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性格与命运(散文) ——读红楼梦所感
有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听着有些武断,也有些冷漠,但细细琢磨,折射出的恰好是“性格决定命运”。
《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大金花可谓实至名归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千金小姐,可能在当时社会上,除了皇家格格们之外,也就数他们家的这四大千金最金贵,她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门有人端茶递水,出门有人前拥后护,就连睡觉也有姑娘丫头们守在帘子外面随时听候使唤,至于锦衣玉食什么的早就不稀罕,反而稀罕的是刘姥姥地里打下的山药红薯。但同样在人人守护的环境里长大的姑娘们,其人品性格却有天差地别,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决定了这四朵金花的同途殊归。
这里想要讲的,便是贾家二丫头,被贾老太太称为二木头的贾迎春。从老太太对这个孙女的称呼上,似乎也能感觉出长辈对这位千金小姐的不满,或者不认可,虽然“二丫头”这个称呼似乎只是突出了一个“呆”,但这个呆,绝不仅仅是木讷,而更多的是缺乏温度和灵性,也最终导致了自己悲惨的命运。
贾家四朵金花中,老大贾元春在花蕾初开,便“有幸”得招进宫,后又得皇上宠幸而升为贵妃,面上看可算风光无限,也让她的家族,特别是她的父亲贾政脸上很有光,但假如站在元春自己的立场,其实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剧呢。身在深宫不由己,得处处留意、时时小心,得防小人还要防皇上,四堵高墙之内,是无尽的天日。这些都可以从元春省亲那日的泪水中略见一斑。当然元春娘娘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二十来岁年纪轻轻,便花落人陨,惨惨离世。元春作为家里的长女,存在于那种社会,那种家庭,最后沦为家族与皇室之间的政治牺牲品,似乎是一种必然,这也不是她能左右的,所以对于元春,我作为读者,其实只有同情,并不能过多评价,毕竟身在泥潭,弱女子又能怎样?或许以命护佑家人的周全,也算有所值了。
回头再看看三丫头探春。探春是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胞,均为庶出,但探春与她的生母,弟弟完全不一样,这也很奇怪,暂不究因,单说探春本人。在四朵金花中,探春是唯一一个远嫁南国的女儿,这其实与其出身,性格都有直接的关系。探春庶出身份,加上一个不争气的母亲隔三岔五来羞辱她,所以其实她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想法,逃离这个环境,更是逃离自己的身份。探春心智聪明,目光灵慧,且具备同龄人难得的管理能力,所以这些都或许是南安太妃能看看上探春的原因。这种种内因、外因一致成就了这位如花似玉的千金,其“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散”之路。在当初交通不便加上封建制度所限,女子出嫁不是说能回来就可以回来的,因此历来对女子“远嫁”有芥蒂,也视为不好。探春这一走,便是一生不归,便是永别。因此就当时而言,探春的三千里远嫁或许是悲剧,不过假如抛开儿女情长,故土深情,仅仅就探春个人而言,或许这条路反而是对她最好的归宿。有考究说探春到了南国,几经争斗,凭借自己的实力站稳了脚跟,也得到了国王的宠爱,顺风顺水。也有野史说,其实探春并未到达南国,而是在半路上被人陷害而命丧大海,当然这是外话了,我宁可相信探春的结果是好的那个,因为曹公在前文的种种隐晦,以及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都似乎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远了点,但远,或许是远离是非,远离非议,一切归零然后东山再起。探春是十二钗姑娘们中,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角色,我希望她的人生是如意的。
行文再继,说说小妹妹惜春。惜春在《红楼梦》中的年纪大约只有八到十二岁之间,放在当今,就是一个整天给父母撒娇的小丫头而已,当然在红楼中,也是因其年纪尚小,笔者着墨不多,但其实惜春就本质上说,是一个十分悲剧的人物。
惜春父亲贾敬早早便沉溺于念佛修行,不问家事,更不理子女,其母亲在惜春出生不久后便撒手人寰,所以惜春基本一直是跟着王夫人在东院里长大的,她是四朵金花中唯一一朵长在荣国府里的宁国府的女儿,也是唯一一朵“孤儿花”,说到这里便忍不住对这个最小的千金心怀怜悯。或许也是这种出身所致,导致了她的性格有些孤僻,少言,也导致了她过早看破红尘,看透了人心冷暖,所以在家族遭遇抄家,她的选择便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而独卧青灯古佛旁。对此我们只能深叹一句“可怜绣户侯门女”。试想一下,那时那年的惜春大概也不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脱去锦装,换上缁衣,在清冷孤寂的庙宇里,油灯作伴,手捧古卷,漫漫长夜……怎是一个可怜之字,诠释了得。对于惜春,我们说她生不逢时也行,不过我还是要讲,惜春是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的,她宁可选择孤独守青灯,也不愿意选择流落红尘而被俗世沾染,这何尝不是一种高洁。
最后来重点说说二丫头迎春吧。对于迎春,是我这里想说的重点,也是行文的目的。迎春其实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对于迎春的悲剧,相比与她的小妹妹惜春而言,我个人少了些悲悯,但多了些预判。
迎春是贾赦女儿,贾琏的同父异母妹妹,庶出。其父贾赦荒淫,其兄贾琏无能,加上她又是庶出,因此或许是周遭环境所致,她自小不爱过问他人事,这可能是我唯一能给她找的一个借口了。其实迎春人品并不坏,但得怎么看。欲说其人,得先说其事。
举例一,说那日丫鬟发现迎春的累丝金凤钗不见了,要知道这个钗子可不比普通的金钗玉钗,它可是四姐妹每人一套,纯金高玉,精工打造,价值连城的高端首饰,每逢节日,四姐妹基本都要佩戴,为盛装出面的东西。鉴于此,大家对此格外紧张,最后经过调查发现,是惜春的奶娘赌博输钱,偷偷拿去当了。这种事情就好比家里雇的保姆偷了主人的钻戒,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可饶恕的,金钱的损失是小,重点是事情的性质。鉴于此,大家一致建议迎春必须好好治理一下奶娘,更何况“罪人”却反咬一口说“平日里为小姐买东西少说也贴进去了三十两银子了……”但此时的迎春,只是斜在床榻看书,至于真看假看暂且不论,可能也是一种逃避和遮掩吧。这件事表面看是迎春宽厚仁和,但其实是一种不作为,不担当。所谓不作为,是对下人的没原则,作为主子,作为“管理者”,对规矩没有底线,只会让规矩被毁,这破坏的不光是她房里的规矩,其实更是整个家族的规矩。而所谓不担当,是一种面对问题的逃避,要知道,小姐们的首饰都是丫鬟在管理的,丢失了,第一问责的便是丫鬟,挨打的也是丫鬟,如今丫鬟找到了,需要你这个领导决断,你却不管不问,你让丫鬟们如何做人?毫不考虑下人的处境?
例二,平日里吃斋念佛的王夫人,因一个不该出现却出现在大观园里的锦绣囊,而组织喽罗们对大观园各房来了个突袭般的大搜查,一查宝玉房,无获,二查黛玉屋,亦无果,再查探春处,碰了一鼻子灰,然后便到了迎春屋子。当然她们是不查小姐的,是查小姐们的丫鬟们。此时,迎春面对带队来查的凤姐以及老妈子王善保家的,说的话却是:“嫂子你尽管查她们,查出问题来,带出去该打打,该赶出的赶出去……”当我看到迎春的这个反应的时候,实话讲第一深感悲愤,第二深感失望。要知道你是这些丫鬟小姑娘们的主人,他们平日里伺候你,照顾你,也是陪着你长大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是大树,他们是给你培土浇水的人,那么大雨来的时候,你是不是该给他们一点遮蔽的地方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迎春的妹妹,探春了,人家探春在面对来查的队伍时是怎么说的:“我们的丫头们都是小偷,我就是窝主,他们偷的东西都在我这里,要查就查我,不许动我的丫头们……”
迎春这种遇事就逃避,不顾及任何情分的做法,着实是让人心凉,如此作为,怎么能让这些小丫头们对你忠心不二呢。当然这只是比较典型的两个事件,照此看,迎春平日里的作为,不论对下人,还是对家人,甚至对自己,都不会差别到哪里,逃避,软弱,盲视,甚至无能,这一切都是因,也是果,只是果暂未到,若来,便是终了。
事实上迎春的软弱和不作为、逆来顺受等这些性格,也是直接导致她悲惨命运的原因。迎春嫁给中山狼孙少祖后,曾有回来过娘家,而且娘家人也看出了她的不顺,但她依旧闭口不言,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被中山狼活活打死。
迎春的结局,不得不说让人怜悯同情,这是一个花季少女的莫大悲哀,但任何事情都有辩证性,试想假如嫁给孙绍祖的是探春,结局又将如何?或许在孙第一次要动手的时候,就被探春的气势制服了,或者被打一次后,便告知贾府,然后贾府出面弄死孙少祖,总之不至于像迎春这样被打死也不吭一声。迎春平日的秉性,为人,做事方式,是她命运的第一责任所属。要是再站得高一点看,迎春往日里或许做了太多对不起下人的事情,也有不少贴身丫鬟因她而深受冤屈,所以,迎春的惨剧,或许是一种因果的圆满吧。只能感叹一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大多在负面的立场上用,不得不说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有足够的冷漠感,但不能否认这句话所透露出的因果哲学。当下有句话叫:“思想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而为人,需要有所主见,需要有反抗精神,怀疑精神,需要有所棱角,有所方圆。这种源自于性格的,或者所谓的秉性的东西,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路,或喜或悲,很大程度上都得归于性格,好学是一种性格,好强也是一种性格,反之软弱是一种性格,逆来顺受也是一种性格,同是性格,命就大不同了。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性格绝非天生,至少很大占比并非天生,一个好的性格,是一种修养,需要聪慧的心灵,以及善于汲取的心态,这种汲取的源泉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社会、人间。
观红楼四大小姐,一次次不禁为她们的命运走向而感触万分,早些时候更多的是感慨,或悲悯,但渐渐更多看到、感受到的是他们命运走向之前的来路和趋势,这或许也是一种自我醒悟和自我鞭策吧。
品红楼,可察人心,观时代,亦可醒吾身,然也!
可能名著就是名著吧,每读一次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常常读着读着就感触良多。
问候老师冬安,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