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红薯(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红薯(散文)


作者:桥庄 白丁,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1发表时间:2022-12-07 15:16:53
摘要:红薯,一种粗粮,却连接着今昔,吃在嘴里温暖,想在心里暖洋洋。

看着墙边那两大蛇皮袋红薯渐渐少下去,分别变成了半蛇皮袋,当我把它们誊装到一个纸箱时,它又由一大箱渐渐变成了半箱,我不禁有些释然,甚至冒出些惬意来。
   今年红薯收获季节,看着劳动所得,甚是欢喜,陆续从母亲那儿带回来两袋。本想把这份欢喜与人分享,但很快发现,吃初级食品的人不多。也许,红薯这种粗糙的初级食品是不适合作为礼物送予的,人们更愿意吃一些由红薯深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种小零食。再不济,到街边买一个烤红薯,也似乎比拎着笨头笨脑的红薯到家中烧食显得更与时代合拍。
   望着那两袋红薯,我有些发呆。平时中午在学校吃,早晚吃不了多少,加上红薯粥制作时间较长,工作日早晚做,时间有时还不允许,周末又忙着加餐或是应酬,原始红薯粥上场表现的机会并不多。看着那两袋消耗很慢的红薯,我心里竟冒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愁来,怕坏了,辜负了母亲半年来的辛苦。
   突然侵袭而来的疫情使事情有所改变。师生们居家上课了,我也早晚择时悠然自得地做着我的红薯粥,而且只要愿意,尽可以将红薯粥熬炖到软糯入味,然后就着自制的咸菜,吃出一份暖意。
   这份暖意,来自很久很远的地方,足有三四十年了。
   那时每到深秋,乡间早晚冷气袭人时,傍晚拎着粪箕或是丝篮,扛着牙锄或是挖锄,在一天最后的亮光中,走到离家一里来路的那片叫泥庄的旱地里,瞅准一垄,扯断三五株红薯藤蔓,掀翻在一边,露出被红薯撑开裂的垄土,然后举起锄头,侧边斜挖下去,只一会儿功夫,一家人第二天早上食用的红薯就够了。
   装好红薯后,把扯断的红薯藤整理好挂在锄头一端,扛在肩上,再拎上篮子或是吊上粪箕,在深沉的暮色中,伴着渐至的寒气尽快回到家中。一到家,放下锄头和红薯,将藤蔓搭在围墙上或是挂在树上,让其自然风干,留作牲畜饲料。然后将红薯装在篮子里拎到池塘边,站在石跳上,把篮子放到水里,让水没过红薯一大半,前后左右一阵抖动,间加使劲颠起,让水流冲刷,让红薯相互碰撞。很快,红薯皮儿鲜红起来,继而,有些表皮被碰掉,被擦掉,露出白白的内皮,红薯就变得花花的红白相间起来,这时红薯已经差不多洗干净了。
   为了提高洗红薯的效率,后来大家都陆续请人用八号铁丝编制了专门洗红薯的篮子。这种篮子硬朗,而且网眼大,红薯在里面更容易碰擦,脱落下来的泥沙又容易从网花里漏掉,不愧是洗红薯利器,深得大家喜爱。
   这样零挖零吃地过了一段时间,当真正的寒冬来临之前,将红薯一次性收挖到家,堆放在堂厅的拐角处,每天捡上几个烧煮着吃。为了保存更长的时间,从中整理出一些品相好的,放到红薯洞(一种在室外较高处垂直挖下去用来储存红薯的洞)里,可以储存到来年。红薯中那些不但个儿大、而且长得光滑匀称的,拣出来加以特殊的保护,留作红薯种,来年春天栽到地里,让其发芽,用长出的藤蔓繁衍后代。
   那时候的日子是慢的,大多数农活在冬季来临之前都干完,早晨吃起红薯粥也不那么着急。
   大家可以端上一碗红薯粥,在上面放上自制的咸菜,萝卜干、豆腐乳、萝卜枣、腌白菜及带辣椒面的腌葱头什么的,觅一处向阳的墙根,拿出一个条凳,或是几个小马凳,几家人面向太阳并排坐着,翘着二郎腿,互相交换着腌菜,吃着评着,哪家的黄亮,哪家的清脆,哪家的臭里透着香,时间就在这样东一句西一句中流淌着。
   红薯大多时候是不削皮的。洗完之后放到锅里和米一起煮之前,大的用菜刀劈成两半,小的就直接扔下去,经过大锅柴灶一顿闷烧,由外到内一通熟透,用蓝边碗或者是蓝花碗盛装,一次只能装一块到两块。端上这样一碗红薯粥,来到墙根条凳上坐定,翘着二郎腿,在冬日阳光里,用筷子剥去红薯的外皮,露出里面的瓤子,暖香扑鼻而来,吃一口瓤,再喝一口粥,香中和着甜意,浑身暖洋洋的。
   与乡间的饮食相比,城市的饮食总是显得精致一些,或许是与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饮食显得精致一些,不管怎样,时空上的差异感是很明显的。
   我煮红薯粥时,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再保留红薯皮,而且将红薯切成小条、小块或是小片,放在不大的电饭煲里和着大米一起煮。煮好盛出来色泽亮丽,吃上一口,甜香暖意仍在,不见了以前的那种质朴,也缺少了墙根的那种暖洋洋。但在这暖意与暖洋洋之间,毕竟使人有了念想。
   不知不觉中,纸箱里红薯逐渐变少,虽然难以晒到冬日墙根的暖阳,但甜香的红薯粥还是使人感到了一份惬意。

共 17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淡淡红薯香,浓浓故乡愁,莫负了母亲半年来的辛苦,忘不了纵穿历史与时代的念想和惬意。文章命题红薯,记载了有关三四十年泥庄的旱地里挖红薯、到家洗红薯、烧煮红薯、洞藏红薯、留种子繁衍红薯的生活过往,特别是大家可以端上一碗红薯粥,在上面放上自制的咸菜,觅一处向阳的墙根,拿出一个条凳,或是几个小马凳,几家人面向太阳并排坐着,翘着二郎腿,吃红薯、评红薯的温馨场面,时间就在这样东一句西一句中流淌着。无论是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也或现今城市生活,其间总是由一条扯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在萦绕着,那就是乡情、亲情、人情味儿,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朴素品质,那是文学人常写常新的题材选择和事业成功之根本所在。【编辑:郭永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2-12-07 15:17:38
  感谢支持,欢迎新朋友。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 楼        文友:桥庄        2022-12-08 11:29:25
  谢谢通读梳理全文。
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12-07 15:36:24
  欢迎新文友,赐稿宁静社团。祝笔丰。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12-07 16:23:30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桥庄        2022-12-08 11:36:29
  谢谢。
4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2-12-07 18:09:35
  二十多年前,我们家也有一块专门种红薯的地,我对红薯的感情,和你是一样的。
回复4 楼        文友:桥庄        2022-12-08 11:34:29
  许多时候,共鸣来自类似的经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