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沁园春•平型关(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沁园春•平型关(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6发表时间:2022-11-30 21:30:57

《沁园春•平型关》
  
   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一组韵•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苏轼正体。
  
   梦里雄关,脚下废垒,陇上残阳。
   怅滹沱水冷,燕云霜重,《沁园春•平型关》
  
   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一组韵•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苏轼正体。
  
   梦里雄关,脚下废垒,陇上残阳。
   怅滹沱水冷,燕云霜重,五台黯淡,恒岳微茫。
   北抵甘蒙,南通鲁豫,断谷危陉接大荒。
   朔风怒,惜长城欲动,戍堡生凉。
  
   战云衅起倭邦。眼中血、男儿赴国殇。
   念锡山铩羽,爱源折戟,几经苦战,历尽彷徨。
   万里山河,一抔黄土,恍惚英魂啐夜郎。
   昏鸦唳,任肝肠寸断,酒祭危墙。
  
   注: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处的平型岭脚下,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南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址尚存。
  
   倭邦----即倭国,是指日本,是日本的古称,又叫做“东夷”“扶桑”“东瀛”。东汉时期,汉光武帝赐倭王篆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倭国一直沿用了上千年。“倭国”原来的意思是此国妇女壮丁都身材矮小,直意“矮国”不甚好听,而“倭”与“矮”虽非意似但也形近,于是用了“倭国”之称。
  
   念锡山铩羽-----锡山,即阎锡山。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河边村(现属定襄县)人,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政府公派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追溯阎锡山早年生活,其1883年10月8日, 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河边村,其父阎书堂是名商人,擅长倒买倒卖,精通投机。阎锡山9岁读私塾,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形成了封建保守的性格。1902年,阎锡山不顾阎书堂强烈反对,考入山西武备学堂,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04年,阎锡山被保送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和孙传芳、唐继尧、冈村宁次等人成为同学。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阎锡山成为最早会员之一。阎锡山面见孙中山曾表态说:“当南方各省起义之时,我必将在山西遥相呼应。”在日本,阎锡山既接受了革命思想,又接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封建保守、革命激进,军国主义,这构成了阎锡山矛盾而复杂的一生。1909年,阎锡山学成归国,被任命为山西新军第八十六团团长。阎锡山知道清朝已经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倾覆。于是,他一面向清朝大表忠心,一面秘密在山西新军中秘密发展,积蓄力量。阎锡山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就这样,阎锡山轻而易举地被清朝认定为大清的忠臣,而“大清忠臣”阎锡山其实是山西新军的革命核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0月29日,阎锡山利用清朝的信任,指挥山西新军发动太原起义,控制了山西。太原起义是阎锡山的人生高光时刻,连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前来山西视察时都肯定了阎锡山的功绩,要不是他在起义中切断了南北交通枢纽,清政府军队无法到达,或许各地的起义不会这么顺利。阎锡山不久后面临着自己涉足军政界后的第一个重要选择,不久,29岁的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都督,开启了对山西长达三十八年的统治。1912年,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当时,长江以北几乎都被袁世凯的北洋军所控制,只有山西的阎锡山是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袁世凯将阎锡山视为心腹大患。1913年,袁世凯召见阎锡山,于是,阎锡山装出了一副唯唯诺诺、毫无能力的样子。会面后,有人向阎锡山询问袁世凯的相貌。阎锡山支支吾吾地答道:“我......我没敢看,我只看到他的皮靴很亮。”袁世凯听后,哈哈一笑,认为阎锡山胆小懦弱,不足为惧。随后,袁世凯不断派出亲信,前往山西,担任要职,阎锡山主动退让,将山西的军政大权尽数让给了袁世凯的亲信。后来,支持孙中山的各省都督都被袁世凯撤换,只有阎锡山稳坐其位。1916年6月6日,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忧惧而亡。阎锡山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袁世凯的亲信全部清除,将山西军政大权重新收回到自己手中。继袁世凯之后,执掌北洋的是段祺瑞。阎锡山知道段祺瑞好为人师。于是,投其所好,备了门生帖子,拜段祺瑞为师。凭着这层师生关系,段祺瑞对阎锡山全力支持,阎锡山对段祺瑞也唯命是从。在山西,阎锡山施行了保境安民的策略,即不参与军阀混战,却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扩军备战,以至于山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百姓大量涌入山西。当时,阎锡山正在推行他的“六政三事”:“六政”为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事”为种棉花、植树造林、发展畜牧三件事情。1918年这一年,山西就开通了水渠156条,凿水井3000多眼,大型蓄水池修建了8座,一共可以灌溉农田70多万亩。还在全省种了3000余亩桑树,1000万株绿化树,使得山西的农业在短时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山西社会风气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阎锡山上台即实行“天足”政策,很快10岁以内的女子缠足的数量就少了约八层,其他年龄解放脚的人也有6层左右。1918年间还查获了4609起贩大烟的案子,勒令戒毒者36469人。“六政三事”仅仅实行一年就给战后的山西带来了一片繁荣的气息。“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思潮,阎锡山为了继续发展自己的山西,不卷入战争,就提出了“造产救国”的政策叫蒋介石对其放松警惕。阎锡山给山西制定了一套“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目标是政治上在十年之内改善现行山西的政治体制;经济上大力发展公营企业,叫全省人民每年平均增加20元的生产价额。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山西在办厂、开矿、制造业等实业方面有了一些成绩,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的这6年时间里(1937年),山西已经有了钢厂、化学厂、洋灰厂、铁轨钢板厂各一家;制造枪械、火炮等兵工厂5家;纺织厂、造纸厂、皮革厂等轻工业厂房30多座;在山西境内修建了长度约1100公里的铁路。短短六年时间里,不动产从开始的500万增加到了1个亿。正因为阎锡山上任后的种种措施,才使得为山西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改变了山西百姓的生活水平。阎锡山在山西创造如此多的财富,也没有像其他军阀一样疯狂压榨百姓,反而通过合理的经营来不断扩大再生产,将山西推到了全国“模范省”的地位。当然阎锡山也没有只顾着发展经济,有了钱的阎锡山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军队,期间他建立了一支高达几十万人的晋绥军,并且自己地区就有兵工厂,部队全部都配备着精美的装备。也正是紧握着“枪杆子”的阎锡山才可以在自己山西的“独立王国”中待38年。历史回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双方都派人前往山西,寻求阎锡山的帮助。阎锡山对双方说道:“山西的力量还很弱,谁也得罪不起,只能保持中立。”1926年3月,自觉羽翼丰满的阎锡山和张作霖、吴佩孚结盟,共同攻打冯玉祥,夺取了绥远省。阎锡山组建晋绥军,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1927年6月6日,阎锡山顺应形势,接受蒋介石任命,出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4月10日,二次北伐开始。阎锡山受命蒋介石率军进攻张作霖,相继占领了河北、北平和天津。同年,设置察哈尔省,阎锡山的亲信赵戴文被任命为察哈尔都统。至此,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四省和北平、天津两大城市全都落入阎锡山控制之中,其实力达到巅峰。1930年3月14日,阎锡山、冯玉祥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阎锡山被推为盟主。9月18日,手握重兵的张学良通电拥蒋,派兵入关。阎锡山、冯玉祥的军队全线崩溃,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阎锡山宣布归隐,12月底,逃避大连。归隐前,阎锡山对亲信徐永昌、杨爱源说道:“只要把二十万晋绥军掌握住,晋绥这块地盘,蒋介石就抢不走。”并对外放出风声道:“八个月后,我阎锡山还会回来的。”1931年8月5日,阎锡山秘密潜回山西。蒋介石大为震怒,连发电报逼他离开山西。阎锡山毫不在乎道:“日本马上就要对东北采取行动了,到时候怕他们请我,都来不及呢!”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蒋介石不得不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和解,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日本。1932年2月,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东山再起,再次主政山西。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日军在控制了北方的情况下,又把目光放在了华北地区的大省山西上面。当时的阎锡山在屡次的军阀混战中,势力一度达到了顶峰,而他作为山西当时的“一把手”,对于日寇的侵略,他的反抗义不容辞。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阎锡山率领他的亲信部队奋战在抗战第一线。1937年9月—11月,太原会战爆发,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防御战,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2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约28万人,伤亡10万人以上。当,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作为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阎锡山的晋绥军损失惨重,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后,虽然战役歼敌上万余人,但由于敌我力量装备过于悬殊,山西全境几乎全面失守,阎锡山的晋绥部队更是直接被打得只剩四万余人,而他的地盘也从之前的山西全境,变到如今的只剩晋西的7个县。有天晚上,晋军一支宣传队演出话剧《枪毙李服膺》。那时文娱活动少,加上又是大家知道的李服膺在天镇之战因抗日不力被阎锡山处决的事,所以大家很早就来到场子里。不料,演出开始后,有个军官跳上台对官兵们大喊道:“我就是李服膺手下的排长,你们看,老子真的不抗战吗?”说着拉开衣服,指着身上的伤疤道:“这四处刀枪伤怎么来的?狗咬的吗?不!是鬼子的刀枪给我留下的!仅我们团伤亡就八九百!”场子里议论纷纷,弄得戏再也演下去了。后来阎锡山再也不允许演出这场戏了。这个排长身上的刀枪伤当然不能证明李服膺积极抗日,被处决是冤枉的。但是阎锡山不准再演这出戏,说明背后有种种原因。也就是说,对天镇之战的失败负责任的,绝不止李服膺一人。原来1937年8月下旬,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部队放弃北平以北的南口后,日伪军分三路攻占了张家口。阎锡山曾派兵支援南口,结果在途中遭到重大损失。当时,李服膺是61军军长。他指挥的101师到达山西东北部的天镇时,突然接到阎锡山在原地坚守三日的命令,挡住敌人进入山西,并指明是为了掩护大同会战。101师武器装备比较差,工事也不牢固。战斗一打响,日军用飞机炸、大炮轰。士兵伤亡很大。好不容易坚守了三天,第四天准备撤退时,又接到阎锡山电令:“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101师只得执行命令,继续阻挡日军。从这天开始,日军不分昼夜,不断对晋军阵地进攻,所有的工事都被炸平了,但士兵们依然奋勇坚持战斗。第二个三天又过去了,101师已经伤亡过半,没有援兵开来。留在原地又不能打了,撤又不能撤,怎么办?第七天拂晓,日军又开始大炮轰击。400团是防守右翼的。敌人用大炮集中轰击此地,不到两小时,有个连全部牺牲。有个营隐蔽在山洞里,结果山洞被轰塌,全部官兵遇难。400团眼看再也打不下去了,急忙向师部求援,可师部已无预备队,于是向军长李服膺求救。然而,等了好久终于等来消息,李服膺命令101师撤退。根据阎锡山的命令,101师是为了掩护大同会战,那大同战事又如何呢?原来,南口失守后,蒋介石给阎锡山打电报说,要派30万大军协助阎锡山守卫山西。但阎锡山担心蒋介石的部队来了后,失去自己的山西地盘,所以他一直主张“守土抗战”。他决心要用晋绥军30万全力在大同与敌会战。如果打败,再请蒋介石部队来守雁门关。阎锡山总算稳住了蒋介石,便派代表和日军谈判,希望他们绕道不打山西。谁知日军不吃这一套,向雁门关扑了过来。阎锡山只得命令101师就地抵抗。要命的是,李服膺命令101师撤退,打乱了阎锡山的部署。但他知道,擅自撤退一定会受到阎锡山的惩罚。他私下给军法总监唐生智发了一封电报,要求派人来了这场战事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只要最高当局派人来调查,自己也不至于被阎锡山严厉处罚。不久,阎锡山发来电报,要李服膺回太原去。部下劝李服膺不要去,李服膺不听,还是去了。更悲哀的是,李服膺做梦也没想到,他发给唐生智的这份电报竟要了他的命!这次回太原是领死的!原来唐生智接到李服膺电报后,就打电报给阎锡山,要他通知李服膺去南京报告战斗情况。阎锡山当然不希望南京了解真实情况,于是决定杀李服膺灭口。当李服膺乘汽车到了阎锡山的督军府后,阎锡山隔了一会儿出来了。阎锡山按着公案对李服膺说:“我把你从学生培养到军长,今天什么也不必说啦!至于你的家人和孩子,我完全负责,你放心吧!”说完就走了。李服膺气得把帽子往地下一扔,大骂道:“那还说他什么!”接着,陪审官和宪兵司令把李服膺拉上汽车。李服膺喊道:“为啥这样糊里糊涂杀人!我死得不明不白!”李服膺被带到大校场就被一枪打死。李服膺一死,南京再也听不到汇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阎锡山也继续实行他的“守土抗战”。1939年12月,阎锡山对我军发起进攻,史称“十二月事变”。随后,阎锡山积极反对我党,屡次制造摩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阎锡山以第二战区受降长官的身份,重返阔别八年的太原。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阎锡山向我军进攻,均遭失败。1947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经过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山西全境尽入我军之手。1949年6月13日,阎锡山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这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届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2月8日,阎锡山从成都飞往台湾,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1950年1月25日,阎锡山辞去国防部长职务,3月15日,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职务。8月12日,阎锡山前往台北郊区的阳明山菁山草庐,开始了“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享年七十七岁,葬于阳明山。

共 1044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词的上片依然以写景为主,平型关与废垒、残阳等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萧索、冷寂之势,且其地理位置也彰显出不凡之处;下片则以天下战事为主,人物与历史相融合,那厮杀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几经苦战,历史彷徨’令人心生震撼,更使作者忧思重重。欣赏作者的文字,感谢赐稿东北,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