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写封信给我(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写封信给我(散文)


作者:鲲鹏一飞 童生,554.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4617发表时间:2022-12-15 14:04:23

早上,在穿过马路买早餐等红绿灯的时候,突然发现身旁道沿上居然有一个绿色的邮筒。说是突然发现,应该说是我才突然发现,其实它已经存在很久了,而很久以来我从来都对它选择了无视,根本不曾看见它,所以一点印象都没有。
   它应该是新刷了油漆,比之前更加鲜亮,所以它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差不多有一米五高的样子,头上是一个圆形的顶,象戴着帽子,下面是一个如鸭嘴一样的投信口,再下面用黄色油漆喷涂着“中国邮政”的字样和中国邮政的LOGO,中间有一块铝合金的牌子写着开箱时间及邮政编码,最底下是一个如电表箱一样的突出部位,上面有锁,那是邮政人员取信的地方。
   我当时猜想:它的肚子有信吗?现在还有人往里投信吗?邮递人员是不是每天都还会打开它来检查里面呢?我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今天才发现它的存在,那么又有多少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呢?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给别人写一封信?种种疑问一下子全涌上来。
   我后来仔细回想了一下,我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一个叫蓉的女孩子写给我的,收到的时间是2002年初,然而我在收到这封信时,已经和另一个女子确立了关系,我也最终没有给她写回信。
   军校毕业后,我的人生大事便提上了议事日程,那时在陕北谈过几个对象,而一根筋的我笃定将来一定要转业回老家,所以还是很想在老家找一个对象,于是家人还有亲戚朋友都张罗着给介绍。
   2000年之前通信还不是很发达:大哥大只在港片里看见过,传呼机当时也才问世,而家里装一部固定电话也需要大几千(那时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也不三四百),绝大部分人的通讯还只能靠写信。所以家里介绍的对象,都是先寄一张照片过来,然后通过书信往来,介绍自己的情况,试图找到一些契合点,我也把自己穿军装的照片寄一两张过去,然而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看似浪漫,但是连人都没有见着如何去谈感情,去谈相恋、思恋呢?所以最终都不过是劳而无功,不了了之。
   军校毕业后,我曾经跟我初中的一个班主任联系上了,那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老师,叫梅德芹,后来探亲时还去看过她。闲聊时说起现在还没有谈对象,如果有合适的未婚老师请帮忙介绍,梅老师满口答应。
   在返回部队不久后梅老师给我打了电话,介绍了一个叫蓉的语文女老师,跟她是一个学校的,刚从师范毕业不久,家是县城的,说她已经将我的情况给语文老师作了介绍,当然是极尽赞誉之词,并说语文老师愿意先通信交往,告知了她的通信地址,后来我便开始写信给那个叫蓉的语文老师。
   因为我爱好文学,文字功底还不错,而那个叫蓉的老师又学的是汉语,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所以在信中很聊得来,一来二去互寄了照片,感情便慢慢建立了起来。
   如果两个年轻人之间有了感觉、有了感情,而又相隔很远,那么写信便很能倾吐相互的爱慕与思恋之情。她的字写得很好,是那种娟秀型的,教语文的文字功底当然好,可以说信写得文采斐然,在她面前我写信也尽量展露我的才华,但终究有班门弄斧的嫌疑。就这样,我们的通信持续了大半年之久。
   2001年的冬天,我被支队抽调到川西高原的甘孜去接兵,因为那时候接兵时间很长,而前期又没有什么事,所以我在成都便绕道回了湖北,只为专程去见她。
   我穿着笔挺的军装,挂着中尉军衔,自我感觉很是威风。我借了战友的一辆摩托车,专门到学校去看她,因为前期我们通信了很长时间,果真一见如故。我们聊了很久,天南海北,我还在她的一本书上用她的口红给她写了一首诗,至于内容我已经忘却了。很晚了,我才骑着摩托车离开。再后来,她放假回县城,我们又一起吃饭,总之一切都觉得未来似乎很美好。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关系却急转直下,她后来提到了在县城买房子,而没有主见的我却觉得那时候手头没有多少钱暂时先不要买房子,为此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直到我离开老家去甘孜接兵彼此也有些不欢而散。在甘孜期间,她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得病突然病亡,又后来因为我的一些原因,一段感情就此划上了休止符。
   因为接了兵就直接到新兵连训新兵了,并没有回连队。等到我回连队时已是2002年的3月,我回到连队后连队通信员给了我一封信,说是已经寄过来很久了,我一看寄信地址便知道是蓉寄过来的,实际是我在新兵连期间这封信已经寄到了,而我收到看见已经过了几个月之久。
   我迫不及的拆开,看完不禁泪流满面。她的信中写到了我们大半年通信交往的点点滴滴,又写了我们见面相聚时的美好时光,还有她对我们这段感情的评价,后面又写了我的决绝——原来她还爱着我,而我已经开启另一段感情。
   我反复的看着这封信,回想着与她交往的每一个细节,痛苦得不能自已,但是我是不能再回信了,一切都是因为我的怯弱、无主见与负心,当然还有怪这封信我收到太迟了。军校毕业后我买了一个爱华的随身听,那天晚上我一遍遍的听着张惠妹的《听海》,不能入眠。
   关于书信,余晨我也许不得不提。余晨是我上军校时某民办院校的学生,那时暑假我们学院给他们学院搞军训,由此结识的一个西安女孩。
   我们给他们军训的时间大概有半个月时间,那女孩特别活泼,能歌善舞,对军人很是崇拜,而且跟我说想去当兵,因为此种原因跟我熟络起来。
   军训结束后,她还给我写了好几次信,讲述她在学院里的一些趣事和糗事,问当兵都需要什么条件,军营里都是什么样子的,女兵的生活怎么样一些问题;我也给她每封信都回了,解答了她的问题,然后讲述我在部队从前的一些经历和现在军校里的一些生活。再后来,她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到军校里来看我,带来了很多好吃的,让我非常意外也很惊喜。应该说这个女孩子很聪慧,很有个性,有自己的见地又不爱受约束,很招人喜欢。
   不过到了第二学期之后,我再写信给她就没有回信了,我猜想她可能去了别的学校,因为我只有她学校一个通信地址,从此便失去了联系,这只是青春里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罢,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寻找余晨》的文章。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几千年来,书信是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靠的都是车马等比较原始的运输方式,时间长而且效率低,而私信主要表达的是思恋和一些重要事情的交待,再后来有了邮局,书信传递才变得发达起来,直到人们发明了电报、电话、网络,传输方式变了,人与人之间远距离交流的一些行为习惯、表达方式、情感内容都有了变化,至少古代人不会在信中吵架,而且惜字如金,但是现在的人们却完全可能在网络和电话中争执不休,因为以前的传输资源非常有限,而现在的资源却有些泛滥了……
   在写信的年代,交笔友是很流行的一件事:很多杂志刊登着这样的信息,某某某,性格怎么样,有什么爱好,想交什么样的朋友,后面有自己的通信地址,你便可从中选择兴趣志向相投的人去写信交友,这跟我们现在交网友其实差不多,但是浪漫许多。
   以前的学生在校时,都会学到如何写信:信的格式,收信人称谓,前面要写问候语,再是正文,还有祝讼语,最后是署名和日期,总之要把一封信写到声情并茂并不简单;我估计现在的孩子依然会学到写信,然而这如一项屠龙之技,写得再好又给谁写信去呢?
   那时少男少女也有许多花样可以玩:比如各种具有特色的信封可供选择,比如我们还可以收集邮票,比如可以把信折叠成心形或其他的形状,比如我们还可以在信封中塞进一些极小的物件,我们总是舍不得把收到的信丢弃掉,而是用一个精致的盒子装起来保管得很好,而在很久之后又可以拿出来阅读……
   写信的时候,我们把感情都流露在笔尖,我们会专注的用好每一个词,在写的时候甚至会幻想着对方接自己来信时的种种心态和表情,我们会小心翼翼将信折叠好,贴上邮票后还要仔细的检查,生怕信会漏出来。收到一封信,也是非常快乐和愉悦的事,这表明你和外界有联系,还有人想着你,还有人在跟你分享快乐,特别是远方心上人的来信。
   多年前,那个绿色的邮筒寄托了人们多少思念,当人们把信投进去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种虔诚的心情,之前我甚至觉得那邮筒的投信口充满了一种渴望——它渴望着人们把信投进去,而今它却被扔进了历史的角落,它的存在已经完全引不起人们的注意。
   随着通信与交通的高度发达,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表达思恋的方式越来越直接,我们不需要再等很久去等一封信,可是从前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那种望穿秋水的盼望,那种读了来信之后依然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又到哪里寻找呢。而且写信我觉得能很好的体现一个人的才情,通过写信可以深入的交流一些问题,能更深的表达一个人的爱意和思恋之情,它还可以流传下来做为人生很好的精神财富,总之信札是现在许多交流方式所不能弥补的,只是因为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将之遗忘了。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今当你再看到这个绿色的邮筒时,你不会期待着有人会写一封信给你,而你也不会想起去给某人写一封信,这就是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区别!
   “写信告诉我,今天,海是什么颜色……”很好听的歌,今天我依然喜欢。

共 36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这篇文,有一种很浪漫的感觉。书信,尽管现在已经退出了我们生活的舞台,但作为人与人之间曾经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却让人无法忘怀。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书信,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有了情感寄托,让人有了挂牵,有了期盼,也使平淡的生活更加浪漫。文章回忆了自己与蓉和余晨这两个女孩子通信的故事。作者与蓉因书信相知相恋,后来又因书信的延迟以及在此之前的一些小矛盾,而错失了与蓉的感情,作者细致的描写让人读到深深的遗憾。而与余晨的通信可以感受到言以言说的愉悦,尽管后来失去联系,但确实让人难以忘却。文章以被人忽视的绿色邮筒引出话题,以歌词收束全文,结构完整,叙述清晰。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2-12-15 14:08:19
  读这篇文,想到了当年写信的日子,勾起了很多温馨的回忆。现在网络发达了,通讯水平提高了,人的思想也越来越浮躁了,想来,即便有条件写信,也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拿笔写信了,那份温馨的感觉只能存放在记忆中的。感谢作者投稿流年,问好,祝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2-12-15 15:09:56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危峰兀立        2022-12-15 21:53:21
  从一个不起眼的邮筒,联想起一段往事,寄托于思念和希望的信件,永远属于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作为一名军人,感同身受,在严格的管理中,总是渴望一些外界的精神希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学习中,期盼着未来的日子和不一样的环境,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曾经,信件一直都是军人与家属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对于亲人的思念总是会让我们,算计一封信要走过久,要经过哪些地方,以及收到回信的时间,这种痛苦难熬的等待就是坚守的意义。后来,电话逐步普及,军营里依然有严格的手机管理规定,我们也会思慕在使用电话的时候,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亲人和朋友该说些什么,汇报点什么,这种交流自然使人拉近了距离。感谢读者对往事的回味,让读者体验了重重岁月和时光变迁!
3 楼        文友:清鸟        2022-12-16 09:58:12
  绿色的邮筒,点燃一段美好的往事。写信的时代,时光缓慢而美好,把一份爱写在信纸上,折叠成千纸鹤的模样,飞往远方,从此便有了期待,有了牵挂。本篇散文描写出了青春时期的一段真实心理,与几个女孩的书信交往,蛰伏成了最美好的记忆。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年轻时的我,相信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日后的回忆,所有的分分合合都是命中注定。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2-16 19:56:54
  是啊,屈指一算,应该有近28年没有收到用纸用墨水钢笔书写的家信或朋友书信了!自从1994年家里有座机电话,几乎就没有用笔用纸写过书信了。在街头某个角落看见标有“中国邮政”的信箱,像作者一样,我也会想: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给别人写一封信呢?邮递人员是不是每天都还会来打开它来检查里面有不有信呢?是哪些人在写信?种种疑问时常漫过头脑。
   从文中知道作者2002年还收到纸信,那年,我记得用纸写信,是向报社投稿,向编辑写信。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尺素像冰雪一样洁白,将它结成双鲤鱼的模样。要想知道心里想的事情,就要打开鱼腹取出书信来看。这是唐朝中期女诗人李冶写给朋友的一封诗信。
   科技的进步,想不到有着几千年寄托着中华文明深厚情感的书信,就这样在我们面前走向衰亡。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本篇散文,是对一个时代的美好追念,也是对那个有着书信往来的时代怀念。感谢作者分享。共鸣多多。
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12-17 10:56:34
  绿衣信使,绿色邮箱,正在淡出科技人的视线和时代。写封信给我,祈使句式,融着多少往事不可追的恋慕和现实拷问。谁写,写给谁,书信已无载体。那些潜藏在记忆深处的浪花,泛起了多少微澜,就有多少的情分与感恩。有个人爱而不得、青春无悔的情愫,有快时代不需要缓慢抒情的叹惋。不知为何,没有书信的时代,手解放了,思想解放了,心似乎空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6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2-12-17 20:12:42
  读这篇文章,让我联想到上初中的时候,哪是2002年,写信成了彼此牵挂的交通工具,那时,我也喝望收到一份信,可是一直没有,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了一些流失的事。书信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有震撼力的文字,让人的感情非常的深,描写细腻,非常有力量。
7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17 21:43:03
  我的书橱里还放着一摞上学时候的书信,有时候会翻出来看看,那些故人旧事就会随着泛黄的纸张在眼前鲜活起来,非常温暖。现在是通讯发达联系便捷了,但确实缺少了不少东西,比如那份等待的美好,比如文字里藏着的厚重和甜蜜,电话也好,微信也好,情感表达总是浮于表面和浅层,缺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缺乏深入的内心交流。这篇文字写得真诚而且行云流水,非常引人共鸣。佳作欣赏。
闲云落雪
8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2-17 21:55:27
  当今社会人手一只手机,再不会回到骑马、写信的时代了。键盘字已替代了手书的娟秀与温馨。读文自然想到了笔友,那个时代真的是“笔友”,这正是作者想要的效果。那真是一个书信时代。而那一直与我们过去式疏离感的绿色邮筒,亦就此成了曾经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将它静默安妥的身影,刻印在我整个的青春岁月里。怀念那个书信满天飞的时代,保存下来的那些信件都值得珍藏因为那是一种期盼。一分寄托,更是满怀希望。。我每天还是坚持写几个手工字,也是一个小小的爱好吧,手书值得传承下去。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9 楼        文友:康心        2022-12-18 18:09:15
  幸好遇到这篇文,我又重拾以前的写信时光的回忆,那种写信,等信,回信的欣喜和煎熬的过程现在人无法体会。我也在想,那时有多少人因为通信中断而中断了联系从而遗憾终生啊,现代人又有多少人因为通讯的便捷而加强勾通呢?又有多少人因为通讯的发达而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呢?读完后不禁陷入沉思之中。我也喜欢怀旧了,是不是证明我已老了啊,我自己忍不住哑然失笑。谢谢作者带给我这样的文让我有机会回忆过去。不然我也会卷入现代人的各种娱乐方式中从而忘了走过的岁月。我怀念有信的日子。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2-20 17:25:19
  读这篇散文,心有戚戚焉。今天两个恋人通信手机一划拉,立马就能通话,而在先前写封信给远方的她都是件奢侈的事。记得当年在北国军中,十六岁,我就成了写情书的专家,连队里有一大半是文盲,我和指导员是唯二的两个上过中学的人。战友们给女友写封写,得从每月仅有六元的津贴中,拿出五角买糖贿赂我这个小文书。每次我将女友的信或者我代他们写的回信读给他们听时,好些战友会将脸埋在两腿之间,羞得恨不得钻进裤裆里。从文中看,作者已经是个改开后的新兵了,但对于军中与情人通信还是写得那么伤感、惆怅。不过比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军中的两个文盲情人间的通信已经好了许多。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照着过往的影子,也记录了人世间的真情。文章写得真挚、诚实。是篇好文。
江凤鸣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