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北方小镇(散文)

精品 【齐鲁】北方小镇(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1865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5发表时间:2022-12-01 08:32:45


   镇子不大,东西南北被一条街贯穿。不大的镇子从上到下,住着十几家店铺。粮店,蔬菜水果店,婚纱摄影店,酒店,羊汤馆,铁匠铺。街在小镇中间拉出十字架,小商贩,小摊位,像一个个脑壳,抻出来打量这个世界。
   七八岁的孩子,记吃不记打。吃什么?每家过得差不多,穷得生疼。“苞米粥,稀溜溜,就着咸菜干啾啾”是老辈人留的老话儿。粥不稠,照得出人影儿,一顿喝三大碗,到外面耍一会儿,肚子就叽里咕噜唱起来了。吃不饱怎么办?偷,在小镇,偷吃还没人挨揍。人说,小镇的人善良,悲悯。一点不假,饥荒年月,大家半斤八两,挑起来一般沉。饿不死,命大。偷吃,我和隔壁阿三最在行。
   阿三家其实比我家强,他爸是木器厂工人,那阵子工人吃皇粮的是香饽饽,大闺女就稀罕嫁端铁饭碗的。阿三他妈是大连下放知青,那身段那模样,十个男的,九个能看中,剩下一个还是脑血栓。阿三家住的是平房,院子也宽阔。冬天生炉子,屋里暖和不说。他妈喜欢在炉子上烤地瓜,烤青皮鱼,烤面包,也烤土豆。
   我来找阿三玩,总遇到他妈把烤得焦黄的青皮鱼,夹进他饭碗里,阿三一边哧溜哧溜喝厚实的白米粥,一边慢条斯理地吃青皮鱼。那鱼在他牙齿间发出咯吱咯吱,咔吧咔吧响,我一个劲咽口水,喉咙咕嘟咕嘟的。他妈说:“倒霉蛋,赶紧吃,吃个饭像大姑娘上轿。”
   阿三仍旧慢吞吞的,像蜗牛在爬。阿三有好吃的,好玩的,背地里会和我们分享,他妈不让。这不影响阿三与我一起偷吃,偷,不好听。阿三规定,几个人组团后,偷改成借,借有些文绉绉的。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好,达成共识。借谁的?摆小摊的,小本生意。
   数了数,一条街有六个卖日杂货的小摊。一张长条桌子,一只只木头托盘。盘里躺着瓜子糖果花、生米、海枣、柿子干、麻花、南果梨、橘子等。靠东头的三家,掌柜的都是中年,精明的很。尤其是把头的李扁嘴,一年四季一把桃花扇攥在手里,没事搧几下桌子上的甜瓜梨枣,将一把藤椅磨得山高水长,叽叽歪歪,眼看快散架了,就是不倒。气死你,想借李扁嘴的东西吃,难于上青天。
  
   二
   夏天午后,李扁嘴在椅子上吃完一碗面,面白白净净,面上卧着两个蛋,几只大虾。有时三只,有时两只。几棵油菜,翠绿,玉白,赤红。组合起来,一副完美的水墨画。我们杵在李扁嘴摊子前,两米左右,不,一米远。眼巴巴看着李扁嘴,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手法娴熟地剥虾,李扁嘴吃虾时,不着急,捏着虾肉,朝我们炫耀一下,说:“想吃吗?想吃也不给你们。”说着,捏起虾肉,往嘴里一扔,吧唧吧唧嚼,嘴边全是油!李扁嘴也不撵人。扯一块卫生纸,擦一擦嘴巴,头一歪,仰躺在藤椅上,打呼噜,像打雷。
   你不敢靠近,为什么?她睡觉眼珠子睁着,有一回,阿三胆大,伸出手指在李扁嘴面前晃动,李扁嘴一动不动,像一只大蛤蟆露着肚皮,睡觉。果真是睁眼睡,阿三本想掏一捧瓜子,就蹽。谁料,没等阿三碰到瓜子,李扁嘴忽得坐直身子,桃花扇一拍桌子:“死孩子,想偷吃,门都没有。”
   吓得阿三撒腿就跑,以后,几个经过李扁嘴摊子,小心翼翼的,生怕挨了她的桃花扇。另外,李扁嘴身上有烂韭菜的味道,熏死人,闻了就想吐。有人说,那是狐臭。咯吱窝有骚豆,做个小手术切了便好了。镇卫生院就在这条街后面,裤裆到裤腿的距离,李扁嘴不割骚豆,谁也没招。继续熏人呗,母亲说了,不许笑话人,她也不愿长狐臭,还有狐臭会传染人。
   过了马路,李扁嘴的斜对个,是王家小俩口的摊子,也是撑了一柄太阳伞,伞下坐着一张桌子,小吃的盛在青花瓷碗里,青花瓷碗是景德镇运过来的,价格不俗。王家媳妇,刚过门不久,头上插一朵粉色绢花,白嫩嫩的脸蛋,像才出锅的豆腐。不知哪个给起个西施的雅号,男人姓王,人们顺着她男人的姓,叫她王西施。王家摊子,我们是毕恭毕敬去买,平素,王西施在守摊,王西施在斤两上,从不短缺。足斤足两,还抓一把瓜子,抑或一块水果糖给顾客。王西施,一笑两酒窝。买她家货的,大都是老主顾,街坊邻居。
   王西施养了一只波斯猫,据说是波斯国的猫种,几经波折,远涉重洋,来到小镇的。王西施的波斯猫,在何处买的,不得而知。她甚爱波斯猫是真的,没有顾客的时候,猫趴在王西施的怀里,闭着眼睡觉。来人买货,波斯猫就在王西施的椅子上蹲着,也不乱跑。没看见波斯猫拉屎拉尿,有人说,王西施家的波斯猫,大小便在家里解决,吃的是猫粮,用的是猫砂。居住在山区里的小镇,不懂什么是猫粮,猫砂。
   一直认为人吃什么,猫吃什么。至少,我熟悉的人家,养的猫是吃人吃的饭菜。到王西施这儿,一切全变了。王西施有波斯猫,也有杂志。她经常左胳膊抱着波斯猫,右手在翻阅一本书。我看过她那些书,《婚姻与家庭》《知音》《小说月报》。
   王西施在我们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忍惊扰她,也不肯因了一个“借”字,坏了她对我的形象。同行是冤家,在王西施那风向变了,王西施不在乎李扁嘴抢她生意,李扁嘴有个习惯,见有人去王西施那买货,她急忙吆喝起来,说她的瓜子现炒的,她的水果糖正宗的,她什么都好,身上的虱子是双眼皮的。人就被她喊过去一部分,一小部分。大多数不听她叫唤。王西施也不恼,涛声依旧,云淡风轻,抱着波斯猫,看一本书。
  
   三
   王西施旁边的摊子,有点特别,罗生支把的小摊,小生意糊口,罗生快四十了,小儿麻痹症,一生在轮椅度过,我们不忍心去他摊子借。阿三这人大大咧咧,但心细。他妈烙了葱油饼,蒸大馒头。隔三差五还偷给罗生吃,他说,罗生哥可怜,咱们不惹他。罗生手巧,他租住的小房子,白天有人来坐坐,罗生早早泡一壶绿茶。放一盘瓜子,来的人是小镇丝绸厂退休老头,也有镇政府的离休干部。三四个老头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临走,买走罗生的烟酒糖茶,一嘟噜葡萄,一串香蕉,反正,不白坐,茶不白喝。
   人心肉长的,将心比心。罗生不容易,还单着。有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不是女方嫌弃他残疾,就是罗生看不中。罗生久而久之,也心灰意冷。这么一个人过,也挺好。拖儿带女,负担重,他的身板,经不住压。冬天,大雪落了一场又一场。罗生把摊子搬回屋里,炉火旺盛,炉子旁,围了一圈烤火的。我们冻得鼻涕嘴歪,也猫似的钻进罗生的房内,暖暖身子。罗生抓一把烤花生,递给我们。坐长条凳子上,听老头们唠嗑,谈论国家大事。
   罗生用铁钩子,捅一捅炉火,添几块蜂窝煤。一脸安静的笑,偶尔插一下嘴。听人说,罗生有个暗恋的姑娘,镇子马铁匠家的闺女,大春。罗生自知条件不行,只是暗恋,没向大春表白过。大春俊,水灵灵的花骨朵。一家有女百家求,她家境殷实。铁匠铺,前来打铁的人,走马灯一样,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淬火,一件件铁具诞生。钱,雪片般飘来。马铁匠的眼光自然高,他是不会把大春嫁给罗生的。
   有一次,大春来罗生屋里,买东西。不急着走,左顾右盼的。她发现罗生书桌,放着一摞书稿。她惊讶地说:“罗生哥,你会写小说?”罗生腼腆地说:“俺瞎划拉呢。”罗生摇着轮椅,把蜂窝煤用铁锨捯饬进一个木箱子内。大春问他,蜂窝煤有几个眼,罗生连眉头没皱一下,回答得很干脆:“蜂窝煤十二个眼。”大春脸就红了,大春走的时候,借了罗生一本书。
   大春告诉奶奶,蜂窝煤十二个眼,她奶奶说:“谁这么细心?”大春说:“罗生哥说的。”奶奶叹了口气:“可惜了,一个小伙子。”大春的心就像一块石头,沉了下去。
   大春出嫁的时候,人间四月天。整个小镇被喜庆的烟花爆竹塞满,唢呐吹破了小镇的山水。男方家来了二十几辆车,统统是高档轿车。大春是哭着被男人抱进车里的,罗生那天没摆摊,把门插死,捧着一瓶古井贡酒,喝得酩酊大醉。小镇上的人,都觉得罗生可怜,没人戏弄罗生。我们也是,对罗生只有敬佩,没有伤害他的意思。
  
   四
   我们的目光落在西街这三家摊子,原因很简单,掌柜的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借他们东西,可以大摇大摆,也不是明借,趁老头给人拿货,凑近小桌前,右手从桌子一角爬过去,有盘子或者盛货物的木匣子做掩护,一挠一个准。挠一把瓜子,糖果揣口袋里,再挠一把。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在谁借这件事上,我和阿三有分歧,我想让他去,我负责盯梢。
   盯梢也很重要,若老掌柜们瞅出端倪,我咳嗽三声,或吹个口哨,阿三就立即鸣锣收兵,配合默契,屡战屡胜。阿三不同意,他认为,我是装子弹,他放枪。有点居高临下,欺负人的成分。经过再三讨论,确定。我和阿三,平均分配,轮流作案。弟弟掩护,所得物品,三个人均摊。三个老掌柜摊子,按照次序借,今天借老玻璃花眼的瓜子,明天借张短腿的麻花,后天借刘老五的棉花糖。
   起初,借的次数太密,怕露馅。就商定每三天借一次,分别是早晨七点,小镇烟火缭绕,上班的,上学的,在街上挤挤挨挨,各种买。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人,一多,老掌柜们行动迟缓,思维就慢一拍。这时候下手,风险系数小,借了就走,裤兜满满的。坐在小镇的碧流河边,嗑着瓜子,咂着棉花糖,听淙淙的流水声。有时,就钻入镇东边的天主教堂,听牧师诵读圣经,跪拜圣母玛利亚。坐在教堂院里,高高的银杏树底,望着耸入云霄的教堂塔尖,发呆。
   其次是中午,老头或者老太太即使坐在摊子后面的板凳上,也是迷迷瞪瞪。弟弟吹一声口哨,我就行动,也紧张过,心提到嗓子眼。挠几把瓜子,水果糖,狼撵了般跑。老掌柜们也不追,我们有恃无恐了。老掌柜岁数大,腿脚不灵活,追也追不上。
   有一回,失手了。阿三失手了,那是黄昏,日暮西山,教堂的塔尖上,鸽子们飞回来,栖息,过夜了。晚秋的小镇,被一阵一阵北风,抽得啾啾响。下班高峰,老掌柜们应付着买货的人,阿三如往常一样,伸手挠瓜子,手脖子被钳子似的一只大手按住了,弟弟提醒他也来不及了,先脚底抹油,溜了。
   按住阿三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是黄掌柜。他没有声张,拽着阿三,低声说:“跟我进屋一趟。”阿三不去,黄掌柜说:“不听话,就捅你学校去,让你在几百人面前丢丢人。”阿三就不再挣扎,进了屋子,黄掌柜没打他一下,而是搬来椅子,叫阿三坐。拿出水果糖,瓜子,麻花说:“呐,吃吧,吃个够。直到你吃不动为止。”
   阿三哪里见过这阵势,不吃。黄掌柜说:“我让你吃,你不吃,你一个小孩家家学会偷?快吃,不吃就揪着你见校长!”阿三怯生生的看着黄掌柜,觉着黄掌柜不是在撒谎,也就敞开肚皮吃,一顿下来,两根麻花,半斤瓜子,一把水果糖。将阿三肚子撑得溜圆溜圆,黄掌柜说:“剩下这些给你的同伙带回去,以后想吃瓜子什么的,跟我说,别偷偷摸摸的了。从小偷根针,长大偷块金,不好!”阿三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阿三把黄掌柜的东西和话捎给我们姐弟,有好久没去小镇街上了,好像小镇从来不存在,就是去,也尽量避开黄掌柜的摊位。碰到他犀利的眼神,仿佛一下子触及了伤口,疼痛不已,一碰就流血不止,风雨交加。我们就上供销社走走,兜里没钱不要紧,转转,遛遛。看看橱窗的年画,明信片。香港明星,还有录音机连环播放的邓丽君歌曲《我只在乎你》。
  
   五
   豁上几个下午,在大街翻找纸壳,易拉罐,破铜烂铁,兑换小钱,买一桶爆米花,一根火腿,一瓶汽水,躲在镇俱乐部看一场电影,无所谓什么影片,消磨时间呗。情窦初开时,约同年级的男生看电影,对方没搭理我。嫌我丑,瓦岗腰,大板脚,大象腿,要颜值没颜值,要才华没才华,一肚子装的是人粑粑。就是个泡,混。泡影院,泡图书室,泡市场,泡供销社,泡东泡西,就泡不动帅哥。混,上课混,下课混,学校混,家里也混。
   在小镇,我成了街遛子,女街遛子,能拯救我的,除了书籍,再就是美食。我将大把大把的光阴,塞进镇里的图书室,坐在图书室靠窗的椅子上,窗外的那棵沙柳,盘根错节,粗大健壮,风一吹,树叶沙沙响。我读舒婷的诗,海子的诗,也读阿成的小说。心烦了,我就去教堂,听牧师祷告,灵魂有那么一刻的安宁。
   初三那年,小镇发生变化,一座座商业楼拔地而起,街上伸出来的小摊位,不见踪影,被一个个高大的店铺取代。供销社改做金玛超市,羊汤馆,铁匠铺也迁进规规矩矩的房子里。黄掌柜他们不干了,李扁嘴和王西施也不知去向。罗生还在,他开了一家画廊,卖自己的绘画作品,兼着刻字刻碑文。我没有再去打扰罗生,不是不去,是没脸去。那些新的商户,在小镇占据整个江山。
   考上县城的高中,离开小镇,我就再也没想过回去。不是背叛小镇,而是觉得年轻,到世界走一走。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接着是读大学,留在县城,成家做了母亲。回小镇,脚步匆匆。而小镇,几经风雨,几度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教堂的塔尖还住着一群鸽子,越来越多的人,周六周日来教堂诵经祈祷,做心灵的洗礼。
   事实上,人最终承担了所有,任何过往,都需自我救赎。
  

共 51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让人深思的文章。一个北方的小镇,寓意了那个时代普遍的生活,也浓缩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透露出发自内心深处的人性,善良与邪恶,只是出于闪念之间,只有心存光明,世界才会阳光明媚。在生活贫困艰难的日月,我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肚,清淡寡水的稀粥,根本解决不了一个孩子的肚子,正在生长期,消化的也快,一会儿就肚子咕咕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和村里几个孩子,整天无所事事,围着那些卖好吃的摊位转悠,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本来就饥肠辘辘的我们,更加饥饿。没有办法,只好看摊主们不注意的时候,顺手牵羊,拿些零碎解解馋。阿三是个行家里手,对于顺手牵羊的事,他很有一套办法,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轻松得逞。这些摊主里有善良漂亮的王西施,身有残疾却心存爱心的罗生,也有慈眉善目的老头老太太,大部分摊主都是好的,看到小孩子们拿点东西,也不生气。但也有大肚便便,心胸狭隘,有狐臭的李扁嘴。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阿三“借”黄掌柜东西的时候,失手了,被凶恶的黄掌柜逼着吃下很多东西,从此留下了阴影,改邪归正。我们也从王西施和罗生的身上,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品质,从心底升起了光芒。后来我读高中上大学,获得了高等教育,心底却始终放不下儿时的那些人。有教育意义的佳作好文,讲出人要有善良之心及感恩之心,释放一片温暖,同时也会收到一份温暖,善心与感恩之心的推动下,人间会变得更温暖。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善有善报,一个极有正能量的佳作,孟子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这就是个爱的传承,爱的力量。一篇暖文,非常感动,富有真挚的情理佳作,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祝您继续创作佳篇!【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2-12-01 08:33:56
  有教育意义的佳作好文,讲出人要有善良之心及感恩之心,释放一片温暖,同时也会收到一份温暖,善心与感恩之心的推动下,人间会变得更温暖。情节紧凑,语言生动。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1 09:05:09
  那时候经历的事,不能忘,也忘不了。社长,辛苦了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2-01 08:35:15
  我们也从王西施和罗生的身上,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品质,从心底升起了光芒。后来我读高中上大学,获得了高等教育,心底却始终放不下儿时的那些人。善有善报,一个极有正能量的佳作,孟子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这就是个爱的传承,爱的力量。一篇暖文,非常感动,富有真挚的情理佳作,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祝您继续创作佳篇!
回复2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1 09:06:44
  西施,扁嘴,后来都走了,一个喝药走了,一个急病走了。再回小镇,留下的是一条空荡荡的街道。
3 楼        文友:成敏        2022-12-01 08:54:36
  这是一篇很让人深思的文章。一个北方的小镇,寓意了那个时代普遍的生活,也浓缩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透露出发自内心深处的人性,善良与邪恶,只是出于闪念之间,只有心存光明,世界才会阳光明媚。
回复3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1 09:07:40
  社长,不知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经历,童年早已成为记忆和故事。而你的故事里,不一定有我。
4 楼        文友:含笑花        2022-12-01 11:39:02
  读到这篇散文,也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我虽然生长在林区,但居住的小镇与作者笔下的小镇何其相似?虽地域不同,但我们都处于同一个时代,对童年的过往确感同身受。好在我们都走过来了!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4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1 11:54:30
  是的,往事虽然苦涩,但回味无穷。
5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2-12-01 16:16:32
  一品给予读者心灵洗礼的好文,内涵深刻,哲理味浓!拜读学习佳作!遥祝冬安!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1 19:02:41
  谢谢老树老师,留下宝墨。
6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2-02 11:50:56
  很多生活的细节,写得饶有趣味。特别是吃,让人看着看着好像饿了。欣赏老师佳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6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2 11:53:34
  谢谢总编留宝墨。
7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2-02 21:17:20
  “在小镇,我成了街遛子,女街遛子,能拯救我的,除了书籍,再就是美食。我将大把大把的光阴,塞进镇里的图书室,坐在图书室靠窗的椅子上,窗外的那棵沙柳,盘根错节,粗大健壮,风一吹,树叶沙沙响。我读舒婷的诗,海子的诗,也读阿成的小说。心烦了,我就去教堂,听牧师祷告,灵魂有那么一刻的安宁。”
   因为小镇有了红叶姐这样的奇女子,我喜欢我向往,看是否我们能偶遇呢?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7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03 14:53:28
  我现在也是街溜子,到处逛。嘿嘿????
8 楼        文友:万重山        2022-12-07 13:55:32
  本文结构脉络清晰,语言描写不疾不徐。反映了各种各样的人性,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既有善良真诚的,也有精明不愿意播撒爱心的。
   本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气,有汪曾祺的文风。一般人遇到小孩子偷拿零食的情况,总是勃然大怒,上纲上线,而黄掌柜对阿三却让他一次吃个够,还吃不了,兜着走。体现了小镇的民风纯朴。
   这是一篇读完让人感觉很温暖的文章。佳作欣赏学习,向作者致敬问候!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