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陈汉沟里的水上“列车”(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陈汉沟里的水上“列车”(散文)


作者:张晓钟 布衣,31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0发表时间:2022-12-03 18:13:48
摘要:宿松县西北的山区陈汉沟,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没有公路,人们利用河水放竹排运输,把这河里竹排运输的景观,称为“水上列车”。后来公路通了竹排运输弹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的只是老年人的回忆。,

陈汉沟地处宿松西北,大别山南缘,县母親河一一二郎河发源地。这里群山环抱,翠竹两岸,松杉成片,山溪如织,水资源丰富,呈三条大沟壑,南低北高分布状。东为流入二郎河的西源九井沟溪水,西为二郎河分支的的长溪,中部三溪水汇于三河口,流入广河,汇磨盘寨山脉、乌珠尖、黄岩寨、七祖寨山脉近三百平方公里诸水,流入县母亲河,流向龙湖。
   二郎河,古称二郎江。这条大河自宿松西北的山区,流向东南,全长近百公里。虽没有长江水的汹涌澎湃、惊涛骇浪,但一年四季径流不断,奔腾不息。每年雨季,水流湍急,流速之快,流量之大,望洋兴叹,河水一泄千里。这里人多田地少,而且土地脊薄,交通不便,十几年前,山上村庄没有公路,进出是羊肠小道,山货物资,全靠人力肩挑背驮,严重制约着这里的人们生产、生活,使这块土地的居民,贫困致极。但在丰雨季节,河水丰富,这条大河,便成了这里的人们山货运输的黄金水道,这条黄金通道,是山区居民的生命线,人们利用这条通道,扎竹簰,利用竹簰把当地的物资运输出山,丰水季节开簰时,河道里的竹簰一节节,一阵一阵,犹如水上“列车”,在水中行驶,人们把这阵簰户佬放排的景象,称为陈汉沟里的水上“列车”。儿童时代,亲眼目睹了“列车(竹簰)的制作”、货物的装运、“列车”(簰队的)起航,这里的“水上列车(竹簰)文化”。为了更好地发掘山区“竹簰文化”,近期走访了“簰户佬”幸存者:九十余岁的广福村居民朱兰贵、朱怡德二位老人。
   秋冬季制“列车”:
   古时,每年秋后,待农作物收起后,农户进山伐竹,售给竹商,堆集于广河沿河沙滩,待收购一定数量后,便请当地簰工入场制作竹簰。簰工以“竹制竹簰”,有序扎排,篾工破竹辟篾,拼工砧竹钻孔,四棵竹拼齐钻孔,穿小杉树条用篾梱住成为一“脑”,编排工将每“脑”竹子拖入水中排成簰,顺六“脑”,倒六“脑”,竹面再用杂木横梁,用篾梱住,每节竹簲,横梁不少于四根,竹面叠竹。每节竹排长10余米,宽五尺余,厚几竹的节节竹排,竹子几十根。每节竹排再用篾索连接,装载上出山的物资,每列“列车”(竹簰)足有十几节,簰尾搭上生活小茅棚,置小床、生活用具于内随簰而带,自烧自饮,恰似一列水上“列车”,整过簰队为河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春末夏初开“列车”:
   这种水上“列车”有两种形式。一种如上述,一人前一人在后,两人架放,到达驻地后,就地出卖,称为竹簰;另一种是只有一节,一人架放,竹子粗而长,经加工簰尾向上湾曲,称为“湖簰”,专搞水上运输,纤夫拉回。
   春末夏初雨水特别多,待河水猛涨后,谨选吉日开排。开排前历经择吉、祭拜、聚餐、起锚、避风、远航、停航、靠岸落地卸货、拆簰,返家等过程。每趟出簰月余才能返家。
   吉日吉时已到,舵主在沙滩上,摆上香案,献上“三牲”祭品,点烛焚香,率队跪拜天地,祈祷各路神仙,敬天敬地,祷告河神:簰队要起航,奔急流、战恶浪、过险滩,绕礁右,保佑簰户佬一路顺水顺风平安远航。紧接着,舵主一声令下:起一一航一一!,雨中航行,同大风瀑雨巨浪抗争。有熟悉水路、有经验的排工列前领路,各就各位,手执一根丈余长的一头带铁钩的撑杆,头戴斗立,身披蓑衣,高高卷起裤腿。每节排上二人,象巨人一样站立簰头和簰尾,不时撑杆撑一下,调整簰头方向,犹如开车司机,撑杆就是方向盘。在一路号子声、欢歌声中,一簰接一簰乘风破浪向远方远航,水上“列车”向远方奔驰,节节“列车”水中游,巍巍青山翠竹两岸走,带着山区的物资和山里人的祝福,家人们的祈祷和盼望奔向那遥远的不知名的远方,场面很是壮观。家人送别开簰时,有很多避讳语,如问开簰人带“雨伞”了吗?“雨伞”要避讳,意思是怕簰在途中“散”了,只能问:“雨盖”(方言:雨伞)带了吗?叮嘱家人在外生活搞好点,要经常买点“肉”吃,“肉”要避讳,意思是怕簰在途中碰坏了身上的肉了,要说成要经常买点“亥”(方言“肉”)吃。
   在河道行驶的几天里,有时会遇上大风,必须湾水被风停航。遇激流时,尾部人将手中篙子倒撑地,减簰尾速度;险滩时,要撑开绕行。簰簰相互之间要拉开距离,防止相互幢碰。
   几天后,出了二郎河口,进入龙湖。龙湖烟波浩渺,水面宽阔,一望无际。再没有河水的冲力,全靠人力撑行,遇大风行驶更加缓慢,吃人饭用牛力,“列车”不再像在河里,一字前进。在这里全部并行,就像赛龙舟,簰工们拼命撑行,惟恐落后,人人汗流满面,嘴里喊着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十年代末,因修通了陈汉至县城的公路,物资运输,水路改为陆路,陈汉沟里的水上“列车”这一古老的文化现象,不复存在了,只是成为六十岁以上当地人们的回忆,这千古流传下来的这一文化现象,也将被人们遗忘之。
  

共 19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陈汉沟是二郎河的发源地,地处宿松西北,大别山南缘。十几年前,山上村庄没有公路,进出是羊肠小道,丰雨季节,二郎河成了黄金水道,河道里的竹簰一节节,一阵一阵,犹如水上“列车”。驾驶和制作这样的“列车”。不单要求技术,还要胆大心细,吃人饭用牛力,就像赛龙舟,嘴里喊着号子,心中寄予希望,拼命撑行。这是千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当今已被时代淘汰,逐渐被人们遗忘。文章选取一个过往的片段,说明一地人文历史,场面辉宏,风景如画,描写诚挚,当推文友共赏。【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2-03 18:58:36
  水之路,人之情,山之美,人类劳动智慧之大善。
2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2-12-03 21:16:55
  有故事,有写故事的人,陈汉沟里的水上“列车”就不会消失。见证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水上“列车”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着。欣赏佳作,问候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