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把秋留在诗境里(散文)
时值小雪后,南方的冬满满地还留着秋天的气息。
从窗外挤进来的阳光,还是那么暖洋洋的。落叶的清脆声总是在耳畔时隐时现,极像一首永不歇止的秋曲,在我心中回荡开来,在秋天的诗笺上跳跃,就像“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那般诘问红尘里的,来来往往的过客。
长河落日,夕辉满地。几树银杏,抖落身上的秋色,铺满一地黄金鳞甲,说是凄美,不如说是秋给人以最后以温暖。
落霞,似乎更好地印证了《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在今天的乡村空巢,或是在山乡的林野孤村,就会因身临其境,感受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你就会发现秋天最深层次的场景,把你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
回想盛秋时的秋夕,画面中的小孩,追逐傍晚空气中的流萤,那种天真之情,让我不知不觉地回到了童年,也让我想起了儿时读过的扣人心弦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多么纯真的画面,多么美丽的傍晚啊!
秋天,虽然没有桃花源中好耕田的春种景象,却有秋种小麦,让冬天的田野铺成绿色麦苗般地毯,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志向高远的景色。在天高云淡的南山,寻一隅凉亭,温一壶阳菊桂花茶,携三两好友,品人生岁月,何不美哉!
漫步湖畔,见到芦苇从春至夏,再到秋天,熬成了满头白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虽然不是写芦苇,但我从诗中已经读出芦苇比秋荷更为凄凉,因为荷花在夏日,是那么地被人宠幸,虽是秋景凄美,但终究是美过,被人爱过一场。
江南的橘园,在秋天更有一番成熟的风情。“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记得在深秋的某一个星期六,我和老伴驱车去黄柏拍白塔,但闻一路果香四溢,弥漫在乡村路上,眼看路旁卖水果的中年妇女,笑容满面,一幢别墅正在装修之中。
于是,我们停下坐骑,她招呼我们买水果,这种果子我从未见过,她说叫什么元,果名前面一字我记不全了。不是广柑,也不是橘子,皮薄,肉质细腻,水分十足,甜中带酸,维C的成份十分充足。我一下就买了10斤,味道不错,算是把秋色收入篓中了。
站在江南,品尝果香,眺望北城,心中秋的滋味,却如此的浓厚,让人浮想联翩,眼前的秋景,不自觉地让我吟两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古人的诗句,应景当下的一切。又似乎感觉到身边“亭卑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些秋事和秋景总是一幕一幕地展现在双眸之中,几树乌桕叶红得那么耀眼,虽不是枫林,却胜过了“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境。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又到秋天的落日,从远山悄悄滑落,轮回到新的秋日,一个崭新有明天。
或许今夜,有一场细细的秋雨,明天的日出是否能出现,总是那么期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期未有期,这种思念,让人痛彻心扉,更是过客无法忘却对秋的眷恋。
从《秋风醉》的目光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我读出了她的凄美,也读出了她的洒脱与致远。更读出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她内心的波澜壮阔与诗意一起涌动。
夕阳下,相依在水一方,江上的风从身边拂过,一缕凉意袭遍全身,让人不寒而栗。正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这种对秋的体验,正如诗中那般贴切,真是入境入味。
秋虽然凄美,但我仍然不想松手,想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枫红般的树叶,浅黄色的野菊,欲滴的霜露,极像一滴滴秋天双眸里的泪水,滴落于尘埃里,化着日后春花的营养。
在我眼里,处处皆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凄凉景色,但我仍然爱着秋天,爱着秋天的一切,包括残荷枯折,万物凋零。
暮色下的秋,我站在窗前,眺望江上渔火,总是不免想起“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客船远去,请帮我带一封情书寄给远方的她。
我好想留住秋天,也想留住秋的诗境,更想留住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