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喜欢听戏的母亲(散文)

精品 【东篱∙奇】喜欢听戏的母亲(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1发表时间:2022-12-15 07:00:17

母亲不懂得“戏如人生”,惟愿在戏里,不肯走出来。
  
   一
   母亲对戏曲情有独钟,有着海纳百川的情趣,喜欢听各种曲剧,比如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豫剧、昆曲、秦腔、川剧等,就连河北梆子、湖南的花鼓戏以及东北的二人转等这样的地方曲艺,她也喜欢。我常常想,喜欢喝茶的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乌龙茶,什么样的茶品都入口,来者不拒吧。
   喜欢听戏的母亲,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戏曲艺术之美的熏陶,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戏曲的种子。
   回忆儿时,经常有剧团来演村戏,母亲便会带着我一起去听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母亲带我去榆树房村听戏。
   有一天,邻居淑芬婶特意来我家告知母亲,榆树房村有来自普兰店的戏班子来表演戏曲,问母亲去不去?喜欢听戏的母亲笑着答应,那肯定去!淑芬婶说,那我和你一起去。母亲说,以前听戏都是在乡政府,离家较近,这次跨县城去听戏,路途有些遥远,还要翻山越岭,再约几个乡民一起去吧。母亲和素芬婶于是奔走相告,最后和母亲一起去的,有红叶阿姨、淑芬婶、韩大娘、凤娇婶和田婶,算我在内,一共七个人。不去约听戏,难得相聚,母亲就喜欢在一起的感觉。
   听戏对于母亲等人来说,简直就像参加婚礼一样盛大而隆重,每个人都穿戴一新,一改平时去田地干活时的素朴穿着,母亲也把我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要知道,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村民们的娱乐方式少之又少,村戏无疑是最受乡民们欢迎的娱乐方式。
   去榆树房村,需要翻过我家门前的大山,大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路上欢声笑语,当时正值夏季,山路两旁树木葱郁,芳草青青,山花浪漫,草丛中不时传来蝈蝈“唧唧、唧唧”的叫声,树上的鸟鸣声不绝于耳,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目的地榆树房村有戏曲在召唤,母亲等一行人都步履矫健,脚下生风,兴致盎然,满面春风。凤娇婶看到路旁的一丛藤蔓上,悬挂着红红的如玛瑙一样的串串野果,快速跑过去采摘下来,递给我吃,那野果有点像红莓,吃着如蜜一样甜,一直甜到了心里。
   走过一条长长的山路,翻过一座高高的大山,渡过一条宽宽的清河,终于到达了榆树房村,当时戏已经开始了。在锣鼓喧天的鼓乐声中,以及美妙动听的京胡伴奏下,一个个戏曲演员粉墨登场,高高的戏台上,姹紫嫣红一片,就像欣赏一片花海,那么壮观。戏台下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我们去晚了,只能在戏台的斜对角处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好在戏台搭建得比较高,看得明,听得清。
   我太小,听不懂台上的戏曲演员们在唱些什么,喜欢看台上的女演员,一个个身着华丽的戏服,凤冠霞帔,轻挪莲步,翘起兰花指,舞动水袖,衣袂飘飘,婀娜曼妙,启动朱唇,“咿咿呀呀”地唱着,戏台一隅的乐师,十分投入地拉着京胡在伴奏,他的头也晃来晃去的,和手里拉京胡的那只手的动作步调一致。演员的角色在戏台上不断变换着,有时候是俊美的小生,有时候是端雅的青衣,有时候是画着花脸的中年男人,也有的时候是拿着刀剑的武生,还有鼻梁上画着一点白的小丑等,那武生对打,场景非常壮观,好像各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那小丑的扮相真是滑稽可笑,让我忍俊不禁。而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穿着凤冠霞帔的美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优雅,那么迷人。
   我常常想,我们生活里的那些精彩动作,应该是受到戏中人物的感染,看完戏,连走路的架势也像迈着台步。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再看母亲,正聚精会神地在听戏,如果是喜剧,她就会跟着笑,如果是悲剧,她就会泪眼汪汪,母亲听得如痴如醉,如梦似幻,完全沉浸在戏曲艺术的美妙意境中,甚至忘了今夕何夕,忘了时间。
   戏台下,有卖各种美食的小贩,有卖香喷喷的包子的,有卖金黄酥脆的麻花的,有卖带着芝麻的烧饼等,这些美食对小小的我,有着难以抵御的诱惑力,但我从来不会主动和母亲要钱买吃的,除非她买给我,生怕我的叫嚷会耽搁母亲看戏。
   直到傍晚时分,演员们都去吃晚餐了,戏曲中场歇息时,母亲才想到我可能饿了,于是给我买了两个包子吃,热乎乎的包子,鲜美多汁,而母亲自己,只买了一根雪糕吃。红叶阿姨和田婶等,也都只买了一根雪糕吃,也许她们真的不饿,有戏曲的精神食粮让她们充饥,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我的母亲和乡民们就是这样节俭,虽然物质匮乏,但戏曲给她们的精神带来了愉悦和满足。
   月上柳梢头,听戏黄昏后。我抬头看看天,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向我眨着快乐的眼睛,戏台上的戏曲演员们,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在我听来,仿佛是美妙的催眠曲,我不知不觉就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母亲等人那晚一直听到十点多钟,曲终人散,方才带着我回家。
   回去的路上,月白风清,万籁俱寂,但由于山路艰险,大家对我特别照顾,一个个换着背我,尽管累的气喘吁吁,但都不肯把我放下,至今回想起来,心里依然感觉温暖。
   韩大娘文化程度不高,那些唱词对她来说有些高难度,她就问母亲,都听到了哪些戏曲,让母亲给她讲讲。母亲说,有《凤还巢》《霸王别姬》《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等,母亲开始给我们讲述戏曲《凤凰巢》的故事情节,母亲娓娓道来,明朝有一个官员,有一妻一妾,妻子生的大女儿相貌丑陋,而小妾生的小女儿聪慧俊秀……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讲述,就连小小的我,都听得入了迷,当听到那个丑女把英俊的穆公子吓跑的时候,我们都轰然大笑,甚至忘记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母亲讲完《凤还巢》,接着讲《霸王别姬》,一部戏接着一部戏讲,我们到家时,还没讲完。时已三更半夜,戏兴还未尽。
   这次和母亲一起去听戏,让我对戏曲产生了兴趣,虽然听不懂,但母亲让我初步领略到了戏曲的艺术之美。我的母亲以及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们,在戏曲中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愉悦,听戏,对生活贫困的乡亲们来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舞台上,那缤纷炫目的色彩,给乡民们平淡的生活,涂抹上了一抹瑰丽和明媚的色彩,让乡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宁馨。
  
   二
   问起母亲,京剧的唱腔那么高难,怎么能听懂?母亲给我讲了她少女时和戏有关的一段经历,还有给她带来刻骨铭心记忆的一些故事,为她日后喜欢戏剧埋下了伏笔。
   在外婆家老屋的左侧,有一块空地,村里的戏台就搭在那里,距离外婆家不到300米的距离,真的是“近屋楼台先得戏”,母亲小时候看戏就方便了,外婆是一个戏迷,母亲小时候经常跟着外婆去听戏。那时候戏台上演京剧《三娘教子》和评剧《小女婿》,在《三娘教子》中扮演倚哥的小男孩,和在《小女婿》中扮演小女婿的少年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小东,那时候也就十一二岁的年纪。
   剧团是熊岳剧团,属于当地的民间班子,大多数演员们演完戏后,晚上都回家睡觉了,但小东却无家可归,因为他是一个孤儿,善良的外婆就把西屋腾出来,让小东居住。
   早晨,外婆会给小东煮一碗手擀面,面是从母亲三伯父家借来的,外婆在面里还特意加两个鸡蛋。之后,外婆才会煮一大锅玉米粥给她自己的孩子们吃,怕母亲和小姨有意见,就说,小东白天要唱戏,需要体力,所以才做的小灶给他。
   小东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感觉无以报答外婆的恩情,有时候就给外婆唱一段戏听,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母亲的年龄和小东相仿,也想学唱戏,小东就教母亲唱几句,有京剧,有评剧,有时候还给母亲讲剧本,就这样,母亲对戏曲越来越喜欢了,也了解了一些戏剧的剧情。
   剧团的团长看小东长相俊美,又肯吃苦,就有意培养他,让他学唱京剧和评剧,剧团的师傅们都尽心尽力毫不保留教小东,小东学得也刻苦。师傅们不仅教小东唱戏,而且还给他讲关于京剧和评剧的历史和故事。在母亲的印象中,小东和母亲提起过两个人,一个是评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另一个就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
   小东说,白玉霜是评剧白派的创始人,而真正把评剧白派发扬光大并推向巅峰的,是小白玉霜,代表剧目有《秦香莲》《九尾狐》《小女婿》和《杜十娘》等,这些经典的剧目,可谓家喻户晓。小东告诉母亲,小白玉霜不仅戏唱得好,还勇于创新,在解放后率先表演现代戏曲,而且还爱国呢,她曾经自愿到朝鲜战场进行慰问演出过。当小东和母亲说起小白玉霜时,母亲在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奇女子,她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令人赞叹!她也为传承评剧的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东又说到著名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是程派的创始人,他唱腔独特,扮相柔美,表演细腻,他的代表剧目有《碧玉簪》《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等,他勇于创新,讲究音韵,唱腔婉转,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扮演的角色优雅娴静,婉约清逸,妩媚动人,扮演的一些角色,在气质上就如秋天经霜的菊花,有一种傲然的风骨,他创作和表演了多部经典的戏曲,很多戏曲剧目至今都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小东说,程砚秋先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他有着爱国情怀,也重情重义。
   小东的话,让母亲对这两位艺术大师肃然起敬。也感悟到,我们今天能听到这些经典的曲目,不要忘记那些为中国曲艺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大师们,是他们刻苦钻研,倾情演绎,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舞台,奉献给了戏曲艺术。
   这些民间的传承教育,简直比专业的课堂还精彩,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持久魅力,是自愿的,并非强迫的,艺术的根子在民间,也走进了我母亲这样的普通百姓心中。
  
   三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每一年都在提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台收音机,全家人吃完晚饭后,静静地听评书,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更多的时候,是全家人吃完晚餐后,一起坐在电视前看电视节目。电视上经常播放各种戏曲,有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等。每次当电视播放戏曲节目的时候,母亲都会坐下来静静地听戏,哪怕正在吃着晚餐,她也会端着饭碗坐到电视前,一边吃饭一边听戏,父亲看她如此痴迷戏剧,不想打断母亲听戏的兴致,当我们都吃完饭后,父亲就默默地收拾碗筷去洗碗了。
   有的时候,电视中播放的戏曲还没演完,我们都睡着了,就母亲一个人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听戏。我有时候已经睡了一觉醒来,看她还坐在电视机前,她听得那么投入,如果是喜剧,她会手舞足蹈,如果是悲剧,她就会跟着落泪,抬起手腕抹一把眼泪接着听。我当时在想,这戏曲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母亲如此着迷!
   后来我稍大一些,慢慢能听懂一些戏曲的时候,就明白了戏曲的艺术魅力就如千年的佳酿,让人为之沉醉,也有人甘愿为之而沉醉。
   我记得和母亲一起听过几部戏曲,有黄梅戏《女驸马》,因为这部黄梅戏唱腔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般婉转动听,而且通俗易懂,我陪着母亲一直从头听到尾,传奇的故事,柔美的唱腔,我至今记得那几句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我也曾赴过琼林宴,也曾打马御街前。”即使现在重听,依然喜欢,真是百听不厌。
   也和母亲一起听过吕剧《姐妹易嫁》,吕剧也是通俗易懂,这部戏的语言淳朴生动,唱腔柔美缠绵,意韵深远悠长。母亲边听边给我讲戏,剧中的姐姐嫌贫爱富,在大婚之日拒绝完婚,妹妹心地善良,代替姐姐出嫁,姐姐后来得知新郎毛纪得中状元,懊悔不已。这部戏给少女时期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告诉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要学善良的妹妹,不要学姐姐,对我以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记得和母亲一起听京剧《锁麟囊》,对于京剧,我那时还不太懂,母亲耐心给我讲剧情,母亲夸赞薛湘灵善良仁慈,将价值连城的锁麟囊送给贫女,也夸赞贫女赵守贞懂得知恩图报,母亲也感叹人生的三起三落,不会永远富贵,也不会永远贫穷。母亲的观念也影响着我,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戏曲的悲欢离合中,感悟人生的悲喜。
   和母亲一起听戏,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戏,如今,我有时候就会听上一段,戏曲的艺术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那天我听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竟然听得泪流满面,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在异国他乡的我,回望和母亲一起听戏的场景,感觉是那么温馨。
  
   四
   戏曲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之美,凝聚了文学、舞蹈、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戏曲,如一匹华美的锦缎,高贵、典雅、端庄,带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戏曲,似一首古典的乐曲,唯美、婉约、悠扬,吟唱着动人心魄的旋律。戏曲的唱词,或激昂高亢,或低徊婉转,或缠绵悱恻,或刚毅悲壮,在戏曲演员们的轻歌曼舞中,演绎着感人至深的离合悲欢。
   戏曲的唱词不仅展示文学艺术之美,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比如《锁麟囊》中这句唱词,“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唱出了繁华过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当我问母亲是否记得这句唱词时,母亲说她记得,她的记忆力是那么好!可能和她喜欢听戏有关,她有时候在电话里提到一部戏,如果我说我没听过,她就会给我讲出整个剧情,讲得绘声绘色,细腻而生动。母亲告诉我,她新近买了许多戏曲光盘,没事就听,听戏让她远离了寂寞,让她的心情变得舒畅,也让她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母亲说,现在听戏很方便,在手机上就可以听,但是年轻人更喜欢听抖音和流行歌曲,中国戏曲是艺术瑰宝,特别是京剧,更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真希望多做些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热爱戏曲艺术。
   我知道母亲喜欢听昆曲《牡丹亭》,于是告诉母亲,昆曲于2001年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中国的昆曲已经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表演,昆曲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经典,融合了唱念做打、舞蹈、音乐、武术等为一体,而且曲词典雅清丽,唱腔婉转柔美,表演细腻生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而且一些艺术院校也开设昆曲教学,现在如果大剧院演昆曲剧目,简直是一票难求。
   听完我的这些话,母亲感到几分欣慰。母亲接着说,很多年没有看到戏班子来村子里演戏了,很多剧团都解散了。从母亲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母亲对一些地方剧团的解散,怀有无限的惋惜之情,有无奈,也有淡淡的忧伤,也能感受到,在母亲的内心深处,深深地怀恋着在戏台下听戏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听了,沉默不语,我在心里暗暗许愿,将来带母亲去剧院听一场戏,对母亲来说,是体验一种久违的欣喜,对我来说,是重温和母亲一起听戏时的幸福与温馨。
  

共 57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好一个“喜欢”!我觉得作者的母亲已经沉迷,已经陶醉,已经无法自拔了。喜欢戏曲,这是高雅的爱好,相比,我和戏曲的关系若即若离,不那么投入,相形见绌啊,向作者的母亲学习吧。去往邻县看一场搭台唱戏,这是多么浓厚的兴趣啊,美好总能带动一些人,母亲的打扮,是对戏曲的恭敬。一路上,不管是高山还是大河,都成为行路的风景,只为那场戏。母亲看戏很投入,小小的作者饿了馋了,也不敢打扰母亲听戏。母亲讲述戏曲故事,有板有眼,醉人至深夜,这是都是难忘的细节啊!母亲喜欢听戏,是从小就得到了戏曲的熏陶。外婆对待那个无依无靠的小东,母亲跟着喜欢小东的戏,也了解了中国戏曲名人白玉霜程砚秋的故事,这些人是戏曲的传承人,也是普及者,母亲是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戏曲是不分阶层的,一样可以喜欢。这是一个朴素而伟大的思想。没有台子唱戏了,母亲就靠收音机电视机听戏看戏,母亲把看到的戏讲述给作者听,这是最好最美的人生启蒙,从戏曲里学到做人的道理,胜过读多少书啊。在母亲的熏陶下,作者也逐渐喜欢了戏曲,并且对戏曲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看到戏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在国外也有广泛的普及和很多听众,深感欣慰。身在国外,不能与母亲相见,更难得再陪伴母亲一次去听戏,这是令人惋惜又令人感动的表达。这篇散文,写戏曲中的母亲,母亲的形象鲜明可爱,有几点突出的看点:以戏曲为兴趣,人生是诗意的;喜欢的兴趣广泛,各种剧种皆入眼,可见母亲的博大情怀;为了欣赏一场戏曲,不管山高路远,不舍美好的精神很动人;为孩子为伙伴讲述戏曲故事津津乐道,这是最好的普及;能够从小得到戏曲的熏染,成就了美好的人生,有几人可?母亲喜欢戏曲,也启蒙了作者的心灵,受到最好的教育。这些看点,是新颖的,也是生动的。文章叙述精彩,看点很多,叙议得体,感悟深刻,视野广阔,情怀温暖。人物丰满,故事精美,情节曲突,很吸引人。语言朴实,有温度,有精彩。作者在写人方面,有着特别好的功夫,纸上功夫,并非简单,有着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有着丰富的故事做基础。喜欢,是一个简单的词,但包含的情感意义却很丰富。这是一篇构思精美,表达唯美的好文章,力荐赏读,感受其美!【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1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5 07:02:23
  一个喜欢听戏的母亲,一个情感和思想丰富的母亲。如菊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之作,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佳作频频。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08:23:58
  深谢怀才老师精彩的编按和精美的润色!按语唯美深邃,我读了又读,品了又品,非常喜欢!点睛之笔精妙绝伦,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给这篇文章增添了熠熠的华彩,感恩怀才老师的辛苦付出!怀才老师编辑辛苦了!给老师敬茶,献花,遥握。母亲喜欢听戏,母亲多次在电视前听戏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听戏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母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可能和她喜欢听戏有关,母亲不只是喜欢听戏,她还喜欢读古书,除了四大名著之外,什么《封神榜》《三侠五义》等古典小说母亲都读过,而且书中的故事情节都能记住。感谢母亲,也让我喜欢了听戏,正如怀才老师所说,听戏是高雅的爱好,听戏能把人带入一种美的意境。感谢怀才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让我不胜感激!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5 08:22:29
  母亲是个戏迷,只要游戏,不管路途遥远,也要赶场子。母亲爱戏,兴趣高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受母亲的影响,“我”也爱上了村戏,戏看多了,也入了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戏里人生,演生活好戏。文章场面描写细腻传神,语言灵动、形象、幽默、风趣。情节曲折、生动、感人,人物形象十分饱满,是一篇难得的好文,拜读学习,问好如菊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08:30:40
  深谢吴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母亲喜欢听戏,我小时候很多次跟随着母亲去听戏,那时候戏班子总来演出,可惜现在都解散了。每次回想和母亲一起听戏的温馨场景,让我念念不忘。再次谢谢吴老师的美评!给老师敬茶!问好吴老师,遥祝冬日安暖!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2-15 08:25:01
  首先,这篇文章的选材很别致,老师有这样一位母亲,应该引以为傲。从母亲跨县听戏、到外婆对小东的照顾、母亲对戏曲的痴迷与领悟、现在剧团的现状等等,老师均有写到,人物、心理刻画形象生动。实写母亲爱听戏,虚写乡情、亲情的美好。结尾非常好,淡淡的忧伤,伴随着浓浓的心愿:将来带母亲去剧院听一场戏。首尾照应,点题,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拜读好文,学习了,祝笔丰,冬暖!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08:46:42
  深谢韩老师到访和精彩解读!韩老师的美评精辟透彻,非常喜欢!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正如韩老师所说,有这样的一位喜欢听戏的母亲,是幸福的,自小就跟着母亲接受美的熏陶,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坐在电视前听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小时候看的那部吕剧《姐妹易嫁》的故事情节,现在都记得,感谢母亲,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韩老师的文章写的很有思想内涵,非常喜欢!再次谢谢韩老师的鼓励!问好韩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冬安!祝老师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5 09:01:08
  汪曾祺说,生活的好,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这话适用于所有人,作者的母亲,一生有所爱,精神有了最美的寄托,所以,山路再不好走再遥远,也要趁夜去赶戏。一部电视机就是一个戏匣子,什么新闻体育科教、军事农业,经济,这些频道都成了多余,只留一个“戏曲”,就要一个白燕升……哈哈,这母亲好,有意思,生活好精彩!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09:29:05
  深谢怀才老师的雅评!怀才老师这段话很有深度和韵味,非常喜欢!我的母亲喜欢听戏,真是一个戏迷,那个榆树房村,走路需要好几个小时,那次回家时都凌晨2点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时候在电视前看京剧,就她一个人在看,我们都睡着了,那真是她的戏匣子,她一个人沉醉其中,听的如痴如醉,那时候不理解她怎么会那么痴迷!现在终于懂了。母亲喜欢戏曲是幸福的,她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人真的应该有一些爱好,令精神愉悦,让灵魂丰盈。再次谢谢怀才老师的美评!天越来越冷了,怀才老师注意保暖!现在中国对新冠已经放开了,怀才老师出门时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祝老师一切安好!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2-15 09:02:49
  很喜欢读如菊老师的文章,构思精巧,铺排有致。文章内容丰盈,文中不仅高度表达了母亲喜欢听戏,还巧妙地介绍了中国各种戏曲的特点以及中国一些戏曲演员的爱国情怀,文中也流淌着乡情、乡韵,荡漾着温馨的情感,令人读罢感动不已。好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09:38:56
  深谢湘莉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母亲喜欢听戏,没少跟随着母亲去听戏,可惜现在戏班子都解散了,只能在回忆中去回味了,现在回望那段快乐而美好的时光,感觉非常珍贵!再次感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湘莉老师,给老师敬茶,献花,抱抱,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6 楼        文友:枫桦        2022-12-15 11:22:31
  家里有喜欢戏曲的,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其他成员,就一个字“熏”,就足够了,耳濡目染,就能给熏个差不多。我们家原本不喜欢二人转,因为岳母喜欢,便天天都要去调到那个节目里去,不知不觉间,我也喜欢上了。老师这篇文章很别致,说是喜欢听戏的母亲,写得更多的是乡音及亲情。好文笔,拜读!
回复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11:47:24
  深谢枫桦老师到访和精彩雅评!家里有一个人喜欢听戏,真的会熏染到家庭的其他成员,这就是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知不觉间就跟着喜欢了,我现在也越来越喜欢了。说到二人转,那可是我们东北的地方特色戏曲,母亲前两天还和我说起《罗成算卦》和《罗成托梦》,并给我讲故事情节,还告诉我谁唱的好,我听了一遍,听的我泪流满面。再次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和鼓励,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问好枫桦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7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2-15 14:15:52
  如菊老师的母亲喜欢听戏,不是简单的听听而已,母亲对各种戏剧有自己的见解看法,还知道戏曲的情节故事,母亲言传身教长时间的熏陶,也让老师美丽大方文笔秀丽。小时候也听戏,但坐不住,只喜欢女生的凤冠霞帔,还把它们画在纸上贴在墙上。吕剧是山东的地方戏曲,现在也听不到了。我最喜欢的是黄梅戏和越剧,不懂但喜欢唱腔。拜读老师的佳作!问候老师!多保重!
回复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14:24:50
  深谢月亮老师到访和雅评!小时候经常和母亲去听戏,印象比较深刻,虽然听不懂,但喜欢那种热闹和气氛,现在回忆以来,感觉是那么美好!我和月亮老师一样,特别喜欢黄梅戏和越剧,真好听!再次谢谢月亮老师的美评和鼓励!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问好月亮老师,遥祝冬日安暖!万事顺意!
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12-15 15:43:58
  如菊老师不仅将母亲喜欢听戏,以及自己陪母亲听戏的过程,写得十分细腻精彩,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人的温馨与修养,很不错的一篇散文,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22:10:06
  深谢小溪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小时候经常和母亲一起去听戏,虽然听不懂,但喜欢那种热闹的气氛,后来家里有电视了,和母亲一起听过一些戏,现在回想感觉很温馨。再次谢谢小溪老师的美评和鼓励!给老师敬茶!问好小溪老师,遥祝冬日安暖!万事顺意!
9 楼        文友:白玄        2022-12-15 20:31:54
  选材典型,描写细致,把母亲喜欢听戏的情景和原因都叙述清楚了,且很感人。母亲和乡邻一起翻山越岭去很远的地方听戏,看完很晚才回来,且把故事情节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给大家听,难能可贵。后来许多剧团散了,只能看电视,听唱片,简直是入迷了!主题突出,感悟深刻,情感饱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用戏文教育孩子。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有魅力啊!挖掘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22:15:28
  深谢白玄老师到访和精彩的解读!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白玄老师说的极是,也只有真正喜欢戏剧的人,才能体验到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我小时候不懂,现在懂了。再次谢谢白玄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白玄老师,遥祝冬日安暖!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15 21:29:50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喜欢听戏的母亲,利用戏曲内容教育“我”,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坦然面对一切成功与失败,琳达老师的母亲很有艺术细胞,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好文章,拜读佳作,学习点赞!问候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5 22:23:44
  深谢红花草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母亲喜欢听戏,也让我跟着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感谢母亲,让我对戏曲产生了兴趣。特别是陪同母亲一起听戏的场景,如今回忆起来是那样温馨。再次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红花草老师,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