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通往他乡的路(散文)

精品 【齐鲁】通往他乡的路(散文)


作者:余茵 秀才,260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37发表时间:2022-12-09 11:09:35

岁月如烟,时光老去,记忆中,村外的一条路,却时常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那条通往他乡的路,让我从此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让我的人生一直走在大路上!
   这条路,由我村而出,向北延伸到小七队、向日村、红旗村等许多沿线村庄。我村其它的路,南通长脖子沟,西南通大剑小剑,西通老道庙小火车站。只因向北这条路,给我带来过希望,至今想起它的模样,依然情深意长。
   路两边,首先是夹道欢迎的苞米地,然后,左侧傍着小北山,金黄色的沙土路面,在村东抬眼可见。冬天大雪覆盖,这条路便与旷野融为一体。
   那年,海林县曲艺团来我村演出,正赶上我考中专,因我村英语只普及第一册,第二册试题根本答不出,尖子生落榜,情绪低落。看到曲艺团来演出,得知住在小七队的付姨是副团长,似抓住了救命稻草,不顾老师复读再考的劝说,坚决要投奔曲艺团,付姨收下了我。
   我对曲艺一窍不通,付姨安排我做报幕员。除了报幕,在师傅们换场换戏服时,我出镜填场子,可以唱拿手的流行歌曲,或者说个段子。
   说段子我不行,唱歌很拿手。在学校除了本职功课外,累的时候,会以唱歌来调整大脑。回到家,我家东房山墙的园子是舞台。有时周六、周日,也会跟着父亲去东山,父亲山根下草甸子里割马草,我在半山腰唱歌,清脆甜美的歌声在山涧里回荡,村里人都称我李谷二。
   跟师傅演出一段时间,曲艺团回到我村排练评剧《墙头记》,村广播喇叭一遍遍播报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三名民办教师,为我村教育事业输送新鲜血液。母亲讨厌我去唱戏,听到招聘的消息,马上拉我去学校报考。二十多名考生,我考了第二,高中生第一,不是他插进来第一名非我莫属的。村里安排我教学龄前儿童,说我能歌善舞,最适应不过了。
   曲艺团排练好节目,下乡演出去了,我一次次去问什么时间上岗,回答是先备课。于是,东山那些小树,成了我的学生,我一遍遍演练第一堂课,我要让孩子们在第一节课里就喜欢我。
   结果有一天,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女生取代了我,她父亲是小队队长。我的天再次塌了,几次往县文教科写投诉信,还真下来处理了。结果是,等下一个幼儿班成立了,教第二个班。漫长的等待,我用文字倾诉理想,写了两万多字小说《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邮寄到某杂志社。接到退稿,有红红道道的批语。我欣喜,能得到名家看稿,并有批语,一定是有希望的。
   可稿子已经在村里孩子手中撕成了棉花状,缺页少张,村里人也讥笑。大脑几近崩溃,想自杀,东山下那颗歪脖树早选好了。可真正想准备行动时,想到吓着村民,会遭到垂骂的,干脆再次投奔曲艺团。
   曲艺团没有我班大班的搭档,付姨教我表演“单出头”《洪月娥做梦》。服饰是凤冠霞帔,手上道具梨花枪。出场前洪亮地道白“哎……嗨!头戴簪子身穿靴,一头好线向美鸽,上阵全凭桃红马,笑容打到震山河。”
   然后折个武把子,到台中间。我折不好,师傅让我比划两下也中。
   在红旗村演出时,我发挥的极致,迎来台下阵阵掌声,有人打起口哨。
   有一个英俊青年在台下一侧,始终没有鼓掌,眼神却看得一亮一亮的。我演出完回后台喝水时,是他让大伙点流行歌曲。没办法,师傅救场子说段子,我急忙换下凤冠霞帔,穿上流行服装,再次登台,唱了一首“泉水叮咚响”。
   曲艺团下乡演出赚多少钱不说,最让人留恋的是吃百家饭。一天四顿饭,晚上演出完,有一顿犒劳身体的大餐,唱戏运气很消耗体力的。吃过百家饭才知道,很多美味佳肴来自民间农妇之手,不是出来演出,一辈子可能吃不到的。
   晚上,被派饭的人家,佳肴摆上,曲艺团两大桌人吃的正来劲时。那个英俊青年跟在一个三十多岁男人身后,怯答答地来了。男人与团长耳语了什么。
   吃完饭,付姨和我说,去和那个年轻人谈谈吧!他是冲着你来的。马姨却说人家孩子投奔了咱,咱得看好她,不能在咱曲艺团闹出什么事。
   付姨说小伙看好徒弟了。看好也不能越了锅台上炕啊?都有家长呢!
   我也不是开放的人,才18岁,乳毛未干,懒得听这些男女的事,我转身回宿舍去了。
  
   演出三天,曲艺团离开红旗村,根据手持的我县地图,顺着这条通往大沟里的路,沿途演出。冬天了,东北零下三十多度,我们很渴望能有一个印度《大篷车》电影里的大篷车,可是没有,什么车都没有。团里的服装、古乐、道具,靠二十多个演员背着。在江面上遇到台风,蹲下来搂在一起,台风过后,我们的手冻僵了。又演出了几个地方,越往沟里越冷,只好打道回府,春节到县里聚会演出。
   和付姨回到我们村,付姨受小伙子姐夫委托,到我家和我妈提了此事。我妈觉得出去唱戏认识的,不会有什么好人。付姨吃过饭,回小七队了。
   喜鹊站在园杖子上,一个劲朝屋里渣渣地叫。那天,阳光明媚,一挂拴着红樱绳的马车,从北山那条通往他乡的路,风火火地来了,上面坐着三个人。
   他们来到我家,曾经那晚见过的三十多岁男子,自我介绍,是红旗村学校的校长、小伙子的姐夫。小伙子叫关小军,另一位是请来的村支书,怕家长不相信,亲自来做担保人。三个人衣服崭新,看得出生活条件比我村优越。
   姐夫说,那次红旗村演出后,关小军找他来提亲。打听到我曾经考上民办教师一事,偏偏要校长姐夫聘用我到他们村教学。他们找到村支书,村支书爱惜人才,点头同意,并一起前来,准备处成两件好事。
   已经处对象的女同学,得知外乡小伙来相亲,跑来帮着参考,对关小军的一表人才很满意。
   西屋谈妥了,叫我过去正八经相回亲。我问女生怎么相啊?盯盯地看吗?女生说假装进屋找书,把正脸给人家看一下,同时再看看小伙的脸,看有没有感觉。
   当我和他见面时,他的脸天庭饱满,眉目清秀,眼里洋溢着情。四目相碰,我满脸绯红,拿着书跑了。跑到柴禾垛后面把自己藏起来了,心还在砰砰地跳。
   我妈和他们订好了,正月初八,到红旗村定亲。个半月里,我妈的思想很复杂,一会想到如果订了婚,3月1号女儿是能去教学。可是,在人家住,一旦哪一天让男孩子亲了碰了,有了孩子,没到法定年龄,会让人笑话死。
   我呛了母亲一句,只有你们大人的思想才这么复杂呢!
   我站在东山墙那块,眺望村外通往他乡的那条路,期盼关小军的到来,期盼订完婚,我能如愿地去红旗村教学。那样我就可以如愿的一边教学,一边阅读学习,进修中专,进修大学,为作家梦铺垫出一条顺畅的路。
   正月初八,终于盼来关小军的影子,只见他打马扬鞭,风尘仆仆,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向村子里奔跑。鞭杆与鞭梢拴着红布,在空中不时甩出“啪啪”地响声,姐夫坐在车板上。
   眨眼间,他们来到家门口,母亲把我叫到仓房里,说,你先不要见他,等大人说好了,再叫你。
   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屋门啪地被摔开了,关小军冲了出去,姐夫也追了出去。马车还在我家园杖子拴着,我想从仓房里跑出去,去找关小军,跳上马背,去他的家园,从此再也不理母亲了。可是母亲,有过精神分裂症,会因为这件事精神失常。作为贴心女儿,不想看到母亲的痛苦。
   关小军满村子找我,哪里知晓我在仓房里。关小军是被他姐夫一手赶着马车,一手拖着走的,听嫁进我村的姑娘说,他回去后得了相思病,茶不思,饭不想。
   我呢,总是站在东山墙那块,眺望村外那条通往他乡的路,由春到夏,由秋到冬,关小军一次次打马而来,一次次幻影一样消失,我的心碎在那条路上。
   偷偷抹泪,多么渴望关小军真的像童话里的白马王子,从天而降,抓起我于马背上,我们飘啊飘,越过村外那条通往他乡的路,落在红旗村,在他们的校园里,发挥我的能力,散发我青春的光辉。
   几年后,父亲去镇里给某一大会食堂做饭,关小军已在红旗村教学。得知父亲在食堂,去找父亲,让父亲给我捎话,说还等着我呢,一辈子不娶。我很想去找他,又担心母亲受不住。
   进城结婚,多年后分手,这时我又一次想去找他。想到他也许成家了,过得很幸福,再次放弃了念头。
   村外那条路,让我燃起过希望,让我走出人生的坎坷,让我经历过风风雨雨。那条路伴随我的一生,一直通向远方!

共 32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果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中心,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随意地走向自己心中的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应了大众的一种说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者余茵这篇散文《村外那条通往他乡的路》本文中的主人公,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不但没有走出乡村,走向外面的理想世界,就连村外那条通往他乡的爱情之路,也因为母亲的缘故被无情的堵死了。村外通往他乡的这条爱情之路,成了两位少男少女永远的痛。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谴责这位曾经患病的母亲,亲手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需要我们反思的,应该是我们当下的社会。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陈腐的观念,落后的风俗正在逐步推出历史的舞台,特别是新生代的崛起,主流社会的舆论导向,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几千年历史的农耕大国,那些抱残守缺,食古不化,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在老一辈人的身上还是根深蒂固。任何一种方式的引导、教育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这些封建的传统思想不仅害己,更是害人。小编不知道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在现实生活中占多大的比例,我绝对相信,这一定是屡屡发生婚姻悲剧的根源所在。不被传统思想所禁锢,不被世俗所左右,在今生向村外那条通往他乡的路勇敢地走下去,一定会收获爱情,收获幸福。作者文笔流畅,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灵气。感谢赐稿【编辑:含笑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21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2-12-09 12:00:24
  一篇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深度好文,讲述了作者一路走来,历尽的坎坷之路,有情感,有励志,值得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好遥握!
回复1 楼        文友:余茵        2022-12-09 14:35:58
  感谢成敏社长! 遥祝冬安,祝齐鲁社团越办越好!
回复1 楼        文友:余茵        2022-12-09 14:44:24
  感谢成敏社长!遥祝齐鲁社团越办越好!
2 楼        文友:含笑花        2022-12-09 14:25:00
  假如有来生只是一种假设,祝福作者今生不再被通往他乡的路所阻隔,勇敢的迈过去,一定会有收获。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3 楼        文友:余茵        2022-12-09 14:32:11
  感谢含笑花编辑老师的精彩点评!辛苦您了,给您敬茶!
4 楼        文友:万重山        2022-12-09 19:04:35
  读完作者的作品,为作者的坎坷人生路唏嘘不已。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每个人都曾经情窦初开过,每个人都曾经有过青春的梦想和抱负。
   可是作者在年轻时,职业和爱情一起遭受挫折,作者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这是一篇读完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的现实主义作品。佳作欣赏学习了,向作者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余茵        2022-12-09 20:55:52
  感谢万重山老师的赏析,是的,现在想想都……真想再……
回复4 楼        文友:余茵        2022-12-10 07:37:03
  多谢师友万重山老师的尚悦,是的,静下来想想过去,感觉自己可怜。替人想的多,苦都留给了自己。今生再也找不回那些失去的美好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