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寻春】严冬的孕育(随笔)
一
春孕育于严冬。有人会说,冬天就两种颜色,不是白茫茫一片,就是灰蒙蒙一片,何以孕育春天?总体不错。但仔细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都说春有百花。有一种花,开在严冬。王安石有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毛泽东也有诗词,已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咏叹的都是梅花。古人根据花开的时间,来确定节气症候,即花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气又分三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其中对应小寒第一候的,即是梅花。
梅花,是冬季生命的典型写照,倘若没有梅,那将是一个枯燥而死寂的冬季。所以,古人描述冬季,必须雪中有梅,梅中藏雪。梅又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中,梅是高洁、坚强的象征,催人立志奋发。梅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古人有踏雪寻梅的雅兴。明末张岱的《夜航船》记载踏雪寻梅: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梅在冰雪中。心中没有春天,行上断无此雅兴。同样的《夜航船》中,还记载嚼梅咽雪:铁脚道人,尝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心骨。”纵然严寒,万物凋敝,但有梅花傲立,好似给严冬撕开一个口子,正在发生由严冬往暖春的转变。
这个转变可能有些漫长,但一定会完成。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有些艰难,但却令人惊喜,那一丝春意,已然透露。其实,不经历艰难磨砺的成功,就注定不会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梅花之所以为人们喜爱,正是因为其香自苦寒来。这就是自然辩证法。
记得上初中一年级时,班主任刘老师就在教室四周布置了若干名言警句。其中一句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时起,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喜欢这句话。每当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想到它就有一种奋发的动力。梅花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成为光荣的报春使者,而是经历苦寒考验,挺过苦寒考验的。
二
有一种花,开在春天,但孕育在严冬。它是牡丹。
牡丹是百花丛中最鲜艳的那一朵。刘禹锡有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因此,牡丹有国色天香之誉。牡丹开得妩媚,却是历尽天寒,饱尝磨难。有一个武则天令百花隆冬开放的典故,也印证了这一点。传说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第二年(公元691年)腊月,宴会群臣。酒酣耳热之际,要观赏百花。有人劝谏道,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在时值隆冬,怎么会有花开?武则天却提笔写下: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第二天,花园里群花大放,锦绣乾坤。但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立威也好,伙同术士搞的把戏也好,阿谀奉承官员搞的面子工程也罢,我们不去深究,也不可考。但隆冬时节,牡丹含苞却是事实。冰封大地的时候,牡丹正蕴育着生机一片,蓄势待发。待春风吹来的时候,就迎风吐蕊,一派国色天香。
还有一种花,我亲眼观察过的。我在冬日跑步,看不见桃红柳绿,看不到“桃李风前多妩媚”,也没有“杨柳依依更温柔”,总体是土灰色,萧瑟冷清。但跑步路过树林,我却惊喜地看到玉兰,打着骨朵的玉兰。毛茸茸的,绷得挺紧,看着马上就要开放的样子。
后来天气更冷了。我停止了跑步,向寒冷屈服。但玉兰没有,它一直挺立在严寒中。等到春天归来,我恢复跑步,惊喜地看到玉兰花开。从发现小花苞是在一月初,到花儿盛开是三月初,期间经历了两个月,也恰恰是严冬的尾声,寒凉尤甚。玉兰花是公园里绽放的第一朵鲜花,人们看到它,都很兴奋,或者因为新鲜,或者因为美丽,纷纷拿着手机拍照。然而,这个第一来之不易。冰封大地的时候,花草凋零树木萧条,只有玉兰打着骨朵,那花骨朵毛茸茸,紧致且精致,默默生长着,蕴育一点点生机。当我们赞美玉兰花开得娇美,开得早,开得风光无限的时候,可曾想到,它孕育在冰天雪地的寒冬,是冰雪,赋予了它灵动的生命和明澈的花容。
三
小时候看戏,每当唱的好听赢得满堂喝彩时,爸爸就在耳边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啊,任何当下的成就,都要往前推算,都是预先的谋划布局加上脚踏实地的努力才取得的。
从时序看,冬天之后就是春天。春天来到我们身边,它一定是在严冬开始孕育了,并且经历严寒,挺过严寒。譬如梅花,牡丹,玉兰花……
蓦然发现,春天在严冬孕育的规律,与民谚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规律是相通的,与预先谋划布局加上脚踏实地的努力的方法论也是相通的。其实,世界上没有随意绽放的生命,开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冬季,最先开放的花朵,也是最勇敢的花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已经在孕育,春天到来已经不远了。正如毛泽东同志那个经典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句话深刻解释了春天在严冬中孕育的规律,表达了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和坚定信念,隐喻走出苦难,战胜苦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和结局。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