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寻春】暖冬(散文)
那一年,我八岁,上小学二年级。在我的记忆里,那年冬天的雪,比任何一个冬天都要大。
我们那儿有句谚语:雨打底子下大雪。那日,先是下了一场小雨,紧随其后,大片大片的雪花便铺满了整个大地。雪不受控制地下了一天一夜,天和地似乎颠倒了,到处是白茫茫一片。那是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雪。大雪覆盖了村庄,河流,山川,麦田,封了进出村庄的所有道路。村庄像一座城堡,裹在童话般的世界里,孤独而美丽。树上的雪被冰冻在树枝上,洁白透亮,如一树树银花绽放。有的枝条不堪重负,柔弱的腰肢悠悠荡荡地垂下来,风一吹,吱吱嘎嘎作响,像冰冻的音符在寒风里吟唱。
那年冬天,八十岁的外婆生了很严重的病,母亲日夜守护在外婆身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回家了。我们兄妹三人的棉衣拆洗了,还没来得及做。
我把家里仅有的几件单衣都穿上了,还是冷。我瑟缩着出门去上学。天地像一个偌大的冷库,小小的我随之被裹挟了进去。冷气钻进了我的身体,身上仅存的一点热气荡然无存,感觉瘦小的自己瞬间缩成了冰坨,手脚都不听使唤了。那么美的雪景,那么动听的鸟鸣,我却无心去欣赏,聆听,我所有的意识里只有冷。英子还没来,往常我们都是相约着一起去上学的。
三婶正在往英子身上套罩衣,英子穿着新做的棉袄,崭新厚实,看着就暖和。英子的脸红扑扑的,洋溢着满足的笑。这情景,让我瞬间想到了妈妈,心里酸溜溜的。我的妈妈此刻在姥姥身边,妈妈没有分身术,顾得了姥姥,就顾不了我们兄妹三个。妈妈心里一定是急坏了的。我多么希望姥姥的病快快好起来,姥姥的病好了,妈妈就可以回来了,妈妈回来了,我就能和英子一样有新棉袄穿了。想到了妈妈,我的心里一下就暖和了好多。有妈妈在身边的日子真好!
我先叫了声三婶,三婶扭头看见了我。可能是我的脸色太过难看,也可能是我瑟缩的样子引起了三婶的注意,她摸了一把我身上的单衣,问,小小,这么冷的天,咋穿这么少?这傻孩子,咋不穿棉袄呢?你妈呢?我眼圈红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三婶转身进了里屋,很快拿出一件棉袄来。三婶笑着说,这是英子去年穿的旧棉袄。小小,来,快穿上试试。我和英子一般大,个头却比英子瘦小很多,穿在身上正合适。三婶麻利地帮我系上扣子,露出一脸的欣慰。还好,正合身。她摸摸我的头,问,暖和不?我连声说暖和暖和。三婶点了点头,笑了。那笑,很浅很浅,浅的几乎不易察觉,却像春日里的一抹暖阳,好暖好暖。
那个年代,谁家都不富裕,一件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再穿,大补丁罗着小补丁的。三婶家四个孩子,英子是老大,那件棉袄下边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等着呢。在我的心里,这件棉袄不仅仅是一件棉袄,它还给予了我温暖以外的东西。当时小,一声谢谢是羞于出口的,但那种感受成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珍贵记忆。因为贫穷,善良才显得如此珍贵。
那天和英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身上一点都不觉得冷了,心里像有一团小火苗在燃烧。我也和那些上学小伙伴们一样开心地叫起来,踩在厚厚的积雪上,脚底下迸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那是大自然赋给冬天最动听的声音。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一个神奇又美丽的世界,我们一边小心翼翼,一边又快乐地追逐、嘻戏,连小鸟的叫声都分外婉转动听,有雪的冬天真美!
三婶是我们的邻居,模样长得好,为人处事更是人人称道。从嫁过来,三婶就和公婆住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没和公婆红过一次脸,拌过一句嘴。记忆中最深的一次,三婶的公公病了,卧床不起,三婶为了给老人加强营养,去邻居家讨来羊奶,热好后装在奶瓶里,像喂婴儿那样喂公公。三婶怕公公长期躺在床上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用温水给公公擦身子,没有一点嫌弃。公婆逢人就夸,对这个儿媳满意的不得了。村里人都说,连自己亲生儿女也未见得会做得如此好。
三叔是队里的会计,整天在大队里忙碌,家里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靠三婶一个人在打理。一年到头,从未见三婶有空闲的时候,也曾未听三婶有过抱怨。除了上工下地,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缝缝补补都是三婶在做。我还亲眼见过三婶上过墙,爬过屋,垒过鸡屋,拾掇过房顶。三婶虽然长得瘦小,干起活来大男人都比不了。
三叔身体弱,气管不大好,三婶每天早晨都为三叔浸一个鸡蛋茶,点几滴香油,让三叔趁热喝。三婶和三叔相敬如宾,从来没拌过嘴,吵过架。三婶不只对家里人好,对左邻右舍都好,从没和邻居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如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三婶总是有求必应,一声招呼,随叫随到。兄弟妯娌之间更是相处得跟亲兄妹似的,她虽不是老大嫂,但兄弟妯娌都尊敬她,为人处事都以她为榜样。他们家的门楣上一直挂着五好家庭的金字招牌,从未被摘除过。
雪化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她连夜为我们赶制棉衣。勇敢的外婆也挺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病情有所好转。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外婆还能站在村口和我一起看田间的油菜花开。
母亲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十分感激三婶,用兜揣了些鸡蛋去表示感谢,三婶说什么也不收。我知道,三婶不是为了回报才给予的,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那是天长日久生就的善良。相信这种善良和温暖将会、也会一直伴随我的一生,去温暖回馈这个世界。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记得我十多岁的时候,有两个外地来的妇女,一路逃荒要饭到我们村里。春寒料峭,天已经很晚了,那两个女人敲响了我们家的大门,听了她们的来意,我很痛快地为她们留宿,并答应和她们睡一屋。晚上躺下后,年长一点的女人舒舒服服地伸了一个懒腰,感慨地说,遇到好人啦,几天都没躺下好好睡一觉了,可好好歇歇了!嘻嘻,和自家炕头一样舒服。另一个说,姑娘,你这么善良,长大了,一定会嫁一个好人家的。原来,她们一路从几个村子过来,没有一户人家愿意留宿。没想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会给她们带来这么深的感触。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
待人以善者,善亦所趋。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只要见到需要帮助的、乞讨的,我一定会停下脚步,尽可能的去给予,去帮助。善良常常是播种,不经意间就会开出最美的人性之花。这种善良也传给了我的下一代,我相信这种善良会成为一种家风,一直传承下去。这样的小事也许不值得一提,然而我相信,心存善念的人,世界也会与之为善。
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个下雪的冬天。记忆里,那是最冷的一个冬天,也是最暖的一个冬天。
(原创首发)
作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精美,当八岁女童指引给我们春天的方向,任何一个在困境在坎坷中迷惘的人都心领神会:人生的春天总是在最寒冷的时候展露出笑脸。感谢海宁分享我们如此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