让喜欢读书的人拿去读呢?他也因此对我一再表示感谢,谦卑得像一个小学生。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那书籍是公家的,他是一个老兵,又是一个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前辈,还是一个著名的战士作家,拿去一些读还有什么不应该的吗?
后来,我于1996年至1997年,先后为在大连的全国知名的军旅作家每人写了一篇万字左右的报告文学,其中有郝中术、张正隆、张云晓、马晓丽、庞泽运、常万生、刘新智等,其中,战士作家高玉宝、海军少将作家王世昌也都列了进去,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采访成,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高玉宝,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4月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15岁起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
高玉宝后来被安排入校学习,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是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后来,为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师职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后来我才知道,高玉宝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的知名度,在中国作家中是排在前列的,作品就是那篇《半夜鸡叫》。高玉宝还是辽宁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主任、顾问,德育教育导师,教授。曾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及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多次参加全国全军英模、先进工作者大会,还多次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曾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23次接见。他曾作传统教育报告3300余场,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获金质奖章。
高玉宝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出版的就达450多万册,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他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
高玉宝是一位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2019年12月5日,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2岁。
看到高玉宝的革命经历和那些赫赫战功,看看高玉宝取得的那些成就,看看高玉宝那样的谦虚谨慎,无论是作为一个英勇的革命战士,还是作为一个勤奋刻苦的作家,还是作为一个离休后学习奋斗不止的老人,哪一点都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