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绿豆丝(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奇】绿豆丝(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206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5发表时间:2022-12-14 06:44:51


   儿时的一种美味,一种沁人心脾的豆丝味,触到舌根,绵延回味,最后滑落心底,藏在记忆深处,成了忘不掉的乡愁。
   绿豆丝,是故乡的土特产。过年的时候,家家必做的一道美食。常常用来招待客人,还可当礼物送人。小时候,家里自留地很少,母亲在田边地角,见缝插针,播下绿豆种子。春雨滋润,发芽、开花、结果。到了秋天,绿豆果熟,东一片,西一撮,积少成多,采下来足有两稻萝。太阳出来,用簸箕照晒,细细长长的黑壳自然裂开。一粒粒绿色的豆子,从黑壳中滑下来。用手轻轻一搓豆壳,绿豆全部脱落。用筛子一筛,除掉壳,几簸箕墨绿色豆粒,在阳光下,绿得发亮。趁着好太阳,暴晒几日,干了,放在阴凉处储藏。
   为了准备一道美食,为了秋后到来春之间客人的来往,母亲精心准备着她的礼物。绿豆不负母亲,总是跳跃的样子,阳光是跳跃的,豆子也是,母亲的心也是。
   到了腊月,村子里炊烟袅袅,家家家户户忙着沓豆丝。沓豆丝是细活儿,更是技术活。先要磨浆子。黄豆、大米、绿豆按二比三比五搭配,用水浸泡一夜就可磨浆。推石磨有技巧,推重了,磨两圈胳膊酸就推不下去了;推轻了,石磨转不起来。大人带着这小孩推,全由大人把控方向,小孩子手搭推把子只管推、拉。若推、拉一致,石磨就转得欢快。磨长了时间,胳膊酸胀拉不动,母亲填磨的时候,总是拽着转轴推拉一把,推磨的人就感觉轻松许多。小伙子推磨,有的是力气,轻松驾驭,磨盘悠悠地转,咿咿呀呀,咿咿呀呀,轻柔得像唱一首老歌。歌声里,乳白色的豆浆均匀流下。听到磨子响,隔壁左右的邻居,总是挤出时间来帮衬一下,你来我往,大半天基本搞定。
   用小盆子舀浆,加点冷水调稀,豆丝沓得就薄,放点山芋粉或葛粉,豆丝就有筋骨,豆丝粑就不会破。准备一点香油,或割一块肥肉也行,锅烧烫,抹上香油,或在热锅上用肥肉抹到位,豆丝粑就不会粘锅,一般都用香油,用香油,豆丝香,且能留长时间。用猪油,时间一长,容易滋腻。沓粑的刷子很多种。用一束干稻草,撕掉枯叶,对搦,切成五寸长,用细丝扎紧,制成刷子。棕刷更容易做,将棕叠成手掌宽,手掌厚,用麻绳穿紧,两端切除,留五寸长即成。还有用贝壳做刷子也行。沓豆丝用茅草柴,火小太慢,火大焦锅,茅草柴好控制。准备工作做好后,方可沓豆丝。
   母亲是个沓豆丝的能手,她高高的个子,左手拿瓢舀浆,右手拿刷,浆子下锅,刷子左一圈,右一圈,浆子抹匀。母亲手舞、腿晃、腰娜,动作优雅,像舞蹈演员在台上跳舞。煎十几秒,翻边,再煎十几秒,一二分钟内一张圆圆偌大的豆丝饼出锅。
   母亲的生活是没有舞台的,也没有道具。有了绿豆,她可以尽情地表演,不为给谁看,只为能够展示出她的手艺,她热爱生活的热情。
  
   二
   四五岁的时候,我站在锅台边,看不到锅里豆丝粑,只闻到侵入肺腑的豆丝香,口水早就流了下来,母亲知道我的心思,第一锅送给了我。豆丝粑酥软、可口、喷香。一个豆丝粑就吃了个肚圆。母亲不怕我偷嘴贪嘴,就怕我汤水不下,绿豆,好像与我有缘,甚至抓一把放在衣兜都可以玩上半天。
   我家住在小河沿,沿河十几户人家。浓浓的豆丝香味,从我家厨房里飘出来,很快弥漫着整个村庄。母亲见我吃饱了,就打发我挨家挨户送豆丝粑,一家几口人就送几个粑。让所有人都尝到鲜。我提着小花篮,乐此不疲地送到东家送西家,年货炒得早的人家,还能带些瓜子、花生回来。小河沿有个乡俗,弄出来的年货,沓出来的豆丝,你送我,我送你,家家送,户户纳,送来送去,其实东西并没有少,但送浓了乡情。乡情纯朴,岁月悠然。
   我曾很不解。母亲辛辛苦苦种下的绿豆,费神费力做的东西,为什么要分?母亲说,是告诉邻居我们的日子响当当。哦,绿豆被晒,豆子蹦出壳儿就是响当当的。可响当当的日子为什么要告诉邻居呢?母亲说,让邻居的日子也响当当。显然,母亲是信口说的,经不起追究。也不必追究,母亲有自己的生活逻辑,她一辈子这样行事,不讲什么逻辑。
   逢年过节,走亲戚,是故乡的历史传统。舅舅、姑姑、大姨、小姨,离我家都在几里范畴。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就安排我走亲戚。我很乐意,因为到他们家里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绿豆丝。舅舅身体不好,家里很穷,舅妈是个实实在在的人,精打细算过日子,平常家里很少见到荤菜,鸡蛋和猪肉总是留着过节待客。每次到舅舅家,见到堆堆一碗绿豆丝,还有大块的肉片,或是一二荷包蛋,心里乐开了花。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能够享受着这等待遇,这是极大的奢侈。我不敢吃快,美美地品,生怕囫囵吞枣,吃不出滋味来。回到家里,嘴唇油亮,唇齿留香,余味无穷。舅舅家跑了几十年,2015年,舅舅、舅妈双双离去,每次想到两位老人,我心有着说不出的痛,想起舅妈的绿豆丝,心里徒生惆怅,成了挥之不去的乡愁。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故乡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大城市打工淘金。家里多半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自筹年货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淡,沓豆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前几年,小姨沓豆丝,还能给一点,现在,小姨七十好几,沓不动了。吃豆丝越来越难了。最近几年,市场有豆丝卖了,县城超市里有,乡下小店里随处可见,我很高兴,一次,我买了几包回来,可吃不到小时候豆丝的味道,十分遗憾。前年,离故乡不远的地方,有一家专门替人家沓豆丝,我听到后,十分高兴,打电话给亲戚,叫他,替我买些绿豆、大米、黄豆,到豆丝房替我加工,亲戚爽快答应了,第二天送来,一看颜色不对,緑豆丝是阴色,而送来到是米白色,我叫妻子煮碗尝尝,一煮,糊了,一点绿豆的味道都没有,花了几百元,弄得米皮儿回来,心里气不打一处。
   今年快到年尾,我对妻子说:“今年过年,不买緑豆丝也不找人沓豆丝了,我自己亲自来沓豆丝。”妻子看我像看外星人一样对着我说:“你能沓豆丝?”我说,“试试看吧,不试试,怎么能够知道呢?”从小,跟着母亲耳濡目染,那一举一动,点点滴滴都在心中,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一种乡情、一种乡俗、一种乡风已渐行渐远,我多么希望能留住乡愁。
  

共 24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从母亲种豆、收豆、晒豆、磨豆,再到制作豆丝,邻里之间互送“年货”,每一笔每一画都很细腻,有着很强的立体感与画面感。文中写作者去舅舅家做客,舅舅家虽贫穷,但对待来客却很热情,会想尽办法把菜谱搞得丰盛。可见这对老人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文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随着改革开放,故乡的人们都去了城里务工,乡村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做豆丝的人越来越少,也渐渐没了年味。最近几年,市场有了豆丝卖了,可没了当年的味道。自己买原料去豆丝房加工也变了味。今年年底,打算自己动手做豆丝,希望能找回儿时的味道,留住乡愁。文章脉络清晰,表达流畅,字里行间流淌着乡情、乡韵,流淌着对过往的留恋与对亲情的不舍与怀念,带给读者一种质朴、真诚、自然与哀怨的气息。文章结尾直击人心,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令人读罢产生共鸣与思考。好文,推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2-14 06:53:12
  乍一看文我还以为要写绿豆芽呢,原来是以绿豆为原料做的一种糕点,一种粑粑。读来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字里行间荡漾着温馨的情感和不舍的氛围。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冬暖文丰!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07:36:55
  李老师,早上好!跑步回来,打开电脑,看到拙文已发表,十分地激动,感谢李老师精心编辑,编按点评准确到位,编按不长,但言简意赅,容量很大,我反复读了几遍,感觉老师的文学功底深厚,语言表达十分地老道。向老师学习,老师辛苦了,敬一杯高山热茶,冬日里问好李老师!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07:50:32
  各地有各地的年味啊,绿豆丝,我虽未见过,但应该是很香的。其做法,就像北方的推豆腐吧?或许就像烙煎饼。一种美食的记忆,就是乡愁不断发酵的结果。重新回到那个时间点,已经不可能,但记忆和乡愁可以站在那个点上,不离开。写得简约精彩。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08:23:49
  社长,早上好!不知道你的准确地址,有可能的话,寄一点给你尝尝,你肯定喜欢的。感谢社长精心点评。问好社长,冬安!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2-14 08:19:45
  非常好的怀旧文章!文章的切入和布局,都很奇巧,头尾照应,顺理成章。最重要的是,沓绿豆丝的过程,充满了亲情、乡情的味道,令人回味。故乡的美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因为怀念,所以,永远美好。拜读老师好文,欣赏学习,问候老师,祝冬日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08:45:05
  韩老师,早上好!感谢为拙文精心点评。童年的记忆有时候是永恒清晰的,现在想起来,感觉还是那般温馨甜蜜。冬日里,敬一杯仙寓雾茶,冬安!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08:51:22
  谢谢吴老师的美意,谢谢!我们这里有卖绿豆饼,绿豆糕,是否也差不多。读文如食绿豆丝,已经爽矣!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4 12:21:57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地方风味,读吴老师这篇写家乡美食绿豆丝粑的文,不禁口舌生津,好想品尝品尝。文章写的细腻而生动,字里行间流淌着亲情和乡情,还有挥之不去的乡愁。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吴老师,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16:46:59
  如菊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点赞鼓励。我的故乡离鸿雁南飞老师笔下的宏村不远,若能来皖,不仅让你尝到緑豆丝,还让你带点回家给家人尝尝,哈哈!问好如菊老师!
6 楼        文友:枫桦        2022-12-14 14:03:44
  一种家乡的特产,却有不一般的亲情在其中。文字详尽,把制作的过程描写的精妙绝伦,让人如觉在眼前一样。对生活的描写是一种把握,也是一种责任,笔端的倾诉,让人感动!拜读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16:51:49
  枫桦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鼓励,敬茶,冬日里祝老师健康快乐!
7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12-14 16:43:38
  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呵呵!我们这里有绿豆面,绿绿的,其实都是青菜汁染的色,吃起来软绵绵,糯糯的,别有一番风味!拜读佳作,问冬安顺意!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16:53:38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鼓励!冬日里,敬热茶,问好老师!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12-14 17:48:03
  我们这里有一种用绿豆走的“饹馇”算是地方特色,平时也有卖的,过年炸货必须有这么一道菜,卷上肉馅焦黄酥脆,平时吃的是醋溜饹馇,饹馇汤,饹馇肉,都不赖。人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已付家乡的胃肠啊!拜读好文!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6 11:32:41
  感谢天方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冬安!
9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2-14 17:56:18
  读了吴老师的文,才知道还有绿豆丝。乍看题目还以为是土豆丝呢。中国真是地大物博,什么样的吃食都有哇!吴老师对绿豆丝的做法记忆犹新啊,看来美味深藏在心啊!浓浓的乡愁亲情!拜读学习!问候老师!祝好!
回复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6 11:34:03
  感谢月亮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老师,敬茶!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15 21:13:11
  绿豆丝,第一次听说。老师的功夫还在,亲手做来,感觉不一样,肯定味道也不一样,现在的条件更好,比儿时母亲做的只有更美味了。好文,学习点赞。问候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6 11:35:15
  感谢红花老师的精彩点评,冬日里,问好老师!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